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2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作者:嚴克勤 頁數(shù):222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我曾聽過一學期朱光潛先生講授的《西方美學史》。朱先生說,有志于研究美學的人,必須至少懂得一門藝術,如文學、繪畫或音樂等,以免成為空頭美學家。這個對初學者的忠告,朱先生在他的文章中也曾多次提出過。
我是學中國文學的,工作性質幾經(jīng)變化,后來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史的教學工作。受朱先生這番話的啟發(fā),我覺得搞中國古代文學理論,應該對中國古代藝術如繪畫、書法、音樂等也有一定的修養(yǎng)。但由于主客觀條件的限制,我至今仍對中國古代藝術知之甚少,因而不能把中國古代文論與整個古代藝術精神結合起來進行考察。
讀了嚴克勤先生的《仙骨佛心——家具、紫砂與明清文人》一書,更使我深感自己的不足。
克勤先生的這部專著,正如其副題所表明的那樣,不同于一般的介紹鑒賞明式家具和宜興紫砂壺的書籍,而是論述明清文人與家具及紫砂壺的關系的理論性著作。
作者簡介
嚴克勤,文化學者、畫家,南京藝術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客座教授、江南大學書畫藝術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現(xiàn)在南方某城市傳媒集團任職,出版多部文化專著及個人畫集。
書籍目錄
序
一花一世界 一樹一菩提——明清文人的精神載體
狷狂清高 自心是佛——明清文人的精神素描
心神之器 天宇之思——明清文人的生命追求
簡素 空靈 閑逸——明清文入畫對家具、紫砂的影響
璞玉渾金 文質合一——明式家具、紫砂壺的本真之美
幾案一具 閑遠之思——明式家具、紫砂壺中的市隱詩意
以文入器——泥與木構筑的才情別院
仙骨佛心——明式家具、紫砂中的心靈意趣
志于道游于藝——陳曼生與紫砂壺
不失神采 但得精妙——從唐寅《臨韓熙載夜宴圖》看明式家具
跋
引用圖片著錄書目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因此,當宜興紫砂被用于制壺之后,人們迅速認識到了紫砂壺在泡茶性能上的優(yōu)越性。《陽羨名陶錄》稱“茶壺以砂者為上,蓋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朱權所著的《茶譜》是明代出現(xiàn)最早的茶書,在此后的近百年中沒有新的茶書出現(xiàn),新茶書的出現(xiàn)是在明晚期,這期間紫砂壺已成為流行的茶具?!蛾柫w茗壺系》中記載:“近百年中,壺黜銀錫及閩豫瓷,而尚宜興陶……名手所作,一壺重不數(shù)兩,價重一二十金,能使土與黃金爭價。”學者依此推算,紫砂壺在茶事中出現(xiàn),當在明代中期。一般學者認為,南京中華門外馬家山油坊橋明代嘉靖十二年(1533)司禮太監(jiān)吳經(jīng)墓中出土的紫砂提梁壺是目前唯一有絕對年代可考的明嘉靖早期紫砂壺。這把紫砂壺的特征,與宜興近年窯址地層考古發(fā)掘中發(fā)現(xiàn)的明代紫砂壺陶片吻合,其壺嘴的形制和口沿形制等相同,與金壇金沙廣場古井中出土的幾把明代晚期提梁壺也類似?!白仙皦亍笔翘沾伤囆g中與茶文化結合最緊密的藝術品。燒成后的紫砂壺能呈現(xiàn)出特有的肌理效果,透氣性比一般陶泥制品要好得多,一經(jīng)泡養(yǎng)把玩,其壺面“包漿”光澤的雅趣不在玉器之下。紫砂的主要產(chǎn)地是著名的陶都宜興。
媒體關注與評論
《仙骨佛心——家具、紫砂與明清文人》有以下數(shù)端:一“打通”,即打破作為工藝美術層面的明式家具、紫砂壺與古代文學史、藝術史等領域之間的壁障,進行整體性的考察,藉以阿答“明式家具和紫砂壺為什么能達到功能性與審美性的高度統(tǒng)一”的問題。二“互訓”一方面由于文人的參與,才使明式家具、紫砂壺確立了在海內外無與倫比的地位;另一方面,明清文人們也通過對明式家具、紫砂壺的研發(fā)制作的參與介入,使自己的日常生活方式更多地體現(xiàn)了一種詩意的、審美的性質。三“提升”,即將通常被視作實用器具的明式家具、紫砂壺放到全景藝術史觀、哲學史觀的背景下來進行考察,進行理性分析,深入地挖掘其中所蘊含的審美價值、藝術價值?! 獎⒛狼?/pre>編輯推薦
《仙骨佛心:家具、紫砂與明清文人》是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出版的。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