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2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作者:王朝聞 頁數(shù):487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雕塑美學》是一部論雕塑美的專著,從醞釀到動筆,歷時6年,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年7月出版,同年10月第二次印刷,累計印數(shù)為4500冊。l993年獲得吉林省優(yōu)秀圖書獎。l996年作者對書稿作了較大的修改,2003年春到2004年春再次作了更大的修改。
這部專著結合中外雕塑名作,從審美關系角度立論,對于雕塑藝術的審美特性,從內容到形式作了較全面的論證。就雕塑美這一特點的探索來說,即怎樣創(chuàng)造美的雕塑和如何欣賞雕塑的美,在理論上具有一定的開拓性。文中對于雕塑藝術的耐看與乏味,傳神與入神,意象與意蘊,運動與矛盾,空間的虛與實,時間的真與幻,形式美(包括基本形式)與形式,風格與人格諸種問題,都作了較前深入的論證。論據(jù)翔實,觀點新鮮而深入,不乏獨創(chuàng)的見地。特別是著者所強調的雕塑的耐看作用,實際上是論證雕塑(和其他藝術)的永久價值,也就是著者晚年所強調的有與無、虛與實、單純與豐富的對立統(tǒng)一的美學觀點,所以說這部雕塑美學實際上是著者幾十年來雕塑創(chuàng)作經驗和雕塑藝術理論探索的概括。
作者簡介
王朝聞(1909--2004),別名王昭文,后取《論語·里仁》中“朝聞道,夕死可矣”語義,更名王朝聞。筆名汶石、廖化,席斯珂,卓越的文藝理論家、美學家、雕塑家、藝術教育家,新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和美學的開拓者與奠基人之一。
王朝聞為《毛澤東選集》封面創(chuàng)作的浮雕《毛澤東像》、圓雕《劉胡蘭像》、圓雕《民兵》等作品。都屬于新中國美術的代表作。他是熟諸實踐的美學家。在七十余年的藝術與學術活動生涯中。橫跨美術、文學、戲劇、電影、曲藝、民間文藝,攝影等領域,先后出版了專著和論文集40余種,近千萬言。他通過數(shù)十部近千萬言的著述,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美學和文藝理論體系作出了卓越貢獻。他的美學既是藝術家的美學,也是哲學家的美學,具有鮮明的理論特色。他一生堅持文學藝術為人民服務的方向,關注藝術與生活中的重大課題,堅持真善美的藝術理想,強調繼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和借鑒外國的先進文化。他十分注重美育教育,為提高文藝工作者和群眾的審美素養(yǎng)付出了畢生心血。他的美學思想和理論建樹,指導和影響了新中國的幾代美術工作者。
書籍目錄
中國藝術學的當代建構 總序
卷首語
第一章 耐看與乏味
第二章 雕塑與非雕塑
第三章 傳神與入神
第四章 意象與意蘊
第五章 模仿與虛構
第六章 概括與抽象
第七章 細節(jié)與整體
第八章 形式美與形式
第九章 基本形與美丑
第十章 運動與矛盾
第十一章 空間的虛與實
第十二章 時間的真與幻
第十三章 實境與神境
第十四章 風格與人格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再讀漢代蔡邕論書法藝術的《筆論》,覺得它有助于理解雕塑形體的動態(tài)的美。他說:“為書之體,須人其形。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臥若起,若愁若喜,若蟲食木葉,若利劍長戈,若強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霧,若日月。縱橫有可象者,方得謂之書矣?!边@里所說的“有可象者”,看來和他在《九勢》中所說的“夫書肇于自然”的論點一致,是指書法家可能適當表現(xiàn)他對自然現(xiàn)象的審美感受所形成的意象,而不是在提倡書法直接模仿或再現(xiàn)自然現(xiàn)象的具體性。時人為了使字的結體繪畫化,譬如說寫“雨”字而無節(jié)制地在紙上點出兩行代替雨點的點點。這種把抽象化的書法形體還原為具象形體的實踐活動。,對“書畫同源”說是一種表面化的理解。假若把書體的抽象還原為形體的具象,豈不和蔡邕“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后書之”的合理主張相左,偶一為之的筆墨游戲無可厚非,倘若要求以表現(xiàn)見長的書法向再現(xiàn)性手段靠攏,那就未免顯得太隨意也就是不隨意,太自由也就是不自由。蔡邕論書藝的這些帶比喻性與形象性的用語,是不是可以當作藝術家對于動勢的美的感受來閱讀?看來也像西晉書法藝術家衛(wèi)恒在《四體書勢》里的那些用語一樣,對理解雕塑如何表現(xiàn)動勢美也有好處。衛(wèi)恒所引蔡邕的《篆勢》,其中有如下帶聯(lián)想意味和比喻性的描述:“頹若黍稷之垂穎,蘊若蟲蛇之棼緼。揚波振撇,鷹躊鳥震,延頸脅翼,勢欲凌云?;蜉p筆內投,微本濃末;若絕若連,似水露緣絲,凝垂下端??v者如懸,衡者如編。杳杪斜趨,不方不圓。若行若飛,跛跛翱翱。遠而望之,若鴻鵠群游,駱驛遷延;追而視之,端際不可得見,指撈不可勝原?!边@些詞匯已不通行了,大意是可理解的。
編輯推薦
《雕塑美學》是中國藝術學大系。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