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饕續(xù)筆

出版時間:2011-11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作者:趙珩  頁數(shù):226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老饕續(xù)筆》是趙珩先生繼《老饕漫筆》之后的又一力作。
  全書共四十篇,風格依然如《老饕漫筆》,用白描式的筆記體寫食話,寫口腹之欲,記風物人情,述歷史掌故,親切自然而優(yōu)雅,流露出作者對精致生活的一份眷念。

作者簡介

  趙珩,1948年生于北京。原北京燕山出版社總編輯、編審。多年來從事文化史、北京史、戲曲史的研究,著有《老饕漫筆》、《彀外譚屑》等。

書籍目錄

自序
重陽話蟹肥
靖江湯包
米蘭是甜的
消逝的長江三鮮
土筍凍與蠔仔煎
蘿卜賽梨
烤乳豬與咕嚕肉
中國西餐的嬗變
薄辣輕酸瀟湘味
科隆的遺憾
沁陽驢肉丸子
當人餓了的時候——從“大救駕”說起
徽州麻餅
又到中秋月圓時——關(guān)于中秋節(jié)的記憶
巍山印象
舊京茶事
南潯雙澆面
也說口蘑
小憩湖州
臨安春筍
雖非珠玉亦琳瑯——歐洲食品老店一瞥
最愛是干絲
且說食羊
從滿族的菜包說起
北京糕點的今昔
說素齋
燒餅與火燒
果汁瓊脂最甜香——說軟糖
說粥
天水呱呱
熗與溫拌
從不食貓狗說起
煲湯與煨湯
小記園林中的餐館
從樊樓說到河南菜
冷淘今釋
濃油赤醬話本幫
雪人
菜單與戲單
諾曼底之行

章節(jié)摘錄

  相比“丁蓮芳”和“諸老大”,“周生記”的歷史雖短些,從1940年開業(yè),也有七十年的歷史了。現(xiàn)在周生記餛飩有七八種不同的餡,但只有最傳統(tǒng)的鮮肉餛飩最好吃,皮薄餡大,晶瑩透亮,滑潤鮮香。肉餡內(nèi)汁水濃郁,又無肉的腥氣,怪不得有“水晶元寶”之稱。那里還有油炸餛飩,看著別人在吃,色澤金黃,外皮酥脆,也頗誘人。  湖州的幾樣小吃至今還能保持著原來的特色和傳統(tǒng),我想可能得益于小城生活節(jié)奏的相對緩慢,不像北京、上海這樣的大都市,一切都是日新月異,總是希望創(chuàng)新和超前。就連許多手工業(yè)和餐飲業(yè)也期待著“做大,做強”,希望“規(guī)模化”生產(chǎn),很多傳統(tǒng)工藝和美食就是在這樣的洪流中漸漸地被淘汰,慢慢地消逝。大都市的外來人口在逐年增長,被服務(wù)的對象和群體在“異化”,于是就很難再留下些往日生活的遺跡了?! ‰x幾家店不遠,就是湖州有名的“衣裳街”,最初形成于宋代,明清時是老湖州城的主要商業(yè)街,也是沿河最具傳統(tǒng)風貌的古建筑群,過去因有許多估衣店而得名,舊時叫賣估衣之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雖距湖州府治不遠,又是去往府衙的必經(jīng)之路,卻一直興盛不衰。只是近百年來隨著通衢新商業(yè)的繁華,小街才黯然失色,成了陰暗潮濕的危房,我們經(jīng)過此地時,正在進行著保護性的改造和修繕,外面的照壁已經(jīng)造好,頗為精致,遠望其中,已見兩層的江浙風格古建筑雕梁畫棟,老湖州的縮影初露一角。真希望衣裳街不會被搞成城市盆景,而是與小城的歷史文化同在,多一些舊日的生活氣息?! ∪胍?,從華亭賓館的玻璃窗前俯瞰燈火闌珊的湖州城,有種靜謐與安詳之感,浩浩太湖,緩緩苕溪,長菰盈澤不再;人文風物猶存,美哉,湖州。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老饕續(xù)筆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18條)

 
 

