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4-1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作者:劉夢溪 頁數(shù):136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對中國歷史上歷代文人的狂者精神,做了細致入微的表述和分析。從孔子的狂狷起始,然后是秦漢時代文人的狂直和佯狂,魏晉士人的誕狂和“理傲”,南北朝的由“竹林”到“田園”再到“禪林”,李白為代表的盛唐詩狂則是魏晉南北朝思想的繼續(xù)和升華,宋代除了蘇東坡的詩酒之狂外狂狷沒有成為思想潮流,明代則走到了狂者精神的最高端,清代以來知識分子的狂者精神已經徹底斂跡,進入無狂的時代?,F(xiàn)代社會“士”雖然無狂,我們卻看到了“狂妄之威”和“舉國皆狂”,被作者列為“狂之兩忌”。在作者的筆下,這些真正意義上的知識人他們獨立的人格和學術精神栩栩如生。作者認為,中國文化的狂者精神,必然是以具備天地之正氣為條件的。大隱隱于市,正狂心系家國而神接天地。
書籍目錄
引言
一 孔子狂狷思想的革新意義
二 秦漢時期的狂直和佯狂
三 魏晉士人的誕狂和“理傲”
四 從“竹林”到“田園”到吁禪林”
五 李白和唐代的詩狂
六 蘇東坡的詩狂和酒狂
七 李卓吾“豪杰必在于狂狷”說
八 王陽明的“狂者胸次”和“圣狂”
九 袁宏道論“狂”為“龍德”
十 狂者精神在清代的匿跡和銷聲
十一 清末民初到五四的頓狂與斂退
十二 狂之兩忌:“狂妄之威”和“舉國皆狂”
后記
注釋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一 孔子狂狷思想的革新意義 “狂”是個多義詞,以之衡人,則鄭玄解作“倨慢”,《南齊書》“五行志”定義為“失威儀之制,怠慢驕恣,謂之狂”,以及《韓非子》“解老”所說的“心不能審得失之地,則謂之狂”,都是符合詞義本相的直解。 中國古代論人論事涉“狂”的案例甚多,褒貶抑揚,各攸所當?!痘茨献印贰霸徰杂枴闭f:“倍道棄數(shù),以求茍遇,變常易故,以知要遮,過則自非,中則以為候,闇行繆改,終身不寤,此之謂狂?!蔽疵饬饔诜爆?。而該書同篇又云:“凡人之性,少則猖狂,壯則暴強,老則好利?!边@是根據(jù)年齡增長所引起的性格變化,來判定一個人的狂與不狂,一說而已。至于漢代賈誼認為“知善而弗行謂之狂,知惡而不改謂之惑”,《漢書.五行志》以為“辟遏有德茲謂狂”,唐人徐彥伯在《樞機論》中說“不可言而言者曰狂,可言而不言者日隱”,所涉范圍未免太泛了。 堪稱經典立義的,是孔子的一段話:“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裾哌M取,狷者有所不為。”“狂者”和“狷者”這兩個原創(chuàng)的語詞,就發(fā)源于此。本書使用的“狂者”的概念,就是以孔子的原創(chuàng)發(fā)明為依據(jù)。“狂”和“狷”的特點,都是不追求四平八穩(wěn),只不過一個急促躁進,希望盡快把事情辦好,一個拘泥迂闊,認為不一定什么事情都辦。也可以說,“狂”是超前,“狷”是知止。總之“狂”和“狷”都是有自己獨立思想和獨立人格的表現(xiàn)。孔子于此二者之所取,在于其“恒一”的品性。孔子如此釋“狂”,在中國文化的觀念的思想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也可以說具有思想革新的性質。 孔子之前,“狂”之一詞也數(shù)見于先秦載籍,但使用者對詞義的理解,均屬負面的義涵?!兑住贰ⅰ对姟?、《書》、《禮》、《春秋》“五經”里面,“狂”字凡十七見,其中《詩經》七見,《尚書》四見,《周禮》一見,《春秋左傳》“經”一見,為人名,“傳”四見,一為人名,可究之詞義實為三見?!兑捉洝窙]有。
編輯推薦
《中國文化的狂者精神》試圖對狂者精神的發(fā)生流變及其在不同歷史段落的呈現(xiàn),作較為系統(tǒng)的梳理,以通過解析語詞概念的價值范疇來透視中國文化的觀念的思想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