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清風

出版時間:2011-9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作者:地兒,范學宜 (插圖)  頁數(shù):305  
Tag標簽:無  

前言

人間有味是清歡    《總有清風》畫上最后一個句號時,夜已深。關(guān)閉燈盞,漫天的暗夜里,飄來楊鈺瑩的歌聲。    輕輕楊柳風,悠悠桃花水,    小船兒飄來了,俊俏的小阿妹;    眼睛水靈靈,臉上紅霞飛,    問一聲小阿妹,你要去接誰?    蝴蝶船頭舞,鴛鴦水上追,    風含情,水含笑,喜迎人一對。    甜美的歌喉,明快清麗的絲竹,似天上悠悠閑云;含情的風,依依的楊柳,如山間馥郁的花溪,撥動著心弦。滿身的疲憊漸漸舒展,人生的清歡無聲漫來。    這種清歡,在蘇東坡居士筆下也曾動情地再現(xiàn):    細雨斜風作小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盡管東坡居士身遭連連貶謫、流放嶺南、愛妻病故等苦惱,但天地在他眼中,依然那么靜美。獨自品味時,詩歌的芬芳,便在夕陽中、在樹葉的晃動和凄迷的風雨中一點點舒展開來,漾滿全身。    然而很多時候,很多人,包括我,面對同樣的風物,卻體會不到清歡。觸目的,似是滿世界的梧桐凄雨,點點滴滴。為何?    曾讀到一則佛經(jīng)故事。一只身陷狐貍?cè)褐械拇簖?,被朋友老鷹救了。鷹銜著它飛離險地時,大龜不停地敘說著恐懼、勇敢和險境。老鷹一直默然。當它問到底要去哪里時,老鷹不得不說話,結(jié)果,一張口,大龜?shù)袈湓贫?,不知所終。    大龜?shù)膯栴},在于一顆不肯安閑的心,把到手的云路飄逸和解脫的歡欣葬送了。    這則故事提醒我們,無論身處何地,把心放平,安詳?shù)?,這是清歡的根源。    佛陀在《楞嚴經(jīng)》中,也曾反復(fù)闡述這個道理。五十陰魔區(qū)中,修行人遇到光影顫動,見到佛與菩薩的形象,似乎殊勝,但佛陀反復(fù)交代,不以圣解,還可以進步;一作圣解,即墮魔境。因為,這只是心身的幻影。    而人世間,又有幾人不被滿世界的幻影所迷?妙食的歡欣,情感的迷離,眷屬的憂慮,成功的自得,不得的痛苦,甚至是求得佛果和超脫的執(zhí)著……鼓蕩起了欲望的大海。懷抱得失,不肯放下,結(jié)果,進入了人生的誤區(qū)。清風細竹,明月楊柳,似乎都沾染了好惡得失的況味。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yīng)作如是觀。(《金剛經(jīng)》)    生死涅槃,猶如昨夢;    菩提煩惱,等似空花。(《圓覺經(jīng)》)    佛陀說法四十九年,在在讓人們透徹觀察身心暫有實幻,世事電光石火,放下,放下,再放下,放下執(zhí)著,以智慧遠離妄想,回歸于真心本具的寧靜和清歡。    歡喜無憂,是名為佛。道信禪師對佛的理解,是智者的棒喝和依依叮嚀。    漠漠紅塵里,學會在得失中,以平常心對待鏡花水月的一切,盡好應(yīng)盡的責任;以歡喜心善待一切人事,而不被風物和濃欲轉(zhuǎn)動,即為歡喜無憂的覺悟者,即為智者[佛]的清涼境界。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比缤佑星槿说男∶茫酝噶?、欣然的柔心面對有緣,用清凈的眼張望紅塵,又有何處不美呢?    把心安放在當下的每一刻,安放在柔軟處,身心和世界會隨之冷然。以冷然清涼的心,去做本分事、歡喜事、利他事、一切事,雖不移一步,這漫漫婆娑世界,就是蓮花處處、清麗優(yōu)雅的極樂世界;自己,也隨之成為明凈的寶珠、芬芳的蓮花,人見人喜。    可惜,聲聲鐘鼓,鐘鼓聲聲,又有幾人聽懂?    本書所集的文字,是筆者在浸淫佛學的路途中,面對自身和周圍人在家庭、事業(yè),乃至修持中的煩惱、誤區(qū),靜心體察出的絲縷所得所感。信筆道來,曾見刊于兩岸三地和東南亞、美國等地的媒體,發(fā)表后,被大量轉(zhuǎn)載,并收到來自四面八方的讀者的熱情回饋:有稱贊它們清涼如珠、智慧如泉、堪做清夜良朋;有稱贊它們?nèi)巛p風拂面,會有一種快樂積極的信念在心里滋長……我不知。僅僅希望,這束稚嫩的小花,能帶給人們心靈的清風絲雨。    感謝多年來悉心教導(dǎo)我的釋儒道的師尊們,感謝三聯(lián)書店及海內(nèi)外報刊編輯老師和朋友的鼓勵,感謝家人的支持,因了你們,才有了這束小花的淡淡幽香,流散于人寰。    地兒    2010年10月6日于苦雨軒

內(nèi)容概要

  畫上最后一個句號時,夜已深。關(guān)閉燈盞,漫天的暗夜里,飄來楊鈺瑩的歌聲。輕輕楊柳風,悠悠桃花水,小船兒飄來了,俊俏的小阿妹;眼睛水靈靈,臉上紅霞飛,問一聲小阿妹,你要去接誰?蝴蝶船頭舞,鴛鴦水上追,風含情,水含笑,喜迎人一對。甜美的歌喉,明快清麗的絲竹,似天上悠悠閑云;含情的風,依依的楊柳,如山間馥郁的花溪,撥動著心弦。滿身的疲憊漸漸舒展,人生的清歡無聲漫來。

作者簡介

  地兒,祖籍河南舞陽,生于葉公故里。河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河南省作協(xié)雜文專業(yè)學會會員。曾就讀于信陽衛(wèi)校和河南大學中文系。十七歲接觸佛學,喜歡古文化。醫(yī)生、記者、編輯、小吏,職業(yè)輪替,行如飄蓬。現(xiàn)為海內(nèi)外多家佛教報刊的特約作者和特約記者。詩歌、小小說、散文,見于兩岸三地和美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報刊。六篇散文榮獲國內(nèi)文學獎。出版有佛理散文集《悠然檀香》。四十年煙雨行程,孤舟寒窗,埋首讀書、煮字。不為療饑,惟求借來幾縷春雨,洗去自他秋水閑愁,清歡漾滿。

