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正逢時

出版時間:2010-4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作者:屠岸 口述,何啟治,李晉西 編撰  頁數(shù):386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他信奉陶淵明,追蹤布朗寧,朝頂詩神繆斯,一生無怨無悔。他就是詩愛者、詩作者、詩譯者、出版家——屠岸?!渡陼r》是他耄耋之年對過往歲月的潛心回顧:猶記在干校時為了與兒女短暫的團(tuán)聚,他與妻子徒步幾十里趕往車站的身影;難忘批斗時,吳曉邦那一聲“我愛她”的深沉低吼,田漢撲通一跪時依然挺立的胸脯。小組會中,艾青發(fā)出了“寫作品比較麻煩,打棍子比較容易上去”的憤懣之語,讓人感同身受;第四次文代會上,丁玲吐出了“給我們稍微地,留一條路”的卑微懇求,令人無限唏噓。在對文壇往事、故友舊交的平靜敘述中充滿了寬容與豁達(dá),回首自身遭際卻在在是反思與自省。確實說過錯話,也曾違心做事,屠岸坦承曾經(jīng)的軟弱與恐懼、彷徨和懊悔,以真誠與歷史和解。

作者簡介

屠岸,1923年生,江蘇常州人。詩人、翻譯家、出版家、文藝評論家。曾任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戲劇報》常務(wù)編委兼編輯部主任、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總編輯,現(xiàn)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全國委員會名譽(yù)委員、中國詩歌學(xué)會副會長,《當(dāng)代詩壇》漢英雙語詩學(xué)季刊主編。著有《萱蔭閣詩抄》、《屠岸十四行詩》、《傾聽人類靈魂的聲音》等。譯有《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莎士比亞歷史劇《約翰王》、《濟(jì)慈詩選》等,其中《濟(jì)慈詩選》譯本獲第二屆魯迅文學(xué)獎翻譯獎。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童年(1923年11月——1930年8月)  童年在我記憶里一直是很美好的  祖父、祖母及姑母  心血寫成《蒙兀兒史記》的大舅公屠寄和外祖父一家  主張科技救國的父親  我母親是個了不起的女子第二章  小學(xué)、初中、高中(1930年9月——1942年8月)  余宗英老師——不可代替的人生領(lǐng)航人  十三歲演《雷雨》中的周沖  逃難:火車離開常州時,我心里很難受,覺得要與故鄉(xiāng)  永別了  繼續(xù)在上海中學(xué)上課  高中:作文比賽得第二  喜歡話劇、電影  愛上寫日記  我雖然不再唱歌,卻變?yōu)橐魳返拿詰僬? 