  •   《老饕續(xù)筆》是趙珩先生繼《老饕漫筆》之后的又一力作。
      全書共四十篇,風格依然如《老饕漫筆》,用白描式的筆記體寫食話,寫口腹之欲,記風物人情,述歷史掌故,親切自然而優(yōu)雅,流露出作者對精致生活的一份眷念。
    趙珩,1948年生于北京。原北京燕山出版社總編輯、編審。多年來從事文化史、北京史、戲曲史的研究,著有《老饕漫筆》、《彀外譚屑》等。
  •   一向貪吃,就是人們說的那種“吃貨”,偏偏又吃的不夠明白,所以我經(jīng)常買些關(guān)于飲食方面的書籍來讀,為了豐富常識也為了精神上的會餐。最近編輯部的小編輯向我推薦一本兒書《天生是飯人》,這個標題很吸引人,我趕緊上當當網(wǎng)來查,在最佳拍檔欄目下又發(fā)現(xiàn)了《老饕續(xù)筆》,就一塊兒買了下來。 當當?shù)乃拓浰俣冗€真是快。兩本兒書很快就到了手里。歐陽應(yīng)霽先生的《天生是飯人》圖片多多,看得人眼花繚亂,那個四折的封面似乎也不大方便,而趙珩先生的《老饕續(xù)筆》從封面到內(nèi)文的形式都非常的簡練。《老饕續(xù)筆》的版式風格更符合自己的口味,于是先讀了起來。 這一讀可就放不下了。 說起來慚愧,作為一個“吃貨”,我雖然也曾隱約聽說過趙珩先生的名字,但是還從來沒見過他的文字,對其十余年前寫下的《老饕漫筆》聞所未聞。此番細細閱讀先生的《老饕續(xù)筆》,方知先生的手段了得,實乃大美食家也。 從《靖江湯包》到《米蘭是甜的》,從《從滿族的菜包說起》到《北京糕點的今昔》,從《冷陶今釋》到《濃油赤醬話本幫》,《老饕續(xù)筆》談古論今,縱橫開闔,用樸實的語言、簡潔的手法,為讀者獻上了一桌豐盛無比的大餐。八大菜系的精品羅列其中,不大入流的蘿卜、驢肉也一一上了臺面兒。 趙珩先生關(guān)于美食的記錄,無論食材、菜式、餐館、還是飲食文化、民俗,都是從容不迫、娓娓道來,手段實在不簡單。當繁則繁,該簡就簡,關(guān)于重陽螃蟹的長篇大論寫的起伏跌宕,一個靖江湯包也弄得峰回路轉(zhuǎn),但不會讓你有半點冗長的感覺。作者自如,讀者也輕松了起來。 由于對趙恒先生知之甚少,就上網(wǎng)查了查。方知趙先生乃文化名人,多年來從事北京史、文化史、戲曲史的研究。如此,對《老饕續(xù)筆》所展示出的非凡文化底蘊和文字功力就不難理解了。 《老饕續(xù)筆》很有梁實秋先生美食散文的遺風,但是與梁先生的文章比起來,美食以外的東西似乎多了一點,對于我等“吃貨”讀者,稍嫌不夠過癮。如此不恭,還請趙恒先生原諒。 讀過了《老饕續(xù)筆》,《老饕漫筆》一定是要找來拜讀的。
  •   比較喜歡趙珩的書,《老饕漫筆》、《彀外譚屑》都買了,也很喜歡讀,隔一段時間會拿出來再看,這本也是因為是趙珩寫的,所以才買,比較喜歡他寫書的風格,這本同樣的好,娓娓敘事的風格,華麗的裝飾性詞語沒有,只是一位朋友在和你促膝長談,很舒服,推薦
  •   趙珩先生文筆生動,是趙珩先生繼《老饕漫筆》之后的又一力作。
  •   不要因為續(xù)筆而不想購買哦親!喜歡老饕漫筆的人,是一定要買續(xù)筆的,但沒有買過漫筆的人,這本書也可以讀讀,完全當做新書看待。因為每一篇記錄一種美味,每一篇記錄一種心情。就像看舌尖上的中國一樣,有人看到了鄉(xiāng)愁,有人看到了親情。看趙先生的作品,同樣可以伴著美食的醇香,體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參透五味人生。
  •   讀過趙先生的《老饕漫筆》,非常喜歡,續(xù)筆當然不會錯過。