書籍目錄

人間有味是清歡[自序]
一 總有清風過門前
飄零何處歸
行看流水坐看云
意靜不隨流水轉(zhuǎn)
總有清風過門前
光陰是株菩提樹
一杯春色韻味長
乾坤容我靜
雨聲里的七筆勾
如蓮靜綻
收斂自己的枝椏
二 佛門鐘鼓
香積廚
悠然檀香
依依塔鈴
心柔如葦
遙喚的鐘鼓
禮本折慢幢
合掌以為花
高香
山寺筆記
三 婚姻的花樹
婚姻的花樹
烏蘇里江畔的情歌
三個女人的智慧解脫
緣是一條十字路
斷鴻聲里覓歸舟
紅塵里的菩薩道場
唯求心安
傷害是天邊飄過的云
四 問路白云頭
問路白云頭
永遠的弘一
月光下的水舞
春池拾礫
明珠飾身
開滿歌聲的寺院
心安之處即為鄉(xiāng)
五 這些年,你教會我的事
花香里的母親
這些年,你教會我的事
借我一雙翅膀
瓜中菩提
無常的滋味
生命的導(dǎo)演
童心近禪
地兒散文斷想[代跋]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插圖:正想說出這些美麗的古事,一旁敲磬的法師止住了鼓槌,磬聲嚶嗡,漸漸絕響。笑道:“千手千眼是代表法的,譬如……”他指著身旁的木魚說:“魚是不睡覺的,寺廟里雕刻張著眼睛的木魚,是提醒修行者要時刻不停地修行。塑了千手觀音像,也是在提醒修行者,要學習一切知識,掌握一切技能,才能有無量的智慧和方法幫助眾生啊?!迸笥芽戳税肷?,又問:“觀音菩薩拿著甘露瓶、楊柳枝,都能理解,做善事嘛,為何他還拿著劍戟呢?”法師說,“居士慧根不淺,能問此甚深問題。你看到了沒有?觀音菩薩塑了多個面孔,有慈、有喜、有怒、有哀、有樂。菩薩不僅僅要安慰、教導(dǎo)善良的眾生,對于惡的眾生呢?他就要拿出金剛怒目的一面來,施以懲罰和威嚇,使之迷途知返?!薄敖?jīng)云,欲以何身得度者,即現(xiàn)何身而為說法。觀音菩薩手中的器具,代表著度化一類眾生的辦法。說來,你或許不信,屠夫、妓女、乞丐,甚至黑社會中都有菩薩呢。菩薩不辭辛勞,廁身其中,為的是引導(dǎo)他們止惡向善?!薄啊毒S摩詰所說經(jīng)》上說,人人厭惡的大魔王,是十地菩薩充任,用磨的辦法,從反面磨礪、教育眾生呢。寶劍鋒從磨礪出,對吧?這也是一種慈悲呢。”合掌致謝后,沿石階而下,一路品味著法師的話。許多煩惱豁然明了。

后記

地兒散文斷想    佛學文化的精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源頭?!拔也蝗氲鬲z,誰入地獄”,忘我奉獻的大勇、大悲;上求智慧,下報父母恩、師恩、國土恩、眾生恩的大情、大智;生死一如、眾生一體的包容、平等;放下憂惱、時時向前的曠達、灑脫,近兩千年以來,深深地激勵著中華民族,并與儒家和道家精神遙相呼應(yīng),形成了民族追求真理、自強不息、愛好和平、不慕名利、樂于奉獻、淡然自處的寶貴品格。    地兒以優(yōu)美飄逸的文筆,通過市井里的平凡小事,古今佛門和居士的高雅生活,將漸漸被人們遺忘、被歷史扭曲的佛教精神內(nèi)核納入筆下,為世間挽來了一道道洗去煩惱的清泉,一聲聲令人警醒的鐘鼓,一曲曲風動竹影的梵歌。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佛理散文,不同于常見的談經(jīng)論道,而是著重于從文化和哲學的高度,對現(xiàn)實生活進行透視,對人類心靈的沉疴進行剖析,用啟示人心的佛學文化精髓和充滿靈性的感悟,啟迪讀者去正確認知自我和周邊環(huán)境、修正自己的心地和言行,遠離誤區(qū),遠離煩惱,進而立足現(xiàn)實,襟懷坦蕩,忘我包容,奮發(fā)有為,創(chuàng)造出和諧、富足、安寧的生活。筆鋒落處,處處閃耀著理性的光芒、智慧的人生拷問、求索和健康的人性之美。    文中隨處可見的偈子、詩歌和經(jīng)典的引用,鐘、鼓、香、花等佛門事物中深蘊的文化內(nèi)涵的解讀,六祖、憨山、弘一、東坡等高僧和居士的情懷再現(xiàn),瓜果草木等平凡事物中的禪意發(fā)現(xiàn),令人耳目一新,使文字充滿了厚重感,增加了藝術(shù)之美和思想的感染力、親和力,讓讀者在輕松愉悅的閱讀中,與天地古今的至美相往來,反觀自我,俗念頓消,清香自生。    [二月河]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款款娓言,溫柔敦厚,轉(zhuǎn)念少一間,驚喜涌現(xiàn),是滌去俗慮、自省深思的心靈暖暖包握。  ——臺灣中學教師Landy清雅的文字,深入淺出的哲理,就像突然飄來的悠悠檀香,心身俱馨;秋水閑愁,云飄霧散?!  录悠滤{色的風一香一燭,幾種瓜果,一縷塵埃::都是世間禪意的呈現(xiàn)。輕靈淡遠,讓人靜而忘憂、心境平和。  ——湖北梅影三疊地兒以優(yōu)姜飄逸的文筆,通過市井里的平人小事,古今佛門和居士的高雅生活,將漸漸枚人們遺忘、枚歷史扭曲的佛散精神內(nèi)核納入筆下,為世間挽來了一道道洗去煩惱的清泉,一聲聲令人警醒的鐘鼓,一曲曲風動竹影的梵歌。

編輯推薦

《總有清風:地兒佛理散文選》:談佛門,論人生,一襲檀香靜心地。說東坡,道六祖,娓娓曼談聽鐘鼓。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總有清風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66條)

 
 

