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詩不分明

出版時間:2011-2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潘向黎  頁數:278  字數:144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幾年前寫過一些和古詩有關的小文章,總題目叫作《看詩不分明》。后來有讀者來信問我這是什么意思,說來慚愧,我都不記得我是怎么回答的了,甚至不確定我是否回答了——因為我寫作一向毫無計劃性可言,“不分明”了一陣子之后,又寫起小說來,根本不“看詩”了,完全進入另一個心理時空,每逢這種時候,我會暫時性失憶,以前寫過的好像與我無關,只有說到我正在關注的方面,我才會兩眼發(fā)亮滔滔不絕。記得那個讀者來信時,我的感覺是:什么“看詩不分明”?誰寫的問誰去。但是,后來又不寫小說了,不知什么時候我開始懷念那段“看詩”的時光,那是真正的有滋有味,讓人覺得“是個中國人真好”甚至“活著真好”的時光。

書籍目錄

看詩不分明——寫在前面
可忍,可不忍
不可忍
愛情和人生,誰短誰長?
空氣之美
從陰山到三峽到綿州
珠璣與文章
車·馬·三生石
落霞·落英·夜半鐘
男女還是君臣?
知之不如不知
中毒記
梅花消息
人間有味
致命的江南
詩在天上,人在凡塵
三顧茅廬情結
唐時的兩次回看
向王維致敬
絢爛往往歸平淡
美得讓人長嘆
天涼了,讀杜甫吧
似這般花花草草由人戀
從一朵花愛起
……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第二,就詩本身來說,“詩無達詁”,某種意義上說“看詩”從來就允許“不分明”。我認為非學術的欣賞是允許“斷章取義”的,而且斷章取義比知人論詩更容易獲得閱讀的樂趣和單純的感動。況且有一些詩作的底蘊本來就很難分明(比如李商隱的許多名作),即使努力探究也無法“分明”,不如就將“不分明”當成構成了其魅力的一部分。還有,對詩的理解,常有“作者未必然,讀者何必不然”的現象,讀者不一定追隨作者的構思和預想,往往生發(fā)出自己的感觸和聯想,很難絕對“分明”。第三,有時,誤會也有誤會的美。有些感動正是緣于誤會。記得席慕蓉有一篇散文,說她的父親一直把《送別》(也叫《離歌》)的第一句“長亭外,古道邊……”聽作了“長城外,古道邊”,以為寫的是他的家鄉(xiāng),所以多年來很感動,從女兒口中知道了正確答案,反而很懊喪。后來,席慕蓉自己發(fā)現多年來一直喜歡的“燕子”原來不是燕子,而是烏秋時,體會到了父親的失落心情。她說:“有的時候,我們實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麗的錯誤,與人無害,與世無爭,卻能帶給我們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種錯誤?!?/pre>

編輯推薦

《看詩不分明》是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看詩不分明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8條)

 
 

  •   讀完總結,《詩的時光書》優(yōu)點在于——


    一、所選21位西方詩人,具有一定時代和流派的代表性。選擇典型代表,進行闡釋以說明西方詩歌流派特色,意象派、超現實主義的朋克一派、墓園派、奧登派、拉雯爾前派......態(tài)度客觀并嚴肅,不會故弄玄虛,沒有賣弄生僻,去選一些不見經傳、影響力微弱的詩人。


    二、女子寫詩評,對詩人生平的敘述、對詩的評價,都很細膩,分析詩人的成長,闡述詩歌的特色,都細致入微。從詩人的生活背景導入,挖掘其詩風形成的淵源,總結其詩歌的主要特點和流派,從多個角度評價其詩作,舉出例子,具體點評其作品,細致到一個詞的翻譯和理解、韻律的轉化。


    三、特別針對英文詩歌的寫作,專門列出“詩禮小札”,講述英文詩歌所要遵循的“禮”——規(guī)律。例如,何謂五音步抑揚格,何謂英雄雙韻體,何謂詩歌的音色,何謂詩歌的理趣,何謂西方長詩的傳統(tǒng)......這些比較普及的英文詩歌知識,對了解西方詩歌,提高欣賞水平無疑是有益的。


    四、在評介詩歌的時候,評價態(tài)度嚴肅,客觀。做到吸收多家觀點,不妄下結論,有不少聯系不同時期、不同流派的多位詩人的橫向比較,從思想、哲理、抒情......各個方面展開對一首詩的點評??偨Y點評的時候,文辭頗有一些精妙之處。即使不懂英文,也不妨礙從這樣精準的中文評價里,吸收到詩歌的妙義。


    五、作者推出一首詩一位詩人,用的手法非常自然,聯系自身,總是結合作者自己的生活經歷和閱讀體會來介紹,而不是教條式的灌輸理論。自己是在何種情況下接觸這位詩人的作品的,如何循序漸進地了解這個流派的。讀者可以跟作者一起,從不甚了解向前走,進入一位詩人的內心,進入一首詩歌的思想內核。這是生動而易于為讀者接受的方式。


