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學發(fā)微

出版時間:2009年09月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作者:錢穆  頁數(shù):273  
Tag標簽:無  

前言

中國學業(yè)相傳,向分經(jīng)、史、子、集四部。經(jīng)學最早,但實惟有《詩》《書》兩部?!对姟啡?,迄今猶存?!稌穭t惟商、周兩代少數(shù)幾篇政治文件,或最先當起于盤庚以后。至唐、虞、夏代,如《堯典》《禹貢》之類,皆出戰(zhàn)國后人撰寫,非孔子前所有。至于禮,《論語》:“子所雅言。《詩》《書》執(zhí)禮。”則禮非成書,故稱“執(zhí)禮”,與《詩》《書》不同?!秲x禮》僅屬士禮,乃孔子以下人所造。《周官》更屬后起,當在戰(zhàn)國之晚世,或當在虞、夏書之后。樂則無專書記載。即孔子時,鄭、衛(wèi)之聲,已非古樂。孔子在齊聞韶,韶樂乃自陳達齊,但亦決非傳自舜代。惟在孔子時,已屬南方之樂之稍古僅存者。至孟子時,古樂今樂已顯相分別?!兑住冯m古代相傳,但孔子時亦僅為一卜筮之書?!兑讉鳌穭t當出秦始皇時代,已雜采儒道兩家義成書??鬃忧半m有《詩》《書》,亦不稱之為經(jīng)。蓋古代學術尚未流通,惟政府最高層始掌有之。故孔子日:“春秋天子之事。”學術傳于社會下層,其事始于孔子。戰(zhàn)國諸子著書,墨家最先有經(jīng)。漢代諸儒以孔門相傳有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藝之學,遂誤稱六經(jīng)。而實是《詩》、《書》、《儀禮》、《周易》及孔子《春秋》,只五書,尚缺一《樂經(jīng)》。漢武帝乃立五經(jīng)博士,后代經(jīng)學惟五經(jīng)有傳記注疏,此外不再有增。則雖有經(jīng)學之名,而其學術相傳,則惟傳達,無創(chuàng)作,與史、子、集三部有不同。先秦諸子相傳為九流十家,最先起者為孔門儒家??鬃訛橹袊怨畔鄠魉饺酥v學之始,前后門弟子共七十七人,后世訛稱七十二人。然姓字見于《論語》者,不達半數(shù)?!墩撜Z》乃孔門師弟子相聚講論語言之記載。然其書相傳,至孟子后,始正式編纂為上下二十篇。故在孟子書中,亦尚不見《論語》一書名。墨翟繼孔子而起,但墨家先有成書。如今傳《墨子》及《墨經(jīng)》,其書皆出《論語》為書行世前。其它各家成書,則全出儒、墨后。但獨有小說一家,則其成書當尚有在孔子之前者。

內(nèi)容概要

本書匯集作者有關中國歷史、史學和中國文化精神等方面的演講與雜論,既對中國史學之本體、中國歷史之精神,乃至中國文化要義、中國教育思想史等做了高屋建瓴、體大思精的概論;又融會貫通地對中國史學中的“文與質(zhì)”、中國歷史人物、歷史與人生等具體而微的方面做了細致而體貼的發(fā)疏。

作者簡介

錢穆(1895—1990),字賓四,著名歷史學家,江蘇無錫人。1912年始為鄉(xiāng)村小學教師。后歷中學而大學,先后在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lián)合大學等數(shù)校任教。1949年只身去香港,創(chuàng)辦新亞書院,1967年起定居臺灣。

書籍目錄

國史漫話(一九三九年)中國史學之精神(一九五○年冬)史學導言(一九七○年三月)中國歷史精神(一九八三年九月)中國文化特質(zhì)(一九八三年九月)中國民族性與中國文化之特長處(一九八六年四月)歷史與人生(一九八六年七月)中國史學中之文與質(zhì)(一九八六年八月)民族歷史與文化(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中國教育思想史大綱(一九八四年夏)莊子“薪盡火傳”釋義(一九八六年七月)略論中國歷史人物之一例(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國史館”撰稿漫談(一九八七年九月)世界孔釋耶三大教(一九七八年)

