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0-1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作者:馮友蘭 頁數(shù):1104
Tag標簽:無
前言
“馮友蘭作品精選”收入作者大部分重要論著,由我店分兩輯出版。先行付梓的第一輯七種是:《新理學》、《新事論》、《新世訓》、《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上六種即“貞元六書”)和《南渡集》;現(xiàn)在刊行的第二輯則包括《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三松堂自序》等,一共四種五冊?! ●T友蘭(1895-1 990),字芝生,河南唐河縣人。曾就學于北京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1928年起,任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兼哲學系主任、文學院院長、校務(wù)會議主席等職。20世紀30年代初,他完成了兩卷本《中國哲學史》,該書多次重印,為國內(nèi)外學習中國哲學的標準教科書。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清華大學經(jīng)長沙遷至昆明,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合并為西南聯(lián)合大學,馮友蘭任西南聯(lián)大哲學系主任兼文學院院長,并于顛沛流離之中完成了“貞元六書”,創(chuàng)建了自己的哲學體系??箲?zhàn)勝利后的1946年,他受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之邀赴美講學,在此期間用英文著有《中國哲學簡史》,該書的語言風格及思想涵蘊別具風采,深受外國讀者歡迎,先后有法、意、日、韓等1 2種語言的譯本出版。1949年后,馮友蘭辭去清華大學哲學系主任和校務(wù)委員會主席之職。1952年院系調(diào)整后轉(zhuǎn)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經(jīng)歷了多年的風雨曲折,他在生命的最后十年,又以驚人的毅力完成了七卷本的《中國哲學史新編》?! ?0世紀40年代的“貞元六書”構(gòu)成了馮友蘭的新理學體系。在抗戰(zhàn)時期,中華民族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民族危機,而馮友蘭在撰寫六書時,懷抱了抗日戰(zhàn)爭必定勝利的信念,堅信中華民族一定能戰(zhàn)勝困難復興起來。他把當時的情形稱為“貞下起元”,把這六部書稱為“貞元之際所著書”,又稱“貞元六書”。所謂“貞下起元”就是冬盡春來,表示最大的困難正在渡過,新的發(fā)展即將到來?!柏懺H”的提法充分顯示出馮友蘭以哲學創(chuàng)作的方式自覺參加民族復興大業(yè)的努力。
內(nèi)容概要
