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9 出版社:三聯(lián)書店 作者:[德]海珮春 頁數(shù):301
Tag標簽:無
前言
由于從事編輯職業(yè)的關(guān)系,一年到頭通常要閱讀百余部書稿。讀得多了,難免眼光有些挑剔,或者神經(jīng)有些麻木,于是便常常抱怨書稿平庸或者沉悶,缺少亮點和光彩,讓人提不起神,調(diào)動不起激情。然而,當我打開愚謙先生和珮春女士從德國發(fā)來的電郵,讀到《德國媳婦中國家》的書稿時,頓感一股鮮活清新的氣息撲面而來,令我精神為之大爽。我忙戴上花鏡,捧著電腦,急不可耐地將它一口氣讀完。盡管此時,這部作品還略顯粗糙,需要打磨、加工、整理和潤飾,但是作者獨具的才情和書稿所顯露出的鮮明特色已然令我拍案叫絕??紤]到作者還在等待我的回音,我迅速在電郵里寫下這樣一行字:“大作已拜讀,總的印象是:一個字,好;兩個字,很好;三個字,好極了。”對方聞之自然歡欣鼓舞,于是我們的出版合作正式展開。其實,這是我期待已久的一部書稿。我和愚謙、珮春夫婦相識在十幾年前,那時我在香港三聯(lián)書店工作,而愚謙先生是香港三聯(lián)書店一向倚重的老作者。他雖常住德國,但在香港名氣很大,是《信報》的專欄作家,也常常在鳳凰衛(wèi)視開講時事問題。大約在2000年,愚謙先生圍繞自己“文革”期間“叛逃”的經(jīng)歷寫成了紀實性文學作品《浪》,這本書在香港出版就是我擔任責編。我至今記得自己初讀書稿《浪》的體驗,簡直把愚謙先生驚為天人,萬萬想不到眼前這位儀表堂堂的華裔德國漢學家竟然是“文革”期間與馬思聰“叛逃”案齊名的另一·重大“叛逃”案的“主犯”。開新書發(fā)布會那天,愚謙先生請來了多位“大腕”助陣,其中不少香港傳媒界、文化界的名流,光是鳳凰衛(wèi)視,就來了吳小莉、何亮亮和曹景行,大家都對愚謙先生的坎坷經(jīng)歷感慨萬分。到那時我才知道愚謙先生交游廣泛,他的身邊永遠是高朋滿座,談笑有鴻儒。但在這樣的場合,愚謙先生的夫人珮春總是比較低調(diào),她在先生的身旁,不搶鏡頭,也不爭話語權(quán)。當大家談?wù)撚拗t先生的書時,她聽得很專心,卻很少插話,給人的印象是溫文爾雅,賢惠善良,與愚謙先生正好是夫唱婦隨的一對。盡管,她有時會突然說出幾句笑話,自嘲一下或者捉弄一下愚謙先生,令大家忍俊不禁;有時也會用西方人常用的聳聳肩、攤攤手一類的動作表達她固有的幽默感,但愚鈍如我,卻并不能從中察覺到她與其他的外國媳婦有什么不同。然而幾年以后,我回到北京三聯(lián)書店任職,在北京又與他們重逢,忽然得知珮春這幾年辭去一切職務(wù),在家專心寫作,收獲甚豐,不僅迅速成為了德國知名的作家,而且已然和愚謙先生一起被請上了法蘭克福書展里著名的藍沙發(fā),那可是全世界的暢銷書作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從此我便不得不對她刮目相看了。重逢的話題之一就是珮春正在寫作的一本關(guān)于愚謙先生和他的中國家庭的書,我立刻意識到這本書的價值,當即約稿,并安排好了責任編輯,一切有如箭在弦上。可是珮春寫得很專心,很認真,因而也很慢。差不多過了三四年,其間我催稿無數(shù)次,這部書千呼萬喚始出來。不過,總算工夫不負有心人,它帶給我們的驚喜足以彌補時間拖延所帶來的遺憾。書寫得精彩,盡管它的內(nèi)容不過是些夫妻、父子、兄弟姐妹之間的瑣事,沒有多少纏綿曲折的情節(jié),但是作者娓娓講來的故事仍然很抓人,讓你時而為主人公的命運牽腸掛肚,時而又為作品中的趣聞樂事報以會心的微笑。