章節(jié)摘錄

國史漫話此稿成于云南宜良,在余《國史大綱》成書之后,繼《史綱引論》發(fā)表于昆明之某報,張君起鈞剪存之。攜赴重慶,又轉恩施,并挾之以赴北平。嗣又攜此稿來臺。輾轉數(shù)萬里,歷時三十載。張君檢以示余。余久忘之,重獲展讀,深感張君鄭重此稿之美意。張君重欲將此稿刊布于《自由報》,特附識此一因緣以告讀者。(一九六八年七月)(一)國史規(guī)模的宏偉去年五月中旬,始草《國史大綱》(以下簡稱《史綱》),迄今年六月成書。《史綱》辭尚簡要,意有未盡,偶為漫話。草《史綱》既競,特標四信念于端,曰,凡讀吾書,請先具下列四信念:一、當信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在水平線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應該略有所知。否則最多只算一有知識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識的國民。二、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略有所知,尤必附隨有一種溫情與敬意。否則等于只知道了一些外國史,不得云對本國史有知。三、所謂有一種溫情與敬意者,至少不會對本國已往歷史抱一種偏激的虛無主義。即視本國已往歷史,無一點價值,亦無一處可以便彼滿意。亦至少不會感到現(xiàn)在我們是站在已往歷史最高之頂點,此乃一種淺薄而狂妄的進化觀。而將我們當前種種罪惡與弱點,一切諉卸于古人,此乃一種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譴。四、當信每一國家,必待其國民備具上列諸條件者比數(shù)漸多,其國家乃再有向前發(fā)展之希望。否則其所改進,等于一個被征服國或次殖民地之改進,此乃表示其國家民族文化之墮退與消失,并非表示其國家民族文化之發(fā)皇與向前。右列四信念,標之今日,似為突兀。然靜待時間之經(jīng)過,此四信念,終將為我國人所首肯而接受。否則,久而久之,竊恐所謂中國史,亦將追隨于埃及、巴比倫之后,為世界熱心考古之士,提供以一種所謂東方學之資料而已。既根本無所謂國史,則自談不到上舉之所謂信念。懷不能已,復標舉之于吾漫話之首。義取共鳴,無煩詳說。治國史有一首先應當注意之點,即國史之大。所謂大,并非故自夸大。乃有客觀事實,可以數(shù)字明確指陳者。要言之,一則我國史所包疆域之廣,一則我國史所含人口之多。中國為一廣土眾民之國家,自古迄今皆然。此實使我國家民族能翹然特立于斯世。若不注意于此,則對我國史已往之精神與意義,將索解無從。西人治史,多盛推羅馬。又以羅馬建國,與我秦漢略同時,故論中西史,每喜以羅馬與秦漢相擬。其實羅馬立國規(guī)模與秦漢大異,(《史綱·引論》中已及之)即就大小一端論,便見兩者之迥乎不侔。羅馬初創(chuàng),版圖不過四百方哩。以孟子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之說相繩,則略相當于我春秋時期一子男之國,如鄭、許之類。羅馬之擴大,始于腓尼基戰(zhàn)役開端之后,第一次腓尼基之戰(zhàn),羅馬圍攻阿格立真坦(Agrigentum),陣亡及病死者不下三萬人。第二次腓尼基之戰(zhàn),康納(Cannae)之役,羅馬大發(fā)祿為漢尼拔所敗,羅馬軍隊之陣亡者可五萬人,俘虜亦萬人。