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作者:甘陽 頁數(shù):524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21世紀的中國人必須樹立的第一個新觀念就是:中國的“歷史文明”是中國“現(xiàn)代國家”的最大資源,而2l世紀的中國能開創(chuàng)多大的格局,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當代中國人是否能自覺地把中國的“現(xiàn)代國家”置于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文明”之源頭活水中。
作者簡介
甘陽
杭州人,知青出身,曾先后在中國和美國求學。1999—2009年任教于香港大學。2009年起出任中山大學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長。博雅學院院長,通識教育總監(jiān)。
書籍目錄
導論 從“民族一國家”走向“文明一國家”
上編 中國道路
社會主義、保守主義、 自由主義:關于中國的軟實力
三種傳統(tǒng)的融會與中華文明復興
中國道路:三十年與六十年
再談中國道路
文化中國與鄉(xiāng)土中國:后冷戰(zhàn)時代的中國前景及其文化
費孝通《江村經(jīng)濟》.再認識
鄒讜教授《中國革命再闡釋》編者前言
汪暉教授《現(xiàn)代中國思想的興起》評議
中國論述與亞洲論述
中編 第二次思想解放
從第一次思想解放到第二次思想解放
重新閱讀西方(“西學源流”叢書總序)
古典西學在中國
文明對話:為什么?談什么?怎么談?
“反美世紀”與“新世界主義”
新帝國與“反美世紀”
美國走向“布什民族”
中國的“新世界主義”
“拿起你的鞭子!”
超越西方文化左派
細讀《文化與社會》
下編 大學
從富強走向文雅
全球化時代的中國大學通識教育
中國大學人文教育面臨的七個問題
大學通識教育的綱與目
大學通識教育的兩個中心環(huán)節(jié)
附文一 《莎士比亞與政治哲學》:一次以經(jīng)典細讀和小班討論為核心的通識課程試驗(趙曉力 吳飛)
附文二 作為文化事業(yè)的通識教育:“全國首屆文化素質(zhì)通識教育核心課程講習班”綜述(吳飛 趙曉力)
通識教育:美國與中國
通識教育在中國大學是否可能?
中國通識教育的務實之道
大學改革四論
大學改革的合法性與合理性
華人大學理念與北大改革
北京大學與中山大學改革的初步比較一
華人大學理念九十年
留學運動三十年后一
附錄
附錄一 十問甘陽
附錄二 “我寧愿改革速度慢一點”
附錄三 美育與通識教育(潘公凱 甘陽)
附錄四 從第三屆通識教育核心課程講習班談起.
篇目說明
章節(jié)摘錄
目前大家討論的一個問題是:經(jīng)常把具體的政策問題,就是完全屬于權變范疇的問題,與最高層級的“經(jīng)”的問題、最基本原則的問題混在一起。從最高的層面,我們要問的問題就是:中國這樣一個既有幾千年文明又有一百多年現(xiàn)代歷史的國家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或者中國想成為什么國家?憲政上仍然是一個什么樣的國家?還有,這些和具體經(jīng)濟政策不是一個層面的問題,為什么常常扯在一起?為什么我們說到一個具體問題都會立即上去到最高憲政問題,馬上導致對憲政的否定? 事實上,中國經(jīng)濟上這么大的成就都沒有成為一個正當性的基礎,這是非常奇怪的事情。在任何一個西方國家,如果一個執(zhí)政黨取得這么大的經(jīng)濟成就,毫無疑問其正當性的基礎是得到穩(wěn)固的。而中國卻不是這樣,這才是我們要檢討的問題?! ∫虼?,第一是要回到最高問題上,例如我們討論中國道路也好等等,要討論的是在最高憲政上,中國是一個什么樣的國家。具體很多問題是有權變的,比如說對于社會主義的問題,我覺得儒家社會主義是一個基本的問題,而且伸縮度很大。接下來可能第二大的問題,儒家社會主義是不是一定和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有一個根本性的、制度性的切合關系,這也是在一個層面上的問題,然后才是經(jīng)濟上的各種問題。我認為經(jīng)濟上的問題比如說是不是一定要公有制才是代表社會主義,這個都不重要。我并不認為一定要公有制就代表社會主義,社會主義主要是一個平等問題,是一個分配上相對能夠保證比較有平等原則的,不管哪一個國有也好、私有也好,所有制不是根本問題。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