繪畫,成了我一輩子的愛好和習(xí)慣第三章  大學(xué)(1942年9月——1946年5月)  考入上海交通大學(xué)  野火詩歌會及《野火》  我給唐慶詒老師伴讀,他教我古詩文  麥桿:宣稱“畫有價,情無價”的畫家  董申生:刻骨銘心的初戀第四章  青年黨員(1945年8月——1949年5月)  地下黨外圍組織活動  解放區(qū)之行后入黨第五章  譯筆初試  背英詩,“淘”原版英語書  最早翻譯的詩是斯蒂文森的《安魂詩》  唐駛:鼓勵后進(jìn)不遺余力的文學(xué)編輯家第六章  與戲劇結(jié)緣(1949年5月——1972年12月)  后來我慢慢體會到,黃源是為了保護(hù)馮雪峰  總理的話極大地鼓舞了我們  創(chuàng)辦《戲劇報》  我的黨小組長職務(wù)被免了  反右,我覺得是田漢和伊兵保護(hù)我過了關(guān)  下放勞動和焦慮癥  從《戲劇報》到戲劇研究室第七章  難以忘懷的同事  張穎:“文革”時和我同蹲一個牛棚  伊兵:在迫害中活活憋死  葛一虹:歷次政治運動中沒有給別人貼過一張大字報  唐浞:“廿載沉冤唯一笑,平生豪富是詩才”  張真:“毫鋒橫掃長安霧,彩筆敢為天下先”第八章  荒唐歲月  死亡對于我來說,是親切的,甜蜜的  干校點滴  張志新式的女英雄馬正秀第九章  幾位領(lǐng)軍文藝家  田漢——“壯絕神州戲劇兵”  張光年調(diào)我到劇協(xié),考驗我的能力  “騰空的天馬”吳曉邦和他的愛妻盛婕  黃源:對我和妙英關(guān)懷備至  曹禺:慨嘆寫戲難的大戲劇家第十章  初到人文社(1973年1月——1979年12月)  有人說,屠岸放爆了一顆炸彈  打倒“四人幫”后中國文聯(lián)和作協(xié)的兩個會第十一章  第四次文代會  周揚(yáng):我這個人,做文藝工作時間長,欠的債也多  “寫作品比較麻煩,打棍子比較容易上去”  丁玲:“給我們稍微地,留一條路”  醞釀選舉作協(xié)的理事  周揚(yáng):“四人幫”把我們的隊伍打爛了,許多人死了,我們必須團(tuán)結(jié)  “我們都是幸存者,能活下來見到面就是幸?!钡谑? 受命挑重?fù)?dān)(1980年1月——1987年11月)  我可以跳單人舞,但如果是滿臺燈光,我就暈了  我的焦慮癥及自我療救的方法第十三章  文壇的前輩和朋友  夏衍到晚年記憶力始終沒有衰退  晚年的周揚(yáng)愛流淚  陽翰笙很和藹,能體貼人  胡風(fēng):“披荊斬棘尋芳草,瀝血嘔心鑄恨詩”  巴金思想的精髓:“講真話”,“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xiàn)”  楚圖南和我關(guān)于介紹惠特曼的一次論戰(zhàn)  我稱冰心“同志”時,她沒有吃驚,雖然那時都是“黑幫”  丁玲:“兩部作品沒有寫成,我就是欠了債”  李季私下對我說,“三結(jié)合”是曇花一現(xiàn)的東西,不會有生命力  馮牧談“文革”和清查“三種人”  彭柏山:堅持真理,昂首不屈  王元化:“誰的命也不要遵,要獨立思考”  孫家繡:命運跟她開了一個悲慘的玩笑第十四章  人文社談笑有鴻儒  嚴(yán)文井:參透宇宙人生的大悟者  聶紺弩:“煉獄天堂唯一笑,人間不覺淚痕多”  樓適夷:“生無所息,老有可為”  蕭乾、文潔若與我:大城市兩端的一線聯(lián)系  綠原:詩人和翻譯家,苦難和成就都遠(yuǎn)超過我  韋君宜半身不遂寫出傳世之作,成為大勇者  牛漢:不屈的脊梁,質(zhì)樸的詩風(fēng)第十五章  結(jié)緣莎翁和濟(jì)慈  我譯詩,最初由于愛好,后來帶有使命感  創(chuàng)作憑靈感,譯詩憑悟性  翻譯不是“訂婚”,魯迅說“非有復(fù)譯不可”第十六章  翻譯界往來無白丁  卞之琳:不愧為中國大詩人和翻譯家  楊德豫:在現(xiàn)當(dāng)代英詩漢譯的翻譯家中,他首屈一指  