  •   絕非阿諛奉承,真沒想到這本書這么好,買回來一讀才知道,讀起來神清氣爽,真乃如清風吹過。作者地兒乃河南省作協(xié)會員,喜歡醫(yī)、文、佛、儒、道, 專攻佛理散文。他追求敦厚、溫婉、清涼。不拘一格,信筆道來。 隨緣寫,隨緣發(fā)。他的文字清靈如云水,心思悠然如檀香。
  •   久經(jīng)凡塵的心,總是在世間的情愛,名利等等中掙扎。在輪回之中痛苦的尋找解脫。生活的平淡,落寞,傷感打亂著我們這個社會現(xiàn)實的心境。讀者這本書,合理的面對著社會的種種。用佛理,用內(nèi)心去解決自己在社會遇見的問題??偪梢栽谀骋豢陶业阶约簝?nèi)心那一寧靜的世界。這本書將佛理理解在生活之中,讓我們不畢苦苦理解那些繁冗的佛經(jīng)之中。在那淡淡的檀香之中理解佛性的存在拂去內(nèi)心的凡塵。了脫自己,不在拘于世間的名利。
  •   人生幾十年,讀書上千卷,卻很少有書讓我有重讀的沖動,而這本書,卻讓我不忍釋卷,讀之又讀。
    作者的文字功底很好,在書中將自己的佛法的感悟,與日常生活結(jié)合起來,用佛法消除煩惱,幫助別人,讓別人得到喜樂安定,顯示出超然世外的佛法,對于世俗生活的巨大價值。
    讀此書時,總有莫名的感動,書香彌漫,心香暗生,清凈自得,煩惱降服。愿將這無相的心香與清凈,供于佛前,長駐心田。
  •   一下買了幾本,對于信仰佛法的我此書正合我意!本書以散文形式以及作者結(jié)合自身的故事講述對佛法的感悟,讓人一氣呵成,推薦!
  •   在《黃梅禪》上見到地兒的文章,就喜歡了。不錯。
  •   很好看的散文,讀后讓人內(nèi)心靜寧、安閑
  •   人在社會,但總有一天會回歸自然,內(nèi)心總有向往,畢竟人性總是善的,晚來無事,香茗在手,字里行間,總有清風。
  •   因為一位朋友的推薦,知道地兒師兄,所以買了這本書。書真的不錯,呵呵
  •   地兒的文章清新淡淡的,沁人心脾
  •   如清風拂面而過,留下清爽與暗香,讓人在煩躁、枯燥的生活中留下一點清凈
  •   給徘徊在塵世中的人洗滌心靈的讀本,猶如清風拂過心頭。
  •   好書啊值得一讀清風掠過
  •   留一點清風,多一點快樂。
  •   佛學美文,清新雅致,文字優(yōu)美,回味綿長
  •   佛教靈性小品,發(fā)人深思
  •   極好的版本,打開看了就愛不釋手,字號和字的顏色都很完美。
  •   你不會覺得空洞,隨喜贊嘆作者!
  •   給人以清泉,給人以寧靜的一本很有韻味的書籍
  •   生活中總會有些不如意,那么讀讀這本書,就會柳暗花明。
  •   幫別人買的,聽說不錯,是本好書
  •   不錯挺好的,價格也合適
  •   很棒得到感覺,中午剛收到的,隨手翻了翻,感覺對胃口。大致風格可以參考 蓮花次第開。
  •   內(nèi)容不錯,好書.
  •   養(yǎng)生就是養(yǎng)心······
  •   感恩!
  •   里面有很多佛家的偈子和詩
  •   這是一本可以隨手翻起的書,無論在什么時候都會有感悟。
  •   難得的好文章
  •   閱讀是一種享受
  •   從生活小事中領(lǐng)悟,大隱于市的感覺很好
  •   看起來讓人心靜
  •   很美的一本書,;頁面顏色非常舒服,適合于在陽光下閱讀。正版!
  •   美文共賞
  •   書剛剛被送到手里,打開封頁一陣清風便席面而來,頓時精神了很多。這么多年,能入眼的書亦是很少,而這一本確實拿了再也放不下。于是,買一一次又買一次 ,一本本的送人,愿朋友親人 都得此清風。一個好友,告訴我,讀過之后多年的心結(jié)打開,我心想多年的權(quán)威抵不過地兒的幾句話 呵呵。
  •   還在看,幫朋友買的,非常好
  •   書皮臟了,沒有塑封的。其他挺好的
  •   談佛門,論人生,一襲檀香靜心地。
      說東坡,道六祖,娓娓曼談聽鐘鼓。
  •   如同書的標題《總有清風》,在悶熱的夏天夜晚細細讀來,便如同一縷清涼的風,輕拂掉心上的塵?!髡邔Ψ饘W的體悟很貼近生活,將廣博的佛法應(yīng)用于日常生活當中才是最為如法的,所有布施中,法布施最盛,用佛法教化了那么多的朋友,值得贊嘆,適合對佛學有興趣和初學佛的朋友看~~
  •   素雅、清淡,書香自清風來
  •   這本書是幫朋友買的,她說她很喜歡,是她精心挑選的(自己沒讀,所以只給了4顆星)。
  •   內(nèi)容不錯,可是書看起來好舊啊。。。。
  •   書本身很好。但是書的封面很臟,且左下角都有點破了。
  •   書寫的不錯,文筆很好。心浮氣燥的時候看下,是不錯的選擇!
  •   一般吧,讀后沒有什么感覺
  •   看了一晚總有清風,從開始到結(jié)束,我始終淚流不止,我被您深深感動了,我心里對您的敬佩無法用言語表達!千言萬語匯成兩個最簡單字:謝謝! 我是一名研一法律專業(yè)學生,有幸接觸國學,有幸結(jié)緣地兒老師的《總有清風》,每當與作者心靈相契的時候,總是淚流滿面,一個人在寂靜的教室里泣不成聲。~~在當今社會,我們總是在受到巨大打擊、痛苦不堪的時候才去尋求國學以緩解內(nèi)心的痛苦,可是,為什么我們不能在自己順利的時候認真學習儒釋道三家博大精深的理論呢?殊不知,國學在您順利時期教會您安住當下,戒嬌、戒躁;在您痛苦時期教您解脫之法。為什么我們不能在順利時期就注意修養(yǎng)自己包容、寬大、慈悲的胸襟,以便我們在遭受打擊、煩惱之時依然保持一顆平常、淡然的心來面對自己周遭的一切人、事?就如曾國藩所言:“~~在大磨難之時,將此心放得實,養(yǎng)得靈,有活潑之胸襟,有坦蕩之意境,則身體雖有外感,必不至于內(nèi)傷?!? 《總有清風》一書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用樸實、淡雅、清新、細膩的語言闡述國學之一——佛學的理論,里面沒有晦澀難懂的專業(yè)詞匯,相信每一讀者讀后都會有深刻的感受,會對佛學有正確的理解,并以其理論來不斷修正自己的行為,親近佛法。 細細品味作者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情感,那種包容、感恩、謙遜,體會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對家鄉(xiāng)對親人的情懷、跟妻子女兒幸福生活的畫面~~~書里流露出來的那種幸...福感,讓我讀的幸福的落淚,那就是真正的生活?。]有一顆寬大的心是不會寫出這種對生活的強烈體會的! 希望《總有清風》可以為廣大讀者在這個浮華的社會帶來一縷清涼之風,感受生活幸福之美,“身體雖有外感,必不至于內(nèi)傷”!!~~ 祝愿《總有清風》一書獲得廣大讀者喜愛,愿每一個中國人都可以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 閱讀更多 ›
  •   網(wǎng)購了一本《總有清風》,有種如桂花的馨香彌漫心田,非常喜歡!我是在《瞭望東方周刊》第2期《名人薦書》欄目看到的,同期推薦的四本書中,其他都是俄羅斯、美國、香港的作家、學者的著作,只有這本是我們大陸的,引起了我的興趣,看完感覺欣喜滿滿。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有詩在上頭。書不錯,諸位的評論也不錯。推薦中:)也O(∩_∩)O謝謝地兒先生給我在脈脈紅塵里,帶來一縷溫暖和溫馨。希望能買到您的更多的書。
  •   自從學校后,畢業(yè)五年了沒有看散文,其他的亂七八糟的小說看了不少,但是讀書讓我七尺男兒讀哭了的,還只有地兒老師的這本《總有清風》。通過這部書改變了對佛理的認識,對散文的認識,萬分感謝作者,期待下一部著作。閱世廣開天地量,逢人長笑古今春。
  •   關(guān)于佛道,關(guān)于修行與感悟的書,讀了不少。在近乎夜夜網(wǎng)上看書,看帖子的習慣中,無意間看到了這本書和讀者的幾個帖子??吹胶脦讉€讀者被感動流淚。我想:喜歡讀書的人,心里大多都有一個情結(jié),當遇到某一本書,正好與自己的心靈呼應(yīng),正好打開自己心結(jié)時,他就會被感動。這和書有關(guān),也和讀者有關(guān)。但是,還是以折扣不多的價格毅然買來一讀。我也喜歡學佛人的心境,也想看看是什么打動了他們?亞馬遜很快,第二天書就到手。先說裝幀。書的封面和內(nèi)頁的設(shè)計都是一個風格,清爽而淡雅。封面的書名、配圖,都是沉穩(wěn)而不陰暗的綠色。簡潔而寧靜。內(nèi)文的字,是極少見的綠色,全部都是。讀書人會有感覺:看慣了白紙黑字的醒目與強烈反差,看著讀著這淺淺、淡淡、綠綠、幽幽的文字,會覺得這和其充滿佛意之內(nèi)容的融洽不言而喻。一樣恬淡而靜美??上?,范學宜的插圖配得太少了。這種近乎只墨染無筆勾,似影子而非實物,像水墨又似版畫的小畫,是那樣的簡潔、恬淡、靈動,有味道。內(nèi)容與封面介紹是一致的。確是“佛理散文選”。其行文的模式,是從生活里所見所聞所歷的俗事里,就如同引入佛意的清泉,把堵在讀者心中的塊壘浸淫;更像用佛學的清風,將人們心頭久蘊不散的陰霾吹散。作者對佛學的所修所學所涉是比較廣泛的,引述時,就如一個精煉的中醫(yī),將藥屜里的百味,隨手拈來,對癥下藥。作者不僅列舉了那么多佛家的經(jīng)文、偈語、詩詞、傳聞,還對...儒道經(jīng)典、古典文學、名人軼事,甚至醫(yī)學、音樂,都了然于心,有所修為,并以此用作解人心鎖的一把把鑰匙。廣讀博學,旁征博引,這恐怕是這本書讓人能有所感悟的一個重要原因吧。還有,就是作者的經(jīng)歷曲折,職業(yè)輪替,所經(jīng)歷和體味得比一般人會更加崎嶇繁雜深刻;再加上四十年的潛心讀書,嘔心煮字,及海內(nèi)外的文字交流。這些,恐怕也是一般的只限玩字才華,卻無深刻內(nèi)涵和閱歷的人,所不及的吧。這二者,再加上作者學佛洞世,參禪悟道,修心養(yǎng)性,所以,其文其字,自當既珠璣處處,清麗淡雅,又不乏真知灼見,鮮明個性。再有,我讀了這本書好多篇了,還一直在覺得作者是一個心底細膩,柔腸百轉(zhuǎn),又滿腹錦繡的柔弱女子。因為其文字如此細微,情感如此細膩,話語如此柔和,文風如此柔美。但讀到后來才知道,這是一個充滿書卷氣、滿腹佛道心腸的須眉。他對童年和故往歲月的回顧和感嘆,更從淚水、傷痛和人情事理上,支持了他作為過來人對人生的感悟。這文風和情感,恐怕也是感動讀者的另一個原因吧。我們或許在寒窗寄遠,或許在對酒澆愁,或許在小院徘徊,或許在床上病臥。但是,心扉還是需要時常打開。因為:總有清風過門前。既然清風可以清洗心靈的塵垢,驅(qū)散眉頭的陰霾,那何妨不采擷一縷? 閱讀更多 ›
  •   地兒老師是一個精進的實修者,看這本散文集時,感覺自身見地在逐步提升,懂得該如何更好的去處理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活得輕松自在。文筆優(yōu)美,引經(jīng)據(jù)典??筛Q視佛家珍寶。午后一縷陽光的溫情,和著清風洗滌沾滿塵埃的身心。
  •   不錯,適合休閑的下午喝著茶慢慢的讀
  •   看的有點云里霧里的,看不太懂,一般人不推薦,除非有文學造詣的人,可以看看,體會體會
  •   看書過程中 心情激蕩和懺悔之心難以平復(fù) 不忍放下書本 看完之后 得到了極大的收獲 作者從身邊的人和事 娓娓道來 引經(jīng)據(jù)典 發(fā)人深省 作者又有修佛者的大智慧 平淡見神奇 讓人聯(lián)想自身 改過遷善 在心靈讀物和勸善書籍中 算得上是經(jīng)典的一筆 能讓我認識到諸多自己的不足 謝謝作者 謝謝師兄
  •     
      