量其情形,約略相當于我國初期梁惠王稱霸前后之列國兵爭。就時間上橫切面言之,則第一次腓尼基之戰(zhàn),正當于中國史有名的秦趙長平之戰(zhàn),秦將白起坑趙降卒四十萬于長平。此年即羅馬海軍邁利之戰(zhàn),對迦太基獲第一次勝利之年。第二次腓尼基之戰(zhàn),則當在我東方豪杰革命亡秦,楚漢相爭之時代。就鴻門宴一時言之,項王兵四十萬,而沛公兵十萬。漢尼拔撤馬(Zama)之敗,戰(zhàn)于迦太基之附近,則正值項王垓下之圍之年。兵卒之眾,殺人之多,殊不足為其民族國家歷史之榮耀。然場面之闊大,牽動之繁復,亦不失為估量當時才力意氣之一種標準。楚子玉治軍,不能逾三百乘。而韓信自許,將兵多多益善。此正可見雙方軍隊組織力之強弱。抑且羅馬與迦太基,為兩異民族之斗爭,為羅馬歷史之向外發(fā)展。而戰(zhàn)國史上之秦趙相爭,以及秦漢之際之楚漢相爭,則為中國史上之內(nèi)部變動。惟其向外發(fā)展,故經(jīng)三次腓尼基之戰(zhàn),而迦太基歸于毀滅。惟其為內(nèi)部變動,故秦趙相爭之后,繼之者為東西凝合,而造成中國之統(tǒng)一。并非秦民族或秦國打倒或毀滅了,趙民族或趙國。至于項王與沛公之爭,則如龐培之與愷撒而已。若再翻閱地圖,試將羅馬與迦太基三次戰(zhàn)爭牽涉之地域,約略以紅筆劃一圓圈,再就戰(zhàn)國史秦并六國,乃至漢代創(chuàng)建之地理,亦約略以紅線劃一圓圈,對照比觀,即可知我所指當時雙方大小不侔之真相。即以羅馬極盛時代而論,雖地跨亞、歐、非三洲,然亦限于地中海四圍之附近。東不越幼發(fā)拉底河,北不越來因多腦河,截長補短,仍不能與秦漢疆境相擬。(手邊無書,不能為詳細之估計。)歷史上某一民族,某一國家,疆境之擴大,固亦并不足以即指為其歷史之光榮。然論者謂羅馬自三次腓尼基戰(zhàn)爭以后,不僅迦太基從此毀滅,而羅馬人自己之自由,亦從此摧毀。自是以往,羅馬人兵力所達益遠,羅馬內(nèi)部政治則黑暗益甚。是羅馬既以武力毀滅他人,更復以武力破壞自己。故名為四百年莊嚴燦爛之羅馬史,及其覆滅,徒貽后代以一段長時期之黑暗,與夫黑暗中對于神圣愷撒之一片想像而已。論羅馬之立國,本為一種希臘城邦式的貴族共和國模型。及其力征經(jīng)營,擴土益大,成一外表莊嚴燦爛之大帝國,而實未嘗予此大帝國以相符之內(nèi)容。與我秦漢大一統(tǒng)政府之政制相較,則秦漢政制,實為有一日之長。自羅馬覆亡以后,西洋史重返于破碎。直至最近,中國之廣土眾民,猶足為世界之冠。然則如何凝成此一和平統(tǒng)一的大局面,而使之綿延不壞,其間自有種種苦心,種種特點,用以造成我國史獨有之風格。固當首先指出,為治國史者所注意。(二)善變?nèi)招碌闹袊ㄓ[國史,我民族實乃一善變之民族。而我國之所以歷久不弊,亦惟我民族善變適應故。晚近國人,每疑自己為一頑固守舊不喜改進之民族。此固由于清季海通以來,國人求變心切。至于最近我們何以急切不能變出成績來,則當另論。而另一原因,則由于晚近國人不悅學之風氣,對本國以往歷史實少研尋。國人每謂我立國于東亞之大平原,環(huán)而處者皆蠻夷,其文化力量遠不逮我,遂以養(yǎng)成我固步自封,自尊自傲的態(tài)度,而永不變進。其實任何一民族,一國家,其政治文化,并無歷數(shù)百年而不弊之理。若待其民族國家內(nèi)部之文化政制等已臻腐敗,則如果熟魚爛,并不要外面再有他力,其自身生命即趨毀滅。當希臘人戰(zhàn)敗波斯之侵略以后,亦未嘗遇到外面有文化更高之力量。然而一馬其頓,即足以吞并希臘而有余。