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9 出版社:三聯(lián)書店 作者:楊牧之 頁數(shù):265 字數(shù):200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云深不知處》是一部散文隨筆集,記錄了作者對過往的回憶。特別是與陰法魯、褚斌杰、任繼愈、季羨林、臧克家、夏承燾、鄧廣銘、顧頡剛、郭沫若等大師、學者、文化名人的交往,這些往事,點點滴滴,真切感人,使讀者對這些大師有了更多、更感性的了解。書稿的后一部分是作者在國外游歷時的感悟,從那些名人故居、墓地、遺跡所透露出的信息,以及作者的思索與感悟,讓讀者再一次走近了那些曾為大部分中國人所熟悉、現(xiàn)已漸漸淡忘的人——馬克思、白求恩……書中還有一部分是作者對當年在中華書局一起共事的領(lǐng)導、同事的回憶,特別是對《文史知識》編輯部的回憶,不僅是對一個雜志創(chuàng)辦初期艱苦歲月的記錄,更是對八十年代初期全國上下無處不在的讀書潮的記錄。
作者簡介
楊牧之,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曾任中華書局編輯,參與創(chuàng)辦并主持《文史知識》。后調(diào)國家新聞出版署,先后任司長、黨組成員、副署長,中國出版集團黨組書記、總裁?,F(xiàn)任《中國大百科全書》總主編。
著有《編輯藝術(shù)》、《出版論稿》、《論編輯素養(yǎng)》;散文集有:《佛羅倫薩在哪里》、《火車帶來的鄉(xiāng)愁》、《香格里拉的追尋》;還有《晏子的故事》、《春秋的故事》、《隋唐的故事》、《辛棄疾》、《世說新語選譯》(合作)等歷史讀物。主編《二十世紀中國社會科學》(十卷本)、《論古籍整理與出版》、《中國古籍總目》(合作)。任大型漢英對照叢書《大中華文庫》總編輯。二十四史《清史稿》修訂工作委員會主任。
書籍目錄
火車帶來的鄉(xiāng)愁
小學的回憶——懷念母親
無法彌補的時候
上善若水——懷念王春同志
懷念陰法魯先生
負疚使人永遠不安——紀念魏建功先生
編輯部里的年輕人
獻上束鮮艷的花——記金沙總編輯
不憂、不惑、來懼——懷念周振甫先生
我敬佩的褚斌杰先生
記住任繼愈先生的期望
門前一束馬纓花——懷念委羨林先生
……
章節(jié)摘錄
火車帶來的鄉(xiāng)愁 每天上班的時候,要經(jīng)過一座鐵路橋,只要我準時,總有一列火車,哐啷、哐啷從車站開出來,可以看見臥鋪車廂里,稀疏的旅客,在向外張望?! ∠掳嗟臅r候,經(jīng)過這座鐵路橋,如果我準時,總有一列火車,緩緩地開進車站,可以看見車廂里,燈火通明,旅客正做著下車的準備。 這時,我總感到很親切,心思會回到小的時候。回到我住的那個小鎮(zhèn),鎮(zhèn)西頭我家住的小樓,小樓近處的樹林,小樓遠處的火車站。 我是鐵路職工子弟。父親從1927年、十四歲便進入鐵路工作,直到退休,在鐵路上工作了四十六年。這之后,大姐、二姐、弟弟,都做了與鐵路有關(guān)的工作?! ∥疑铣踔袝r,每天乘火車上學,是我記憶中最清晰的故事。我剛十歲,還在讀小學,父親從長春市調(diào)到離長春市六十公里的范家屯鎮(zhèn)。這是一個很小的小鎮(zhèn),當時可能只有一二萬人口。但因為這個小鎮(zhèn)地處東北糧倉吉林省懷德縣中心,南來北往,周轉(zhuǎn)糧食,所以一個三等小站卻總是很繁忙。因為是小鎮(zhèn),沒有完整的中學,小學念完了,我們只能去六十公里外的長春讀中學。鐵路照顧她的職工子弟,允許這些學生每天免費乘火車上下學。大家叫我們是“通車生”?! ?/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