      2012年春節(jié),我永遠失去了我的奶奶。
      
      好像是一場夢。
      
      曾無數(shù)次地夢到奶奶走了。或許是潛藏在內(nèi)心深處的恐懼吧,十多歲離家以來,不管讀書還是工作,我總會有這樣的夢。
      
      有時會從夢里哭著醒來,然后覺得生活真美好。呀,我的奶奶還好好的待在家里,吃飯,說話,拄著她的拐杖走來走去。
      
      然而,這次,夢卻怎么也醒不了。
      
      從今而后,我唯有在夢里才能見到奶奶了。
      
      
      
      
      奶奶病重時,我在三百多公里外的夫家過春節(jié)。
      
      一邊是熱鬧的春節(jié),一邊是煎熬的內(nèi)心,不安的情緒滿滿的,想哭,總是莫名地亂發(fā)脾氣。
      
      自己也知道不對,讀佛理文章來靜心。
      
      不久前,剛收到地兒老師的新書,《總有清風》。里面的每篇文章都不止讀過一遍,再次來讀,依然能讓煩躁的心情得以舒緩。
      
      也只是舒緩而已,代替不了哀傷。
      
      甚至會覺得文字的無力。當大災(zāi)難來臨時,原來文字什么都做不了。讀書也好,寫字也好,沒有什么能挽回一點一點流逝的生命。
      
      對于一個把文字視為心靈唯一出口的人,有這樣的想法,無疑是在懷疑生命的意義。
      
      的確是懷疑。一生忙碌奔波,到底為了什么。所謂的夢想事業(yè),所謂的壯志凌云,也不過是鏡花水月。
      
      大限來臨,誰也逃不過各奔西東。
      
      心生頹廢,心生厭倦,繼續(xù)埋頭讀書。
      
      不讀書,怕自己會瘋掉。
      
      茫茫塵煙里,飄零何處歸?
      
      地兒說:“自心為燈,自身為靠,自己是自己的歸宿。因為宇宙的規(guī)律是自作自受,雖為圣賢、至親,也不能替代?!?br />   
      唯有在這樣的文字里,才能找到點滴慰藉。
      
      
      
      
      大年初三,我一早趕火車回老家。
      
      陽光透過車窗落下來,暖暖的,是老人喜歡的天氣。奶奶怕冷,冬天里最喜歡曬太陽,搬把老式椅子坐在后院,瞇著眼睛,笑呵呵地跟來往的人打招呼。
      
      不知道她現(xiàn)在怎么樣了,冷不冷,餓不餓,能不能吃下飯?大限來臨前,人會想些什么?最放不下的當是子孫滿堂吧?
      
      人總會有那么一天的。
      
      我自認算是灑脫的人。如果此刻便要離去,大抵也沒什么,功名利祿不是所求,榮華富貴也并非所愿,只是放不下父母親人,又要留下夫君獨自面對塵世寒暖,終是不能安心。
      
      我這么胡思亂想著,依然打開書,還是地兒的佛理隨筆:“常染戒香消俗念,怎又多情?卻道是情在不能醒?!?br />   
      地兒說:“人只是生命形態(tài)之一,還有許多生命或有色無形,或無色無形,到了非想非非想處天,就只余下一個細微的我的念頭了?!?br />   
      或許,生命的消失,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開始吧!
      
      
      
      
      傍晚,我終于到了家。
      
      奶奶在床上躺著,很瘦,從來沒有那樣的瘦。她大多時候都在睡著,呼吸粗重,一日三餐都要讓人一口一口地喂。
      
      偶爾,她會艱難地睜開眼睛,看看身邊圍著的人,我不知道她是否還認得出我們。
      
      初四,伯父、爸爸和姑姑開始輪流守在奶奶身旁,堂姐,表弟,侄子,外甥,不斷有親戚來家里走動,大家開始商議后事。
      
      初五,堂哥和姐夫們開始去地,墓地是早已留好的。
      
      初六,傍晚,奶奶靜靜地去往另一個世界。
      
      姑姑在給奶奶換衣服,我和妹妹在院里泣不成聲。
      
      忽然想起小時候,經(jīng)常翻奶奶的箱子,看到那些花花綠綠的衣服,很是好奇,奶奶笑呵呵地說:“哪天穿上這衣服,我就走了?!?br />   
      那時不明白,后來才知道是壽衣。
      
      也便從那時起,小小的人兒開始知道恐懼。這恐懼在心里扎了根,所以會在以后的日子里,無數(shù)次地夢到奶奶穿上壽衣,然后從夢中被驚醒,又哭又笑。
      
      而現(xiàn)在,奶奶真的穿上了那衣服。
      
      我不知道,這些年,奶奶面對那些衣服時會想些什么。但在我們面前,她總是一副樂呵呵的模樣,毫不避諱,也毫不畏懼,好像穿上那衣服,就像換套衣服去趕廟會一樣。
      
      而現(xiàn)在,她是要趕赴到哪里去呢?
      
      
      
      
      以前,總以為葬禮是最悲傷的,其實不盡然。
      
      就像奶奶生前能坦然面對那些衣服一樣,所有人其實都明白,這一天終究是要來的,而大家還有更多后事要料理。
      
      匆忙而繁瑣的葬禮后,是無盡的虛空。
      
      我回到工作的城市,一切好像都沒有變。
      
      我沒有再夢見奶奶,沒有遺憾,也沒有過分的思念。
      
      日子波瀾不驚地往前走。
      
      直到一天,同事跟我說,他的奶奶前不久也過世了。他說,人老了真的很可憐,所以自己不想活太久,最多活到六十歲,出個意外或者自然死亡,該走就走吧。
      
      突然覺得同病相憐,或許是把死亡看淡了,所以連對活著的意義也產(chǎn)生了懷疑,一世煩擾為哪般?生有何歡,死又何懼?
      
