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理論:現(xiàn)代性與本土化

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作者:應星 李猛 編  頁數(shù):53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每一代學人都應該嚴肅地對待自己的學科傳統(tǒng)。社會學雖源自西土,但若要在中國真正生根,就必須精心培育及呵護自己的傳統(tǒng)。
蘇國勛和葉啟政作為近三十年來華人社會學最重要的社會理論家,對后輩學者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本論文集即是通過三代華人社會學者圍繞韋伯及其他社會理論主題展開的對話,來感受這一初生傳統(tǒng)的激蕩,并慶賀蘇國勛先生的七十華誕及葉啟政先生的榮休。

書籍目錄

編前語
見證中國社會學重建三十年
——蘇國勛先生訪談錄
臨別前的告白
馬克斯·韋伯:基于中國語境的再研究
理性化及其傳統(tǒng):對韋伯的中國觀察
“韋伯的帕森斯化”與“韋伯派帕森斯”
——基于韋伯一帕森斯思想關聯(lián)性的考察
韋伯關于現(xiàn)代國家與經(jīng)濟發(fā)展的論述的初步考察
把個人帶回社會
從支配關系看中國傳統(tǒng)社會
——韋伯論中國家產(chǎn)制
韋伯的理性“進步”及其意義問題
象征交換與“正負情愫并存”現(xiàn)象
社會學理論與社會學本土化
心的概念與文化自覺的社會學
——從蘇、葉兩位老師的近期觀點談起
盧梭對現(xiàn)代教育傳統(tǒng)的奠基
“氣”與中國鄉(xiāng)土本色的社會行動
——一項基于民間諺語與傳統(tǒng)戲曲的社會學探索
“經(jīng)術(shù)”與“吏事”:中國古代的治理實踐
——《官箴書》研究提綱
研討會總結(jié)發(fā)言
蘇國勛教授著譯年表
葉啟政教授著譯年表

章節(jié)摘錄

  馬克斯.韋伯:基于中國語境的再研究  蘇國勛一韋伯思想東漸:一種知識社會學的簡略考察  作為社會學經(jīng)典理論三大奠基人之一的馬克斯韋伯(Maxweber.1864--1920),其思想為中國學術(shù)界所熟悉要遠比馬克思和涂爾干晚許多。馬克思的思想隨著俄國十月革命(1917)的炮聲即已傳到中國,20世紀50年代以后由于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原因,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并列以全集的形式由官方的中央編譯局翻譯出版,作為國家的信仰體系,其影響可謂家喻戶曉。涂爾干的著作則是由留學法國的許德珩先生(《社會學方法論》,1929)和王了一(王力)先生(《社會分工論》,1935)的譯介在1930年代出版的。這兩部著作中文譯本的出版,不僅使涂爾干以及以他為首的法國年鑒派社會學在學術(shù)界聞名遐邇,而且也使他所大力倡導的功能主義在中國社會學深深植根。那時人們更多地把涂爾干視為整體論一功能論者,強調(diào)他的方法論所主張的要像研究“物”(thing)一樣來研究社會的經(jīng)驗主義觀點,即側(cè)重他的社會實在論維度,而缺乏深入地將其社會學思想理解為古典經(jīng)驗論與先驗論之間的張力表現(xiàn),譬如他主張的存在于人們的意識之外并對人們的行動具有某種強制性的“社會”或“社會性”是一種由道德、“集體意識”或“集體表象”(collective representation)構(gòu)成的觀念實在,顯然這里更多地屬于涂爾干稱之為“社會學理性主義”的觀點,而不是或主要不是經(jīng)驗論觀點。由于中國社會學舶來自英、法的實證主義思想,在傳人的早期,孔德、斯賓塞的化約論一社會有機體論和涂爾干的整體論一功能論傳播甚廣,幾乎膾炙人口,相比之下,德國人韋伯側(cè)重從主觀意圖、個人行動去探討社會的理解(versthen)、詮釋的進路(interpretative approach)則少為人知。加之,韋伯的思想大多是后來經(jīng)過美國人的移譯輾轉(zhuǎn)從英文傳播開來,雖然他與涂爾干同屬一代人,但在德國以外成名則要比涂爾干晚了許多?;蛟S這就是中國早期社會學文獻鮮有提及韋伯名字的原因。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社會理論:現(xiàn)代性與本土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條)

 
 

  •   蘇國勛教授值得尊敬,此書非常好
  •   此書雖說是論文集,但含金量很高。
  •   有分量,很滿意
  •     身為近代歐洲文化之子,在研究世界歷史時,應該提出如下的問題:即,在且僅在西方世界,曾出現(xiàn)具有普遍性意義及價值之發(fā)展方向的某些文化現(xiàn)象,這到底該歸諸怎樣的因果關系呢?(韋伯,2004a:448)
      ——這本書幾次引到的一段話(其中的兩篇力作即蘇國勛的和李猛的都分別提到,見p104;p115;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前言開篇就是這句話),而在以過去眾多的韋伯研究者論述中,這是對韋伯觀察的一個初衷。蘇國勛提這句話時想的是要轉(zhuǎn)回本土看,他提到幾乎在韋伯寫新教倫理的之后幾年,梁漱溟也觀察到這個議題。李猛則由此對理性化及其相關理論做了新的評析。
      推薦這本書,這本書里,應星的關于“氣”的研究很有意思(在其他地方發(fā)表過)。
      從第155頁起的趙為帕森斯的韋伯研究背書的很有意思。再有就是肖瑛的。
      
      
      說說這本文集,文集因為2010年的研討會來,到今年五月,在上海大學又以“本土化”為主題召開了一次研討會,蘇國勛做了2010年同樣的報告,而葉啟政再次闡發(fā)了多年以來倡導的本土化意識(其觀點與此前應北大要約所著的一本“本土化”研究的論著并無二致)。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