當羅馬人戰(zhàn)敗迦太基之勁敵以后,其外面亦何嘗有文化力量更高之民族。然而北方蠻族,即足以蹂躪羅馬而有余。何以故?由于當時希臘、羅馬內(nèi)部文化力量早已腐敗衰息故。且希臘為馬其頓所并,羅馬為蠻族所破,此后即難再起。何以故?亦由其內(nèi)部文化力量早已腐敗衰息故。希臘略當于我春秋時期,當時所謂南蠻北狄,中國之不絕如線,微管仲,我其披發(fā)左衽矣。當時中原諸邦雖遭外患,而猶能保全自己文化維持于不弊。及秦漢之際之匈奴,更為中國當時一大敵。試問萬里長城之國防工作,較之羅馬之驅(qū)逐高盧人于波河與阿爾卑斯山之外者,其艱巨之相異為何如?阿提拉之統(tǒng)率匈奴人以縱橫馳驟于歐洲大陸者,其先則由漢人逼而西遷??梢娭袊缘帽4嫫湮幕?,維持其國家,歷久而不弊,并非四圍無強敵,乃在其自身內(nèi)部之別有原因。此原因為何?即其文化力量之不致于腐敗衰退。何以希臘羅馬之文化力量,經(jīng)過一相當時期,即歸于腐敗衰息,而中國獨不然?則以中國民族較為善變故。請再具體詳言之。希臘之有雅典與斯巴達,可謂其城邦文化發(fā)展之極致。然城邦文化發(fā)展至相當時期,即發(fā)展至相當程度之后,此種文化即難再繼。雅典、斯巴達人不能再從城邦文化變進,而終自束縛于其故套中,則宜乎其卒歸于毀滅。中國春秋時代,中原諸侯之立國規(guī)模,亦與希臘之所謂城國者相等。此層《史綱》已言及。后經(jīng)戎狄侵凌,而諸夏大結合以為抵抗,于是有齊桓、晉文之霸業(yè),此則如希臘諸城邦之有伯羅奔尼撒聯(lián)盟,及后來亞該亞聯(lián)盟及挨陀利亞聯(lián)盟。然春秋諸夏之聯(lián)盟,為由城邦轉進于新軍國之一種過渡。此層《史綱》已言之。而希臘諸邦之聯(lián)盟,則卒無成就。是春秋時期中國民族之善變,而希臘人之不善變也可知。故希臘文化,始終狹窄在各一城圈之內(nèi)。雅典為其最大之一城,其居民最盛時,殆不過三十萬。其他則鮮有過五萬者。其中半數(shù)或大半數(shù)為奴隸與客民,平民中三分之二又為婦女及兒童。中國西周時代,本為一和平統(tǒng)一的大局面。春秋初期,中原諸侯其國家規(guī)模亦復與希臘相類似,此層《史綱》亦略言及,然至戰(zhàn)國則大不然。即就臨淄一城言,已達七萬戶。戶三男子,勝兵者二十一萬人,此皆平等之公民。而齊之為國,共有七十余城。中央之與地方,亦異于征服者之與其領土。試讀蘇張策士之文,其估量各國之疆土財力與武備,可見其時新國家之外貌與內(nèi)容,固已煥然與春秋時代不同。惟其經(jīng)此一變,遂使當時中國民族之文化益得發(fā)皇滋長,而無淪亡于蠻族之懼。今人讀希臘、雅典、斯巴達之記載,輒驚異嘆賞其文化之高。其時中國春秋時期之諸侯,魯、衛(wèi)、齊、晉、宋、鄭諸邦,亦復各有其獨特面貌。此層《史綱》亦略言及。惟較希臘諸邦為善變,故能調(diào)和融通,以開后來之新局。蘇格拉底、柏拉圖在雅典之講學,亦為治西史者所艷稱。然以與臨淄齊威、宣之時稷下先生講學情形相較,則規(guī)模之大小,亦迥不相侔矣。此專就外面事態(tài)言,并未涉及其所講之內(nèi)容。重在證明當時中國人意態(tài)之開展。關于稷下講學詳況,拙著《先秦諸子系年》有所考訂,茲不贅述??傊ED人未能超出自己城邦之范圍,故其演進不得不告一段落。中國則自春秋城邦躍進而為戰(zhàn)國時代之新國家,而其前為西周,其后為秦漢,皆屬大一統(tǒng)局面。一善變,一不變,其相異有如此。故中國文化猶得綿延。此即兩民族善變與不善變之客觀事實。