      
      
      
      萬般俱靜的晚上,閑心思,亂翻書,地兒的那篇文章便映入眼簾,單看名字已讓人感慨:《無常的滋味》。
      
      地兒也曾遍嘗世事無常:鄰村女人投河,讓年幼的他感到無常的恐懼;雙親的辭世,又讓他深切體味無常的沉重;春花凋零,秋月隱沒,萬物難憑,他也曾久久沉浸在無常的哀傷中不可自拔。
      
      直到一位比丘尼告訴他:
      
      “無常是天地的規(guī)律。因為有了無常,我們才有機會不斷自新;因為有了無常,孩子們才得以長大;因為有了無常,才有了千年古樹冠蓋如云的風姿,也才會有白頭僧侶的非凡修為?!?br />   
      聽了這些話,地兒才恍然大悟,擯棄了對無常的偏見,積極入世生活,與人為善,寬容愛人,終于贏得一方清涼天空。
      
      “對已經(jīng)無常的失去,不必悔。
      
      對眼前的風光,不必癡,也不必追?!?br />   
      讀這篇文章時,我正在聽烏達木的歌《夢中的額吉》。
      
      烏達木,這個小小的蒙古男孩,在先后失去雙親后,他的內(nèi)心該是怎樣的煎熬?然而,他依然站在舞臺上,固執(zhí)地不流一滴眼淚,只用純凈的歌聲給人們帶來一份久違的感動。
      
      聽歌,讀書,想起自家傷心事,不覺淚流滿面。而此時這一哭,心里便覺得輕松多了,那一直無以言說的苦悶,終于在內(nèi)心深處逐漸化解。
      
      奶奶,您放心,我們都會好好地活著。走出內(nèi)心的悲痛后,我們會更加懂得珍惜現(xiàn)在。世事無常,人間有情!
      
      
  •      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快樂,什么是解脫,什么是痛苦?你了解自己嗎,你真的了解自己嗎?你到底想要什么,你到底需要什么?在本書中你或許能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至少會讓你在尋找答案過程中有所啟發(fā)。而找到這些簡單問題答案又是如此重要而且迫不及待。
  •     ,最近機緣巧合,有幸拜讀到網(wǎng)絡(luò)名人地兒的最新力作《總有清風》讀后久久不能釋懷。望著窗外,夕陽落日的美景中有些許的悠長和倦怠,忽然有襲清風撲面而來,伴風而行的仿佛有千年菩提的暮鼓佛音,更有雙枷羅樹下佛祖的慈愛加持跨空而來。低頭沉思,細細品味,本書用精美的詞句,生活的感悟,追求的華章,在悠綿淡雅的氛圍中勾勒出一幕莊嚴肅穆,又樸實易解的佛理哲學。讓我們學會品位生活的從容,在追逐中保持一分淡定?,F(xiàn)下社會的繁雜擁擾如同束縛我們的枷鎖讓我們無所是從,盲目執(zhí)著,無法取舍。人身短暫,留下的是更多的無奈惆悵?!犊傆星屣L》如同入世的心靈雞湯營養(yǎng)我們的心靈世界,使我們能夠以慈悲的心態(tài)去點燃塵世中的那盞明燈。有的人希望自己的人生象流星般絢麗,有的人想要夏花般精彩的生活,而我確希望自己是一片清風中的落葉徐徐飄向遠方。感謝地兒。
      
  •     看書過程中 心情激蕩和懺悔之心難以平復(fù) 不忍放下書本 看完之后 得到了極大的收獲 作者從身邊的人和事 娓娓道來 引經(jīng)據(jù)典 發(fā)人深省 作者又有修佛者的大智慧 平淡見神奇 讓人聯(lián)想自身 改過遷善 在心靈讀物和勸善書籍中 算得上是經(jīng)典的一筆 能讓我認識到諸多自己的不足 謝謝作者 謝謝師兄
  •     紅塵之中,心底的焦慮和憔悴在物欲縱橫的油鍋里翻滾著,不禁自問:何處是歸路,何時是歸期。帶著無盡的向往和追尋,終于一股清風,熄滅了那熾熱的油鍋,平息我們燥熱的內(nèi)心,如一股清泉,如一朵鮮花,我們的靈魂和心底浸潤了從沒有過的甘甜和芬芳!總有清風,讓我知道了何時是歸期,何處是歸路。
      
  •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
      讀后常生喜樂 不可思議之愿力
      值得一品 如茶如風 淡而雋永
      心靈的救治良藥
      是佛理在生活里的體現(xiàn)
      為很多有佛經(jīng)閱讀障礙的人
      娓娓道來
      深入簡出 文筆清新
      而厚積薄發(fā)
      叫人如同重新張開眼 看你身邊的一切
      如同另一個自己
  •      磕磕絆絆一路走來,事業(yè)停滯不前、情感蒼白落幕加上生活的迷茫,像一團濃霧把我包裹的密不透風,我努力掙扎著卻找不到出口的方向。我始終堅信,努力一定會讓我找到開啟的鑰匙。
       努力沒有白費,我在成千上萬的書叢中找到了這把鑰匙——《總有清風》,它像一道從天而降的光束,驅(qū)散了我多年的疑惑,指引我從內(nèi)心尋找真性;它又是一縷清新的風,吹盡心頭陰郁的濃霧。
       夜深人靜時,細細品味《總有清風》,透過書香,我正在與地兒傾心交談``````
  •     今晚看了一晚總有清風,從開始到結(jié)束,我始終淚流不止,我被您深深感動了,我心里對您的敬佩無法用言語表達!~ 只能說一句:
      苗叔叔,謝謝您!
      為了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讓更多的人接觸國學,希望師兄們都幫忙宣傳一下地兒老師的《總有清風》,這是第一本讓我在教室里淚流滿面一整晚的書~~~感覺很幸福!
  •      在暮春初秋的那個午后,有一些悶熱。由于工作上的一點小插曲,讓本已清凈的心添上幾許煩憂。呆坐辦公椅上,《寂靜之聲》那悠揚的旋律契入心脾。一聲輕輕的嘆息過后,笑吟吟的保安叔叔為我送來了,期盼已久的地兒的那縷清風—《總有清風》。
       急急地打開包裝,一片清新淡雅的封面映入我的眼簾,好啊,不錯,雖不及《悠然檀香》給我的震撼,但絕對是一縷幽香。當我翻開書頁讀了地兒的自序后,一股清新涼爽于我的全身?!坝们鍍舻难蹚埻t塵又有何處不美呢?”是呀一直鐘愛美和凈如生命的自己,為何有如此這般煩憂呢?“以歡喜心善待一切人和事,即為歡喜無憂的覺悟者。如此溫婉細膩的筆觸,地兒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男子呢?此男子的《總有清風》又是怎樣的佛香飄繞呢?
      細看目錄時,發(fā)現(xiàn)有些文章我早已在地兒博客里讀過。我靜靜的合上書本,閉目盤算著怎樣去品讀這縷清風呢?一筆、一書、一曲、是我定下來的方式。我花了兩個星期長長短短的晚夜閑暇,一字不漏的讀完了此書。讀完最后一個字時,幾縷香久久飄蕩在我的周圍。
       心香
      總有清風門前過,里面的疑悔坑,地兒規(guī)勸一文友的一句“人除了死并無大事”。是呀,的的確確是一種大智慧呀!人到底有什么坎讓我們比死還難跨過去呢?如果連死都無所懼,終日憂憂為哪般呢?黛玉的凄凄楚楚,幽幽怨怨,倒不如點一柱心香,用純凈的心,勇敢的接受生活的陽光晾曬好。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br />    佛香
       佛門鐘古,雖然有許許多多我不懂的偈子但我用筆一一做了標志,把美麗的字像一朵蓮花記錄下來,等來日慢慢拿來品味。合掌以為花,給了我深深的啟迪,佛的掌在世上印下眾生之愛,我的掌在世上印下了什么呢?清凈,污濁?陽光還是陰暗?微笑還是淚水?這時我想起了那首歌《奉獻》我拿什么給你我的父母?我拿什么給你我的愛人?我拿什么給你我的孩子?我拿什么給你我的朋友?我到底拿什么給你我這來一遭的生命?。糠鹣沌姽闹挥心悴拍芨嬖V我的。
       塵香
       婚姻的花樹里給我最深的是—三個女人的智慧解脫。他給了我?guī)啄陙砭美ЬW(wǎng)中的解脫一種動力,一種依據(jù)。各做各得啊,夫妻如此,父母如此,子女亦如此??!我淚水連連的劃著“我要把所有的歡喜,難過都作為修心的道場,安心的把生命的時空掛滿花夢,不為虛塵所動,我善待別人是種自己的福田。度化傷害過自己的人迷途知返是莫大的功德,也是順利完成一次忍辱行??墒侨倘栌卸嚯y?。∧强|無塵的幽香知道嗎?那滴晶瑩的淚珠,你明白嗎?可再難也得跨過呀,誰讓我們趟這遭紅塵呢!
       靈香
      天地容物,佛容天地,人心容佛容天地。“君子之交,其淡如水”“花枝春滿,天心月園”人心通透靈,則天地之靈通;天地通,人心通,有何不通呢?檀香自人心飄,飄向天地飄向萬物。萬物熏香而靈通。
       親香
      讀著地兒的父母、兒女、夫妻之愛;品著自己的身歷感懷。我淚眼模糊,呆呆地醉醉地合上書本,合上雙眼。五縷纏纏繞繞的香在我的世界里靜了,空了,無所謂仇恨,無所謂你我,無所謂得失,做好當下就可笑顏如花。
       2011.12.7.蘭
      
