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簡史

出版時間:2009-5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作者:馮友蘭  頁數(shù):397  字數(shù):250000  譯者:趙復三  
Tag標簽:無  

前言

“馮友蘭作品精選”收入作者大部分重要論著,由我店分兩輯出版。先行付梓的第一輯七種是:《新理學》、《新事論》、《新世訓》、《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上六種即“貞元六書”)和《南渡集》;現(xiàn)在刊行的第二輯則包括《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三松堂自序》等,一共四種五冊。馮友蘭(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縣人。曾就學于北京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1928年起,任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兼哲學系主任、文學院院長、校務會議主席等職。20世紀30年代初,他完成了兩卷本《中國哲學史》,該書多次重印,為國內(nèi)外學習中國哲學的標準教科書。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清華大學經(jīng)長沙遷至昆明,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合并為西南聯(lián)合大學,馮友蘭任西南聯(lián)大哲學系主任兼文學院院長,并于顛沛流離之中完成了“貞元六書”,創(chuàng)建了自己的哲學體系??箲?zhàn)勝利后的1946年,他受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之邀赴美講學,在此期間用英文著有《中國哲學簡史》,該書的語言風格及思想涵蘊別具風采,深受外國讀者歡迎.先后有法、意、日、韓等1 2種語言的譯本出版。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馮友蘭作品精選”之一,該叢書以蔡仲德先生編纂的《三松堂全集》為底本,收錄了馮友蘭先生大部分重要論著。包括《哲學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海洋國家和大陸國家》《劉歆和他關于各家緣起的理論》《一個看似表里不一的問題》等。全書的語言風格及思想涵蘊別具風采,深受讀者歡迎。

作者簡介

馮友蘭(一八九五-一九九○),字芝生,河南省唐河縣人。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yè)后赴美,獲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貒髿v任中州大學、廣東大學,燕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一九二八至一九五二年任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西南聯(lián)合大學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

