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新知

出版時間:2012-9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作者:尚剛  頁數(shù):328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細節(jié)閱讀:古物新知》主要內容包括:唐錦的功用、鶴嘴瓶·鳳首瓶·胡瓶、唐代的特種工藝鏡、“襄陽做髹器”——唐代襄州漆器、朝霞初起,春花競發(fā)——唐代工藝美術色彩芻議、納石失在中國等。

作者簡介

尚剛,1952年出生于北京。曾在黑龍江下鄉(xiāng)八年余,1978年初考入黑龍江大學中文系,1982年初考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攻讀碩士學位,1984年夏畢業(yè)留校?,F(xiàn)為文學博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從事中國工藝美術史研究和教學,學術興趣集中在工藝美術斷代史,對元代和唐代著力尤多。主張用盡可能全面、原始的實物史料和文獻史料互相補充、互相解說、互相闡發(fā),對中國工藝美術的發(fā)展做出既豐滿,又恰切的說明和討論。

書籍目錄

序(李慶西) 中國古代工藝美術與其特點 風從西方來——初論北朝工藝美術中的西方因素 吸收與改造——至世紀的中國聯(lián)珠圈紋織物與其啟示 唐錦的功用 鶴嘴瓶·鳳首瓶·胡瓶 唐代的特種工藝鏡 “襄陽做髹器”——唐代襄州漆器 朝霞初起,春花競發(fā)——唐代工藝美術色彩芻議 說“金漆” 納石失在中國 蒙元織錦 元朝刻絲的功用與其折射的文明 元代刻絲大威德金剛曼荼羅——兼談織佛像與佛壇的區(qū)別 元朝御容 鴛鴦鸂鶒滿池嬌——由元青花蓮池圖案引出的話題 蒼狼白鹿元青花 元朝青花與伊斯蘭文化 有意味的支流——元代工藝美術中的文人趣味和復古風氣 中土初起西南風——元代漢地工藝美術中的藏傳佛教因素 中國工藝美術的史料和史學 跋 插圖目錄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2.題材選擇。前文討論了幾種源出西方的主題紋樣,無論源起何方,它們都在中亞出現(xiàn)或流行過。其實,粟特人對波斯藝術的接納本身就有選擇,如薩珊波斯的大尾翼獸(Senmuru)、雄雞、人頭像,僅只出現(xiàn)在較早的中亞壁畫上,當年,許多蘇聯(lián)學者相信,它們是描繪出的薩珊織錦。在中國,這些最有薩珊波斯特點的題材從未發(fā)現(xiàn),不論是絲綢,還是其繪畫形象。這又表明,只有在中亞長期流行過,才可能在中國流行。因此,至少可以指出,雖然可能有地域更西的源頭,但隋唐織錦所受的外來影響直接來自中亞,而非其以西地區(qū),這與薩珊波斯影響隋唐中國的通行說法,有不小的差異。其實,道理本來簡單,那時聯(lián)絡中西的主要通道是絲綢之路,若走它,必經(jīng)中亞,而粟特人經(jīng)商與制作兼長,他們令往來的貨物及其承載的文化內容打上了自家的印記。 中亞織錦風格的成熟以紋樣的抽象化、幾何化為標志(這顯然有7世紀中期以來,中亞逐漸伊斯蘭化的大背景),帶這類裝飾的織錦在中國發(fā)現(xiàn)了不少,但是,僅僅局囿在西北。對它們,內地的各種文字史料全無記錄,繪畫、雕刻等也難見表現(xiàn)。因此,在內地不流行是最起碼的。顯然,面對西方藝術東漸的大潮,中國內地的選擇比中亞更為嚴格,這里深厚的文化傳統(tǒng)令藝術只接納與自己相去不太遠的裝飾因素,至于新穎與否,奇特與否,已經(jīng)退為其次了,哪怕是在喜新尚奇的隋唐。 3.地域差異。在隋唐時代的中國內地,聯(lián)珠圈紋織物成批生產過,那沒有問題,但它是否也像廣義的西域地區(qū)那樣風靡過,這卻有問題。因為,雖然在西安等地的石質葬具上幾次見到聯(lián)珠圈紋,但從遺存的文獻和畫跡、雕刻等看,還找不出它曾經(jīng)如此風靡的充足證據(jù)。中國古籍浩如煙海,但如今僅知《北齊書·祖埏傳》中的“連珠孔雀羅”一例,今見的內地形象資料亦復不少,但聯(lián)珠紋所占比例也不及西陲。它們共同反映的是,華夏文明中心區(qū)流行的絲綢樣式同西北民族、域外國度差別不小,像野豬頭那樣怪異的紋飾有可能從未被喜愛過,這顯然說明的是兩地不同的文化氛圍和審美感情,很難歸咎于今存資料的欠完備。 4.發(fā)展軌跡。在中國,已知最早的聯(lián)珠圈紋絲綢發(fā)現(xiàn)于阿斯塔那墓地,為558年墓中的聯(lián)珠孔雀紋錦(見圖2—1)等。文獻報道的聯(lián)珠紋織物時間更早,大約前此15年,它們是產地當系山東的“連珠孔雀羅”。自6世紀中期始,聯(lián)珠紋在中國流行了大約一百五十年。從阿斯塔那的發(fā)現(xiàn)看,7世紀50至80年代,聯(lián)珠紋織物最盛,而后,迅速轉入衰微??梢灾笇嵉闹袊鴥鹊爻霎a的聯(lián)珠紋織物,最晚不過景云元年(710年)的聯(lián)珠雙龍紋綾,它揭示了聯(lián)珠圈紋淡出中國內地裝飾。