讀后掩卷遐思,得到的竟是強烈的震撼和深深的感動。起初我有些不解,弄不清楚作品的藝術(shù)魅力從何而來?畢竟它寫的是普通人的家庭、普通人的生活。但細想才發(fā)現(xiàn),書中的內(nèi)容非但不普通,而且十分特殊:首先,作品中的愚謙先生是個非同一般的中國丈夫。他驚心動魄的“叛逃”經(jīng)歷和大起大落的命運,他富于戲劇性的去國與歸國,他一腔熱血憂國思國、渴望報國的心態(tài),始終是整部作品的主線。他的形象,可以借用和改動那句著名的歌詞“讓西風吹拂了四十年,請別忘記我永遠不變黃色的臉”來形容。這個人物決定了作品的基調(diào)和主題,他的悲、怨、喜、樂,直接牽動著讀者的情感。其次,作品中的中國家庭也非同一般,它是個典型的中西合璧式的家庭。它保持著中國固有的三代同堂的大家族結(jié)構(gòu),遵守的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樣一些傳統(tǒng)道德規(guī)范。但由于愚謙的父親早年留洋,后來又投身革命的關(guān)系,加上近百年來現(xiàn)代教育的影響,使這個“知識分子成堆”的家庭對西方的觀念是開放的、理解的、包容的。一家?guī)状硕嗄懿倭骼挠⒄Z和珮春對話,僅憑這一條,就可見出這個家庭的西化程度。正是這個家庭中西融合的環(huán)境,給了珮春觀察和寫作的方便,使她不僅可以帶著西方人的眼光去看待中西家庭的異同,而且可以在第一時間就自然而然、如魚得水地融入這個家庭,并且以主人的身份寫下這本書。再者,作為德國媳婦,珮春也是非同一般的。她愛中國,熟悉中國,對中國文化的熱衷到了如癡如醉的程度。當年為了編寫中國旅游指南一類的書,她跑遍了五湖四海、三山五岳,去了很多中國人也很少去的地方。談起話來,她對中國的名勝古跡如數(shù)家珍,常令我們這些炎黃子孫自嘆不如。她幾乎對中國特有的一切都感興趣,學中醫(yī),扎針灸,練氣功,講食療,甚至跟著街道里的老頭老太晨練、出操、跳街舞。她對中國社會融入之深實為罕見,令人驚嘆。同時,作為一位女作家,她的心極細,觀察力極敏銳,善于從微小處辨析中國文化的特點,特別擅長從日常生活小事中發(fā)現(xiàn)中國人的文化心理和文化性格特征。她有一種天生的幽默感,這在作品中表現(xiàn)為樂觀包容的心態(tài)和聰慧機智的表達,這些再配上輕松活潑的文筆,給作者筆下那些原本平平常常的生活故事增添了無窮趣味。從一滴水可以窺見大千世界。或許就是因為丈夫、媳婦和家庭這三個要素都“非同一般”,這本書便得以用一個特殊家庭幾十年的變化折射出一個特殊時代的社會變遷和精神變遷。它通過描寫三代知識分子的生活道路,相當清晰而深入地反映了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的心靈史。老一代追求光明、正義和社會進步的理想主義,中間一代一脈相承的進取精神和報國志向,以及下一代崇拜西方追求物質(zhì)享受的務(wù)實傾向,都展現(xiàn)得真實準確。同時,又通過作者對三十多年來中國社會的觀察和描寫,揭示出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所發(fā)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見證了滄海桑田的歷史與現(xiàn)實。不錯,的確是由于國在變,所以家在變,但更重要的是人的思想觀念也在跟著變。在中國多角度多方位與國際接軌的過程中,作品的主人公珮春,自己也在一步步地朝中國靠攏,從對中國有顧慮、不理解到熟悉、了解和熱愛,最后竟然成為了一個真正的上海人,這本身就說明她這個德國媳婦已經(jīng)變成了中國媳婦,其間的經(jīng)歷已經(jīng)夠得上是一部傳奇。作家寫作關(guān)于自己的傳奇,怎么能不使讀者期待呢?愚謙、珮春夫婦囑我為本書寫序,自知才疏學淺,難當此任。但卻之不恭,只能將一些讀后感記錄在這里,是為序。
