禮與十八世紀的文化轉(zhuǎn)折

出版時間:2012-9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作者:商偉  頁數(shù):455  字數(shù):405000  譯者:嚴蓓雯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產(chǎn)生于十八世紀中葉的《儒林外史》在揭示精英政治的破產(chǎn)、文人的生存危機、道德淪喪和價值闕失等方面,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自1803年刊行之后,這部小說聲名日著,歷久彌新,為文人讀者提供了自我鏡照和反省的絕佳契機。
  《儒林外史》的生命力不僅在于它以敏銳的觀察和細膩的反諷筆法展現(xiàn)了士林的眾生百態(tài),而且在于它觸及到了儒家精英社會的一些核心問題及其困境?!抖Y與十八世紀的文化轉(zhuǎn)折:研究》以此為出發(fā)點來解讀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作者認為,十八世紀在思想文化領域中發(fā)生了一系列根本性的轉(zhuǎn)變,這些轉(zhuǎn)變直接或間接地導致了儒家世界的最終解體?!度辶滞馐贰芳仁沁@些轉(zhuǎn)變的產(chǎn)物,也是對它們的回應。而這正是《儒林外史》的意義所在,可以用來解釋它在中國思想、文化和文學史上無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作者簡介

  商偉,1962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82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兩年后獲碩士學位,專修魏晉南北朝隋唐文學。1988年赴哈佛大學東亞系攻讀博士學位,研究領域轉(zhuǎn)向元明清小說戲曲。1997年任教于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2003年獲終身教職。后任狄百瑞東亞人文講座教授。自2011年起,執(zhí)杜氏中國文化講座教席。
  研究課題以戲曲小說為主,涉獵思想史、文化史、出版文化和閱讀史等領域。著作包括:Rulin waishi and Cultural
Trans for mationin Late Imperial
China(Cambridge:HarvardAsianCenter,2003),《文人的時代及其終結:1723-1840》(孫康宜和宇文所安主編《劍橋中國文學史》下冊第四章);正在寫作有關《金瓶梅詞話》的專著,新著《評點與圖像:(紅樓夢>現(xiàn)象及其它》即將出版。

書籍目錄

中文版序言
導論
偶像破壞還是禮儀主義?
文人小說的悖論
自我闡釋和文化密碼
二元禮與苦行禮:《儒林外史》的儒家想象
在正史之外尋求規(guī)范秩序:重釋文化轉(zhuǎn)折
在權威敘述之外尋求道德想象:重釋文人小說
全書概觀
第一部分 禮與儒家世界的危機
導言
第一章 儒家儀注,顏李學派和《儒林外史》
泰伯禮和儒家儀注
顏李學派:禮儀與言述
《儒林外史》與顏李學說
第二章 泰伯祠:苦行禮與二元禮
郭孝子:行動中的苦行圣徒
二元禮的言述性
日尋
二元禮的雙重結構
苦行禮
郭孝子的懺悔:幻滅的一刻
第三章 泰伯祠的毀壞:危機中的苦行禮
從節(jié)孝祠到泰伯祠:王玉輝的歷程
反思苦行禮
禮儀和象征秩序
從坍塌的祠廟到想象的市井:精英文化的救贖?
結語
第二部分 正史之外
導言
第四章 歷史與時間:史傳之外的《儒林外史》
超越史傳
世俗時間,世俗歷史
過去、現(xiàn)在與敘述的當下性
第五章 禮儀的構架:開篇與結尾
苦行禮與時間
最終的評判
結語
第三部分 敘述創(chuàng)新與文化轉(zhuǎn)折
導言
第六章 《儒林外史》,白話小說和敘述者
龍三的插曲
共同話語的形成
敘述者與共同話語
第七章 戲仿與歷史的終結
舊文本,新世界:一次誤導的旅程
誰是權勿用?
作為敘述者的俠客
結語
第四部分 泰伯神話及其困境:重新定義文人小說
導言
第八章 泰伯神話與敘述問題
泰伯崇拜:書寫與行動
泰伯神話:至德與至真
泰伯敘述及其悖論
第九章 道德想象與自我反思
退讓
湖心島、戲臺與祠廟
結語
跋 《儒林外史》的詩意場域:鄉(xiāng)愁與失落的家園
附錄 《儒林外史》的作者、版本及其相關問題
中文版后記
參考書目
索引

