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7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作者:斯諾 等著,劉統(tǒng) 編注 頁數(shù):499
Tag標簽:無
前言
今年是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90周年,為了紀念建黨和毛澤東同志,我們重新選編了這本《早年毛澤東》,作為研究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歷史和毛澤東個人革命歷程的史料,獻給讀者。 關(guān)于毛澤東的傳記和資料,可謂浩如煙海。但是新中國成立前有關(guān)毛澤東的傳記和著作,解放后很少流傳和再版。雖然這些傳記和著作受時代的局限,只能部分地反映毛澤東同志的情況,但這些資料以其原始性和真實性,受到研究者的重視。它們敘述的雖然都是局部,但卻是珍貴的第一手資料。更重要的是這些作品當年都是以客觀的態(tài)度、樸實的文筆寫成的,讓人讀起來感覺非常生動、可信。由于時間的流逝,這些著作都已成為稀有版本,不但具有史料價值,而且具有收藏價值。本書選擇了七部有關(guān)毛澤東早期生活的著作,進行整理和注釋,下面分別加以簡介。更翔實的紹述請參閱在書后由編注者撰寫的“關(guān)于毛澤東早期傳記(代后記)”。需要說明的是,這些著作出版的年代較早,專有名詞、行文表述都有與現(xiàn)在一般規(guī)范不符之處,但并不影響讀者理解。我們?yōu)楸M量保存文獻原貌,未做改動,只有個別顯誤的文字在整理中直接予以訂正。 《毛澤東自傳》 這是美國作家、記者斯諾記錄的毛澤東口述傳記。埃德加·斯諾(Edgar Snow,1905—1972),1926年進入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學習。1928年來到中國。曾任歐美幾家報社駐華記者、通訊員。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諾同時兼任北平燕京大學新聞系講師。1936年,斯諾在宋慶齡和中共白區(qū)地下黨組織的幫助下,突破國民黨的封鎖線,于當年7月來到當時中共中央和紅軍總部所在地的陜北保安縣城。成為進入紅區(qū)的第一個外國記者。毛澤東對他非常重視,同他談了幾天關(guān)于抗戰(zhàn)形勢的問題。隨后,斯諾在陜北進行了三個多月廣泛的采訪,接觸了許多紅軍干部和戰(zhàn)士。10月回保安后,毛澤東又同他談了自己的經(jīng)歷和長征的主要情況。斯諾先在《密勒氏評論報》、《美亞》雜志上發(fā)表了采訪毛澤東的記錄,隨后發(fā)表了專著《紅星照耀中國》(《西行漫記》)。 因為斯諾采訪毛澤東的記錄發(fā)表早于《西行漫記》,所以國內(nèi)讀者從英文雜志直接轉(zhuǎn)譯,名為《毛澤東自傳》。譯本據(jù)不完全的統(tǒng)計,現(xiàn)在尚存的版本有十幾個。軍事科學院圖書館收藏有1937年9月延安文明書局出版的張宗漢譯本,是目前國內(nèi)最早的中文譯本。當年發(fā)行量最多、影響較大的是1937年11月上海黎明書局出版的汪衡譯本。早期版本文字風格各異,后面附錄的內(nèi)容也不同。最權(quán)威的譯本是197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吳黎平譯本《毛澤東一九三六年同斯諾的談話》?,F(xiàn)以延安版《毛澤東自傳》為底本,注釋參考了吳黎平和汪衡的譯本,訂正了一些錯誤,并對一些史實作了說明。 《毛澤東的青少年時代和初期革命活動》 這是作家蕭三撰寫的毛澤東早期生活的傳記。蕭三(1896—1983),字子唪,湖南湘鄉(xiāng)人,蕭瑜之弟。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第三班學生,新民學會會員。1920年赴法勤工儉學。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次年赴蘇學習,1924年回國。曾任共青團北方區(qū)委書記、共青團中央組織部部長等職。1930年以中國左翼作家常駐代表名義,出席國際革命作家會議,主編《世界革命文學》中文版并從事寫作。1939年回延安。新中國成立前后從事國際交往工作和文藝活動。 蕭三在東山學校和長沙湖南第一師范曾與毛澤東同學,并參加了“新民學會”和毛澤東組織的革命活動。對毛澤東的早年經(jīng)歷相當了解。在蘇聯(lián),他曾用俄文寫過《毛澤東傳》。1943年秋,任弼時在延安建議蕭三寫一本毛主席傳。1944年7月1、2日,延安《解放日報》發(fā)表了他寫的《毛澤東同志的初期革命活動》部分內(nèi)容。1946年7月1日,張家口《晉察冀日報》發(fā)表《大革命時代的毛澤東同志》。1946年張家口的《北方文化》月刊第1號發(fā)表((毛澤東同志傳略》,許之楨主編的《毛澤東印象記》作為第一篇轉(zhuǎn)載。