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接的敘事

出版時間:2009-11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作者:汪丁丁  頁數(shù):270  
Tag標簽:無  

前言

  終于,我為這些小文章的“三聯(lián)”結集找到了合適的標題。不論何時,其實我始終掛念著自由,或許這自由的觀念逐漸有了鄉(xiāng)土中國的味道。只要讀了前面的三篇文章,讀者便可覺察,我所說的自由不再是一個抽象概念。自由的落實,依賴于秩序。可是,人類理性至多只能發(fā)現(xiàn)局部的秩序。如果理性自身竟因此而變得狂妄起來,那就連這一點點真相都會被遮蔽呢。所以,知識是與自由密切相關的另一主題,不能不討論的。  為了敘述的簡明,我將那些最初級的道理呈現(xiàn)在最前面,更冗長的敘述則放在后面。這樣安排的結果,難免有重復敘述。我知道許多讀者喜歡這樣的安排,因為容易理解。敘述原本是圍繞核心觀念的盤旋,每一次重復都會更深入?! ≡谌祟惱硇砸呀?jīng)發(fā)現(xiàn)了的那部分秩序里,“民主”是一項重要內(nèi)容。與“公平”一樣,“民主”尚未在中國文化里獲得合適的表達。在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的秩序里,“市場”是另一項重要內(nèi)容。與它共生的,是“政府”。也是在這里,我將討論“法”、“公民”、“知識”、“教育”、“理性”、“生命”和“幸?!保爸T如此類的一些基本觀念,于是回到“自由”——我的敘述的出發(fā)點。再深入一層的敘述,是中國現(xiàn)實政治問題,是中國人的公共選擇問題和中國人的精神訴求問題。  還應從另一端開始,即從“知識”開始敘述。這是另一本文集,在那里,從知識的基本問題,中途涉及“秩序”問題,我的敘述仍要返回“自由”問題。

內(nèi)容概要

  論政治家的品格,什么是“精英意識”,歷史責任感其實是敬思感,中國需要什么樣的經(jīng)濟學當教育普遍失敗之后,在有智慧的地方?jīng)]有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為什么市場可能選擇市場參與者們都不喜歡的結果

作者簡介

汪丁丁,1953年生于北京。當過農(nóng)民(北大荒知青)和工人。先后獲首都師范大學數(shù)學學士(1982年)、中國科學院理學碩士(1984年)和美國夏威夷大學經(jīng)濟學博士學位(1990年)。曾任教于香港大學和德國杜伊斯堡大學?,F(xiàn)為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和浙江人學經(jīng)濟學院經(jīng)濟學教授,浙江大學跨學科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席,《財經(jīng)》雜志學術顧問。已出版的著作包括《在經(jīng)濟學與哲學之間》、《回家的路:經(jīng)濟學家的思想軌跡》、《走向邊緣》、《制度分析基礎講義》、《市場經(jīng)濟與道德基礎》、《經(jīng)濟思想史講義》等二十多種。教學研究領域為經(jīng)濟思想史、制度經(jīng)濟學、行為經(jīng)濟學和新政治經(jīng)濟學等。

書籍目錄

自序卷一  關于中國人的自由——從杜威談自由主義開始談  論政治家的品格  民族心理傾向與權力結構  平庸時代的智慧  兩種秩序  民主觀念的要素及其文化表達  偏激與寬容——關于中國人的民主精神  寬容與秩序——北京大學中國經(jīng)濟研究中心十周年有感  自由——簡單的和復雜的  關于自由與公平的一些初步看法  再談“腳踏實地的自由”  卷二  談幸福問題  再談幸福問題  腦與幸福  健全的理性  經(jīng)濟利益,個人權利,自我與社會  以幽默克服偏激  什么是“精英意識”?  精英與市場  生命、激情、理性——評蘭德《源泉》   身份與幻覺  關于身份與資源的游戲卷三  世界公民與天下主義  歷史責任感其實是敬畏感  三維自我的寓意  男性與啟蒙  情志的消失——從兩個人和兩句話說起  人格與理性選擇  權利與權力的共生演化——為巴澤爾《國家理論》中譯本序  三十年改革:一百年政治—經(jīng)濟—文化反思  知識與體驗  制度、個性與傳統(tǒng)  權利、權力、自由卷四  中國需要什么樣的經(jīng)濟學?  抓壞人與合作秩序的擴展  重要的都是具體的  自由、秩序、效率  走出“良法”與“惡法”之爭  惡法非法  最壞的組合  集體的困境  假使尋不出路?   白芳禮的雙重悲劇  比情色更重要的卷五  百分之二的問題和百分之二十的問題  城堡現(xiàn)狀  當教育普遍失敗之后  愚蠢的教育管理者  惡的官僚主義與不惡的官僚主義  淺談“真”與“美”之間的關系  學術的品味  傲慢與自卑  在有智慧的地方?jīng)]有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  中國人的焦慮、不信任感與“檸檬原理”  中國社會變遷、中國問題與《財經(jīng)》立場卷六  制度化及其代價黝  走出制度幻覺:超越私有制和公有制兩分法  健康的制度與病態(tài)的制度  道德轉型期的經(jīng)濟學與經(jīng)濟學家——讀斯基德爾斯基Ⅸ凱恩斯傳》隨感  市場要求什么?   市場,效率,充分競爭  關于競爭的充分性及其要求  市場與社會的病理學——《市場經(jīng)濟與道德基礎》自序  為什么市場可能選擇市場參與者們都不喜歡的結果?  社會復雜性的政策涵義  既得利益與公共選擇