  •   很早以前,看過老饕漫筆,京味兒十足又詼諧雅致。續(xù)筆和漫筆一樣的風格,一樣的從容。
  •   逛書店偶得《老饕漫筆》但是在當當才看到續(xù)筆,回家就在當當下了訂單,很有意思的小文,吃貨必讀,品食物讀風土人情和歷史,非常難得的好書。
  •   從老饕漫筆開始喜歡上趙珩,還會延續(xù)下去。
  •   很多年前就看了老饕漫筆,我非常喜歡作者描寫美食的方法,這次看到老饕續(xù)筆,真是高興!經(jīng)典的書!
  •   買書買成了慣性,同一作者的作品,只要不是太厭煩,總會接著買下去,《老饕續(xù)筆》也是如此,跟《老饕漫筆》相比,更喜歡這一本。
  •   第一次讀《老饕漫筆》是在大學時的圖書館,現(xiàn)在買不到了,只好買了續(xù)筆。文章都還不錯,喜歡這種對生活娓娓道來的態(tài)度。
  •   前一本《老饕漫筆》買過看過覺得不錯,所以就買了這本《續(xù)筆》,不錯,仍然好看
  •   買過《老饕漫筆》,這次再買《老饕續(xù)筆》,一如繼往的精彩
  •   買過老饕漫筆,這本續(xù)筆應(yīng)該也很好看
  •   幾年前買過老饕漫筆,很喜歡,這次看到老饕續(xù)筆,毫不猶豫就買了下來。美食漫筆,沒有夸張的描述,卻有對味道地道的評價,看的人饞涎欲滴。而字里行間透出的文化底蘊和時間的沉淀,又讓這本美食書厚重了不少。我覺得這是一本相當好的書。
  •   看過老饕漫筆,再看續(xù)筆,一樣的淡雅。
  •   好書!讀食物的書 不流口水不喊饞 不能算做好書。因為自己的淺薄,之前對作者并無多少耳聞。但是看過自序后,發(fā)現(xiàn)十年前《老饕漫筆》出版,是由朱家溍先生作序,王世襄先生題簽,驚感這書的價值。裝幀與文字,都很有味道,愛美食書的人,不可錯過。
  •   關(guān)于各地飲食風土人情,寫得生動傳神,一如老饕漫筆。
  •   《老饕漫筆》之續(xù)篇,寫飲食,也些情誼。
  •   不單純寫飲食,誠如是。幾多回憶動人心:足履之地,消逝之景,還有難忘人物(壽九爺、張秉貴等)?;叵胧昵暗摹独削衣P》,也是此路筆法。飲食之外,兼寫童年、寫人(有趣人物),比如:老麥、鄭河先大夫、老師傅、俄國老太太、許文濤、祖母、馮奇、老夏、福建祥;最傳神者,當屬何玉堂。
  •   趙先生的書是一定要買的,和老饕漫筆一脈相承
  •   與老饕漫筆相比,視野又擴展到海外。筆觸一樣優(yōu)美,情感一樣動人。我2001年吃過蘇州綠楊邨的蟹黃包,當時以為包子至此已經(jīng)到了最高境界,但與先生描述的靖江湯包相比,估計還是難望其項背。
  •   已經(jīng)買過趙先生的《老饕漫筆》,對于這本書基本上是一口氣讀完的,但我輩年歲較小,再也尋不見趙先生所吃到的美食了,遺憾!
  •   這本書延續(xù)了老饕漫筆的風格和手法,筆者用他那豐富的經(jīng)歷和學識讓讀者領(lǐng)略了各地及國外的美食和相關(guān)的風土人情是一本好書。
  •   看了《老饕漫筆》,自然是買續(xù)集的,是在太愛了,翻了一下,還沒來得及細看,感覺書不錯
  •   讀完了,還是那個味,只是沒有當年讀《老饕漫筆》時那種不忍釋卷的感覺了,也許是這多年類似文章讀多了的緣故吧。
  •   本書同“老饕漫筆”一樣,一如既往的好!作者老練的文筆、深厚的文化底蘊,使書中的美食、美味躍然紙上,讓讀者愛不釋手。
  •   幾年前買過"老饕漫筆”,一如既往的好
  •   去年買《老饕漫筆》時,這本書沒貨,終于讓我買著了,激動啊!書很好,我就喜歡紙質(zhì)書