      
  •      當下的清風
       讀地兒的《總有清風——地兒佛理散文選》
       靜濤
       清晨,立在窗前觀園中之秋色。園中棗樹果實累累,滿樹熱鬧;草莓依舊豐茂,綠沉沉地伏了一地;只有那滿墻的爬山虎,紅了半壁江山,張揚著秋意。清風拂過,帶來滿園滴翠流紅的味道,涼爽而清靜!
       身沐清風,心里不覺回味起地兒的新書——《總有清風——地兒佛理散文選》,它到底是什么味道呢?是“總有清風過門前”中轉(zhuǎn)眼看人間的優(yōu)雅與自在,還是“佛門鐘鼓”里的檀香素心,塔鈴梵音?是“婚姻的花樹”里煩惱家庭化作紅塵道場的智慧解脫,還是“問路白云頭”中攬閱古今佛門風云,且行且吟的瀟灑與竹杖芒鞋的豁達;抑或只是“這些年,您教會我的事”里,那品味平凡生活的點滴碎影,用心觀照而生的般若智慧?
       書中,地兒用他清靈閑淡的筆觸,把一個個喧囂的紅塵故事講述得通透明澈,沒有大喜大悲,沒有辛辣苦澀,就那么娓娓而談,溫溫而語,文字梳理下,令人妄念皆化,頓悟盡收。古人云“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清風”便是如此吧!
       不覺想起這段時間身邊所聞所見之故事:或難解無常而沉溺悲痛的好友,或掙扎情感尊嚴盡失的女子,或身陷欲望叢林難得滿足的親朋,或愈繁忙于成就“道業(yè)”卻愈迷離無奈、踏入“空執(zhí)”的同學……生老病死,愛恨情仇,世界雖廣,生活確如蝸角般局促難安,物質(zhì)雖華,精神確如沙漠般了無意趣。思之念之,不覺深味迷失之痛楚,亦感市井安心之難尋。
       想起一個得道的高僧,人們問他健康長壽之秘訣,他笑言,只是識得當下罷了,飯時只品食物之香甜,臥時但念寢眠之安穩(wěn),身處事中只是靜心去做。道理雖簡,然后味無窮,“當下”雖常有,然悟者卻稀。
       在《總有清風》中,地兒用他靜澈的文字,消落繁花的思考,親身體會的經(jīng)歷,以及對鐘鼓香花等佛門事物的剖析,對佛陀、東坡、六祖、憨山和當代禪師等的思與現(xiàn),對尋常生活的諦視,觀照出心之真體,煩惱之來源,在從容淡定中,引領(lǐng)讀者識得當下之真機!就如二月河先生代跋中所言:“為世間挽來了一道道洗去煩惱的清泉,一聲聲令人警醒的鐘鼓,一曲曲風動竹影的梵歌?!币嗳缗_灣《人間福報》的編輯所言:“福報感謝您,以您的妙筆靈光、學識涵養(yǎng),引領(lǐng)讀者以嶄新的眼光看待周遭事物,啟發(fā)智慧,讓讀者的心靈更健康、更美好……添了文心、美意、柔軟、慈悲。相信讀者會在您的作品里,找到感動,進而與自己相遇?!?br />    這時,一抹朝陽斜照在枝柯藤壁,竟掃去些秋涼,帶來一片溫暖。忽然想,讀罷《總有清風》一書,除去解黏去縛,心清似水的清涼意味外,何嘗不是又得了些浮世間難能可貴的“當下”之溫暖呢?這清涼,這溫暖,既來自佛學智慧的高遠與對讀者心靈的洗滌,也來自師兄結(jié)合生活,以佛理為旗幟,糅合儒道、醫(yī)學、哲學等的綜合學養(yǎng),鞭辟入里,款款微言的依依叮嚀。
       “文章做到奇處,無有他奇,只有恰好”,我想師兄已然了然,并已做到了啊!
       遇一冊好書如遇良師益友,在《總有清風》中,我們與古今高僧大德直面對話,那仿佛是一次次深刻的暢談,暢快圓融;抑或與紅塵中無數(shù)智者抵足而談,俗塵舊事里便自省省他,頓然分明。這種感覺竟有些道家“羽化”的味道,無數(shù)塵封的智慧豁然覺知,超然忘我!或因此故,這些敦厚溫情的性靈文字,三年來,曾見載于兩岸三地和海外報刊,并被大量流轉(zhuǎn)于網(wǎng)絡(luò)上的佛學、心理學、家庭生活等論壇、博客,給讀者帶來了許多沁人心脾的寧靜和安慰,如今,一冊在手,便盡收于書房,隨閱于身側(cè)了。
       東坡先生在《前赤壁賦》中說道:“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奔毧础犊傆星屣L》那淡雅的裝幀和清麗的文字,不覺莞爾,這不正合東坡之所言嗎?書中化煩惱為清涼的智慧不正是我們“取之無禁,用之不竭”的清風嗎?書中選材的處處用心,不正時時警醒我們安心當下,勘破前機嗎?常常觀之,如聆梵歌,如對田園,令人安心,歡喜,忘憂。
       “天助自助者”,惟“清風”而得、而遇、而知!
       一卷清風至,滿處沐梵音。
       字字紅塵法,了了菩提心。
      
       (作者為碩士研究生 山西某學院講師)
      