馮友蘭先生所著《中國哲學史》兩卷本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現(xiàn)代意義的中國哲學史,“此書作者取西洋哲學觀念,以闡紫陽之學,宜其所系統(tǒng)而多新解”。此書的基本架構(gòu)已為中國哲學史界普遍接受,此書的許多觀點(如名家應(yīng)分為惠施之“合同異”、公孫龍之“離堅白”兩派“;”二程思想不同,分別為心學、理學之先驅(qū);又如程朱異同,陸王異同,朱王異同;等等),均為前人所未發(fā),后人所不能改,已成為學術(shù)界的定論。此書是中國哲學史學科的奠基之作。 《中國哲學史(套裝上下冊)》向讀者介紹了中國哲學史,全書分為上、下冊。第一篇是子學時代,第二篇為經(jīng)學時代。全書史料豐富,翔實,觀點新穎深刻,分析透徹?!吨袊軐W史(套裝上下冊)》理論豐富,具有極高的學術(shù)價值,可供廣大讀者參考。
書籍目錄
自序第一篇 子學時代第一章 緒論(一)哲學之內(nèi)容(二)哲學之方法(三)哲學中論證之重要(四)哲學與中國之“義理之學(五)中國哲學之弱點及其所以(六)哲學之統(tǒng)一(七)哲學與哲學家(八)歷史與哲學史(九)歷史與寫的歷史(十)敘述式的哲學史與選錄式的哲學史(十一)歷史是進步的(十二)中國哲學史取材之標準第二章 泛論子學時代(一)子學時代之開始(二)子學時代哲學發(fā)達之原因(三)子學時代之終結(jié)(四)古代大過渡時期之終結(jié)(五)古代著述體裁……第三章 孔子以前及其同時之宗教的哲學的思想第四章 孔子及儒家之初起第五章 墨子及前期墨家第六章 孟子及儒家中之孟學第七章 戰(zhàn)國時之“百家之學”第八章 《老子》及道家中之《老》學第九章 惠施、公孫龍及其他辯者第十章 莊子及道家中之莊學第十一章 《墨經(jīng)》及后期墨家第十二章 荀子及儒家中之荀學第十三章 韓非及其他法家第十四章 秦漢之際之儒家第十五章 《易傳》及《淮南鴻烈》中之宇宙論第十六章 儒家之六藝論及儒家之獨尊附錄自序(一)自序(二)第二篇 經(jīng)學時代第一章 泛論經(jīng)學時代第二章 董仲舒與今文經(jīng)學(一)陰陽家與今文經(jīng)學家(二)陰陽家思想中之宇宙間架(三)董仲舒在西漢儒者中之地位(四)元,天,陰陽,五行(五)四時(六)人副天數(shù)(七)性情(八)個人倫理與社會倫理(九)政治哲學與社會哲學(十)災(zāi)異(十一)歷史哲學(十二)春秋大義第三章 兩漢之際讖緯及象數(shù)之學(一)緯與讖(二)所謂象數(shù)之學(三)陰陽之數(shù)(四)八卦方位……第四章 古文經(jīng)學與揚雄、王充第五章 南北朝之玄學(上)第六章 南北朝之玄學(下)第七章 南北朝之佛學及當時人對于佛學之爭論第八章 隋唐之佛學(上)第九章 隋唐之佛學(下)第十章 道學之初興及道學中“二氏”之成分第十一章 周濂溪、邵康節(jié)第十二章 張橫渠及二程第十三章 朱子第十四章 陸象山、王陽明及明代之心學第十五章 清代道學之繼續(xù)第十六章 清代之今文經(jīng)學附錄
章節(jié)摘錄
中國哲學史上 第一篇 子學時代 第一章 緒論 ?。ㄒ唬┱軐W之內(nèi)容 哲學本一西洋名詞。今欲講中國哲學史,其主要工作之一,即就中國歷史上各種學問中,將其可以西洋所謂哲學名之者,選出而敘述之。在做此工作之先,吾人須先明在西洋哲學一名詞之意義?! ≌軐W一名詞在西洋有甚久的歷史,各哲學家對于“哲學”所下之定義亦各不相同。為方便起見,茲先述普通所認為哲學之內(nèi)容。知其內(nèi)容,即可知哲學之為何物,而哲學一名詞之正式的定義,亦無需另舉矣?! ∠ED哲學家多分哲學為三大部: 物理學(Physics); 倫理學(Ethics); 論理學(Logic)?! 〈怂^物理學、倫理學與論理學,其范圍較現(xiàn)在此三名所指為廣。以現(xiàn)在之術(shù)語說之,哲學包含三大部: 宇宙論——目的在求一“對于世界之道理”(A Theory of World); 人生論——目的在求一“對于人生之道理”(A Theory of Life); 知識論——目的在求一“對于知識之道理”(A Theory of Knowledge)。 