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06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作者:(法)桑斯 頁數(shù):219 字數(shù):26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2008年3月,當我抵達中國并成為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館長的時候,我立刻開始接觸中國當代藝術界,并試圖探究他們的作品和靈感的深處。很快我就意識到我應該將這些會面記錄下來,還原藝術家的聲音,作為我獻給中國當代藝術的第一份禮物。這本書是對中國當代藝術自上世紀80年代誕生以來的考察與研究,將早期先鋒人物和年輕一代匯聚到一起,給予這個獨特藝術景觀所蘊含的能量以一個全景式的生動描述。關于中國當代藝術的出版物在數(shù)量上已相當可觀,但是內(nèi)容充實并真正邀請藝術家參與的卻很少。通過所有這些訪談,我發(fā)現(xiàn)在文化差異、藝術形式和市場發(fā)展的背后,中國不僅在為藝術市場制作產(chǎn)品,更是在生產(chǎn)思想。這就是我將此書命名為《對話中國》的緣由。并不是我們在決定中國應該說什么,而是讓藝術家自己來開口表達。我的訪談方式旨在鼓勵藝術家在沒有任何直接或間接束縛的情況下,自由表述他們的作品和個性。以此開啟一扇窗,洞達他們的作品和他們的世界。
內(nèi)容概要
2008年3月,在杰羅姆·桑斯上任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的館長之后不久,他就開始醞釀這樣一本訪談錄。它既是對桑斯先生過去二十多年的策展生涯中,同全世界數(shù)百位藝術家所進行的訪談的延續(xù),也預示著他和中國當代藝術的關系進入新的階段?! ∩K雇袊敶囆g結(jié)緣可以追溯到20年前。20年來,我同許多常駐法國的中國藝術家譬如黃永砅、王度和陳箴,都建立起了深厚了感情。他們一起工作、討論藝術和慶祝新年,并成為桑斯最可愛的朋友圈子之一,也開啟了他對中國當代藝術的興趣和熱忱。所以當?shù)弥约簩⒃谥袊?、在今天的北京真正地介入中國當代藝術的發(fā)展之時,他自然是滿懷熱情和干勁?! ∩K箤⑦@本訪談視為我在中國藝術界工作的起點。從2008年的春天到冬天,桑斯利用工作間隙奔波于中國藝術家的工作室之間,觀察他們的工作狀態(tài)和創(chuàng)作動向,并通過訪談了解他們的看法,提出他的問題。這32位藝術家都是對當下中國當代藝術發(fā)展很有影響力的人物,而這些對話則可視為他對中國當代藝術的探究,和藝術家對他們自身創(chuàng)作的梳理?! ∵@本書的中英文版本分別由北京三聯(lián)書店和東八時區(qū)書店出版和發(fā)行。對中國讀者而言,他們有機會繞開晦澀的語言,而直接面對藝術家的本色,讓當代藝術這個對中國人來說多少有些匪夷所思的詞語,能勾勒出現(xiàn)實而可愛的輪廓。而對外國讀者而言,他們也終于可以透過一個工作于中國的西方策展人的視角,接觸到鮮活的中國藝術家個體,傾聽他們真實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經(jīng)歷。中英文版用同樣的內(nèi)容和不同的語言,向中國和世界傳遞出中國藝術家強有力的聲音?!?/pre>作者簡介
杰羅姆·桑斯,Jerome Sans:1960年出生于法國巴黎,現(xiàn)任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館長,生活工作于北京和巴黎。他還是瑞典s{ockholm KonsthaIl策展人.西班牙NMAC基金會董事成員、Le Meridien艾美連鎖酒店(喜達屋集團)
文化總監(jiān)。書籍目錄
前言我應該說是“一個帶著態(tài)度的人”我希望作為一個正常的社會人來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我只不過是打破這種秩序井然的分離法我認為我創(chuàng)造的是一個空間我的作品非常喜歡考慮與整個環(huán)境和社會的關系我永遠要讓自己保持在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我覺得,繪畫能夠更加簡單地述說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只能是消失我從事藝術好像僅是我人生眾多責任中不大不小的一個我覺得我活7#E多輩子我就是用各種辦法在雕塑里尋找可能性我們盡量用很難描述的方式工作我感興趣的是對現(xiàn)成的所有的秩序表示懷疑我這個計劃就是扮演中國媒體的替身我努力想做到的是借助人民之手來表達我的想象我是不可預測的我的作品里更多的是一種警惕的態(tài)度我對影響和改變?nèi)藗児逃械乃季S習慣有興趣我覺得那些嚴肅的藝術家的作品其實沒有我嚴肅我永遠做一個純粹的畫家我覺得通過藝術達不到批判的效果我更多地關注的是年輕的集體我的工作基本上都圍繞著觀念和社會的關系我還是把“現(xiàn)實主義”這個概念又提出來我覺得作為一個人是最重要的我想堅持畫下去,看看最后那一刻那些東西是什么我只能用回憶的方式去畫我想要的東西我的理論是小腦要顛覆大腦我一直想畫出我理解的某一類人的形象我就住在陽江我為什么要告訴你?特別感謝章節(jié)摘錄
插圖:我應該說是“一個帶著態(tài)度的人”杰羅姆·桑斯:你愿意如何描述或定義你的藝術實踐:藝術家、策展人、建筑師,還是設計師?艾未未:如果可能的話,我希望都不是。我就是一個人,做了一些事情。杰羅姆·桑斯:很簡短的回答。但你有一家建筑事務所,對嗎?艾末未:是的,我們一起做建筑。做藝術,我們是二三十個人在一起,做攝影也是幾個人在一起。我覺得重要的是怎么樣和大家一起工作,完成一個題目,無論他是工人還是專業(yè)人士。杰羅姆·桑斯:但你如何定義你的實踐呢?艾未未:很混亂,可以走向任何一個方向,沒有一個真正的固定計劃或方向。杰羅姆·桑斯:但你的計劃似乎有一種連貫的態(tài)度和一套準確的詞匯。艾未未:當然,我一直都有一種態(tài)度。雖然沒有固定計劃,但有一種很強的態(tài)度。我剛剛說的可能不夠準確,我應該說是“一個帶著態(tài)度的人”。編輯推薦
《對話中國》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出版。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