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國家·大學

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作者:甘陽  頁數(shù):524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21世紀的中國人必須樹立的第一個新觀念就是:中國的“歷史文明”是中國“現(xiàn)代國家”的最大資源,而2l世紀的中國能開創(chuàng)多大的格局,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當代中國人是否能自覺地把中國的“現(xiàn)代國家”置于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文明”之源頭活水中。

作者簡介

  甘陽
杭州人,知青出身,曾先后在中國和美國求學。1999—2009年任教于香港大學。2009年起出任中山大學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長。博雅學院院長,通識教育總監(jiān)。

書籍目錄

導論 從“民族一國家”走向“文明一國家”
上編 中國道路
 社會主義、保守主義、 自由主義:關于中國的軟實力
 三種傳統(tǒng)的融會與中華文明復興
 中國道路:三十年與六十年
 再談中國道路
 文化中國與鄉(xiāng)土中國:后冷戰(zhàn)時代的中國前景及其文化
 費孝通《江村經(jīng)濟》.再認識
 鄒讜教授《中國革命再闡釋》編者前言
 汪暉教授《現(xiàn)代中國思想的興起》評議
 中國論述與亞洲論述
 中編 第二次思想解放
 從第一次思想解放到第二次思想解放
 重新閱讀西方(“西學源流”叢書總序)
 古典西學在中國
 文明對話:為什么?談什么?怎么談?
 “反美世紀”與“新世界主義”
  新帝國與“反美世紀”
  美國走向“布什民族”
  中國的“新世界主義”
  “拿起你的鞭子!”
 超越西方文化左派
 細讀《文化與社會》
下編 大學
 從富強走向文雅
 全球化時代的中國大學通識教育
 中國大學人文教育面臨的七個問題
 大學通識教育的綱與目
 大學通識教育的兩個中心環(huán)節(jié)
  附文一 《莎士比亞與政治哲學》:一次以經(jīng)典細讀和小班討論為核心的通識課程試驗(趙曉力 吳飛)
  附文二 作為文化事業(yè)的通識教育:“全國首屆文化素質(zhì)通識教育核心課程講習班”綜述(吳飛 趙曉力)
 通識教育:美國與中國
 通識教育在中國大學是否可能?
 中國通識教育的務實之道
 大學改革四論
  大學改革的合法性與合理性
  華人大學理念與北大改革
  北京大學與中山大學改革的初步比較一
  華人大學理念九十年
 留學運動三十年后一
附錄
 附錄一 十問甘陽
 附錄二 “我寧愿改革速度慢一點”
 附錄三 美育與通識教育(潘公凱 甘陽)
 附錄四 從第三屆通識教育核心課程講習班談起.
篇目說明

章節(jié)摘錄

  目前大家討論的一個問題是:經(jīng)常把具體的政策問題,就是完全屬于權變范疇的問題,與最高層級的“經(jīng)”的問題、最基本原則的問題混在一起。從最高的層面,我們要問的問題就是:中國這樣一個既有幾千年文明又有一百多年現(xiàn)代歷史的國家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或者中國想成為什么國家?憲政上仍然是一個什么樣的國家?還有,這些和具體經(jīng)濟政策不是一個層面的問題,為什么常常扯在一起?為什么我們說到一個具體問題都會立即上去到最高憲政問題,馬上導致對憲政的否定?  事實上,中國經(jīng)濟上這么大的成就都沒有成為一個正當性的基礎,這是非常奇怪的事情。在任何一個西方國家,如果一個執(zhí)政黨取得這么大的經(jīng)濟成就,毫無疑問其正當性的基礎是得到穩(wěn)固的。而中國卻不是這樣,這才是我們要檢討的問題?! ∫虼?,第一是要回到最高問題上,例如我們討論中國道路也好等等,要討論的是在最高憲政上,中國是一個什么樣的國家。具體很多問題是有權變的,比如說對于社會主義的問題,我覺得儒家社會主義是一個基本的問題,而且伸縮度很大。接下來可能第二大的問題,儒家社會主義是不是一定和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有一個根本性的、制度性的切合關系,這也是在一個層面上的問題,然后才是經(jīng)濟上的各種問題。我認為經(jīng)濟上的問題比如說是不是一定要公有制才是代表社會主義,這個都不重要。我并不認為一定要公有制就代表社會主義,社會主義主要是一個平等問題,是一個分配上相對能夠保證比較有平等原則的,不管哪一個國有也好、私有也好,所有制不是根本問題。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文明·國家·大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6條)

 
 

  •   看甘陽老師的作品,是一種享受。它的作品詮釋了什么叫清晰而有力的寫作。剛看完導論就拍案叫絕,被其清晰的論證,體系的完備,語言的流暢,思想的深刻所吸引。同為中國思想界的精英,感覺甘陽的作品更樸實深刻,而劉小楓則故意用一些晦澀的辭藻來給自己添彩,后者的風格我一點兒都不喜歡。
  •   大學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鏡子
  •   還不錯,我關注的是甘陽講通知教育,書中個別文章重復較多。
  •   書的標題有著意味。以文明為追求,以國家為起點,以大學為基礎。
  •   讀的甘陽先生的第二本書,很好,雖然還沒讀完,但是就讀完了的幾章而言,很好很強大,發(fā)人深省。
  •   甘陽的書,錯不了
  •   喜歡甘陽的書
  •   甘陽的書每本都很經(jīng)典,不過價格有些貴。送貨很快,很滿意!
  •   甘陽的書,喜歡有思想和個性的文人
  •   甘陽的文章很有深度!
  •   希望國內(nèi)能更多涌現(xiàn)像甘陽這樣的學者
  •   人類在沖刺,中國的幸福在哪里,值得思考。中華文明該當一脈相承下去
  •   對于文明的一種全新解讀
  •   改革與大學
  •   最近特別喜歡看名學者寫大學的書
  •   通三統(tǒng)確實有新意,但總覺得怪怪的,缺乏理論基礎
  •   甘老師的書,最大的特點就是含金量高。不過此書是由很多文章編輯而成的,問題涉及面廣,需要一點基礎。其中關于啟蒙和教育的部分非常好。書質(zhì)量不錯。
  •   時間問題只看了前幾頁,關于土耳其的問題值得我們思考,在越來越多的人鼓吹著全盤西化、國企私有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我們與西方的分歧完全超越了意識形態(tài)等表面上的問題
  •   甘老師,牛人,知識太淵博。希望多寫些,這樣才有系統(tǒng),演講材料多了,難免有重復。
  •   這是買了送人的。
  •   很好的很值得一讀
  •   值得一讀與思考
  •   給單位買的,領導喜歡。
  •   不錯。買了后不后悔。有思想。
  •   雖然是多年的文章的匯編,但是還是有看點。但是這么一本集子而非專著,對讀者而言有點失望。
  •   甘陽,久聞大名,名下無虛
  •   身為中國人的幸運在于,我們擁有其他民族沒有的歷史可能性。天不能滅,地不能埋。
  •   閱讀中···
  •   這部書也是作者的論文集,但可看性強。
  •   不如通三統(tǒng)
  •   印的不好。字小、排版不好、印刷不好
  •   希望快遞能善待書啊。
    看這書 比聽教授講座還好哩
  •   拿來消遣可以
  •   朋友推薦閱讀此書,適合社會學人士閱讀。
  •   甘陽的書
  •   歷史性的觀點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