1946—1947年華北解放區(qū)的《時代青年》發(fā)表《毛澤東同志的兒童時代》、《毛澤東同志的青年時代》。以后蕭三又作了幾次修訂,1949年合并為《毛澤東同志的青少年時代》,由人民出版社出版。1954年再次修訂為《毛澤東的青少年時代和初期革命活動》,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1979年蕭三作了最后的修訂,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再版。 這本書的版本很多,內(nèi)容也不一樣。我們現(xiàn)在選定的是《時代青年》發(fā)表的《毛澤東同志的兒童時代》、《毛澤東同志的青年時代》,‘及延安《解放日報》發(fā)表的《毛澤東同志的初期革命活動》,是最原始的版本。 《毛澤東思想與作風》 作者張如心(1908—1976),廣東興寧人。1921年入梅縣樂育中學學習,1926年至1929年赴蘇聯(lián)莫斯科中山大學留學?;貒笤谏虾氖滦挛幕\動。1931年加人中國共產(chǎn)黨,并參加中國工農(nóng)紅軍。曾任總政治部《紅軍報》主編、后方總政治部宣傳部部長。1934年參加長征。到陜北后,任延安抗大主任教員、軍政學院教育長、中央黨校三部副主任、延安大學副校長。1946年后,任華北聯(lián)合大學教務長,《北方文化》副主編,東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校長、黨委書記。1953年后任中共中央馬列學院、中共中央高級黨校中共黨史教研室主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是中共七大、八大代表,第一屆、第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他長期從事理論研究工作,是中國共產(chǎn)黨內(nèi)第一個提出“毛澤東同志的思想”的人,對毛澤東思想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毛澤東思想與作風》是1946年初,張如心在華北聯(lián)合大學及張家口市的“青年講座”上作的幾場演講。題目分別是“毛澤東的人生觀”、“毛澤東的科學方法”、“毛澤東的科學預見”、“毛澤東的作風”等。演講稿發(fā)表在晉察冀邊區(qū)理論文藝刊物《北方文化》第一卷一至四期上。山東、冀南、香港等地書店紛紛進行翻印和再版,分別命名《毛澤東論》、《毛澤東的思想及作風》、《毛澤東的人生觀》、《毛澤東的作風》、《毛澤東的人生觀與作風》等,廣為發(fā)行。這是解放區(qū)較早總結(jié)、宣傳毛澤東思想的理論專著,因為是個人著作,所以比較通俗生動,有個人見解。對研究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在黨內(nèi)成為指導思想的過程,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我們根據(jù)山東渤海新華書店1946年10月的版本整理出版此書。 《毛澤東的思想》 這是美國著名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于1947年在美國《美亞》雜志上發(fā)表的介紹毛澤東思想的著作。安娜·路易斯·斯特朗(Anna Louise Strong,1885—1970)早年就學于奧伯林學院。1908年獲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她年青時積極參加進步的社會活動,反對帝國主義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1927年第一次來中國,抗戰(zhàn)時期兩次來華,積極報道中國抗戰(zhàn)情況。1946年第五次訪華時來到延安,對中共領(lǐng)導人和解放區(qū)進行了長達八個月的采訪。她在延安的時候,正逢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斯特朗采訪了劉少奇、陸定一等中共領(lǐng)導人,把這些談話整理出來,并閱讀了毛澤東的《論持久戰(zhàn)》、《新民主主義論》、《論聯(lián)合政府》等著作,寫成了這本小冊子。1947年在美國《美亞》雜志上發(fā)表后,影響很大。同年4月,由孟展翻譯、中共地下黨經(jīng)營的香港光華書屋出版了中譯本。這本書解放后沒有再版,也沒有收入斯特朗的文集?,F(xiàn)在我們將它整理出版,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文獻價值。 《向毛澤東學習》 這是上海剛解放時出版的一本毛澤東傳記,莊淡如編。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后,迅速解放了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的許多大城市。