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8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作者:資耀華 頁數(shù):348 字數(shù):208000
Tag標簽:無
前言
我和資耀華同志認識四十多年了。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16日,經(jīng)天津地下黨介紹,我作為軍管會的代表拜訪了當時任上海商業(yè)儲蓄銀行天津分行經(jīng)理的資耀華,向他了解天津金融界的一些情況,并聽取他對接管銀行的意見,資耀華是天津銀行公會的負責人之一,我們同他的聯(lián)系,也是人民銀行聯(lián)系私營銀行界的一個重要渠道。我們對他很尊重,也很信任。天津解放后不久,就成立了外匯交易所,由資耀華任主任,負責作為銀行一項重要業(yè)務工作的外匯工作。 1950年7月,我離開天津來北京。不久,上海商業(yè)儲蓄銀行參加公私合營,資耀華作為公私合營銀行總管理處副總經(jīng)理,也隨總管理處北遷而來到北京。資耀華還是人民銀行民主建國會的主要負責人,而我當時在人民銀行總行機關黨委負責統(tǒng)戰(zhàn)工作,每月都要和民主黨派一起開一次座談會,交流情況,談一些意見。這個時期我同資耀華接觸比較多。 在幾十年的交往中,資耀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為人誠實,不虛夸,既不宣揚自己所做的事情,也不宣揚自己。他經(jīng)常對銀行工作提出一些很中肯的意見,都是有什么說什么,從不虛張聲勢。資耀華早年曾留學日本,后又兩次赴美進修學習,文化素養(yǎng)比較高。在舊社會,他重學識,憑本事做事。解放后,他堅定地跟黨走,認真學習黨的有關方針、政策,并不斷地通過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自覺自愿地改造自己,始終踏著時代的步伐前進。 在新中國的銀行里,資耀華主要從事金融史料和金融理論研究工作,他擔任中國人民銀行參事室主任。他主持編寫的《清代貨幣史資料》、《中華民國貨幣史資料》、《中國清代外債史資料》等,成為金融貨幣史的重要參考書。 從解放前到解放后近七十年來,資耀華一直同銀行打交道,現(xiàn)已年逾九旬,仍在孜孜不倦地工作。他為中國的金融事業(yè),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資耀華將自己寫的自傳體回憶錄,取名為《凡人小事八十年》,這體現(xiàn)了他本人謙虛的品格。這本書記述了資耀華八十多年生活中印象深刻、對他影響較大的生活片段和事件。這既是他本人的經(jīng)歷,同時也反映了金融業(yè)的情況、社會的情況和歷史的情況。其中,也有作者對社會的認識和對人生的領悟。此書的出版發(fā)行,必將受到廣大讀者,特別是金融界讀者的歡迎。 1992年2月25日
內容概要
本書是20世紀中國銀行界和金融學界的泰斗資耀華先生的自述及其家人和朋友的追憶文章,包含了許多珍貴的第一手金融史的材料和獨到的見解,是中國現(xiàn)代金融發(fā)展史一個極重要的側面,足資后人借鑒。資耀華與20世紀同齡,從湖南一個山坳中走來,東渡扶桑,又以日本京都帝大畢業(yè)生的資歷回國,在內憂外患的歲月中創(chuàng)業(yè)和守業(yè),可算20世紀上半頁華資銀行中的杰出人物。解放初期曾有重大建言,對共和國的建立有襄贊之功,同時又在金融學方面多所建樹。
由于作者不事張揚,故知之者甚少。他一生奉行“規(guī)規(guī)矩矩做人,認認真真做事”,達于極致,其布衣書生的風貌與“金融家”的身份形成鮮明發(fā)差。這本書為當代人展示了另一種生活追求和人生境界。
作者簡介
資耀華(1900—1996):中國金融學會創(chuàng)始人之一。出生于湖南耒陽縣,17歲留學日本,26歲畢業(yè)于日本京都帝國大學經(jīng)濟學院,1933-1934年至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工商管理學院進修,1947年在美國哈佛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研究和考察。