    當然有不足。有些章節(jié)有些詩人分析得精彩到位,有些略有偏題。如,論述泰戈爾的一章,個人認為最失敗,真正正面評價泰戈爾詩歌的話,基本沒有,僅僅引述一首被傳聞是泰戈爾的詩《最遙遠的距離》,而大篇幅記敘自己的故事。也許作者著書的主旨僅僅是寫自身和這21位詩人的連接緣分?而不分析他們本身?可是,這樣弱寫詩人,強寫自己,無疑給讀者一種筆者筆力不逮的感覺。


    最大的不足,就是這點,作者似乎為了使讀者易接受,加入自己的生活痕跡過多。交代自己如何接近這首詩的,如何知道這位詩人的。但是,有些接觸的“故事”不免“制造”的嫌疑。而且某些引入的起點,和要討論的詩歌詩人,關系不是非常明顯,似有多余。為此,作者聯系了差不多所有當前流行的、熱門的古今詩人,捆綁在一塊分析,有時多少有點牽強。例如,因為活佛倉央嘉措的一句“不負如來不負卿”而兜好大一圈聯系到弗羅斯特的詩歌(The Road Not Taken)“那條未走的路”: 小路在綴滿黃葉的樹林里分了岔,可惜我只能選擇其中一條。(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議論半天選擇和放棄的艱難。要說牽連,這僅僅是一個句子的意思勉強有點點關系,跟Frost的詩歌格調、寫法等等,毫無關聯。大篇敘述如此切入,跨度太大,而使章節(jié)太散漫,主次顛倒。