  •     
      
       蘇蘇
      
      作為中老年人,我很少讀當代人寫的散文集,但三聯(lián)書店出版的《總有清風——地兒佛理散文集》我卻花了兩天功夫看完了,這對我不啻于一種奇跡。吸引我讀完的有兩點:一是佛理。作為知識分子,我對中國文化源頭之一的佛學知之甚少,這不能不說是遺憾。但三藏經(jīng)典數(shù)萬部,不知從何下手,故此,遇到這類書就翻翻,補補課;二是因為三聯(lián)書店和二月河先生的名頭。三聯(lián)書店始終堅持高端文化品位,不做廢書,是吸引我成為忠實讀者的原因,而且據(jù)我所知,二月河先生很珍愛自己的羽毛,多少國內(nèi)頗有影響的作家求他作序而不得。他竟然能為一位名不見經(jīng)傳的年輕作者作跋,我想,此書定有其高明之處。
      讀完發(fā)現(xiàn)果然如此。兩天功夫沒有白費,可以說,它引導(dǎo)我走出了思想的巷道。從此記住了地兒的名字。
      誠如作者在開篇《飄零何處歸》里講,由于受環(huán)境和文化視野局限,很多人都有所知障,對陌生事物,不自覺地就心存傲慢與偏見,躲在思想的巷道里,甚至一生不能出來,自誤乃至誤人。
      我也是如此。對佛教,我就曾有很深誤解,我想,不止我,估計很多人都有誤解。譬如偶像崇拜、高香熏得人迷亂等等,這種觀點籠罩著很多人。
      然而,讀完本書“佛門鐘鼓”一章里的《悠然檀香》和《高香》兩文,我發(fā)現(xiàn)自己真的是錯了。
      作者很聰明,不用說教的口吻,不用宗教字眼,而是用散淡的游記隨筆的形式,引著讀者到湖北、到桂林、到印度暢游,仿佛一位高明的導(dǎo)游,清雅的現(xiàn)實場景、陌生的歷史資料、優(yōu)美的詩詞……信手拈來,一路且歌且吟,告訴讀者,佛教是以心靈的重塑和心的環(huán)保為旨歸的,主張命運在自己手中,并非偶像崇拜。佛像制作的源頭,是佛陀一次獨自外出遠游三個月,弟子們思念老師,便用當?shù)氐撵固礃涞窨塘朔鹜酉駚響涯钏?。至于燒香的來源,跟印度的氣候有關(guān)。印度潮濕,悶熱,當?shù)鼐用癜l(fā)現(xiàn)了各類香樹的藥用價值和至今仍存的“芳香療法”,便習慣用香來入藥,用燒香來凈化空氣,驅(qū)趕蚊蟲和霉味,用涂香(類似現(xiàn)在的香水)涂身、末香(香粉)撒地,避免蚊蟲叮咬。印地的僧團自然也少不了這個,所以,居民們就常常挑去成擔的香供給僧侶使用。這就是所謂的以香來供養(yǎng)佛和僧了。后來,香樹隨著佛教文化走進了中土,燒香也作為禮儀被傳承進來了——作者這番解說,令我驚喜且汗顏。
      尤其令人感興趣的是,對當下眾說紛紜的高香的探討,作者上溯到佛陀與弟子阿難關(guān)于什么是無上高香的問答:
      “一天,阿難在精舍靜坐,遠遠的,香氣飄逸而來。阿難想,草木之香,都是順風飄散,有沒有不散的香、逆風的香?于是,起身去請教佛陀。佛陀告訴他,這世界上,有一種香,是世間最無上的香,那就是戒香:“修行十善,身不殺、盜、淫;口不妄言、兩舌、惡口、綺語;意不嫉妒、恚、癡;孝順父母,奉事三尊,仁慈、道德、威儀、禮節(jié)……是香名曰隨風、逆風靡不周,照十方宣德,一切蒙賴?!盵《佛說戒德香經(jīng)》]
      在另一部經(jīng)典里,佛陀還提出了五種世上最好的香 —— 心香:一者戒香,二者定香,三者慧香,四者解脫香,五者解脫知見香。告訴因舍利弗的入滅而啼哭的弟子們說,雖然舍利弗入滅了,但他的這五種香,卻久久留在了人間。勉勵弟子們,要努力修學、解脫自我,利益世界,為世間點燃這五種最好的香,把世界變成香積大海,不聞殺盜,不聞啼哭,處處香氣遍灑。
      文章中說,達摩大師和六祖慧能等繼承了佛陀這種無上高香的思想,認為燒木料做成的香祈求人間的美滿,不是佛陀的本壞,最重要的是“推廣五種世上最好的高香:‘睹諸善惡境相,自心不亂,不造諸惡;不可沉空守寂;廣學多聞,識自本心,和光接物,無我無人……’”(《壇經(jīng)》)。還說,“達摩大師在《破相論》中告誡眾人:‘如是五種香,名為最上之香,世間無比。佛在世日,令諸弟子以智慧火,燒如是無價珍香,供養(yǎng)十方諸佛。今時眾生不解如來真實之義,唯將外火燒世間沉檀、薰陸質(zhì)礙之香,希望福報,云何得?’”
      這種深刻內(nèi)省自我,努力修學,自求智慧、自求多福、奉獻社會的精神,與儒家的“修身、齊家、平天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遙相呼應(yīng),我想,正是由于這些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才使中華民族五千年來歷經(jīng)風雨,棒打不散的原因吧。
      “佛門鐘鼓”一章中的《香積廚》、《依依塔鈴》、《山寺筆記》,“問路白云頭” 一章中的很多篇什,都反映了這種文化尋根及如何將傳統(tǒng)文化精髓與現(xiàn)代社會結(jié)合的強烈的文化意識。讀完這些篇什,方知為何朱熹參觀完寺廟后的感嘆:“三代禮樂,猶獨存于釋氏”的深層次原因。作者的這些尋源,對于啟迪人們?nèi)フ_對待寶貴的傳統(tǒng)文化,繼承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建設(shè)和諧社會,是有很大意義的。一個民族如果忘記了自己文化的根,這個民族就就危險了。所以,幾千年前,猶太人被迫離開家園時,他們的知識分子,在流亡途中最早做的工作,就是結(jié)集民族經(jīng)典《塔納赫》(或稱《希伯來圣經(jīng)》)——成為圣經(jīng)《舊約全書》的前身。據(jù)說,不僅派生出了基督教和伊斯蘭教,而且馬克思設(shè)想的共產(chǎn)主義,也受其天堂觀念的啟迪——即解放人類,為了人有尊嚴、有愛心地自由生活在一起。也正因此,猶太民族雖然飽經(jīng)漂泊,卻始終能屹立不倒,沒有淪落到像吉普賽人和印第安人那樣悲催的境地,并且最終復(fù)國,都與文化根系不斷有關(guān)。中國曾多次被侵略,被分割,卻最終分而復(fù)合,也與儒釋道傳統(tǒng)文化的根系不斷有關(guān)。
      《總有清風》與一般宗教類讀本不同的是,它很超脫,高揚的是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旗幟,同時又很會俯身,除了把佛門的鐘、鼓、香、花、塔鈴、佛號和東坡、弘一、六祖、憨山等高僧大德、現(xiàn)代僧侶的生活解讀得搖曳生姿,別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外,還把人們常見的工作、生活、家庭、婚姻等方面的問題,一一梳理,處處給人以轉(zhuǎn)眼看人間的啟迪和新知。
      譬如,他把跪拜禮佛,解讀為謙恭心的訓(xùn)練。“先嘗試著把頭低向圣賢,慢慢地,你就會發(fā)現(xiàn),低頭向所有的人,其實很容易了?!保ā斗痖T鐘鼓?禮本折慢幢》)。作者的朋友這樣訓(xùn)練了,放下了傲慢心,很快改善了人際關(guān)系,自己的事業(yè)也獲得了進步。
      把中年人婚姻的平淡無奇,解讀為那是青春燃盡換來的難得的寧靜,不必煩惱,正好可以利用此機會,去進行其他領(lǐng)域的探索,猶如長江孤舟行至中游后,雖無三峽之險奇,卻有隨意停舟夜飲、賞月的自在。(《婚姻的花樹?斷鴻聲里覓歸舟》)
      把苦難和不幸,解讀為一種反省自我,重新認識自我,塑造自我的機會(《這些年,你教會我的事?借我一雙翅膀》)……
      在作者眼里,處處皆是至美,處處皆有清風。跟著作者走,不自覺地,心就一絲絲靜了。尤為難得的是,作者不僅發(fā)現(xiàn)問題,而且能冷靜地剖析問題,試圖解答問題,這是與一般的文人的散文隨筆是不同的。譬如,如何走出思想的巷道,他分別開列了儒家的方法: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和佛家的方法:心空無我,把舊的知識觀念壁壘放到,迎接新的春風。非常啟迪人。而且,文字凝練暢達,簡潔優(yōu)美,諸多禪詩的引用,令人心神寧馨。
      誠如二月河所言:“筆鋒落處,處處閃耀著理性的光芒、智慧的人生拷問、求索和健康的人性之美?!薄耙詢?yōu)美飄逸的文筆,……為世間挽來了一道道洗去煩惱的清泉,一聲聲令人警醒的鐘鼓,一曲曲風動竹影的梵歌。”
      讀此書,我深深地體味到了一種發(fā)現(xiàn)之旅的快意,和心靈的警醒、妥帖。
      據(jù)我所知,自佛教傳入中國后,佛教題材的戲曲、詩歌、散文非常多,全方位地影響了中國文化和大眾的價值走向,蘇軾、白居易、陶淵明及明清小品文作家,文字里處處流露著禪意和豁達。五四時期,周作人、魯迅等一大批作家也創(chuàng)作了很多佛教類的小品文、隨筆,用以啟迪人心,重塑對名利淡然無爭,崇尚人格修養(yǎng)、忘我奉獻的民族性格。遺憾的是,解放后,這種文章漸漸少了。雖有臺灣林清玄等人崛起,但受地域影響,始終沒有出現(xiàn)文思博大,縱論古今的此類散文。近年來,大陸雖然有零星作者出現(xiàn),但大多流于宗教熱忱和略顯單薄淺白的文化解讀。
      地兒的佛理散文,雖然有些篇什略有單薄之感,但大部分文章已經(jīng)流露出貼近現(xiàn)實,古為今用,啟迪民智,厚重而不失輕靈,揮灑自如而不離經(jīng)典本意的特色。且作者正直青壯年,假以時日,成就不可估量。這或許是海納國內(nèi)外名家著作的三聯(lián)書店和惜字如金的二月河先生破格垂青此書的深層次文化考量吧。
      