書籍目錄

自序第一章  中國哲學的精神  哲學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  中國哲學的精神和問題  中國哲學家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  語言障礙第二章  中國哲學的背景  中華民族的地理環(huán)境  中華民族的經(jīng)濟背景  《上農(nóng)》——農(nóng)業(yè)的價值  “反者道之動”  對自然的理想化  家族制度  入世和出世  中國藝術與詩歌  中國哲學的方法論  海洋國家和大陸國家  中國哲學中的“?!迸c“變”第三章  諸子的由來  司馬談和六家  劉歆和他關于各家緣起的理論  對劉歆理論的修正第四章  孔子:第一位教師  孔子與六經(jīng)  作為教育家的孔子  正名  仁義  忠恕  知命  孔子的心靈修養(yǎng)  孔子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第五章  墨子:孔子的第一位反對者  墨家的社會背景  墨子對儒家的批判  兼愛  天志和明鬼  一個看似表里不一的問題  國家的起源第六章 道家的第一階段:楊朱  早期道家與隱者    楊朱的基本思想  楊朱思想舉例  老莊著作中的楊朱思想    道家思想的發(fā)展第七章 儒家的理想主義流派:孟子 性善說      論儒家與墨家的基本不同點  政治哲學  神秘主義第八章 名家  名家和“辯者”    惠施關于事物相對性的理論  公孫龍關于共相的學說  惠施和公孫龍學說的意義  第九章 道家的第二階段:老子  老子其人和《老子》其書  道,無名  自然的不變規(guī)律  為人處世  政治理論第十章 道家的第三階段:莊子  莊子其人和《莊子》其書  得到相對快樂的途徑  政治與社會哲學  感情和理性  達到至樂的途徑  有限的觀點  更高層次的觀點  更高層次的知識  神秘主義的方法論第十一章 后期的墨家  關于知識和名的討論  關于“辯”的討論  澄清兼愛說  為“兼愛”辯  對其他學派的批判第十二章  陰陽家和中國早期的宇宙發(fā)生論  六種術數(shù)  《洪范》所描述的五行  《月令》  鄒衍  歷史哲學  “易傳”中描述的陰陽原則第十三章 儒家的現(xiàn)實主義流派:茍子  人的地位  關于人性的學說  道德的根源  關于禮樂的學說  關于邏輯的理論  論其他學派的謬誤第十四章 韓非子與法家  法家的社會背景  韓非子,法家的集大成者  法家的歷史哲學  治國之道  法家與道家  法家與儒家第十五章 儒家的形而上學  事物之“理”  萬物生成之“道”  萬物變易之“道”  “中”與“和”  “庸”與“?!? 從啟泉到止于至善——明與誠第十六章 治國平天下的哲學主張  秦朝統(tǒng)一中國前的中國政治情況  中國的統(tǒng)一  《大學》    《荀子》中的折中傾向  《莊子》哲學中的折中傾向  司馬談和劉歆的折中主義思想第十七章 漢帝國的理論家:董仲舒  陰陽家和儒家的合流  對宇宙本體的理論    人性的學說  社會倫理學說  政治哲學  歷史哲學  對《春秋》的解釋  社會進步的三個階段第十八章 儒家興盛和道家再起  思想的統(tǒng)一    孔子在漢代思想界的地位  漢代經(jīng)學中古文學派和今文學派之爭  揚雄和王充  道家與佛家  政治和社會背景第十九章 新道家:崇尚理性的玄學  名家再次引起人們的興趣  對孔子的重新詮釋 向秀和郭象  道是“無”第二十章  新道家:豁達率性的風格第二十一章  中國佛學的基礎第二十二章  禪宗:潛默的哲學第二十三章  更新的儒家:宇宙論者第二十四章  更新的儒家:兩個學派的開端第二十五章  更新的儒學:主張柏拉圖式理念的理學第二十六章  更新的儒學中的另一派:宇宙心學第二十七章  西方哲學的傳入第二十八章  廁身現(xiàn)代世界的中國哲學英文版編者引言譯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中國哲學的精神哲學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歷來被看為可以和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擬。在中國,哲學是每一個受過教育的人都關切的領域。從前在中國,一個人如果受教育,首先就是受哲學方面的啟蒙教育。兒童入學,首先要讀的就是《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這“四書”也是宋以后道學(在西方被稱為“新儒學”)認為最重要的文獻。孩子剛學認字,通常所用的課本《三字經(jīng)》,每三個字為一組,每六個字成一句,偶句押韻,朗讀時容易上口,也便于記憶。事實上,這本書乃是中國兒童的識字課本。《三字經(jīng)》的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便是孟子哲學的基本思想。哲學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在西方人眼里,中國人的生活滲透了儒家思想,儒家儼然成為一種宗教。而事實上,儒家思想并不比柏拉圖或亞里士多德思想更像宗教?!八臅痹谥袊诵哪恐姓\然具有《圣經(jīng)》在西方人心目中的那種地位,但“四書”中沒有上帝創(chuàng)世,也沒有天堂地獄。當然,哲學和宗教的含義并不十分明確,不同的人對哲學和宗教的理解可能全然不同。人們談到哲學或宗教時,心目中所想的可能很不同。就我來說,哲學是對人生的系統(tǒng)的反思。人只要還沒有死,他就還是在人生之中,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對人生進行反思,至于作系統(tǒng)反思的人就更少。一個哲學家總要進行哲學思考,這就是說,他必須對人生進行反思,并把自己的思想系統(tǒng)地表述出來。這種思考,我們稱之為反思,因為它把人生作為思考的對象。有關人生的學說、有關宇宙的學說以及有關知識的學說,都是由這樣的思考中產(chǎn)生的。宇宙是人類生存的背景,是人生戲劇演出的舞臺,宇宙論就是這樣興起的。思考本身就是知識,知識論就是由此而興起的。按照某些西方哲學家的看法,人要思想,首先要弄清楚人能夠思考什么,這就是說,在對人生進行思考之前,我們先要對思想進行思考。這些學說都是反思的產(chǎn)物,甚至“人生”和“生命”的概念、“宇宙”的概念、“知識”的概念也都是反思的產(chǎn)物。