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

出版時間:2009-12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作者:錢穆  頁數(shù):344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共三編八冊,匯集了作者六十年來討論中國歷代學術思想而未收入各專著的單篇散論,為作者1976—1979年時自編。上編(一~二冊)自上古至先秦,中編(三一四冊)自兩漢至隋唐五代,下編(五一八冊)自兩宋迄晚清民國。全書探源溯流,闡幽發(fā)微,頗多學術創(chuàng)辟,系統(tǒng)而真切地勾勒了中國幾千年學術思想之脈絡全景?! ”緝陨掀鹂鬃樱轮燎卮?,對儒道墨名四家思想,其內(nèi)容之異同出入,其年代之先后遞變,均有精確分析和詳密考訂;對于古今聚訟之問題,如《易傳》與《小戴禮記》諸篇之融會儒道,《大學》、《中庸》兩篇中所未經(jīng)闡發(fā)之新義,也有獨到見解和圓通論定。幾篇論析名墨內(nèi)涵及其傳承衍變關系的文章也值得注意,如對《墨經(jīng)》和墨學晚期吸取儒道后思想之變化的分析,對惠施、公孫龍之間的內(nèi)部分歧及與西方邏輯學的異同等的論述,也深入淺出,獨辟蹊徑。

作者簡介

  錢穆(1895—1990),字賓四,著名歷史學家,江蘇無錫人。1912年始為鄉(xiāng)村小學教師,后歷中學而大學,先后在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lián)合大學等數(shù)校任教。1949年只身去香港,創(chuàng)辦新亞書院,1967年起定居臺灣。

書籍目錄

序儒家之性善論與其盡性主義《易傳》與《小戴禮記》中之宇宙論《中庸》新義《中庸》新義申釋心與性情與好惡《大學》格物新釋儒禮雜議之一——非斗釋俠駁胡適之說儒讀《周官》《墨辯》探源《墨辯》碎詁推止篇惠施歷物惠學鉤沉《公孫龍子》新解公孫龍七說辯者言名墨訾應辨中國古代散文——從西周至戰(zhàn)國

章節(jié)摘錄

  儒家之性善論與其盡性主義  儒家思想形成中國民族歷史演進之主干,這是無疑的。廣播在下層的是社會風俗,英華結露而表顯在上面的是歷史上各方面的人物。而傳衍悠久,蔚為一民族之文化。中國民族之前途,其唯一得救之希望,應在其自己文化之復興。要復興中國民族傳衍悠久之文化,儒家思想的復興,應該仍是其最要之主源,似乎也是無疑的。已往的儒家思想,未必能適應當前的環(huán)境,而振拔其困難。然而儒家思想是中國民族性之結晶,是中國民族文化之主脈。并不是儒家思想造成了中國民族之歷史與其文化,乃是中國民族內(nèi)性之發(fā)揮而成悠久的歷史與文化者,其間最要的一部分,則為儒家思想。梅樹總得開梅花,中國民族若尚有將來之歷史與文化,好如雪后老梅,只要生氣尚在,其再度的開花敷萼,無疑的依然是梅花。縱使不是去年的,而去年的梅花早已老謝,本也沒有再上枝頭的可能。作者發(fā)愿將中國二千年來儒家思想之內(nèi)蘊,從各方面為之發(fā)揮引申,闡述宣布。不過像拾起地下墜花,仔細端詳,來揣測枝頭新葩的面影之依稀而已?! ∥蚁朐谌寮艺芗野l(fā)微的總題下分別寫定各題,現(xiàn)在先舉儒家之性善論與其盡性主義?! ∪寮宜枷?,是強烈的情感主義者,而很巧妙地交融了理智的功能。儒家思想,是強烈的個己主義者,而很巧妙地調(diào)和了人我內(nèi)外的沖突。儒家思想,是強烈的現(xiàn)實主義者,而很巧妙地滲透了一切神天不可知界的消息。現(xiàn)在暫從其性善論和盡性主義方面加以闡發(fā)。  性善性惡,是先期儒家一個極重要的爭論,而結果則全折入于性善論之一途。性善論實在是儒家思想一個中心的柱石。荀子是主張性惡的,他說:  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惡,以為偏險而不正,悖亂而不治,故為之立君上之勢以臨之,明禮義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罰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是圣王之治而禮義之化也。今嘗試去君上之勢,無禮義之化,去法正之治,無刑罰之禁,倚而觀天下民人之相與也,若是則夫強者害弱而奪之,眾者暴寡而嘩之,天下之悖亂而相亡,不待頃矣。用此觀之,然則人之性惡明矣。(《性惡篇》)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中國思想史論叢
  •   錢穆作品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