媒體關注與評論

  工藝美術是為人制作的,畢竟不是純樸的藝術作品或物質現(xiàn)象,藝術分析再深入、再恰切,考古學再博大、再嚴謹,也無法說明工藝美術史的所有問題。我熱望能以實物為中心,用歷史文獻解說實物,填充現(xiàn)有實物的空缺,盡力復原古代工藝美術“人”的因素,闡釋若干名詞的真義。在此基礎上,試圖講清一個時代有什么;遇有可能,再說明一些重要的現(xiàn)象為什么發(fā)生在此時,而非彼時:它們何以是這樣,而不是那樣。這是目標,至于達到與否,評判只該來自讀者?!  袆?/pre>

編輯推薦

《古物新知》除了一前一后兩篇概論性質的文章(前者講述學科要領,后者可謂專業(yè)史料津梁),其他都是在個案或專題研究中自有創(chuàng)見的心得之作。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古物新知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5條)

 
 

  •   學術著作。通過文物,揭示唐代和元代與北方和西域民族文化的接觸與融合。證明了純正的漢民族和漢文化都是不存在的,強調閉關鎖國不是我們的特點,對外開放才是我們大歷史的常態(tài)。本書圖文并茂,印裝精美,值得擁有和反復玩味。
  •   打折買的,還算便宜,內容偏專業(yè),購買需謹慎
  •   非常好!文字優(yōu)美精煉,內容嚴謹!
  •   從 器物看歷史,再從歷史反觀器物。語言清晰、流暢、簡明,文章選擇的點很好,有理有據(jù),深入有趣。
  •   不錯的書,內容很詳實
  •   尚剛老師的工藝美術史著作拜讀過不少,我讀研的隔壁好友是研究瓷器的,三年熏陶之下我也深陷古物件的知識中不能自拔,喜歡那些曾經(jīng)為人們所使用和把玩,如今卻沉寂在歷史塵埃之下的古代器物,了解它們的故事,還原那時的生活。
  •   書印刷很好,文字和圖片都很精美
  •   略有一點小失望,更適合專業(yè)學者閱讀,對于考古專業(yè)門外漢的普通讀者而言,少了些許趣味。
  •   一直在這買書,每一次質量都沒問題的。
  •   這書很好,還很便宜
  •   圖片做的非常漂亮!
  •   書不錯,搞活動時買的
  •   到貨很快,但書很臟,都是土,發(fā)前擦一下唄
  •   書很正,速度快
  •   細節(jié)閱讀:古物新知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