曾在大學任教,1928年入上海商業(yè)儲蓄銀行直至1950年。建國后任上海銀行總經(jīng)理、公私合營銀行總管理處副董事長兼副總經(jīng)理。1959年起任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參事室主任直至去世。為第一屆全國政協(xié)代表,第二至七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曾任天津市人民委員會委員,中國銀行常務董事,民建中央常委等。
書籍目錄
三聯(lián)版前言(資中筠)
再版前言(資中筠)
初版序言(尚明)
凡人小事八十年
引言
一 告別山村故土
二 東渡扶桑
三 救命恩人
四 良師益友
五 從三高到帝大
六 古都北京的見面禮
七 跨人銀行之門
八 進入上海商業(yè)儲蓄銀行
九 走南闖北籌設分行
十 上海中國征信所
十一 廢兩改元的是非功過
十二 農(nóng)業(yè)貸款部
十三 赴美深造
十四 重游天津
十五 法幣改革的前因后果
十六 邂逅程硯秋
十七 難產(chǎn)的不動產(chǎn)抵押銀行
十八 山雨欲來風滿樓
十九 日本侵略者的鐵蹄和訛詐
二十 硝煙籠罩下的貨幣斗爭
二十一 屋漏更遭連夜雨
二十二 忍氣吞聲難耐五更寒
二十三 劫后插曲
二十四 混亂的山城
二十五 狼狽而歸
二十六 物以稀為貴
二十七 上海述職
二十八 三闖關東
二十九 天外飛來的稀客
三十 選舉中的暗斗
三十一 虎口拔牙
三十二 避難路上
三十三 第二次留美見聞
三十四 歸心似箭
三十五 賢妻良母
三十六 撥開云霧見青天
三十七 最高的榮譽
三十八 生意人也關心政治
三十九 盛世修志
四十十 年浩劫從今始
四十一 歷經(jīng)磨難的貨幣史資料
四十二 憶南漢宸
四十三 九十述懷
后 記
……
附錄一殘缺的追憶
附錄二 金融文化的啟示
章節(jié)摘錄
1916年我從湖南省立第三中學畢業(yè)后,就一心一意想去北京報考所謂“京師大學堂”的北京大學。回家同父親一談,他聽說每年路費、學費等要花費近300元,堅決不答應。我從秋到冬,從冬到春,說來說去,最后父親提出了三個條件:第一,不許過洞庭湖;第二,只能在長沙考取公費學堂;第三,考不取公費就回家,不再給旅費。我只好又向母親(當時已有肺病)要求幫忙。母親含淚告訴我:“父親不歡喜你這個兒子,父親說你是一個不懂事、沒有出息的孩子,絕不會允許你去北京,你就死了這條心吧?!蔽蚁雭硐肴?,只好轉變策略,先滿口答應這三個條件,想先飛出這個籠子再想辦法。父親也感覺到我心里不服。不過,他認為他有“殺手锏”,不給你錢,你就飛不到哪兒去。于是給了我40元現(xiàn)大洋,請了一個堂房哥哥替我挑了書籍和鋪蓋卷。我自己背了個小包袱,拿了把雨傘,就含淚告別了我最親愛的有肺病的母親。我們步行二十多里,走到淝江鎮(zhèn),再搭小船上耒陽縣城。 說也怪! 天天想離開這個小山村,可是一旦真要離開這個出生之地,尤其想到此一去不知要多久才能回來,又有些依依不合了。它有什么可值得留戀呢?這個小山村,在一個深山老林的半山腰上,只有羊腸小道可通到?jīng)_里(當?shù)匕焉较缕皆凶鰶_里)。據(jù)傳說,我們祖先本姓朱,在明末清初改朝換代時,同族有人犯了誅九族的大罪,乃帶了一部分族人從河南逃到這個山中隱藏起來,并改為資姓。傳到我已是第九代。祖先定下的規(guī)矩,每代有個排號,即:一、中、元、孔、孟、衛(wèi)、國、輔、朝、庭。祖父是國字輩,叫資國高。父親是輔字輩,叫資昌輔。我是朝字輩,叫資朝琮,正是第九代。據(jù)說,從排行字句里,似有反滿復明的意思,但也難以為憑。不過這樣的深山老林,的確是一個很好的避難安身之所。交通很困難,信息很閉塞,小山村連個名字都沒有,村里住有近百戶人家,都是同族,沒有別姓。沖里人就把它稱作“資家坳上”。從山上到?jīng)_里,下山號稱兩三里,上山號稱四五里,實際距離本是一樣,說明下山容易上山難。村里人過的差不多是自給自足的生活。男的開荒造梯田,種稻谷,種棉、麻,種蔬菜。女的紡紗織布,家家戶戶都有一個小土紡車。但也做不到萬事不求人,油、鹽、醬、醋要到?jīng)_里小賣店去購買,生病吃藥,要到?jīng)_里小藥鋪去抓。買肉、買魚、買雜貨還要到十幾里的鹽沙鋪去趕墟。所以每天總是有人下山上山,川流不息。我從小就跟著大人山里山外跑下跑上,后來就一個人奔上奔下。母親生病抓藥,當然是我的分內事,我也樂于下山去買油鹽,打醬醋。尤其我上學以后,常有朋友寫信來。這里附近不但沒有郵局,也沒有郵遞員,沖里只有一個郵政代辦所,系由一個小雜貨店代管。