方平和我:不打不成交的兩條“好漢”  黃呆炘:眼睛有視力障礙,但翻譯工作沒有停止  吳鈞陶:在苦難中熬過來的詩人兼翻譯家  王佐良:英國詩歌研究家、翻譯家  袁可嘉:現(xiàn)代主義詩歌理論家和翻譯家  穆旦:感嘆詩很難寫的詩人、翻譯家第十七章  我的家庭及親友  我和妙英:春蠶到死絲難盡,蠟炬成灰淚不干  心智有千萬只眼睛,心靈只有一只  愿你是個新生的嬰兒  睿是聰明,絢是美麗  “晨笛”家庭詩會及常州吟誦  手足情深:“永憶當(dāng)年昆季好,芝蘭玉樹滿芳庭”  想起妹妹,我就忍不住流淚  學(xué)富五車的百歲老人周有光和他的夫人張允和  陳占祥:“梁陳方案垂千古,娘舅片言抵萬金”第十八章  我的詩歌創(chuàng)作  “詩呆子”的癡迷狀態(tài)  第二個創(chuàng)作高潮第十九章  詩界師友  馮至:被魯迅譽(yù)為中國最優(yōu)秀的抒情詩人  艾青:“我的信念,像光一樣堅強(qiáng)”  臧克家:“一團(tuán)火,灼人,也將自焚”  邵燕祥:時代的良心、正直知識分子的代表、思想者  吳越:革命者·囚徒·詩人  灰娃與張仃:“少陵筆墨無形畫,韓干丹青不語詩”  鄭敏:從她的詩中讀到格律,從她的格律中讀到自由尾聲  繼續(xù)向前,絕不回頭,絕不氣餒后記(一)  屠岸為什么是“獨一無二”的?后記(二)  溫暖之旅附錄一  我的父親  父親——個內(nèi)心豐富的人  爸爸的愛與詩附錄二  年譜章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童年(1923年11月——1930年8月)  童年在我記憶里一直是很美好的  1923年陰歷的十月十五,陽歷的11月22日,我出生在江蘇常州官保巷外公家。后來回到父親家,常州廟西巷三十六號。我的大名被定為“蔣鑅”。這個“鑅”字,胡盲切,音橫,意思是鐘聲,只有《康熙字典》上有這個字。我的小名叫“阿鐘”。這個“鑅”字既代表鐘聲,我本該喜歡。但上小學(xué)后知道上海青紅幫流氓頭子名叫黃金榮,而“鑅”正是“金”和“榮”二字合成的,所以非常討厭它,根本不用它?!拌岛瘛笔俏业淖郑髞砭陀米魑业膶W(xué)名。這個“璧”是藺相如“完璧歸趙”的“璧”,父親為我起這個名,是希望我成為一塊美玉。這個字后來常常被人錯寫或錯印成“壁”,至今我也不去改正,做一面厚重堅固的墻,保家衛(wèi)國,也不錯。“屠岸”是1946年我發(fā)表作品時用的筆名,結(jié)果成為伴隨我大半輩子的正式名字?! 〕錾?,我一直在常州生活。我三歲時姑母老說我像洋娃娃。1928年父親從吉林四平回到常州,準(zhǔn)備接母親和我或哥哥去四平,最后宣布帶我去。我很高興。我父親當(dāng)時在東北四洮鐵路上工作。為什么母親要去四平昵,因為母親被一個親戚懷疑窩藏共產(chǎn)黨?! ∥覀兿茸疖嚨缴虾?。去上海時,第一次聽到火車的鳴笛,那尖聲給幼小的我留下極深的記憶。從上海坐輪船到青島,從青島乘輪船到大連,又坐火車到四平。那時我大概是六歲,已經(jīng)有一些記憶。在四平,我人還小,夠不著書桌,父親專門請木匠給我做了一張高凳子,讓我坐在上面伏案練毛筆字。我開始是描紅,再練顏字體?! ∥腋赣H給我買過一種能鳴叫的蟲,兩只蟲都是青色的。大概是蟈蟈兒。有一天,我發(fā)現(xiàn)一只趴在另一只身上,上面那只把下面那只吃了一半,我很害怕。我父親說這是自然界現(xiàn)象。我說扔掉,扔掉,我對殘酷的東西從小不接受?! ∥腋赣H的同事抽煙,’我父親有時帶回來一些洋片給我收集。