章節(jié)摘錄

  若干年以前,我們論辯:自由不是飄浮在天上的理念,自由是一種真實生活故而只在生活中才有所落實,這叫做“腳踏實地的自由”。大約三十多年前,哈耶克曾經(jīng)感嘆:自由若不能成為全體人民奉持的一種生活態(tài)度,那么對任何個人而言,例如對蘇格拉底而言,就都不會有自由?! ∫欢侮P于腳踏實地的自由的亞里士多德式的經(jīng)濟學敘說,首先詢問:在何種“不自由”狀態(tài)中,我們在何種程度上將失去一切關于“幸福”的感覺?哈耶克的回答是,根據(jù)我的理解,自由往往不意味著快樂,甚至不意味著幸福,因為自由人的生活可能遠比不自由的生活更需要承受痛苦——例如,承受失業(yè)、競爭、為金錢而謀生的痛苦。因此,對經(jīng)濟學家來說,腳踏實地的自由首先是一種權衡:在不同種類的痛苦生活之間選擇較好的那種生活。  經(jīng)濟學,像其他學科一樣,有大道理,還有許多小道理。如果你生活在一個“穩(wěn)態(tài)”社會里,你最需要知道的,是那許多小道理,你可能根本不需要知道亞里士多德在經(jīng)濟學創(chuàng)立之初在《政治學》和《倫理學》里面提出來的那些大道理。如果你生活在一個迅速變革的社會里,例如中國社會,那么你最需要知道的,很可能首先是大道理而不是那些對你而言顯得格外瑣碎的小道理??上ВF(xiàn)在流行的經(jīng)濟學是學生們從他們的西方老師那里帶回來的,于是它被表述為一大堆他們的西方老師關心和仔細研究過的小道理。讀到這樣的經(jīng)濟學,我們就難免產(chǎn)生“不合用”的感覺。亞里士多德的經(jīng)濟學,故而更加親切,更切近我們關于人生選擇的經(jīng)濟學。  所以,在各種痛苦的生活方式中,我們可以選擇那些比較不痛苦的,把它們稱為“幸?!薄,F(xiàn)代經(jīng)濟學告訴我們?nèi)绾芜x擇:(1)懂得你自己的偏好,或者效用函數(shù)?;蛘?,回到蘇格拉底以前的時代,那時候希臘哲學家們借用德爾菲神諭——“了解你自己”,表述了同樣的道理。(2)熟悉你周圍的世界,或者,可選擇的行動方案的集合?;蛘撸趤喞锸慷嗟驴磥?,就是參與城邦政治。因為人的最高自由是通過政治行動來落實的。例如,你的各項權利,是通過你和你的鄰居們達成了某種政治協(xié)議才得到你的鄰居們的尊重和維護的。(3)在可選擇的行動方案的集合之內(nèi)權衡,找到那些最符合你的偏好的行動方案并加以落實?! ≡诙啻蠓秶鷥?nèi),上列的人生選擇處方適用呢?經(jīng)濟學家說,在產(chǎn)權界定清晰的范圍內(nèi)都適用。所以,人生選擇的關鍵在于我們在多大程度上能夠事前看清楚選擇方案的集合的邊界。越是在轉型期內(nèi),個人選擇的社會環(huán)境(包括個人的諸項權利)就越是不能確定。因為,如上述,社會對每一個人的權利的尊重與保護,是政治行動的結果。轉型社會的諸種不確定性當中,最顯著的是政治不確定性。  這樣,經(jīng)濟學里面的“大道理”告訴我們,人生的可選擇性,依賴于政治行動。這里,政治是廣義的,是基于人與人之間相互作用的群體行為——社會選擇理論是研究這類行為的新政治經(jīng)濟學工具之一?! ∩鐣x擇理論也有它自己的大道理和許多小道理。其中,最值得我們認真對待的大道理之一,可以翻譯為這樣的看法:一群人,如果他們的偏好太接近,差異太小,那么他們的政治行動將如同被一個“獨裁者的偏好”統(tǒng)治著那樣,雖然可以十分理性,雖然可以十分有效率,卻往往是不自由的——因為少數(shù)人表現(xiàn)出來的獨特偏好會被忽視甚至遭到壓抑。柏拉圖對此感悟甚深,因為他的老師蘇格拉底就是被這樣的過于統(tǒng)一的大眾偏好給投票表決處死了。這篇文章開篇引述的哈耶克的感嘆,也是就著蘇格拉底之死而發(fā)的。  個人的自由,于是首先依賴于他周圍的更多的個人是否愿意選擇更自由的人生。楊振寧博士的私人生活,不論它在某些方面顯得多么不符合生活的“慣例”,畢竟,它是大眾的政治行動的后果之一——我們不是通過政治行動選擇了市場導向的社會變革嗎?我們不是至今仍然不愿意放棄市場社會給每一個人帶來的比較幸福的人生嗎?那么,為了不那么自相矛盾,我們?yōu)槭裁床荒苋萑涛覀儺斨械囊粋€人在他自己的可選擇集合內(nèi)獨立選擇呢?另一方面,楊振寧博士和翁帆女士也一定會理解:在這樣一個市場導向的社會里,畢竟,輿論是獨立于一切個人選擇的,它若給我們?nèi)魏我粋€人帶來了痛苦,我們只能把這種痛苦看做自由生活的代價之一。  然而,這里報道的輿論傾向十分值得警惕。假如一個人的婚姻具有如此強烈的新聞效應,假如個人選擇具有如此巨大的外部效應,那么,我們就應當詢問,這樣一個“市場社會”,它的心理基礎是否足夠扎實?是否能夠延續(xù)?是否不可能成為社會博弈的新的均衡?例如,推而廣之,我們是否將派一名警察到我們鄰居家里去搜查“黃碟”以便讓我們的社會良心不受打擾?我們是否將立法禁止大學生情侶入住任何雙人房間從而不讓我們習慣了的傳統(tǒng)生活方式貶值?我們是否打算檢查每一個人的日記以免這些日記里面的一些離經(jīng)叛道的念頭在日后毒害青年?  自由,一旦要成為腳踏實地的,就要求每一個人養(yǎng)成與自由生活相適應的道德意識——所謂“自由的精神氣質(zhì)”。一個不能養(yǎng)成這種精神氣質(zhì)的民族,恐怕永遠難以擁有自由。