國統(tǒng)區(qū)群眾在歡迎解放的同時,急需了解共產(chǎn)黨和毛澤東的情況。上海文化界的進步人士配合這個需求,迅速出版了一批反映解放區(qū)情況、黨的政策和領(lǐng)袖傳記讀物,《向毛澤東學習》作為“新生叢書”的一種,由上海新生書局1949年6月出版。 《毛澤東和我的游學經(jīng)歷》 這是毛澤東在長沙第一師范學校時的同學蕭瑜撰寫的有關(guān)毛澤東早期生活經(jīng)歷的回憶錄。作者蕭瑜(1893—1976),字子升,又名旭東,湖南湘鄉(xiāng)人。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第三班學生。新民學會發(fā)起人之一。1915年一師畢業(yè)后,先后在長沙修業(yè)、楚怡學校任教。1919年留法勤工儉學,1924年回國。曾任國民黨北平市黨務指導委員。1927年國共分裂后,曾任國民黨政府農(nóng)礦部政務次長、華北大學校長、故宮博物院委員等職,后長期旅居國外。1976年在巴拉圭去世。本書是他在20世紀50年代旅居美國時完成的,最初由他的夫人譯成英文,1959年在Syraneuse大學出版社出版,題為“Mao Tse—Tung andIwere beggers”(《毛澤東和我曾經(jīng)是乞丐》)。林語堂為其作序。香港明窗出版社于1988年出版了中文譯本,名為《我和毛澤東行乞記》。 1989年昆侖出版社根據(jù)英文版翻譯出版了這本書,名為《我和毛澤東的一段曲折經(jīng)歷》。這是一個選譯本,也作了一些刪節(jié)。英文版后面附有美國學者諾思作的注釋,主要是為了讓外國讀者理解書中的內(nèi)容,依據(jù)《西行漫記》作了一些考證和說明。我們現(xiàn)在根據(jù)香港中文版重新整理和注釋此書,諾思的注釋不再保留。英文版中有蕭瑜手繪的插圖,比較生動地再現(xiàn)了當年的情景,我們在本書中予以保留。 《毛澤東印象記》 這是一組采訪和回憶毛澤東的文章。編者許之楨(1901-1964),湖南漢壽人。1921年2月在上海加入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1922年11月到莫斯科學習,年底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24年回國。先后任中共湖北省委組織部長、宣傳部長。1928-1938年在蘇聯(lián)工作,1938年4月回國后,任延安馬列學院編譯部部長、中共中央出版局秘書長。 1945年8月毛澤東赴重慶談判,在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廣大群眾迫切要求了解毛澤東的詳細情況。根據(jù)這個需求,人民出版社于1945年9月編輯了《毛澤東印象》,收錄了愛潑斯坦等人寫的9篇文章和新聞報道。同年11月,合眾出版社在上海出版了《毛澤東在重慶》,收錄的文章與《毛澤東印象》基本相同。1946年10月,許之楨編輯了《毛澤東印象記》,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收錄了蕭三的《毛澤東同志傳略》和外國記者寫的5篇訪問記。第二部分是“重慶之行特輯”,收錄了解放日報和新華日報寫的幾篇通訊。這個版本曾在解放區(qū)廣泛流傳,并由三聯(lián)書店在1960年內(nèi)部出版。 這次整理收錄的文章,是從上述的三本書中選錄的。新聞報道只保留了彭子岡那篇著名的《毛澤東先生到重慶》。斯特朗的《毛澤東訪問記》已經(jīng)收入《毛澤東選集》第4卷,就不再重復了。將其替換為黃炎培的《延安歸來》節(jié)選。
內(nèi)容概要
《早年毛澤東:傳記、史料與回憶》選編了七部有關(guān)毛澤東早期經(jīng)歷的稀見傳記資料。它們都是以客觀的態(tài)度、樸實的文筆寫成的,大多在新中國成立以前撰寫和出版,今天讀來感覺親切、可信。這些傳記是:《毛澤東自傳》埃德加·斯諾著,張宗漢譯;《毛澤東的青少年時代和初期革命活動》
蕭三著;《毛澤東思想與作風》張如心著;《毛澤東的思想》安娜·路易斯
斯特朗著,孟展譯;《向毛澤東學習》莊淡如編;《毛澤東和我的游學經(jīng)歷》 蕭瑜著;《毛澤東印象記》 許之楨編譯。
《早年毛澤東:傳記、史料與回憶》由斯諾等編著、劉統(tǒng)編注。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斯諾(Snow.E.) 等 編者:劉統(tǒng)
書籍目錄
題記
《毛澤東自傳》 埃德加·斯諾著 張宗漢譯
第一章 少年時代
第二章 動亂中的中年時代
第三章 共黨的展開
第四章 超人的忠勇和忍耐心
附錄 毛澤東夫人賀子珍女士小傳等
譯后記
《毛澤東的青少年時代和初期革命活動》 蕭三著
毛澤東同志的兒童時代
農(nóng)家子
六歲就開始勞動
一位賢良的母親
一個誠實的孩子
從小就好學
從小就和被壓迫者在一道
但他是倔強的
年十四五而志于救國
毛澤東同志的青年時代
一 卷入辛亥革命運動的漩渦
他的第一次政治行動
干革命——當兵去!