  •   借閱過,但還想買了收藏的書之一!和老饕漫筆一個都不能少!
  •   老饕漫筆后繼續(xù)品閱。
  •   和老饕漫筆相比不遜色
  •   以前買過老饕漫筆,一直珍藏,書寫得很好,在這里買價錢也實惠
  •   書很好,又買了本《老饕漫筆》,都閱讀一下我想會更好的,發(fā)貨超乎想像的快,很好,還會來的!
  •   美食家+出色的文字,成就了這本書,可惜買不到《老饕漫筆》,是個遺憾。
  •   可惜沒買到老饕漫筆
  •   老饕漫筆就很喜歡,這本期待得不得了。真的很好很不錯哦!
  •   繼續(xù)《老饕漫筆》的精彩,值得!
    但在翻閱到109-110頁時,竟然被撕掉三分之一的頁面,買書到現(xiàn)在還是頭一回。此本書也不臟,沒有被翻閱過的痕跡,不知當當碰到讀者反映此類事,該如何處理?
  •   每一篇文章都值得慢慢品讀,現(xiàn)在出了老饕續(xù)筆,當然要買來看
  •   看了漫筆之后,買的續(xù)筆。
  •   之前買了漫筆,這次看見有續(xù)筆,毫不猶豫就買了。沒失望,真心很好看??!看得口水都要把腳面打腫啦!嘿嘿
  •   美食的載述,自得機心。老饕本為貶義,于先生身上,確是美稱了。
  •   你知道這本書我是怎麼看的嗎?看到一個菜就上網(wǎng)去查,查圖片查歷史查做法。所以這本書我讀了好久,但是《老饕漫筆》更久(第一部)。我太喜歡這本書了,沒插圖怎麼著?自己查!
  •   會吃的人很多,但吃了能寫好的,老饕算一個。蔡瀾,王敦煌,還有幾個人,都挺厲害。好羨慕他們啊。
  •   買過漫筆,這次買續(xù),很高興!??!
  •   漫筆寫的很好啊。本書封面一看就是我喜歡的,簡單里透著凝重,而且很有“食書”的感覺。書頁顏色也很喜歡,一種淡黃色,不是彩印也沒有任何圖片,多么令人喜歡的設(shè)計。
  •   很心儀的一本書,喜歡作者的文風。忘了買那本《老饕隨筆》了。
  •   老饕的書出一本買一本,很樸實的文風,加上美食,再加上心情,喝喝茶,一篇篇讀下來,真舒坦!
  •   我也算半個老饕~~!!!!哈哈哈~~!!!!
  •   呵呵,有文化的老饕!
  •   足不出戶,跟著老饕周游世界,美食盡收眼底,真是不錯。
  •   本書記風物人情,述歷史掌故,處處顯現(xiàn)作者的大家風范。
  •   趙珩先生的書,寫得真好
  •   美食愛好者必備,他的彀外譚屑也非常好。
  •   和漫筆一樣吸引人,記住上面的美食和風俗典故都是一種享受!
  •   很容很樸實,之前有一本漫筆,和這本最好一起買,提字和序都是出自大家之手,內(nèi)容也很有味道,記錄了這許多年來飲食的變遷。
  •   感覺不如第一本漫筆,但還不錯!
  •   趙珩先生文筆生動,讓人一邊看,一邊咽口水,過癮?。?!
  •   趙珩的書值得一看,平實、貼切。
  •   雖然是續(xù)筆,但也很不錯
  •   一本第一版,一本增訂版,一本續(xù)筆,終于湊成一套了,不但是窺見飲食文化,還能讀出那個時代的不少獨特味道。
  •   這本很好看,連有閱讀障礙的老公都看得津津有味,可惜只買到續(xù)筆,不知道第一本哪里有賣。
  •   這本續(xù)筆還是在三聯(lián)的書架上找到后又來當當買的,飲食和飲食文化再加上些文學藝術(shù),那就更美啦。
  •   延續(xù)了第一本書的風格,盡管沒有第一本書寫的那么隨意、隨性、隨心,但仍寫出了和很多舊友故交的趣事,仿佛身臨其境。比很多單寫口腹之欲的書強的不是一鱗半爪。尤其稱道的是,作者堅持不用圖片來充數(shù)的精神。