    再者,不喜歡女性刻意避開女性特色的文字,為了避免被指自傷自憐,就故作灑脫,刻意中性化。在這樣做的時候,分寸把握不當,文字會顯得“油”。女子寫字,發(fā)嗲賣萌,當然不好,但是還是盡量斯文典雅的好,不用太不羈,太先鋒模樣,專門擺出閱人無數的老練來。而且,在討論歷史與藝術的時候,個人認為不宜太不以為然,還是就事論事,讓文字顯現出莊嚴尊重好些,太多個人批評,聯系瑣屑事件,扯得過遠過細碎過于私人,都是不當。
  •   度過潘向黎的《穿心蓮》,并無太大觸動,但是《看詩不分明》讓我耳目一新。已經讀了這本書的大約五分之四,很喜歡潘向黎對于中國古典詩詩詞的理解和感悟。中國古典詩詞是中國文學藝術的巔峰之作,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詩詞的韻味一旦被逐字逐句剖析得淋漓盡致,則意境全無,美感盡失。真正的美是要用心靈去感悟體味的。
  •   潘向黎的書是一次在火車站候車時看到的,因為我也喜歡茶剛好看到她的《茶可道》就買下來了,一看,文字清新,知識廣闊。一個在《新民晚報》的片字能成書,可見她的文字功底??赐瓴杩傻?,又喜歡她的看詩不分明。文字還是那么清新,如果用手寫字,字跡肯定娟秀,應該用蠅頭小楷吧!
  •   《看詩不分明》清淺旖旎,淡雅清芬,冬夜翻閱,洗眼清心,連夢境都變得柔和而情致盎然了。
  •   看詩就是不分明
  •   潘向黎這個作家,我從高中開始就注意到了,當時是看了她的《花事》,一直饞她的作品。前幾天在當當網上逛了一圈,瞧見了這本書,就買了下來。這部書是一本欣賞詩的散文,所引用的詩文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但是作者竟能另辟蹊徑,于尋常中發(fā)現詩文不一樣的美。處處體現作者的真性情。文風典雅,清新。我很喜歡。
  •   寫唐詩宋詞的書太多。曾有人說過,時下有不少人寫張愛玲的生平,而寫到她總免不了引用她的作品,所以,這些人是在有才華的人面前表現自己的沒才華。在我看來,評述唐詩宋詞者也冒著類似的風險吧。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我非常喜歡,優(yōu)美而不做作。因為這本書而對一些古詩發(fā)生了新的興趣,有了更深的感悟。總之是本值得一看再看的書。
  •   只看標題就有一股很喜悅的感覺,而作者在書中緩緩道來的言語也與書名相符,人生,詩歌,也是需要點不分明的態(tài)度。而且讀著這些久遠的詩歌,很舒適。
  •   這本小冊甚是喜歡,作者把很多熟悉的詩做了時代背景的分析,和詩人的品性分析,使得再重讀這些詩歌,更能體驗當時詩人的情感。不錯,希望還有下一本
  •   詩中有故事,詩中有哲理,詩中有“悲歡離合”,看她娓娓道,作者“看詩很透徹”!
  •   如題,是我喜歡的風格,閑來打發(fā)時光,好享受
  •   詩集寫的很唯美
  •   在當當買了很多書,最近幾次都有一些小問題。有時是書弄臟了,可能是出倉以前的問題;有時把很漂亮的精裝書四個角壓壞了,可能是快遞的問題。當當越做越大,還是上市公司,希望更加注重細節(jié)的服務。
  •   內容清新有趣,而且超級喜歡的就是這書的大小,放在包包里很合適,封面設計的也很有感覺。對于我這種沒什么文學修養(yǎng)的人來講,通俗易懂的講解詩歌很適合我。
  •   語言優(yōu)美,因為這本書而對一些古詩發(fā)生了新的興趣,有了更深的感悟??傊潜局档靡豢丛倏吹臅?/li>
  •   引經據典,深入淺出,內容好得沒話說。關注潘向黎從她的《夢里新年》開始,她的東西一直以人文關懷為切入點,很溫暖的讀物。
  •   很好,我愛看,女兒也愛看,精品
  •   慕名買的,喜歡潘向黎的文字,這本也粗略翻了,很好!
  •   潘向黎的文筆很好,封面設計精致,愛不釋手。
  •   有大家風范,了解唐詩,可選。是一本不錯的小本子
  •   好書,語言美,行文靈活有趣,再加之書中的詩歌,更是錦上添花了,強力推薦哦。
  •   品評獨到,讀之有味。
  •   析鑒賞很到位,提高詩詞鑒賞水平。
  •   這本書,深深吸引我的朋友,讓她醉心其中。
  •   可惜她和茶可道的書簽顏色弄反了,不知道是不是故意這樣弄的。。
  •   很有意境的一本書,適合躺在床上欣賞
  •   平淡的文字,適合現在的心境閱讀!
  •   在新民晚報看過幾篇選摘,看到書,沒猶豫就買了
  •   在新民晚報夜光杯專欄看過,很喜歡,陸陸續(xù)續(xù)剪了好幾篇,現在終于積集出版,馬上就買了。
  •   本書我很快看完了,感覺有個別的地方敘述得不是很準確。但看詩不分明么。。。。
  •   本書作者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命題,讀詩同其他生活中的事情一樣,不要太“分明”。當然除了科學研究以外。弄得太分明,會失去許多趣味。
  •   前幾篇都寫得很好。。。
    但是中后部分的只覺一般般。。
  •   未看完。但總覺得挖的不夠深。
  •   很輕松的閱讀,適合放在床頭,沒事時看一篇
  •   文如其人,清麗優(yōu)雅
  •   喜歡潘向黎的文字
  •   小品文,不錯的
  •   不挑剔,當閑書翻翻的話,還行。
  •   看了作者的《茶可道》,覺得特別好,就買了這本書,但感覺品詩不如品茶有意思。有些失望。
  •   看完了,覺得貴了,文字太小家子氣。不值這么多錢
  •   印刷質量一般般。質量不是很高。
  •   很小資,很脫俗,很高雅,很矯情……
  •   特色鮮明的潘向黎作品一向引人入勝,啟迪讀者。我曾從她評《櫻爛漫》而感觸良多:如果一生只做一件事,其實很好,很了不起,可能在單一狹小的領域達到難以企及的高度。例子多極,有法國人二十年只做一件事:畫玫瑰。于是,他的玫瑰成了巔峰,無人逾越。有日本人一生只拍櫻花,各處的櫻花,在陽光里、月光下、山巒間、寺廟內、街頭屋角,含苞、初綻、全盛、飄飛……每一種花都選擇了最能體現她美的地點、時間、光線和角度,拍出美的極致,讓人不敢生再拍的念頭。 如今的人呵,最想身懷十八門技藝,同時挖幾口井,干好多件不同的事。這是豐富,還是流行性的浮躁?心無定所,轟轟烈烈一場亂忙罷了。在這樣的時代和氛圍里,格外懷念一種純粹:自知,自制,心無旁騖,一生只挖一口井,直到清泉涌出,源源不斷。
  •   內容很充實,很喜歡,擴充閱讀了很多相關的詩。
  •   潘向黎是個老實的作家,她的小說也好,散文也好,都不會馬虎成文,每一本都是精品!
  •   讀詩很美好 睡前看幾頁 做夢都很美
  •   又是一本作者在報刊上專欄文章的集中出版,幸好這一本還可以讀一讀,重新勾起了我對詩的興趣。兩年前買過一本另一位作者的零碎小文章的書,實在讓人失望,令我對這一類書都有點敬而遠之。
  •   我很喜歡潘向黎的文字。
  •   這本書還行,就是印刷質量不敢恭維。
  •   好書,難得一見的好書。在盛行文化快餐的當下,還有人能尊重歷史、注重考究,字斟句酌的品讀詩詞,只有真正的大家做得到。嚴肅而不失幽默,尊重歷史而不乏趣味,向大家致敬!于丹那樣的小兒科在這樣的大家面前只有二個字:蒼白!
  •   略勝安意如的書,僅僅可作消遣。
  •   包裝不錯,書品相完好。潘向黎的文淡雅。
  •   書的內容還沒看呢,書的質量沒有想象的好
  •   看詩不分明
  •   經典的書,閑來看看不錯
  •   不分明的看詩
  •   滬上女作家
  •   書裝幀不錯,內容還沒看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