開始贊成社會主義
二 他是怎樣刻苦自學的
漂泊在長沙城
要求學還是靠自修
學習抓住中心
學問,學問,好學要好問
日浴、風浴、雨浴及其他
游學
政治頭腦,善于分析、總結(jié)、概括的頭腦
三 初步的社會活動
組織家的天才
學生自治會
第一次“搞軍事”和反軍閥運動
湖南革命運動的核心組織——新民學會
四 站在新文化運動的前哨
新文化運動開展在湖南
組織留法勤工儉學,但自己不出國
在北平
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革命活動
毛澤東的初期革命活動
組織!組織!斗爭!斗爭!
找到了、具備著和工人接近的言語
可紀念的“七一”和“三十節(jié)”
斗爭是不簡單、不容易的
湖南工人運動中的幾個片斷
《毛澤東思想與作風》 張如心著
中國人民偉大領(lǐng)袖毛澤東同志略歷
毛澤東的人生觀
毛澤東的科學方法——兼論新民主主義革命學說
一 毛澤東的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觀
二 毛澤東的革命學說是從實踐中來又被實踐所證實和發(fā)展
三 毛澤東的科學方法既反對教條主義,也反對經(jīng)驗主義
毛澤東的科學預見
一 從諸葛亮的“錦囊妙計”說起
二 毛澤東的科學預見
三 “論持久戰(zhàn)”中的科學預見
四 沒有預見,談不上領(lǐng)導;為著領(lǐng)導,必須預見
毛澤東的作風
平凡與偉大
領(lǐng)袖與群眾
先生與學生
謙遜與原則性
大膽與小心
狠與和
結(jié)束語
人民領(lǐng)袖這樣愛咱們——吳滿有去見毛主席的故事
人民歌頌毛澤東
《毛澤東的思想》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著 孟展譯
介紹史特朗女士
一 毛澤東思想的來源
二 ”毛澤東路線”的發(fā)展
三 毛澤東的六大著作
四 毛澤東科學的預見
《向毛澤東學習》 莊淡如編
序
第一章 少年時期
一 人民的領(lǐng)袖
二 農(nóng)家子弟
三 撒播革命種籽
四 劃時代底轉(zhuǎn)變
第二章 革命時期
五 中國革命的性質(zhì)
六 階級關(guān)系的性質(zhì)
七 二萬五千里長征
八 在苦難中成長
第三章 紅軍時期
九 紅軍發(fā)展史
十 “圍剿”的奇跡
第四章 抗戰(zhàn)時期
十一 統(tǒng)一陣線的過程
十二 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特點
十三 八路軍的行進
第五章 成功時期
十四 列寧第二
十五 心理武器
十六 新中國的創(chuàng)造者
十七 新中國的誕生
十八 向毛澤東學習
《毛澤東和我的游學經(jīng)歷》 蕭瑜著
第一章 湖南——英雄與強盜之域
第二章 毛澤東度過其童年時代的田園
第三章 毛澤東為求學而奮斗
第四章 到學堂的路上
第五章 到了東山學堂
第六章 到長沙去
第七章 我們第一次談話
第八章 第一師范”孔夫子”
第九章 許配毛澤東的楊開慧
第十章 我們的朋友蔡和森
第十一章 楊度
第十二章 妙高峰上竟夕談
第十三章 新民學會:中國共產(chǎn)主義的胚胎
第十四章 學校放暑假了
第十五章 修業(yè)學校和楚怡學校
第十六章 “叫化”生活
第十七章 乞丐出發(fā)了
第十八章 克服第一道難關(guān)
第十九章 第二道難關(guān):饑餓
第二十章 何胡子的家
第二十一章 從何家農(nóng)場到寧鄉(xiāng)縣城
第二十二章 溈山之行
第二十三章 溈山的寺院
第二十四章 到安化途中
第二十五章 沙灘上的一夜
第二十六章 離開沙灘之后
第二十七章 安化縣城中的困厄
第二十八章 到益陽縣城的路上
第二十九章 到了益陽縣城
第三十章 沅江泛洪
第三十一章 返回長沙
第三十二章 留學運動的發(fā)起
