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8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作者:張錫坤,姜勇,竇可陽 頁數:51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周易經傳美學通論》的核心立意,乃不滿于近百年來易學界形成的《周易》“經傳分觀”論,兩提出“經傳貫通”的要求和主張?!吨芤捉泜髅缹W通論》以為,易學由《經》到《傳》的發(fā)展,當視作一個闡釋性創(chuàng)造的歷程,要真正接近作為易學經典文本的《易經》與《易傳》,討論其中的美學觀念,就必須對二者進行整合性的處置和理解,走出“經傳分觀”的誤區(qū)。此即《周易經傳美學通論》稱為“通論”的用意所在——“通”,既是全整、通盤之“通”,也是貫通《經》《傳》之“通”,以此打破經傳美學研究嚴重失衡的現(xiàn)狀。
作者簡介
張錫坤,1945年生。吉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美學學會理事,吉林省美學學會會長,吉林省易經學會副會長,獲國務院特殊津貼。姜勇,1975年生。文學博士,現(xiàn)任教于吉林大學文學院。竇可陽,1976年生。文學博士,現(xiàn)任教于吉林大學文學院。
書籍目錄
自序第一章 引論:《易經》與《易傳》的關聯(lián)第一節(jié) “易與天地準”:問題的緣起“易與天地準”:一個循環(huán)論證闡釋循環(huán)之理論正可以成為經傳關系解讀的理論參照“經傳分觀”說打破了易學中闡釋的循環(huán)由此引發(fā)的三層次問題:《易傳》解經之合理性,《易經》的歷史存在,何種《易經》才是真實的存在第二節(jié) 原始卜筮與人的本性對卜筮之《易》的研究應該回到卜筮本身,而不能輕率地稱其為“迷信”對“《易經》是迷信之書”、“非理性”的一般回應卜筮的社會理性卜筮程序操控的基本精神龜卜何以被筮占取代結論第三節(jié) 作為接受文本的《易經》作為接受文本的易經是一個意向性的接受客體言的層次:卦爻符號與卦爻辭象的層次:象數的超越性與象數的自覺意的層次:潛藏在易經中的生命意識第二章 《易經》美學意蘊的定位第一節(jié) “含章”之美試析易經之含章表現(xiàn)了崇陽抑陰之觀念含章解為“克商”辨含章乃地物之美第二節(jié) “含章”之美生成的歷史進程周人思想由乾天轉向坤地易經之美學意蘊之在于坤地含章之美漢代器物之美充實了地物含章之美學意蘊第三節(jié) “含章”與《易經》的理想人格美坤地含章是地美升華為天美的落腳點坤地含章代表人格美的最高境界第四節(jié) “含章”的禮樂意味與《賁》、《離》之關系漢字之比類聯(lián)想性進一步印證含章賁離二卦亦為含章之美張目第三章 《易傳》美學思想之精髓第一節(jié) “生生之謂易”:美在生命三組范疇之本體化印證了易傳對易經生命精神之接受元亨利貞乾坤陰陽第二節(jié) “盡意莫若象”:“象數”之美筮算之數與象位之數卦爻象之闡釋意義象數交織第三節(jié) “吉兇存乎辭”:“言”之美言這一闡釋層面之不可或缺與獨立存在易傳之“言”的美學特質……第四章 《周易》“明美”考論第五章 《周易》與中國美學的審美觀照第六章 《周易》與中國詩學的“以悲為美”第七章 文的淵源與《周易》之文第八章 《易傳》與《文心雕龍》第九章 “易道陰陽”與“氣韻”第十章 《周易》與“象思維”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由《易經》到《易傳》的玄學進展,基于一種可能的和現(xiàn)實的創(chuàng)造力,但這創(chuàng)造力究竟是憑藉什么發(fā)揮出來的,不妨在此做一番語文學的探討。按照我們的理解,《周易》的“文”的價值,不僅在《易經》的詩性智慧上,還表現(xiàn)在《易經》到《易傳》的語文學躍進上。語文和修辭學的問題,在這里成為首要的關注對象。對固有文本進行解釋,而不是另辟蹊徑,是中國早期文化展開的重要方式,影響深遠。尤其傳統(tǒng)時代的經學,無外乎圍繞著數量有限的經典,進行整理、注疏和闡釋。這種文化展開的途徑,表達了古人對先祖創(chuàng)造之“文”的珍視和承續(xù),而不是輕易地毀棄或反叛。①中國文化演進的“連續(xù)”而非“破裂”形態(tài),就顯然與這種闡釋模式不無關系。借用《易·系辭》的話,可以說闡釋性的文化展開是“成性存存”式的?!俺尚源娲?,道義之門”,孔穎達疏:“此明易道既在天地之中,能成其萬物之性,使物生不失其性,存其萬物之存,使物得其存成也。性,謂稟其始也。存,謂保其終也?!币嗉础俺尚浴笔羌扔械奈幕瘎?chuàng)造,“存存”則是將“成性”的結果護持下來,繼續(xù)享有。
編輯推薦
《周易經傳美學通論》是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