內(nèi)容概要
從一滴水可以窺見大千世界?;蛟S就是因為丈夫、媳婦和家庭這三個要素都“非同一般”,這本書便得以用一個特殊家庭幾十年的變化折射出一個特殊時代的社會變遷和精神變遷。它通過描寫三代知識分子的生活道路,相當清晰而深入地反映了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的心靈史。老一代追求光明、正義和社會進步的理想主義,中間一代一脈相承的進取精神和報國志向,以及下一代崇拜西方追求物質(zhì)享受的務(wù)實傾向,都展現(xiàn)得真實準確。同時,又通過作者對三十多年來中國社會的觀察和描寫,揭示出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所發(fā)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見證了滄海桑田的歷史與現(xiàn)實。不錯,的確是由于國在變,所以家在變,但更重要的是人的思想觀念也在跟著變。在中國多角度多方位與國際接軌的過程中,作品的主人公佩春,自己也在一步步地朝中國靠攏,從對中國有顧慮、不理解到熟悉、了解和熱愛,最后竟然成為了一個真正的上海人,這本身就說明她這個德國媳婦已經(jīng)變成了中國媳婦,其間的經(jīng)歷已經(jīng)夠得上是一部傳奇。作家寫作關(guān)于自己的傳奇,怎么能不使讀者期待呢?
作者簡介
海佩春女士(Petra Haerin9—Kuan)生于德國漢堡近郊。l975年進入漢堡大學攻讀中國語言文學專業(yè)。l977年,在全系師生的祝賀下與關(guān)愚謙結(jié)為夫婦。為了更廣泛深入地了解中國文化,她在未結(jié)婚之前就已開始中國之旅。中國醫(yī)學、針灸、推拿的神奇使她難以自拔,她花多年時間鉆研中醫(yī),并到北京、南京、成都等地中醫(yī)學院實習。她不但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還能和中國老百姓聊家常,談醫(yī)藥。她目前把全部精力投入寫作,向西方介紹中國的文化,為中德文化的交流搭橋獻策。她發(fā)表的著作很多,幾乎都與中國文化有關(guān)。已經(jīng)是小有名氣的作家,經(jīng)常被邀請到各地去做演講。
書籍目錄
序 李昕序曲第一部 德國媳婦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 一個中國小伙子 愚謙的驚心動魄的經(jīng)歷 中國女孩子讓我們一度分手 1975年,我去了中國 周恩來、毛澤東之死 學漢語 閃電結(jié)婚 只身闖臺灣 賓客盈門 和愚謙偷返大陸 接外甥女到德國 兒子關(guān)新來信了 意外打擊 我變成了中國的奴隸 第一次被約寫書第二部 中國家 夫妻雙雙把家還 我非要向公公下跪磕頭? 我的公公關(guān)錫斌 “表姐”慧善 哥哥迪謙 母親的骨灰 周恩來并沒有發(fā)脾氣 過春節(jié) 到天津走親戚 再一次狼狽去國 豪華輪的邀請 愚謙的中國心 洋媳婦受到熱情接待 敏謙的故事 進廟燒香 到外交部去告狀 五臺山歷險記 熱情的愚謙娘家親戚第三部 國在變,家也在變結(jié)束語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對于我的父母來說,愚謙絕對不是一個理想的女婿,他前途未卜,連能否在德國居留也成問題。