第三十三章 “勤工儉學”運動
第三十四章 毛澤東留在北京
第三十五章 中共在法國的萌芽
第三十六章 森林群英會
第三十七章 長沙長敘
第三十八章 一連串的問題
第三十九章 中國共產(chǎn)黨之誕生
第四十章 最后的聯(lián)系
《毛澤東印象記》 許之楨編譯
毛澤東同志略傳
這就是毛澤東——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袖
毛澤東印象記
毛澤東會見記
訪問毛澤東
毛澤東先生訪問記
延安歸來
毛澤東先生訪問記
毛澤東先生到重慶
我所知道的毛澤東先生二三事
關(guān)于毛澤東早期傳記(代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插圖:第一章 少年時代我于一八九三年生于湖南湘潭縣韶山?jīng)_鄉(xiāng)。我的父親是一個貧農(nóng),當他年青的時候,因負債累累,便去投軍。他當了一年多的兵。后來他回到我生長的鄉(xiāng)村里,由于拼命的節(jié)省,他靠著做小生意和其他事業(yè)賺了一點錢,便設法買回了他的土地。這時,我家已有了十五畝田,成為中農(nóng)了。在這些田中,每年大約可以收獲六十擔谷。全家五口每年一共消費三十五擔,這樣,每年可以多余二十五擔??苛诉@個剩余,父親積聚了一點資本,不久又買了七畝田,使我家升到“富”農(nóng)的地位。這時,我們可以每年在田里收獲八十四擔谷。當我十歲,我家只有十五畝田的時候,一家五口是:祖父,父親,母親,弟弟和我自己。在我們增加了七畝田之后,祖父逝世,但又添了一個小弟弟。不過我們每年仍有四十五擔谷的剩余,因此,我家一步步興旺起來了。這時,父親還是一個中農(nóng),他開始做販賣糧食的生意,并賺了一點錢。在他成為“富”農(nóng)之后,他大部分時間多半花在這個生意上。他雇了一個長工并把自己的兒子和妻子都放在田里做工。我在六歲時便開始做耕種的工作了。父親的生意并不是開店營業(yè)的。他不過把貧農(nóng)的谷購買過來,運到城市商人那里,以較高的價格出賣。在冬天磨米的時候,他另雇一個短工在家里工作,所以在那時他要養(yǎng)活七口。我家吃得很節(jié)省,但總是吃飽的。
后記
讀者看完了我們選編的毛澤東早期的傳記和采訪記,一定會產(chǎn)生一個問題:這些作品是在怎樣的歷史條件下產(chǎn)生的?今天讀這些傳記,還有什么特殊的意義? 偉人的傳記通常有兩種,一種是在偉人身后修撰的。這種傳記是正史,由歷史學者集體編寫,周密而詳盡,當然也充滿了歌頌與崇敬,為民眾樹立了一個高大的形象。另一種是在偉人未成名之前,由個人為其撰寫的傳記或訪問記。這些著作出于個人的視角和感受,寫來比較樸實,自由,不必為尊者諱。由于這些傳記,一個人物逐漸為廣大群眾所了解,威望大大提高,后來被擁戴為領(lǐng)袖。毛澤東的傳記兩類都有,但我們更重視他的早期傳記。 一 提到毛澤東早期傳記,首推斯諾的《毛澤東自傳》。這部傳記的產(chǎn)生,充滿了偶然和傳奇的因素。斯諾不是共產(chǎn)黨人,是一位自由撰稿的記者。他回顧當年前往陜北紅區(qū)的情況:“1934年,我的出版商(哈里遜·史密斯,現(xiàn)屬蘭登書屋)提議同我簽一項合同,預付稿費750美元,讓我寫一本關(guān)于中國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書。在一時樂觀主義情緒的支配下,我接受了這個提議。但是幾個月之后,我開始認識到,連一名‘紅色’士兵都沒見過,要寫這樣一本書是不可能的。我想放棄整個計劃,因為看不到有訪問共區(qū)的可能性;雖然我已經(jīng)收集了許多歷史資料,從未親眼目睹的事情我是不愿意寫的。我所代表的英國報紙(《每日先驅(qū)報》)對這個題材也極感興趣,它在1935年建議資助我作一次旅行,以獲得‘關(guān)于紅色中國的真相’。