人無論是自己思索或與別人談論,都是在人生之中。我們對宇宙進行思索或與人談論它,都是在其中進行反思。但哲學家所說的“宇宙”和物理學家心目中的“宇宙”,內(nèi)涵有所不同。哲學家說到“宇宙”時,所指的是一切存在的整體,相當于中國古代哲學家惠施所說的“大一”,可以給它一個定義,乃是:“至大無外”。因此,任何人,任何事物,都在宇宙之中。當一個人對宇宙進行思索時,他就是在反思。當我們對知識進行思索或談論時,這種思索和談論的本身也是知識,用亞里士多德的話來說,它是“關于思索的思索”,這就是“反思”。有的哲學家堅持認為,我們在思索之前,必須先對思索進行思索,仿佛人還有另一套器官,來對思索進行思索,這就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其實,我們用來思考的器官只有一個,如果我們懷疑自己對人生和宇宙思考的能力,我們也同樣有理由懷疑自己對思索進行思索的能力。宗教也和人生相關聯(lián)。任何一種大的宗教,它的核心部分必然有哲學。事實上,每一種大的宗教就是某種哲學加上一定的上層建筑,包括迷信、教義、禮儀和體制。這是我對宗教的認識。如果從這個意義——也就是人們通常的認識——來看待宗教,就可以看出,儒家不是一種宗教。許多人習慣地認為,儒、道、佛是中國的三種宗教。其實,儒家并不是一種宗教。道家和道教是不同的兩回事,道家是一種哲學,道教才是宗教。它們的內(nèi)涵不僅不同,甚至是互相矛盾的:道家哲學教導人順乎自然,道教卻教導人逆乎自然。舉例來說,按老莊思想,萬物有生必有死,人對于死,順應自然,完全不必介意,而道教的宗旨卻是教導長生術,這不是反乎自然嗎?道教含有一種征服自然的科學精神。如果有人對中國科學史有興趣,《道藏》里許多道士的著作倒是可以提供不少資料。至于佛教,佛學和佛教也是有區(qū)別的。對中國知識分子來說,佛學比佛教有趣得多。在中國傳統(tǒng)的喪事儀式中,僧人和道士同時參加,并不令人感到奇怪。中國人對待宗教的態(tài)度,也是充滿哲學意味的。今天,許多西方人看到:中國人不像其他民族那樣重視宗教。例如,德克·布德教授在《構成中國文化的主要思想》一文中寫道:“他們(中國人)并不認為宗教思想和宗教活動是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袊幕木窕A不是宗教(至少不是有組織形式的宗教),而是倫理(特別是儒家倫理)?!@一切使中國和其他主要文明國家把教會和神職人員看為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基本的不同。”從某種意義來說,這話一點不錯。但是人們會問:這是為什么?如果追求彼岸世界不是人類內(nèi)心的最深要求之一,為什么對世界許多人來說,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動成為生活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呢?如果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動是人類的基本要求之一,何以中國人成為例外呢?有人認為,中國文化的精神基礎不是宗教,而是倫理,這是否意味著中國人不曾意識到,在道德倫理之上,還有更高的價值呢?比倫理道德更高的價值可以稱之為超倫理道德的價值。愛人是一個道德價值,愛神是一個超越道德的價值,有的人或許喜歡稱之為宗教價值。但是如果有人征求我的意見,我會說,這個價值不僅限于宗教,除非宗教在這里的含義和我在上面所說的不同。舉例來說,基督徒看愛神是一個宗教價值;而在斯賓諾莎的哲學思想里,神的含義就是宇宙。嚴格說來,基督徒所說的愛神,也并不是超越道德倫理的,基督教所信仰的神是具有位格的,因此,基督徒愛神可以比擬為兒子愛父親,而兒子愛父親便是一個倫理價值。因此,基督教所講的愛神是否超越道德,便成了問題。它只是類似超道德,而斯賓諾莎哲學中的“愛神”才是真正超越道德的價值。現(xiàn)在來回答上面的問題。人不滿足于現(xiàn)實世界而追求超越現(xiàn)實世界,這是人類內(nèi)心深處的一種渴望,在這一點上,中國人和其他民族的人并無二致。但是中國人不那么關切宗教,是因為他們太關切哲學了;他們的宗教意識不濃,是因為他們的哲學意識太濃了。他們在哲學里找到了超越現(xiàn)實世界的那個存在,也在哲學里表達和欣賞那個超越倫理道德的價值;在哲學生活中,他們體驗了這些超越倫理道德的價值。根據(jù)中國哲學的傳統(tǒng),哲學的功能不是為了增進正面的知識(我所說的正面知識是指對客觀事物的信息),而是為了提高人的心靈,超越現(xiàn)實世界,體驗高于道德的價值。《道德經(jīng)》第四十八章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這里不談“損”和“益”的區(qū)別,我對老子這句話也并不完全同意。援引這句話是為了藉此表明:中國哲學傳統(tǒng)對于“學”和“道”是有所區(qū)別的?!皩W”就是我在前面所說的增長正面知識,“道”則是心靈的提高。哲學是在后一個范疇之中的。哲學,特別是形而上學,其功能不是要增長正面知識,這一點在當代西方哲學中,已有維也納學派加以闡述。但是,維也納學派是從另一個角度,為了另一個目的。我不同意這一學派認為哲學的功能只是為了澄清概念,把形而上學的性質(zhì)看成只是概念的抒情詩;但是,從他們的論辯中可以清楚看到,如果哲學果真去謀求提供正面知識,它將陷于荒謬。宗教倒是提供有關實際的正面信息,但是,它所提供的信息與科學提供的不同。因此,在西方出現(xiàn)宗教與科學的沖突??茖W每前進一步,宗教便后退一步;它的權威在科學前進的歷程中不斷被削弱。維護傳統(tǒng)的人們對這個事實感到遺憾,惋惜大眾離開宗教,結果是自身的衰退。如果除宗教外,沒有什么辦法可以達到更高的價值,則今日人們的宗教意識日益淡薄,的確應當為之惋惜,因為大眾拋棄了宗教,也就拋棄了更高的價值。他們只得被囿于現(xiàn)實世界之中,而與精神世界隔絕。幸好除宗教外,還有哲學能夠達到更高的價值。而且,這條通道比宗教更直接,因為通過哲學達到更高價值,人不需要繞圈子,經(jīng)由祈禱和儀式。人經(jīng)過哲學達到的更高價值比經(jīng)由宗教達到的更高價值,內(nèi)容更純,因為其中不攙雜想象和迷信。將來的世界里,哲學將取代宗教的地位,這是合乎中國哲學傳統(tǒng)的。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人必須哲學化。當人哲學化了,他也就得到了宗教所提供的最高福分。