但我發(fā)現(xiàn),他開始對德國產(chǎn)生了好感,對德國人產(chǎn)生了極大興趣。他是下定決心在大學讀書了。有些中國朋友看他既然會說幾國語言,就建議他去中國餐廳打工,賺些錢后去做生意,去開旅行社。但是愚謙都不理會,他的志向是向文化方面發(fā)展或者從事寫作。這些人對此很不以為然,認為這是做白日夢。由于他是從“赤色中國”出來的,他完全可以到教會去申請救濟金,或者到政府部門申請政治避難補助金,也可以作為政治難民申請到美國去。但是他一概拒絕了。他不愿意自己成為政治工具,受人制約,他情愿外出打工。為了養(yǎng)活自己,他到中國餐廳去端盤子,到碼頭去抬鋼條,無形中受到周圍德國學生的尊敬。我就是其中之一。最令我信服的是,他對新鮮事物,對歐洲社會有一種探索的精神。他對困難毫不妥協(xié),對什么事情都很樂觀,學習起來興致勃勃,這一切對我都是鼓勵,使我印象深刻。我忽然感到,我自己也應(yīng)該多學些東西,以改變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我很欣賞他的是,當他工作起來時能夠聚精會神,當他決定做一件事情,不論是在書桌上工作或是修整家里的什么器具,很難有什么東西能夠轉(zhuǎn)移他的視線。他常提醒我:“如果你做一件事,不管什么事,一定要把全部精力放進去,才會有成效?!边@些話聽起來很普通,但做起來不容易。我有時候有這種感覺:經(jīng)過長時期的尋找,我找到了一個知音。他沒有錢,沒有地位,沒有職業(yè),但是他給你智慧和生活的樂趣,讓你活得津津有味。
后記
一個經(jīng)過大風大浪的我,說年輕也并不年輕了,三十多歲,孤苦伶仃,來到西方世界,忽然遇到一個如此冰清玉潔、溫柔漂亮的德國姑娘,不知有多少人羨慕死了。但那時的我,剛從阿拉伯監(jiān)獄死里逃生,終于來到歐洲這個可以到處自由飛翔的世界,怎么能再被綁住手腳。況且,自己的過去的一切,包括發(fā)配青海、婚姻不幸,幾乎讓我一命嗚呼,將來更是前途茫茫,今日不知明日事。怎能欺騙這么一個純潔無瑕、剛滿二十的女子呢。況且,西方的女孩是多情的種子,她那么單純,那么誘人,還未定型,中西文化差異那么大,世界大千,千變?nèi)f化,一旦你陷入情網(wǎng),她和你說“拜拜”,豈不是自尋煩惱?不!還是和她保持一定距離好。不論東方人還是西洋人,都是人,在“情”字這一問題上,大同小異。珮春是一個善良但也執(zhí)著的姑娘,我越想與她保持距離,她就越體貼入微。我病了,她來看我,又是水果,又是鮮花。我住在大學生宿舍,生活拮據(jù),她買黃油面包,塞在我那迷你冰箱里。總之,她對我是無微不至。珮春在北德一個市鎮(zhèn)里長大。父親從一個銀行小職員直升到銀行總監(jiān),說明他的勤奮。家里雖有大花園,但有文化修養(yǎng)的母親,生活簡樸,省吃儉用,誠懇待人。典型的德國人,對家庭秩序一絲不茍。例如,吃早飯有吃早飯的桌布,吃晚飯有吃晚飯的桌布。星期日下午,有專門喝咖啡的桌布,不管家中有無客人,都是一樣。父母這些良好的要求很嚴格的教育,給珮春的一生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姐姐像母親,賢妻良母,珮春像父親,胸有大志,對她的舒適生活并不稀罕。母親希望她以后選個好丈夫,一生可以無憂無慮,但她自動選擇到大城市漢堡去打工。有一次,我問她:“你對我那么好,為什么?