編輯推薦

《中國史學發(fā)微》:錢穆作品系列。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史學發(fā)微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8條)

 
 

  •   史學發(fā)微和中國歷史研究法太臟了,擦了很久。其他都很不錯
  •   這是錢穆先生的代表作《中國史學發(fā)微》。
  •   這個商品不錯,是研究中國史學的良師益友.
  •   史學之大觀,形成錢穆先生自有的史學體系。書不錯!
  •   本人錢老的《國史大綱》為中心
    其他諸史學之作為輔來讀的
    本書可做讀史綱前的一種 指導思想 類型的作品
  •   錢老的史學功夫真是扎實
  •   學習中國文化的一部好書!
  •   仁、義、禮、智、信,雖講了幾千年了,仍是現(xiàn)代社會的一個重要事,特別是現(xiàn)在中國的重要事,但現(xiàn)在的社會,要扭轉現(xiàn)在的風氣,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大家都在隨波逐流,真正的只有教育這一條,而現(xiàn)在的學校教育又是怎么樣的一種狀況呢?大家都好像知道一些。如屈原所說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錢老論述精微,思想深遂,不是一時半會能夠體會,古文的知識和底子還不夠。但感覺要實現(xiàn)錢老所說的社會,中國自身的富強也是關鍵,自己都不富強,再好的東西只能是敝帚自珍;自身不富強,沒有經(jīng)濟的依靠,沒有軍事的保障,又何談理想。足食、足兵、民信,拋開經(jīng)濟去談理想,終是一空理想。國家這樣,個人不也是這樣。錢老的書值得不斷學習、品味。好東西,不多。
  •   作為錢賓四的粉絲,此書不可不讀。
  •   錢穆的東西都很贊
  •   錢穆先生的學術著作深入淺出,值得品讀。
  •   因為前幾天仔細讀了歷代政治得失和國史大綱,深深被錢穆這位大家所震撼,因此一口氣買了好幾本錢穆的書回家慢慢研讀。
  •   大師級的作品,的確不錯,只是因為多是演講類的合輯,沒有學術專著的那么精致。
  •   錢老著作,值得一讀。推薦
  •   朋友推薦的,應該不錯哈!
  •   錢老的書,不用多說
  •   大師級的書籍,不可不讀!
  •   經(jīng)典著作,要慢慢讀
  •   大師的書,要讀。
  •   應該花時間好好閱讀
  •   真的寫得很有價值,絕對值得看看。
  •   大師作品,我等末學不能評價也,只能好好學習研讀。
  •   很好。建議和錢老的其他的書對讀。
  •   挺好的一本書,很值得買
  •   一直想閱讀這位大師的作品,就從大綱式的基礎開始吧。
  •   還算滿意,就是看看吧,當當?shù)臅谶\送中容易壞
  •   作為一個出版機構,你可以不同意著者的觀點,也可以選擇不出版他的著作,但既然出版了,就不要再刪節(jié)了,那是對著者,尤其是對已逝者的最大的不敬,人不能無恥到這個地步......
  •   書為整平,而且價格便宜,印刷質(zhì)量沒有任何問題,配送速度快!還會再次光臨
  •   錢老經(jīng)典之作。應為史學必讀書目。
  •   書的包裝不錯,拿起來很舒服,紙張也很好。內(nèi)容,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
  •   他說還不錯。。。
  •   國學大師的著作
  •   大師的書,不評價啊,就是喜歡
  •   是個好書,非常好,慢慢地讀
  •   中國史學發(fā)微
  •   錢穆的書要買
  •   品相不錯,包裝很好
  •   書不干凈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