洋片就是香煙盒子里的畫片。畫片里有“三國”人物,“水滸”人物。我想收齊,但家里沒有人抽煙,我始終沒有收齊。其實香煙公司就沒有印齊過,是為了要你去買,當(dāng)然不可能讓人收齊。有一張畫片是畫古代妃子被殘酷地挖去眼睛的,還在滴血。我說不要!不要!我父親說,好,把它撕掉。  我和母親到四平住了不到一年。早春去,冬天回來。回來后在上海待了一年。這年我七歲。那時姨父是上海航政局局長,有公用的小汽車。我很喜歡小汽車,覺得汽油好聞。我還跟姨媽到共舞臺看京戲,連臺本戲連日接演的整本大戲。我們在前幾排,一邊看戲,一邊看到熱毛巾在頭上扔來扔去。那時看戲,茶房把熱水里絞出來的毛巾扔給遠(yuǎn)處的另外一個茶房,那個茶房就遞給需要的看客,用來擦臉擦手。我拿到的毛巾很熱,發(fā)燙,印象很深。戲臺上有布景,演《西游記》之類,還會換布景,有水、波浪、山巒出現(xiàn)?! ∥易≡谏虾S悬c水土不服,腿上長了水泡。母親聽說愛多亞路上有外科,醫(yī)生汪葆珍是良醫(yī),帶著我去找,找來找去找不到。母親說再找找,最后我看到了“汪葆珍大醫(yī)師診所”那幾個字,我居然認(rèn)識。媽媽說,阿鐘你的眼睛真尖。醫(yī)生給我外用藥,沒幾天就好了。  馬路上的汽車很多,母親說馬路如虎口,讓我兩邊看,等到車少的時候穿過馬路。我感覺到上海跟常州不一樣,常州很安靜?! ⊥暝谖矣洃浝镆恢笔呛苊篮玫??;爻V莺螅议_始上學(xué)。除了父母的愛,在學(xué)校里也受到重視,我活得很自在。我在公園里逗鸚鵡,到太平寺攀登七層高的文筆塔,進(jìn)天寧寺大雄寶殿去看如來佛像,還去城郊遠(yuǎn)足,訪問蘇東坡的洗硯池……無憂無慮。  祖父、祖母及姑母  祖父、祖母  我祖父蔣德鵬是常州南郊農(nóng)村雜貨鋪的售貨員,當(dāng)時叫“朝奉”,社會地位很低,沒有田地,但他是一個藝術(shù)愛好者,會彈奏許多樂器,結(jié)交了許多文人。他二十六歲病逝,留下一筆“財富”。裝“財富”的長箱子我見過,有兩米來長一米寬,里邊裝有繪畫,有從日本運過來的,還有裱好的字畫。祖父留下的這些東西,抗戰(zhàn)時被日寇燒光了。祖父去世前,我祖母請了野郎中。當(dāng)時有診所的醫(yī)生叫郎中,沒有診所的醫(yī)生叫野郎中。這位野郎中開了一服藥,有一味藥是重石膏,祖父吃下去后就一命嗚呼了。祖父留給我祖母的,一個兒子,即我的父親,一個女兒,即我的姑母?! ∥易婺改贻p時很苦,替別人洗衣服,做針線活,供父親上學(xué)。為了省燈油,做針線時只用一根燈芯,視力漸漸不行了。我的父親曾帶她到上??囱鄄。t(yī)生說已經(jīng)沒有用了。我上初中時,祖母基本上雙目失明。每次我從上海回家,她都要把我拉得很近來端詳我。她1948年去世?! ∥易婺赶矚g聽我講外邊的事。我們跟她說學(xué)校的事,她聽;我們看電影,她也要聽我們講電影故事。有個電影叫《桃源艷跡》,是寫虛構(gòu)的香格里拉的事。祖母拉著我讓我講里邊的戀愛故事。電影里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有個女孩子很漂亮,但她一離開香格里拉,臉部就變成老太婆了,說明香格里拉幾乎是仙境。這也是電影的一種手法,當(dāng)時覺得很新奇。像這樣一些情節(jié)講給我祖母聽,她也感興趣。她說,有這個地方我們?nèi)ズ貌缓??  我祖父的三弟蔣德元有一次打抱不平,被人打死,死時才十九歲。我是抵嗣給三爺爺?shù)略摹?/pre>