后記

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英文版由美國麥克米倫公司于一九四八年出版,迄今已經(jīng)半個多世紀了。在這半個多世紀里,世界和中國都經(jīng)歷了巨大的變化,馮先生也已經(jīng)仙逝多年。但是,細心的讀者讀馮先生的這部著作,會覺得如同是新著一樣。為什么會是這樣?我想,原因之一是因為,馮先生治中國哲學史六十余年,他不僅是迄今無出其右的中國哲學史家,而且是“貞元六書”的作者,自己就是一位哲學家?!逗喪贰穯柺乐畷r,是在馮先生兩卷本《中國哲學史》出版十幾年,又在“貞元六書”完成之后;資料是古代的,眼光卻是現(xiàn)代的;運用史料時是史家,探討問題時卻是哲學家。就篇幅說,此書遠少于《中國哲學史新編》;就內(nèi)容說,卻正好最鮮明地表現(xiàn)了馮先生自己的特色。原因之二是,馮先生輕松駕馭著中國哲學史和西方哲學史這兩部歷史,來寫作這部《簡史》,思想資料是中國的,考慮哲學問題的眼光卻是世界的,這是迄今在國際學術界還未見有第二位能做到的。

編輯推薦

《中國哲學簡史(精)》是由馮友蘭所編寫,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出版發(fā)行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哲學簡史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44條)

 
 

