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元《儒林傳稿》研究

出版時間:2011-12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作者:戚學民  頁數(shù):475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阮元研究》通過研究阮元《儒林傳稿》,探究清代學術史論述成形的過程?!度辶謧鞲濉肥侨钤闹匾獙W術著述之一,也是清代官方對清代學術史的初次系統(tǒng)整理?!度辶謧鞲濉返纳硎烙胁簧匐[秘之處,其編纂、修訂和傳抄刊刻等問題均有不少疑點,該書的不同版本直接涉及清代官方史學論述的諸多方面,影響到迄今為止的清代學術史的書寫。

作者簡介

  戚學民,1972年生,江蘇人。2003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獲歷史學博士;博士論文入選2005年度全國百篇優(yōu)秀博士論文,獲清華大學2007年度學術新人獎?,F(xiàn)為清華大學人文社科學院副教授,學術方向為晚清史、民國史、中國近現(xiàn)代學術史。論文發(fā)表于《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

書籍目錄

緒論
第一章 因緣際會,輯纂《儒林》
第二章 漢宋調和與尊漢抑宋
 第一節(jié) 清代官方學術標準:學分漢宋,漢宋調和
 第二節(jié) 阮元個人學術傾向:尊漢抑宋
第三章 理學統(tǒng)系
 第一節(jié) 《儒林傳稿》對清代理學的系統(tǒng)記載
 第二節(jié) 《儒林傳稿》理學史記載的評價
第四章 經學陣營
 第一節(jié) 漢學譜系
 第二節(jié) 清學史圖景:經學家籍貫分布
 第三節(jié) 《儒林傳稿》與“浙東學術”
 第四節(jié) 天算疇人
第五章 二卷本《國史儒林傳》
 第一節(jié) 《國史儒林傳》和《儒林傳稿》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第二節(jié) 《國史儒林傳》的成因
 第三節(jié) 《國史儒林傳》改訂記載的價值
第六章 《漢學師承記》與《儒林傳稿》
 第一節(jié) 引言
 第二節(jié) 備國史之采擇
 第三節(jié) 以漢學為儒學正宗
第七章 《宋學淵源記》與《儒林傳稿》
 第一節(jié) 取材《二林居集》
 第二節(jié) 呼應《儒林傳稿》
第八章 《漢學商兌》與《儒林傳稿》
 第一節(jié) 回應《儒林傳稿》
 第二節(jié) 反擊阮著的儒學定義
 第三節(jié) 為理學諸名義辯護
第九章 《學案小識》與《儒林傳稿》
 第一節(jié) 借用《儒林傳稿》文字
 第二節(jié) 批評《儒林傳稿》的漢學宗旨
 第三節(jié) 與阮元針鋒相對的經學人物記載
 第四節(jié) 似相反而實相成
第十章 《國朝先正事略》與《儒林傳稿》
 第一節(jié) 借用《儒林傳稿》文字
 ……
結論
后記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編者推尊的用心在《戴震傳》中可以看出?!洞髡饌鳌啡倪_1700字,在整個《儒林傳稿》中屬于長篇?!洞髡饌鳌肪幾^程中,編者精心選擇,巧妙剪裁,肯定了戴震的學術成就,并且將對戴震的思想學說的評價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 ∪钭搿洞髡饌鳌反篌w分兩部分,一是戴震生平事略,二是戴震的學術成就。傳文內容于生平較略,而于學術較詳。阮元《戴震傳》因為是國史列傳,按照國史修纂的成例,必須字字有據,不能私撰,所以他必須借鑒當時已經有的著述。當時已經有多種戴震傳記可資借鑒,如洪榜的《戴先生行狀》、段玉裁的《戴東原先生年譜》等,阮元所采取的主要是王昶的《戴東原墓志銘》,錢大昕的《戴先生震傳》和凌廷堪的《戴東原先生事略狀》(以下簡稱凌《狀》),而于凌《狀》尤為倚重。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阮《傳》對戴震思想的總結和介紹,幾乎全部取自凌《狀》?! ∪钤捎昧柰⒖暗奈淖謥砀爬ù髡饘W術,可以看出他的裁斷和眼光。當時概括戴震學術成就有多人,其中做出肯定性評價的有錢大昕、王昶、段玉裁、洪榜、凌廷堪等。在具體的介紹中,關于戴震的生平主要依靠王昶和錢大昕,至于總結戴震的學術,則以凌廷堪的著述為主。王昶和錢大昕的政治地位和學術地位足以保障其權威,但是在學術評價方面,阮元的取材頗耐人尋味。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阮元《儒林傳稿》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條)

 
 

  •   純做學問的書,一代大家。
  •   博士論文可以寫成這樣。
  •   紙張印刷都不錯,就是可惜沒有鎖線
  •   發(fā)貨很快~~郵遞員很負責~~不錯不錯~~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