編輯推薦

  論政治家的品格,什么是“精英意識”,歷史責任感其實是敬思感,中國需要什么樣的經(jīng)濟學?當教育普遍失敗之后,在有智慧的地方?jīng)]有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為什么市場可能選擇市場參與者們都不喜歡的結果?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串接的敘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1條)

 
 

  •   這是一本有著隨筆意味串接的敘事,深刻乃其重要特質(zhì),常有引人深思之處.可能更多地具有經(jīng)濟學的進路,有時讀起來不是很順暢.
  •   哲學和經(jīng)濟學在作者的闡述中,為我們普通人所能夠理解和接受,并且啟發(fā)思考。一直喜歡汪丁丁的風格,和觀點??梢苑磸涂吹臅?/li>
  •   讀汪丁丁的書,多半是要費一番腦筋的,理性的東西很多,旁征博引,娓娓而談。字里行間透露出作者豐富的學識和敏銳的思想,看得出來他數(shù)學專業(yè)的底子!書是剛買的,只讀得一半,收獲蠻大,討論的有些話題很有意思也很受深度,富有邏輯的力量,比較合我胃口,我很喜歡!推薦一下!
  •   汪丁丁教授的著作
  •   汪丁丁先生的文筆不錯
  •   每晚睡前捧起這本丁丁的隨筆集,讀起來感覺真過癮。素材隨手拈來,思想的火花飛濺四處。除卻了生澀的理論外衣,盡顯智慧通融的本真。
    讀丁丁老師的隨筆,那是一種思想上的洗禮!
  •   書的質(zhì)量沒的說 一直在當當買書
  •   看起來有點吃力。
  •   非常好的一本書。。讀了之后受益匪淺。。強烈推薦
  •   就一字,好!
  •   買這么多次書,今天保存的最好速度最快
    具體內(nèi)容看完發(fā)表
  •   汪的書~~往往是引發(fā)思考 但沒有解決問題 很羨慕他跨越邊緣的學術勢能
  •   一如既往的汪氏風格,文字優(yōu)美,哲思深邃,讀來真是精神享受!
  •   串接的敘事:自由、秩序、知識》內(nèi)容簡介:論政治家的品格,什么是“精英意識”,歷史責任感其實是敬思感,中國需要什么樣的經(jīng)濟學?當教育普遍失敗之后,在有智慧的地方?jīng)]有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為什么市場可能選擇市場參與者們都不喜歡的結果?
  •   汪丁丁的短文,普遍是有著深刻的見識但是并不浮夸
  •   雖然還沒看汪丁丁差不了
  •   汪丁丁先生的文集,可以一讀。
  •   盤旋的思想的姊妹篇,汪丁丁先生的治學精神能從書中折射出來,也可以看出其縝密的邏輯思維。
  •   內(nèi)容應該不錯。
  •   哎,買了這么久還沒開始看呢。放假看。。
  •   沒什么太大興趣。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