  •   馮友蘭先生一生寫過三本關于中國哲學史的著作,《中國哲學簡史》是他的第二部作品。《中國哲學史》是他的第一部著作,雖然在此之前已出版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但是真正稱得上中國哲學史開山之作的還是馮先生的這部作品。他的第三部著作則是完成于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中國哲學史新編》?!吨袊軐W簡史》在這三部著作中占有獨特的地位。當他1935年寫《中國哲學史》時,他是以西方哲學的觀念來研究中國哲學史,他還僅僅是中國哲學史的研究者而不是一個中國哲學家。但當1946年撰寫《中國哲學簡史》的時候,他已經(jīng)出版了《新理學》等六部哲學專著,已經(jīng)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當代中國哲學家。此時他再來審視中國哲學史時,其境界已非當初摸樣。他寫第三部作品的時候,他經(jīng)歷了人生的曲折過程和思想解放進程,當他最終完成的時候也是他的生命走到盡頭的時候,他以一個哲人的身份向后人作了最后的交代。可以這樣說,他寫《中國哲學史》的時候,他并未窺透中國哲學的奧秘。他寫《中國哲學史新編》的時候,他經(jīng)歷了人生的磨難和屈辱,即將步入生命的盡頭,對于哲學的感悟自非當初可比,而《中國哲學簡史》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本書是作者在美國講課用的講稿,原文是英文,出版于1948年。由于讀者的關系,此書寫得比較通俗,但通俗并不意味著淺薄,恰恰相反,這是一本真正稱得上是雅俗共賞的書。由于作者深厚的學術根底,他對中國哲學史涉及的人物、思想、命題、概念、方法及上下左右的關系和各種變化發(fā)展都已了然于胸,駕輕就熟,所以他能以極簡要的文字抓住最核心的部分娓娓道來,使得對中國哲學不知或所知不多的人能夠很輕松的領略其中的美景或享受一桌豐盛的中國哲學大餐。此書的價值當然首在中國哲學本身的價值。中國哲學史上種種迷人的思想,一冊在手盡收眼底。在作者看來,哲學史上的思想都是有價值的思想,即使有些在后人看來是非常錯誤的想法,作者也設法深入其中,了解它的內(nèi)容,給以合理的解釋。真正在歷史上發(fā)生過重大作用的思想都是有研究的價值的。在作者看來,一部中國哲學史不是如某些人所以為的是一部中國人錯誤思想史,而是一個思想的寶庫。很多對現(xiàn)代人非常陌生的哲學概念,其實都富有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種種哲學上的爭論,不是無聊的游戲,對于提升中國人的思想境界具有極大的作用。這本書是沒有廢話的,打開任何一頁,它都能吸引你,啟發(fā)你的思想,充實你的心靈。此書的價值還在于作者所作的介紹和評述。作者的介紹不局限于作為一個教授學者的介紹,不是純粹知識性的介紹,而是融入了一個作為中國哲學家對中國哲學的領悟,這是非??少F的。他在這里所表述的對哲學的理解與《中國哲學史》中的表述有很大的區(qū)別,表明他已經(jīng)從一個單純的學者上升為一個哲學家。在本書中,他有許許多多創(chuàng)見。他說:“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主要精神,如果正確理解的話,不能把它稱作完全是入世的,也不能把它稱作完全是出世的。他既是入世的,又是出世的”。他還說:“中國人所說的圣人,既在世界里生活,又不屬于世界;中國哲學既是現(xiàn)世的,又是彼岸世界的。隨著未來的科學進步,我相信宗教的教條和迷信將讓我給科學,人對于彼岸世界的追求將在未來的哲學中得到滿足。這個未來哲學既是現(xiàn)世的,又是彼岸的。在這方面,中國哲學可能有所貢獻”。他堅信,哲學的主要功能就是提高人的思想境界。目前,我國正越來越走向世界,我們需要更多的象馮友蘭先生那樣熱愛祖國文化的人,繼承發(fā)揚光大我國古老的哲學思想,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   聽一位大學教授推薦的這本書,開始在圖書館借閱看了一下,感覺內(nèi)容非常好,從孔孟寫到當代中國哲學之道。豆瓣上的書評分值也很高哦!就是馮先生當時寫書時擬定的讀者群文化水準較高,所以注釋較少……不過不耽誤閱讀啦~~
    當當發(fā)貨速度比較滿意,而且書的裝幀很好,完全沒有破損哦!!馮友蘭的哲學簡史還有其他出版社的,不過還是推薦這版,很經(jīng)典的說,值得珍藏呢~~
  •   馮友蘭先生的經(jīng)典代表作,也可以說是我的一本哲學啟蒙讀物。上高中學時,上政治課,出于對哲學的興趣,自己買了一本北大版的,雖然那時候?qū)τ行┱軐W術語和概念不甚了解,卻也讀的津津有味,獲益匪淺,覺得是一本好書。也是從這時候開始喜歡上了哲學,隨后又稀里糊涂的買了些柏拉圖、尼采、海德格爾等大家的著作開始“掃盲”。上大學之后,跟著興趣,又看了一些中國哲學方面的著作,有了比較,具體地感受到馮先生的這本《簡史》不“簡單”,確實是一本好書。