章節(jié)摘錄

  這并不等于說,《儒林外史》僅僅是那個時代思想潮流的一種回聲,或者把小說化約為一個簡單的陳述或命題。相反,我認為這部小說的特殊意義,正在于它采用了敘述的方式來處理那些為當時文人所共同關注的問題。對于理解十八世紀思想傾向的根本變化來說,吳敬梓關于儒家禮儀的敘述顯得至關重要:它表明儒家世界的危機發(fā)生在一個更深的層次上,超出了當時許多儒家學者(比如顏元和李塨)的理解。更準確地說,這樣一種小說敘述既是當時思想討論的一部分,又是對這一討論的反省甚至批評?! ”緯牡谝徊糠忠虼藦膬蓚€方面來審視《儒林外史》:一方面,吳敬梓對儒家世界存在的問題做出了診斷,并將他所理解的儒家禮儀視為解決的辦法;另一方面,他又對自己的選擇本身進行了批判性的反省,由此造成了小說敘述內(nèi)部的張力。與他所追隨的顏元和李塨一樣,吳敬梓在描述文人生活的道德失范狀態(tài)時,特別強調(diào)了儒家語言在維持世界秩序方面的失敗。但是,他并不認為語言或言說本身是問題的所在。他的小說揭示出儒家禮儀系統(tǒng)的內(nèi)在矛盾,這種矛盾既刺激了對言述的需求,也導致了言述的消解。吳敬梓所體現(xiàn)的這種敘述優(yōu)勢,并不僅僅在于它的具體性,也在于它昭示了驅(qū)動個人在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中一言一行的那些隱而未顯的社會機制。像顏元和李塨那樣,吳敬梓對儒家言說的功能持懷疑態(tài)度,這使他傾向于將儒家的禮儀實踐視為一種更好的選擇。但是,如果吳敬梓準確微妙地表述了讓他和他的同仁們感到沮喪的問題,他也同時意識到自己在處理這些問題時如何力不從心。的確,吳敬梓不僅描述了泰伯禮,而且還集中敘述了將儒家禮儀延伸進日常實踐的努力,不過,這樣做的時候,他也經(jīng)常陷入困境,在儒家禮儀的必要性及其不可能性之間找不到調(diào)和的余地。他一方面強調(diào)通過行動來承擔儒家禮儀的絕對義務,另一方面又將禮儀的實踐者置于一個充滿矛盾、反諷而且常常是荒誕不經(jīng)的境地,由此而不得不重估他自己的禮儀實踐的設想。這樣一條分析線索讓我們了解《儒林外史》的敘述如何展開了一個批判性探索和自我質(zhì)疑的過程?!  ?/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禮與十八世紀的文化轉(zhuǎn)折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7條)

 
 

  •   將《儒林外史》中的禮制進行研究,可謂是對清代小說的一大貢獻。
  •   對《儒林外史》的文化歷史背景分析極其深入,等于讓人重新認識了這本巨著。
  •   北美學術關于明清小說的,非常牛!
  •   我想了解一下今天的學者如何看待傳統(tǒng)的禮。
  •   滿五減去其中最低價格一本書活動時入手的,海外華人學者的研究巨著,得以窺見西方學術訓練下的學人治學思路有何不同,優(yōu)劣之處何在
  •   作者幫我們找到一個新的視角,來讀儒林外史。儒林確還有很多地方值得研究。
  •   學術界評價很不錯的一本書,居然是翻譯本。具體內(nèi)容等看完再評價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