    到貨時書的一個角有點小磕破了,小小遺憾下。
  •   很喜歡這種述事的風格。。。簡練的筆,帶人回到那個年代。。。。
  •   這個作者之前有本,就很喜歡,出了續(xù)書,當然要來支持。
  •   一如既往的好,這個續(xù)不是狗尾
  •   雖然對比前作覺得有些不足,然對比同類仍舊是佳作無誤,文筆質(zhì)樸親切,毫無做作之態(tài),美食寫于筆下,仿佛就在手邊,非不食煙火那等小清新美食作品可以比的
  •   評價有些晚,不好意思 !快遞很速度 ,感覺很驚喜 !一直很喜歡三聯(lián)的書 ,編輯選材精到 ,名家大作 ,這回也不例外 ,很符合俺的胃口 !姜還是老的辣 ,吃貨加文人文筆 ,可以拿來望梅止渴 !
  •   趙先生乃大家,文筆從容,態(tài)度超脫且食人間煙火,已和唐魯孫、梁實秋并駕。晚年當比肩王世襄老先生。如此達人達文,讓人神往。
  •   雖然是在寫吃,但更多地是在講北京。字里行間把我又帶回了過去的年代。喜歡
  •   很好,買上一本的時候就在想,怎么沒有蟹呢,天下第一美味的蟹呢?果然這一本的第一篇就是寫吃蟹,看的口水直流,如果不是最近身體不好,吃不了寒性的東西,怕早已買了回來。喜歡這本書。
  •   好看的民間風物志
  •   與其說是解饞,不如說是對那個時代風物的懷念
  •   看后覺得值得買的,作者寫得很有水平,有深意!
  •   第二次購買作者寫的書了,看得我直流口水。
  •   三聯(lián)的書還是讓人那么滿意,作者的文字依然故往,不華麗,但是又韻味,喜歡。
  •   人生苦短,如何填滿這幾十年的空隙,那是人各有志。吃,在時間流逝中吃,在吃中體味生活。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如何吃的講究,該發(fā)揚什么文化,該摒棄什么陋習,在思考中任時間流走。
  •   趙衍先生事隔多年后又一本美食隨筆,一樣誘人
  •   因為尋找《川菜雜談》而碰上這本書,大致翻了一下,和前者意趣一致吧??催^《川菜雜談》的掃描版,很有意思,通過菜肴不僅了解了美食,也窺探了各個時期的政治、風俗、人情,值得一讀在讀,可惜一直缺貨。希望這本書也這樣。
  •   延續(xù)了作者以往的風格。這次又加上了很多國外的美食。喜歡
  •   筆者寫得很實在。喜歡
  •   最喜歡看美食的,很喜歡,寫得很好。
  •   寫的很好,讓人有垂涎三尺的感覺
  •   寫的非常棒,慢慢細細看
  •   大家就是大家,寫出來的東西就是不一樣。
  •   這本書寫的很美,把一些舊時的美食及關(guān)于美食的回憶一一呈現(xiàn)在了我的眼前,贊一個!最好在饑餓時讀!哈哈!
  •   寫得有意思
  •   寫得讓人垂涎,就是文字過于文氣
  •   子曰,食色,性也。萬事第一宗,的確有連篇累牘敘說評判的必要。
  •   幫朋友買的 對飲食有不同的見解 很是喜歡 看著 都饞了 覺得很是美味
  •   這本書也是看完了才來評價得,首先這本書得排版真得很實惠,頁數(shù)不多,但每一頁都排得比較緊湊,所以字數(shù)其實不少,再來說,同其他同樣是談吃得書來比,這本更上了一個層次,可以從食文化得角度來讀,文字功底挺高得,不像其他得書大篇幅得引經(jīng)據(jù)典,這篇作者自己得文字就很有水平,而且作者對傳統(tǒng)小吃得喜愛也讓人覺得平易近人
  •   作者的每一本有關(guān)美食記憶的書,我都買了的,書中描述的不僅是有關(guān)美食的記憶,、更多反映了那一個逝去的歲月。讓我們重溫了那時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讓人感動,從舌尖到內(nèi)心的愉悅。
  •   趙先生是大家,能夠傳承飲食文化并對其進行升華。文筆優(yōu)美,讀來舒服。
  •   買了趙先生的前幾本書,這次新出的當然要收
  •   下午剛收到書,還沒來得及看。從簡介上看,應(yīng)該是自己喜歡的風格。
  •   老媽和我最愛的書,美食和文化結(jié)合得很自然。
  •   很實在的書,老北京的娓娓道來。
  •   有關(guān)美食的作品,極富文化、歷史內(nèi)涵,文筆老到,文采斐然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