你看中了我哪一點?”她說:“看中了你的那種樂觀、苦學、苦干的精神。我一直猶豫徘徊,對自己沒有足夠的信心,自從認識你,你的頑強意志無形中感染了我,給我增加了力量?!惫沤裰型猓易约嚎戳四敲炊鄷?,很少見過老公給老婆的書寫跋的。來到北京和三聯(lián)書店老總李昕一談,他說:“最了解珮春的就是你,我看你自己一定要寫一篇對作者的印象?!蔽衣牶髧樍艘惶?,回到家和老婆珮春一說,她竟然立即表示同意。我這個人相當固執(zhí),但是最聽老婆的話,她一贊成,我就沒話說了。一定會有人說我,你這個人真沒出息,這么一把年紀,還那么怕老婆。這讓我怎么說呢?我這個老婆真的和一般的老婆不一樣,她有德國人的嚴謹,對道德、法律一絲不茍,絕不搞欺騙人的小動作。同時,她又有中國人的誠懇、氣度、好客、忠于朋友、樂于助人。她身上的毛病就是有時主觀,例如,我開車沖黃燈,她說,違反交通規(guī)則;我找停車位,好不易找到一個,她說這里不行,擋著人行道;我駕車時,對那些不守規(guī)則的駕駛者發(fā)脾氣,她反倒責備我的不是,因為對方聽不到我的譴責聲,她聽得到。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她像講述家長里短一樣地講述著中國、德國、二十與二十一世紀。她毫不預(yù)設(shè)立場與觀念地、絕對客觀地講出了如此動情的滄桑故事。她參與了這樣多、這樣深的政治事件,成為如此翻天覆地的歷史的見證。也許這只不過是愛情,只不過是平常的人性,只不過是正常的喜怒哀樂,只不過是一個女性的非常個人的生活經(jīng)歷。有這樣的經(jīng)歷,分享這樣的經(jīng)歷,我們有一種終于長出了一口氣的感覺。 ——王蒙 馮驥才:一些學者警告我們,未來的世界將要因文明的不同發(fā)生沖突乃至對決,本書的一對主人公卻用相互的愛否決了這種可怕的預(yù)言。就像音樂是超語言的,愛也是超文化的嗎?這是通過一種明智的努力,還是緣自愛的本身才達到的?對于這個太難的問題,我的朋友珮春會很輕松并微笑著回答你。 ——馮驥才 一雙“德國媳婦”的眼睛,誠懇、善意地觀察并眷顧著她的中國家。通篇客觀、率直又不乏幽默的語言,講述著兩種文化的相遇、試探、碰撞與融匯。這是她的個人命運與一個中國大家庭復(fù)雜、跌宕的傳奇,這傳奇從細小之處出發(fā),卻折射出當代中國社會跨越世紀的變遷,以及中國幾代知識分子的精神面目。作者不帶偏見的明澄之心。以及樸素、豐滿的活潑描繪,使她的故事飽含可以觸摸的有溫度的生活質(zhì)感,亦呈現(xiàn)出別樣的歷史價值。 ——鐵凝 我與關(guān)先生和海珮春是街坊,住同一條街,也在同一家超市,菜場、面包店買食品,享用同一個郵局、銀行,還有電影院、書店、咖啡店,大約可猜得出他們的生活起居的方式和我們差不多。但在這外部方式的里面,有著什么樣的內(nèi)心呢?這本書可以給你一些答案。 ——王安憶 我們家有一條小狗,叫密密,已經(jīng)16歲,老了,按人的年齡乘以7計算,已經(jīng)112歲,走不動了。春對它的愛護和照顧無微不至,令我部感動不已。深夜,只要密密睡得不穩(wěn),她一定起來看視,上下樓對密密有困難,她就把它抱起來。有時連我都妒忌了。她則說,等你到了這么大年紀,我也抱你。這就是佩春。 ——關(guān)愚謙
編輯推薦
《德國媳婦中國家》:德國媳婦中國家,王蒙、馮驥才、鐵凝、王安憶聯(lián)袂推薦,一雙誠懇善意的眼睛,兩種文化的相遇、試探、碰撞與融匯,一個德舊女人的命運與一個中國大家庭復(fù)雜、跌宕的傳奇。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