這個小店隔一兩天要到淝江鎮(zhèn)去購貨,順便把淝江鎮(zhèn)郵局信件帶回。取來信件后,就放在一個掛在墻上的布袋里,無人看管,若不早去取信,就可能丟失。因此,我常下山去看看有沒有信件。有時一天要下山好幾次。日久天長,我就鍛煉出了走山路如履平地的本領。我現(xiàn)在年已九十多還能健步不用拐杖,這可能與從小走山路有關系。 這個村子四面環(huán)山,有時坐在大門口,可以看見對面山上小野獸跑來跑去。村中雞、鴨、小豬,常被野獸偷吃,所以家家戶戶都養(yǎng)狗。我家就有大小三只狗。有時半夜稍有響動,一犬吠影,百犬齊鳴,環(huán)山回聲,四周響應,大有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之勢。好在村里人聽慣了,也就習以為常。但不管怎樣說,我總以為我這個出生之地,還是一塊寶地。它有崇山峻嶺,郁郁蔥蔥的森林,有茶樹林、桐樹林、楠竹林,有松杉、檜柏,村前村后,有幾個人合圍不攏的古楓樹和古樟樹,冬暖夏涼,大氣清新。一到春末夏初,茶花、桐花盛開,蝴蝶紛飛,蜻蜓亂舞,鳥語花香,蜜蜂成群。尤其是杜鵑花,一旦怒放,滿山遍野紅似火,蔚為奇觀。我走過國內外好多地方,從未看到有這樣多而茂盛的杜鵑花。山上綠草平鋪,野花種類繁多,我也曾在山上放過牛群,睡臥溫軟草地,仰望藍天,清風徐來,陣陣花香,其樂無窮。還有野生草莓,又多又大,又紅又甜,任意采吃,至今似乎仍有回味。山前山后,地下蘊藏一種無煙煤,村中有人就以開小煤礦為生。這里的煤質特別好,燒時無煙、無臭,燒完只留下一點白灰,村民取暖做飯,花錢不多,非常方便。還可以把煤挑到山后三十多里外的一個水陸碼頭桃洲鎮(zhèn)去賣高價。我父親年輕時就是挑煤到桃洲鎮(zhèn)去賣,積了錢在桃洲鎮(zhèn)開了一個小雜貨店兼賣油鹽、棉花等,由此起家,又做了小地主。但這個寶地,在我國地圖上即使是幾千萬分之一的詳細地圖,也沒有它的位置。可我后來在日本留學時,在日本圖書館看到同文書院對中國各省調查記錄中卻看到記載有耒陽田心鋪某山上有無煙煤礦的報告。當時一方面對日本人很欽佩,一方面則又觸目驚心,深知日本對中國侵略的野心是根深蒂固的。 “黃鸝住久混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鄙缴下放?,一草一木好像都在向我點頭,留戀惜別之情不禁油然而生。送我的堂房哥哥,已走出了很遠,他大聲呼喊:“你今天怎么啦?走不動了?平常風一樣走得快,今天怎么走不動啦?”他哪里知道我的心事:我只得一步一回頭,跟隨他下山去。我們經(jīng)過田心鋪、鹽沙鋪,再翻一座小山坡就下到了淝江鎮(zhèn)。 P5-8
后記
《凡人小事八十年》,暫寫到此。都是信筆而來,想到就寫,未加修飾。記憶不清,斷斷續(xù)續(xù),聽憑聯(lián)想所及,有時后先倒置,水平有限,粗糙之譏在所難免。好在這是幾十年來個人親身經(jīng)歷的一部分瑣碎素材,求真求實而已。 此回憶錄中曾有一小部分在《人物》雙月刊登載,引起海內外一些朋友關注。有的在法國,有的在美國,有的在重慶,有的在湘南,其中有的還因此重新訂購《人物》,都希望我繼續(xù)寫下去。還有幾位并不相識者,從河南、成都來信誠懇準確地指出文中有記錯人名、地名及與事實相左的地方,這是未晤面的良師益友,更可欽佩也。一度因瑣事繁忙而精力更有限,而且我本來就不善于寫作,已不準備再寫下去,值中國金融出版社的領導同志,特別予以鼓勵,并為其刊行,于是我又鼓一把勁,草草寫成,雖知文字不佳,也算盡了我能盡的力量。我在此再次對所有認識不認識的朋友,對我的鼓勵,一齊致謝。 1990年8月4日于北京
編輯推薦
毛澤東在開國大典上與他握手,并稱贊他“做了有益的工作”;蔣介石說他“抗戰(zhàn)有功”;一代金融巨子陳光甫評價他“才學兼長,服務精勤”;從周恩來到朱镕基,三任總理為他簽發(fā)任命書——他就是金融界耆宿資耀華先生。資公與20世紀同齡,東渡扶桑,畢業(yè)于日本京都帝大,在內憂外患的歲月中創(chuàng)業(yè)和守業(yè);兩次赴美,投身銀行業(yè)長達七十年之久,并“對共和國的建立有襄贊之功”。盡管他一生榮辱沉浮,數(shù)經(jīng)坎坷,卻始終懷有一顆愛國敬業(yè)之心。前半生的意氣風發(fā)和后半生的適時沉潛同樣意味深長,在這一代人的輝煌和沉默背后,是平靜如水還是溝壑叢生,實在耐人尋味。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