這個建議我也放棄了。然而到去年(1936年)5月底,我得到了關(guān)于張學良和紅軍之間達成停戰(zhàn)的一些好消息,聽說有可能進入陜北的紅色地區(qū)了。那是具有極大誘惑力的,被封鎖了九年的世界性頭號新聞。這徹底喚醒了我作為記者的本能欲望?!? 1936年7月,在宋慶齡的幫助下,斯諾由中共地下黨員董健吾(化名王牧師)帶領(lǐng)秘密進入陜北紅區(qū),開始了幾個月的采訪。當時毛澤東和中共中央帶領(lǐng)紅一方面軍部隊完成長征后,正處于極度困難的時期。1935年9月在草地,紅四方面軍領(lǐng)導人張國燾擁兵自重,命令中央和紅一方面軍南下。毛澤東等被迫脫離紅四方面軍,率紅一方面軍主力單獨北上。這是被毛澤東自稱為“一生最黑暗的時刻”。直到斯諾進入陜北前夕,在中共中央努力爭取下,張國燾才放棄了自己的“第二中央”,與紅二方面軍會合后北上,當時正在途中。毛澤東與紅軍到達陜北后,受到國民黨軍隊的包圍和封鎖,生活處于極端的貧困之中,由于和張學良部達成了和平協(xié)議,嚴峻的形勢才稍有緩和。當斯諾進入紅區(qū)采訪,毛澤東認為這是向全世界宣傳紅軍的好機會。8月5日,毛澤東與楊尚昆聯(lián)名致函參加過長征的同志們:“現(xiàn)因進行國際宣傳,及在國內(nèi)國外進行大規(guī)模的募捐運動,需要出版《長征記》,所以特發(fā)起集體創(chuàng)作。各人就自己所經(jīng)歷的戰(zhàn)斗、行軍、地方及部隊工作,擇其精彩有趣的寫上若干片斷。文字只求清通達意,不求鉆研深奧。寫上一段即是為紅軍作了募捐宣傳,為紅軍擴大了國際影響?!痹诿珴蓶|的號召下,大家紛紛開始撰寫回憶錄。童小鵬在8月6日的日記中寫道:“楊(尚昆)主任、陸(定一)部長又來要我們寫長征的記載,據(jù)說是寫一本《長征記》。用集體創(chuàng)作的辦法來征集大家——長征英雄們的稿件,編成后由那洋人帶出去印售。并云利用去募捐,購買飛機送我們,這真使我們高興極了?!贝蠹覄?chuàng)作的積極性很高,短短兩個月內(nèi),紅軍總政治部就征集到了約200篇作品。斯諾在1936年10月離開陜北時,“帶著一打日記和筆記本,30卷照片,還有好幾磅重的紅軍雜志、報紙和文件?!边@里就有《紅軍長征記》的部分原稿。 可見,毛澤東歡迎斯諾的到來,首先是為紅軍的出路和生存考慮。他希望斯諾客觀公正地報道這些被國民黨稱為“共匪”的人,使外界同情紅軍,幫助紅軍。紅軍長征的故事就是這樣流傳出去的,在中國民眾中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但毛澤東并沒有請斯諾為自己作傳的想法,斯諾在紅區(qū)采訪后,紅軍和中國革命的傳奇故事使他處處感到新奇,興奮不已。那么領(lǐng)導這些紅軍創(chuàng)造奇跡的領(lǐng)袖又是什么人呢?他自然對毛澤東本人產(chǎn)生了極大興趣。因此,斯諾向毛澤東提出采訪的要求,希望毛澤東講述他本人的故事。毛澤東在與斯諾的長談中講述了中共的成長歷史和紅軍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但很少談及自己和其他個人。而斯諾追求的恰恰是人的故事。在斯諾一再要求下,毛澤東終于說:“如果我索性撇開你的問題,而是把我的生平的梗概告訴你,你看怎么樣?我認為這樣會更容易理解些,結(jié)果也等于回答了你的全部問題?!? 斯諾叫道:“我要的就是這個!” 斯諾回憶:“在以后接著幾個晚上的談話中,我們真像搞密謀的人一樣,躲在那個窯洞里,伏在那張鋪著紅氈的桌子上,蠟燭在我們中間畢剝著火花,我振筆疾書,一直到倦得要倒頭便睡為止。吳亮(黎)平坐在身邊,把毛澤東柔和的南方方言譯成英語?!? …… ——截選自《代后記:關(guān)于毛澤東早期傳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