此三分法,自柏拉圖以后,至中世紀之末,普遍流行;即至近世,亦多用之。哲學之內(nèi)容,大略如此?! 【鸵陨先种腥魪驮俜?,則宇宙論可有兩部: 一、研究“存在”之本體及“真實”之要素者,此是所謂“本體論”(Ontology); 二、研究世界之發(fā)生及其歷史,其歸宿者,此是所謂“宇宙論”(Cosmology)(狹義的)。 人生論亦有兩部: 一、研究人究竟是什么者,此即心理學所考究; 二、研究人究竟應(yīng)該怎么者,此即倫理學(狹義的)政治社會哲學等所考究?! ≈R論亦有兩部: 一、研究知識之性質(zhì)者,此即所謂知識論(Epistemology)(狹義的); 二、研究知識之規(guī)范者,此即所謂論理學(狹義的)?! 【蜕先恐校钪嬲撆c人生論,相即不離,有密切之關(guān)系。一哲學之人生論,皆根據(jù)于其宇宙論。如《列子.楊朱篇》以宇宙為物質(zhì)的,盲目的,機械的,故人生無他希望,只可追求目前快樂。西洋之伊壁鳩魯學派(Epicureanism)以同一前提,得同一斷案,其一例也。哲學家中有以知識論證成其宇宙論者(如貝克萊Berkeley、康德Kant以及后來之知識論的唯心派Epistemological Idealism及佛教之相宗等);有因研究人之是什么而聯(lián)帶及知識問題者(如洛克Locke、休謨Hume等)。哲學中各部分皆互有關(guān)系也。 ?。ǘ┱軐W之方法 近人有謂研究哲學所用之方法,與研究科學所用之方法不同??茖W的方法是邏輯的,理智的;哲學之方法,是直覺的,反理智的。其實凡所謂直覺、頓悟、神秘經(jīng)驗等,雖有甚高的價值,但不必以之混入哲學方法之內(nèi)。無論科學哲學,皆系寫出或說出之道理,皆必以嚴刻的理智態(tài)度表出之。凡著書立說之人,無不如此。故佛家之最高境界,雖“不可說,不可說”,而有待于證悟,然其“不可說,不可說”者,非是哲學;其以嚴刻的理智態(tài)度說出之道理,方是所謂佛家哲學也。故謂以直覺為方法,吾人可得到一種神秘的經(jīng)驗(此經(jīng)驗果與?!皩嵲凇狈戏袷橇硪粏栴})則可,謂以直覺為方法,吾人可得到一種哲學則不可。換言之,直覺能使吾人得到一個經(jīng)驗,而不能使吾人成立一個道理。一個經(jīng)驗之本身,無所謂真妄;一個道理,是一個判斷,判斷必合邏輯。各種學說之目的,皆不在敘述經(jīng)驗,而在成立道理,故其方法,必為邏輯的,科學的。近人不明此故,于科學方法,大有爭論;其實所謂科學方法,實即吾人普通思想之方法之較認真,較精確者,非有若何奇妙也。惟其如此,故反對邏輯及科學方法者,其言論仍須依邏輯及科學方法。以此之故,吾人雖承認直覺等之價值,而不承認其為哲學方法。科學方法,即是哲學方法,與吾人普通思想之方法,亦僅有程度上的差異,無種類上的差異。 ?。ㄈ┱軐W中論證之重要 自邏輯之觀點言之,一哲學包有二部分:即其最終的斷案,與其所以得此斷案之根據(jù),即此斷案之前提。一哲學之斷案固須是真的,然并非斷案是真即可了事。對于宇宙人生,例如神之存在及靈魂有無之問題,普通人大都各有見解;其見解或與專門哲學家之見解無異。但普通人之見解乃自傳說,或直覺得來。普通人只知持其所持之見解,而不能以理論說明何以須持之。專門哲學家則不然,彼不但持一見解,而對于所以持此見解之理由,必有說明。彼不但有斷案,且有前提。以比喻言之,普通人跳進其所持之見解;而專門哲學家,則走進其所持之見解(參看William James:The Pluralistic Universe,PP.13-14)?! 」收軐W乃理智之產(chǎn)物;哲學家欲成立道理,必以論證證明其所成立。