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0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作者:呂思勉 頁數(shù):171 字數(shù):91000
Tag標簽:無
前言
呂思勉生于清光緒十年(1884年),字誠之,筆名駑牛,江蘇武進(今常州市)人。中國現(xiàn)代著名史學家。他自幼學習文史典籍,青年時即開始從事文史教育和研究工作,曾先后任教于東吳大學、常州府中學堂(在此教書時曾為錢穆業(yè)師)、上海滬江大學、上海光華大學(1949年后院系調(diào)整并入華東師范大學)等。1957年病逝于上海。有《白話本國史》、《中國通史》、《先秦史》、《秦漢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中國近代史》等多部通史、斷代史和近代史,另有《理學綱要》、《宋代文學》、《論學集林》、《史學四種》等專著,多達八九百萬字,述作宏富,方面廣闊。 注重排比史料、分類札記、長于綜合研究和融會貫通,是呂思勉先生史學著作的特點,同時他也很注意廣泛閱讀新出報刊、關(guān)注西方新知。他相信仔細讀古書是可以一定程度地挖掘出歷史真相的。有限的證據(jù)羅列出來,可以給出一些暗示;證據(jù)不足時亦不刻意追求結(jié)論,而是留待來者。這一行文特點在《三國史話》這本小書中也有所體現(xiàn)。 《三國史話》是呂思勉為數(shù)不多的文史普及著作之一。作者的每篇短文皆寥寥數(shù)千言,即列舉了大量《三國志》、《三國志注》等文獻中的文字證據(jù),分析人物性情、政治背景、地理環(huán)境、軍事實力對比如何成為每一個歷史事件生發(fā)的動因,并將史書記載與文學作品中塑造的人物故事進行對比,“或者糾正從前的謬誤,或者陳述一些前人所忽略的事情”(見本書“楔子”一篇),行文頗為口語化,支撐觀點的證據(jù)亦個個信手拈來,且頗有富于啟發(fā)的見解,令人信服。 作者曾經(jīng)說過,學習歷史最重要的在于獲得分析問題的能力,矯正從前觀點的誤謬。任何問題都有其深遠的原因,皆可溯源而上,尋根究底?!度龂吩挕氛亲髡邔⑺挠^點貫徹實施的絕佳范例。讀者在閱讀這部歷史通俗讀本后,或可對作者的治史主張有更深的理解。 本書包含“三國史話”十六篇,1943年曾由開明書店出版;1987年上海教育出版社編訂《論學集林》時曾補入“三國史話之余”四篇,亦收入本書中。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編輯部 2012年6月
內(nèi)容概要
《三國史話》是歷史學家呂思勉先生生前所寫的惟一一部通俗性的史學作品。作者以豐富的歷史知識為基礎,從文學和史學的角度,對三國史上存在過的與三國文學中塑造的人物、事件、戰(zhàn)爭及地理環(huán)境作了細致的區(qū)分,對許多重大的歷史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辨析,提出了不少有價值的見解。呂先生治史,注重對社會的綜合研究,最能融會貫通,評論歷史往往獨具只眼,是故《三國史話》成為易中天先生品三國的重要參考資料。
書籍目錄
三國史話
楔子
宦官
外戚
黃巾
歷史和文學
后漢的地理
董卓的擾亂
曹操是怎樣強起來的
曹孟德移駕幸許都
袁紹和曹操的戰(zhàn)爭
赤壁之戰(zhàn)的真相
劉備取益州和孫權(quán)取荊州
替魏武帝辨誣
從曹操到司馬懿
替魏延辨誣
姜維和鐘會
三國史話之余
孫吳為什么要建都南京
司馬懿如何人
司馬氏之興亡
晉代豪門斗富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涼州 大略是現(xiàn)在的甘肅和寧夏兩省。 青州 山東省的東北部。 兗州 山東省的西部和河南省的東北部。 豫州 河南省的東南部和安徽的江北。 徐州 山東的東南部和江蘇的江北。 揚州 江蘇、安徽的江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 荊州 河南的西南部和湖南、湖北兩省。 益州 陜西省的南部和四川、云南兩省。 交州 廣東、廣西兩省,還包括現(xiàn)在的越南。因為越南在漢時,也是中國的郡縣。 司隸校尉河南省的西北部,山西省的西南部,陜西省的中部。 漢朝的行政區(qū)劃,下級的是縣。這和后世的情形是一樣的,是官治的最下級。自此以下,就只有自治的機關(guān),而沒有官治的機關(guān)了。上級的是郡??さ姆鶈T,在中原繁盛之地,和前清時代的府差不多??h的長官,戶口多的稱為令,少的稱為長;郡的長官,稱為太守;都是地方行政官??ひ陨细蟮膮^(qū)域稱為州。每州有一個刺史,卻是監(jiān)察官而不是行政官了,所以他只查察人家的失職與否,而自己并不辦事;而且所監(jiān)察的專注重于太守,縣以下的事情,即非其所問。 原來秦漢時代的縣,就是古代的一個國。諸位總還有讀過《孟子》的?!睹献印とf章下篇》說古代國家的大小,不是說“天子之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么?《漢書·百官公卿表》說,漢朝承襲秦朝的制度,每一縣的地方,大概是方一百里。我們讀《左傳》等書屢見當時的大國滅小國而以為縣;而秦漢時的縣名,和古代的國名相同的很多;就可見古代之國被滅之后,在大國中仍成為一個政治單位。 春秋、戰(zhàn)國之世,次等國大約方五百里,如《孟子·告子下篇》說“今魯方百里者五”便是。大國則方千里,如《孟子·梁惠王上篇》所說“海內(nèi)之地,方千里者九,齊集有其一”便是。其大小,就是《萬章篇》所說的天子之國了。所以孟子說梁惠王,說齊宣王,都希望他們行王政而王天下,因為他們實在有這個憑借。在春秋以前,大國或次等國滅掉了別一國,大概都把它作為自己國里的一縣,直隸于中央政府,其上更無何等等級。戰(zhàn)國時的大國,才有在邊地置郡的,內(nèi)地還沒有什么郡。郡的兵力比縣要充足些。
編輯推薦
《中學圖書館文庫:三國史話》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