  •     
      正是清秋晴和的一個下午,我穿過花木蔥郁的廊前去開郵箱。地兒的這本新書就夾在一疊樣報中,軟軟的防震膜包裹著淡雅的《總有清風》。封面簡約清白,裝幀和插圖皆有雅趣,是我歡喜的樣子。
      這是我第二次收到地兒的新書。兩年前,地兒寄來第一本佛理散文《悠然檀香》。那時,我們還同在一個文學論壇里“廝混”,由此得以互相品讀對方的文字,地兒已沉浸佛學多年,佛理散文在海內(nèi)外刊物上獨樹一幟,且他常以獨到精僻的見解賞析壇友們的妙文,使得諸多壇友受益非淺。地兒這點率直爽朗的性情,叫我印象頗為深刻的。
      后來,因壇子喧囂四起,我、地兒相繼離開,這期間地兒曾邀我去山上參加一高山禪修,我因工作不能前行,未果。我們埋頭在各自的世界里,再很少有交集。從這一點也能看出來,都是喜好清凈之人,不愿擾人耳目,當然也不愿無端被人打擾。哪怕遠離熱鬧人群,刻意與俗世保持一定距離。也正是這樣一種心態(tài),地兒埋首文字江湖,清心凈氣,從而有了這第二本佛理散文集《總有清風》的問世。現(xiàn)在看來,兩年時間,一心向佛、沉潛為文的地兒,收獲許多。我讀著,地兒筆下流淌出這樣蓮花般清逸的篇章,越過紅塵,古老佛殿上的鐘聲和著清空的木魚,乘著秋葉,聲聲而來。
      那是一個人靈魂里呼嘯而過的清風。
      我得說,我對佛學并沒有精深的修行,那個“身如琉璃,內(nèi)外明澈”的境界一直是我的妄念癡想罷了。地兒寄書讓我作評,我只能將一己讀書的體悟表達出來?;蛘哒f,在俗世里起伏跌蕩的我雖沒有精進,才更需要借著佛門的一點慧光來照亮遠處的黑暗。
      一直眷戀清寂的山野。我愛好的是松林草地間的一抹清風,或山水湖畔里的一道水波,所以,我至今執(zhí)迷于古老詩詞的甘醇情杯,而學不會直面慘淡生硬的現(xiàn)實。那些內(nèi)心和靈魂深處的暗夜,曾叫我再三輾轉(zhuǎn),一度想要絕塵而去。也自問,要經(jīng)歷多少日月世情,才能不懼怕長亭短亭;要抵達多少山水家園,才能不憂傷千里嬋娟?
      所有的一切,無非是我的心結(jié)。
      活著,我還是流連于這個紅塵。只是要做到佛門高僧所追求的《七筆勾》,把孝賢、恩愛、富貴功名、家舍田園等一筆一筆勾消的境界,非我等凡人可為。在生活的種種妄斷里,我們是否皈依也并不重要,卻真的需要時時聽一兩聲佛門的鐘鼓,吹一吹那清修殿堂里的清風,讓負重太多的靈魂,可以輕裝前行。正如《總有清風》所言:“也許,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只有學會了野谷幽蘭的定靜,才能品味到每一縷走過的風,其實都攜著清涼的滋味?!?br />   我很是欣賞地兒寫在《人間有味是清歡》序中的一段話,他說:“把心安放在當下的每一刻,安放在柔軟處,身心和世界會隨之泠然。以泠然清涼的心,去做本分事、歡喜事、利他事、一切事,雖不移一步,這漫漫婆婆世界,就是蓮花處處、清麗優(yōu)雅的極樂世界,自己,也隨之成明凈的寶珠、芬芳的蓮花,人見人喜?!倍嗄甑男扌泻秃脤W,俗世中的地兒已經(jīng)擁有佛子的禪心,只有這樣,他才能從庸常生活中捧出一朵蓮花,裹著靈魂里呼嘯的清風,拂去俗世塵埃。
      探尋靈魂,是一件太過虛無也太過沉重的話題。我不敢妄作淺見,而面對這個闊遠的天與地,我們能做的也只有堅守著自己的心意。
      今日我也掉一回書袋,以書名——總有清風為結(jié),借用東坡一言——“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送給每一個遙望云水禪心的靈魂。誰與清風獨坐,地兒,或許也是你、我。只要我們不迷失在歲月中,只要我們還能傾聽到靈魂的聲音。而地兒,這個同坐清風之人,走過云淡風輕、芳華剎那的成長后,該抵達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又一程吧。
      
  •     已經(jīng)讀過,確實是本好書。
      書做的很精致,文筆亦美。脫離了小散文的脂粉氣,以現(xiàn)實為基點,目光跨越千古,用禪意的目光、哲學的高度,審視現(xiàn)代社會和現(xiàn)代人的婚姻、生活、精神領(lǐng)域以及宗教信仰,讀來如同瀏覽古今美景,琳瑯滿目,驚喜不斷。
      讀它后,使人能從平淡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人生的啟迪。如同清風明月,朗照心田,令人心清目明。確實如同作者在一篇文章中說的,總有清風過門前
      
  •     在物欲橫流的世界,橫亙出來一道光芒,照進我們的心里,暖洋洋的,久違的,讓我們停下不知道去何方的腳步,緩緩走進自己的心靈里,尋求最真,最純,最簡單的本我!
      人生似乎在竹杖芒鞋仿似冒雨前行,走過無邊無際的幽暗和彷徨,慢慢尋找自己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清風縷縷,不覺耳邊,享受這一分的美好!
      
      力薦 總有清風!-心靈的甘露!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