茍子所謂“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非十二子篇》,《茍子》卷三,“四部叢刊”本,頁十二)是也。孟子日:“余豈好辯哉?余不得已也?!保ā峨墓隆?,《孟子》卷六,“四部叢刊”本,頁十四)辯即以論證攻擊他人之非,證明自己之是;因明家所謂顯正摧邪是也。非惟孟子好辯,即欲超過辯之《齊物論》作者,亦須大辯以示不辯之是。蓋欲立一哲學的道理以主張一事,與實行一事不同。實行不辯,則緘默即可;欲立一哲學的道理,謂不辯為是,則非大辯不可;既辯則未有不依邏輯之方法者。其辯中或有邏輯的誤謬,然此乃能用邏輯之程度之高下問題,非用不用邏輯之問題也?! 。ㄋ模┱軐W與中國之“義理之學” 吾人觀上所述哲學之內(nèi)容,可見西洋所謂哲學,與中國魏晉人所謂玄學,宋明人所謂道學,及清人所謂義理之學,其所研究之對象,頗可謂約略相當。若參用孟太葛先生之三分法(見本章第一節(jié)注),吾人可將哲學分為宇宙論、人生論及方法論三部分?!墩撜Z》云“夫子之言性與天道”(《公冶長》,《論語》卷三,“四部叢刊”本,頁五),此一語即指出后來義理之學所研究之對象之二部分。其研究天道之部分,即約略相當于西洋哲學中之宇宙論。其研究性命之部分,即約略相當于西洋哲學中之人生論。惟西洋哲學方法論之部分,在中國思想史之子學時代,尚討論及之;宋明而后,無研究之者。自另一方面言之,此后義理之學,亦有其方法論。即所講“為學之方”是也。不過此方法論所講,非求知識之方法,乃修養(yǎng)之方法,非所以求真,乃所以求善之方法。 吾人本亦可以中國所謂義理之學為主體,而作中國義理之學史。并可就西洋歷史上各種學問中,將其可以義理之學名之者,選出而敘述之,以成一西洋義理之學史。就原則上言,此本無不可之處。不過就事實言,則近代學問,起于西洋,科學其尤著者。若指中國或西洋歷史上各種學問之某部分,而謂為義理之學,則其在近代學問中之地位,與其與各種近代學問之關(guān)系,未易知也。若指而謂為哲學,則無此困難。此所以近來只有中國哲學史之作,而無西洋義理之學史之作也?! ∫源酥?,吾人以下即竟用中國哲學及中國哲學家之名詞。所謂中國哲學者,即中國之某種學問或某種學問之某部分之可以西洋所謂哲學名之者也。所謂中國哲學家者,即中國某種學者,可以西洋所謂哲學家名之者也。 ?。ㄎ澹┲袊軐W之弱點及其所以 中國哲學家之哲學,在其論證及說明方面,比西洋及印度哲學家之哲學,大有遜色。此點亦由于中國哲學家之不為,非盡由于中國哲學家之不能,所謂“乃折枝之類,非攜泰山以超北海之類”也。蓋中國哲學家多未有以知識之自身為自有其好,故不為知識而求知識。不但不為知識而求知識也,即直接能為人增進幸福之知識,中國哲學家亦只愿實行之以增進人之幸福,而不愿空言討論之,所謂“吾欲托之空言,不如見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故中國人向不十分重視著書立說?!疤嫌辛⒌拢浯斡辛⒐?,其次有立言。”中國哲學家,多講所謂內(nèi)圣外王之道?!皟?nèi)圣”即“立德”,“外王”即“立功”。其最高理想,即實有圣人之德,實舉帝王之業(yè),成所謂圣王,即柏拉圖所謂哲學王者。至于不能實舉帝王之業(yè),以推行其圣人之道,不得已然后退而立言。故著書立說,中國哲學家視之,乃最倒霉之事,不得已而后為之。故在中國哲學史中,精心結(jié)撰,首尾貫串之哲學書,比較少數(shù)。往往哲學家本人或其門人后學,雜湊平日書札語錄,便以成書。成書既隨便,故其道理雖足自立,而所以扶持此道理之議論,往往失于簡單零碎,此亦不必諱言也。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