編輯推薦

  屠岸,原名蔣璧厚。筆名叔牟。文學(xué)翻譯家,詩人。江蘇常州人。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交通大學(xué)肄業(yè)。建國后,歷任《戲劇報》常務(wù)編委,中國劇協(xié)研究室副主任,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副總編輯、總編輯,中國作協(xié)第四屆理事,中國詩歌學(xué)會副會長。譯有「英」《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美」惠特曼《鼓聲》等,蓍有《萱蔭閣抄》、《屠岸十四行詩》。  本書是屠岸對文壇往事、故交舊交的平靜敘述,他坦誠曾經(jīng)的軟弱和恐懼、彷徨和懊悔、以真誠與歷史和解。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生正逢時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3條)

 
 

  •   好書,讀來引人入勝!屠岸先生的回憶錄,實在,真實,敢于自我批評,承認(rèn)錯誤,不遮遮掩掩,對朋友、同事是那樣坦承、直率,難能可貴。所以說這是一本有收藏價值的史料。
  •   作者用十分平實的語言,敘述了自己近九十年的人生。材料豐富;對了解作者所處時代,獲益遠(yuǎn)勝于眾多教科書及同類著作。一個熱衷外文翻譯,對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爛熟于心的詩人,在舊時代竟能成為共產(chǎn)黨人,本書有客觀解釋;新中國成立后至“文革”前,一次次整人的“運動”給作者造成的困惑,本書如實坦露;“文革”十年,作者的不解、痛苦、驚悚、憤懣情緒,本書均有細(xì)致刻劃。本書還記載了“文革”后文壇的一段風(fēng)雨。特別是1949年之后,曾活躍于中國文化界的一些知名人士的音容笑貌,本書也有所記載;即使是只語片言, 也具有文獻(xiàn)價值。作者行文率直,能令觀者與其“同此涼熱”。像本書這樣的回憶錄,目前國內(nèi)真是太少了!
  •   不要抱怨生不逢時,懷才不遇。每個人都是生正逢時
  •   我是閱讀后評價的,書的內(nèi)容好,商家服務(wù)號
  •   書還沒看,不過裝幀紙質(zhì)都挺好的
  •   因為讀《一個孩子的詩園》而好奇這個譯者,就買了他的書。有對文革期間各種文人的表現(xiàn)描述,還行吧。
  •   奶奶就喜歡看這類型的書,自從知道在網(wǎng)上買書能打折后,經(jīng)常讓我在當(dāng)當(dāng)給她買,哈哈。這本書質(zhì)量不錯,是正版書籍,在當(dāng)當(dāng)買書我還是很放心的!
  •   關(guān)注了好久,評論都說寫的好,就買了.
  •   正如書的標(biāo)題一樣,是真正受黨教育多年的老同志寫的。在黨教育下,一位老先生的真實生活和思想。
  •     1979年,第四次中國文學(xué)藝術(shù)工作者代表大會召開,受到多年批判的作家丁玲在會上說:“給我們稍微地,留一條路?!边@種帶著辛酸的卑微,被翻譯家屠岸先生記住了,在他最近出版的口述作品《生正逢時》中披露了出來。
      
      《生正逢時》是屠岸先生的自傳,但書中最大看點,無疑是他親見的文人們在運動風(fēng)浪里的遭際,在被打擊和自相爭斗后的反思與懺悔。
      
      就如丁玲,幾經(jīng)沉浮,身居高位時做過中宣部文藝處處長,是作協(xié)副主席,一朝被打倒,就是“丁、陳反黨集團(tuán)”的“首腦”,被下放到北大荒勞動,歷次運動都在劫難逃,直到“文革”后才被平反。
      
      她的遭際,除了政治因素,還夾雜文壇是非,甚至可以追溯到民國年間,因此她才在文代會的發(fā)言中痛斥“宗派主義”。恩恩怨怨糾纏在一起,借政治的名義演化成了對身心的摧殘,凄風(fēng)苦雨之后,當(dāng)事人心中有懼,有憂,有憤怒,有無奈,在特殊年代壓抑良久,直到劫波過后才能一吐為快。丁玲在會上洋洋灑灑數(shù)千言,盡管并未道盡心中所有塊壘,但已然宣泄很多。臺下眾人,有幾個不是“過來人”?在這樣的場合聽到這樣的言語,當(dāng)然共鳴強(qiáng)烈,想必也因此才給屠岸先生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丁玲只是書中一例。“文革”中田漢被造反派迫害喝尿,晚年周揚(yáng)為“極左”造成的傷害而悔愧,嚴(yán)文井被發(fā)配掃廁所掏出“革命”者生下的死孩子……相信任一讀者都會為之憤懣、感慨、錯愕。屠岸自己頭上也“有陰霾”。1955年“胡風(fēng)案”公布后,一直對胡風(fēng)非常敬重的屠岸吃驚不小,無法承受巨變,從那時起就患上了抑郁癥。
      
      屠岸說:“這一代知識分子所遭受的苦難和感到的困惑,是空前的。”從將近一百年前開始,他們屢屢試圖在國仇家難中左右中華命運,卻總是身不由己地、反被風(fēng)云左右。
      
  •   作協(xié)副主席算什么?國家主席都被整死了。
  •   丁玲?她也是體制中人,受她文章和書毒害的人還少嗎?就象其他那些曾經(jīng)當(dāng)權(quán)的人,整完人后被整?,F(xiàn)在又出來博取同情,呵呵。
    倒是無數(shù)無辜的下層,也被卷入,這些人才應(yīng)該獲得同情。
  •   會留一條路嗎?只有忠心做狗,而且要咬人,而且要始終咬對人,才會獲得善終。
    不然,根本不會留路的。過去不會,現(xiàn)在不會,將來,呵呵,我看也難。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jī)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