  •     這是我對這本書的判斷。
      凡是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人千萬不要錯過這本書,它是你進入中國文化的捷徑和地圖。你不必迷失在浩瀚難懂的典籍中暈頭轉向就能清楚了解,那些令我們景仰的圣人曾經(jīng)是怎樣思想的,他們的主要理論是什么,后來又是怎樣發(fā)展或是被利用的。
      書名雖是中國哲學史,但其實也是中國文化史,因為中國文化的主要載體就是這些圣人的經(jīng)典,那是中國人的根子,是中國人的血脈和骨骼,中國人的人生哲學就起源于那里,中國幾千年來就浸淫其中,那里有中國人幾千年積累下來的大智慧。因此說此書濃縮了中國文化的精華并不為過。
      這本書的最大價值是全面,介紹了中國歷史上幾乎所有有影響的哲人,以及儒、道、佛、禪宗。甚至利用前兩章介紹了中國哲學的大背景,這對不了解中國文化的外國人及中國現(xiàn)代年輕人尤其有幫助。
      當然這只是馮友蘭的讀書筆記,提綱挈領地表達了他對中國文化和中國哲人的理解。有疑義或興趣的讀者盡可以找更多資料去理解和印證。但以馮的淵博和國學修養(yǎng)的深厚,他對中國文化的理解我以為是很深的。讀他的書,經(jīng)常有豁然開朗的感覺。他的很多觀點我深以為然,比如:
      人不滿足于現(xiàn)實世界而追求超越現(xiàn)實世界,這是人類內(nèi)心的一種渴望:在這一點上,中國人和其他民族的人并無二致。但是中國人不那么關切宗教,是因為他們太關切哲學了。他們的宗教意識不濃,是因為他們的哲學意識太濃了。他們在哲學里找到了超越現(xiàn)實世界的那個存在,也在哲學里表達和欣賞那個超越倫理道德的價值;在哲學生活中,他們體驗了這些超越倫理道德的價值。
      中國哲學的主要精神……既是現(xiàn)世的,又是出世的?!袊軐W既是理想主義的,又是現(xiàn)實主義的;既講實際,又不膚淺。
      中國哲學討論的問題就是內(nèi)圣外王之道。
      富于暗示而不是一覽無余,這是中國詩歌、繪畫等各種藝術所追求的目標?!餐瑯映蔀橹袊軐W家表述思想時的風格。
      儒家思想不僅是中國的社會哲學,也是中國人的人生哲學。儒家思想強調(diào)個人的社會責任,道家則強調(diào)人內(nèi)心自然自動的秉性。
      西方的工業(yè)革命首先發(fā)生在英國這個靠貿(mào)易維持繁榮的海洋國家,這不是偶然的。
      說東方被西方侵略,并不確切,不如說是現(xiàn)代化侵入了中世紀世界。
      ……
      總之,這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好書,值得反復閱讀。
  •   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寫的簡練、明白,文筆流暢,內(nèi)容豐富,不愧是中國首屈一指的大哲學家的作品。我國很多人都想學國學,然國學經(jīng)典浩如煙海,如何入手?本人以為,把馮先生這本書讀明白了,就基本上掌握了國學。讀書不在多,在精、在通,推薦所有沒有讀過此書的人都讀一讀此書,提升人生的境界。
  •   選擇讀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是因為自己一直喜歡哲學,尤其是喜歡滲透中國古典文化的哲學。雖然很多人說這本書晦澀難懂,然而在我看來,它已是將中國幾千年的哲學思想以最簡單的方式呈現(xiàn)給了讀者,因為畢竟這本書成書的最初目的是為了給外國人上中國文化課。毋庸置疑的是,這本書英文版在當時絕對堪稱是國外第一本對中國哲學從古代的孔子直到今日,進行全面介紹的英文書籍。而馮友蘭更是中國知識界公認的最優(yōu)秀的學者之一。它的問世,為外國人了解中國文學起到了極大的積極意義。而它翻譯成為中國后,也更不失為一本言簡意賅,輕松易懂的中國哲學讀物。
  •   馮友蘭先生不愧是大師級人物,對整個中國歷史思想文化都有著透徹的理解,看先生的書,不僅能了解歷史上中國哲學的發(fā)展脈絡,而且還能領略到先生高山仰止的人文風采!
  •   非常非常好的哲學簡史。翻譯者的水平也是相當?shù)酶?。馮友蘭先生著實令人敬佩!
  •   馮友蘭先生的經(jīng)典代表作,也可以說是我的一本哲學啟蒙讀物。上高中學時,上政治課,出于對哲學的興趣,自己買了一本北大版的,雖然那時候?qū)τ行┱軐W術語和概念不甚了解,卻也讀的津津有味,獲益匪淺,覺得是一本好書。本人以為,把馮先生這本書讀明白了,就基本上掌握了國學。讀書不在多,在精、在通,推薦所有沒有讀過此書的人都讀一讀此書,提升人生的境界。
  •   馮友蘭先生的名作,適合我這樣非哲學專業(yè)的人來學習了解中國古代的哲學。
  •   馮友蘭的在《中國哲學簡史》適合初學哲學的人閱讀,本書很好,深入淺出,是很好的哲學入門書。
  •   書本印刷質(zhì)量還不錯,中國哲學簡史就適合非哲學專業(yè)的人讀的,非常淺顯易懂,哲學入門必讀好書,贊馮友蘭對哲學的定義:哲學是對人生系統(tǒng)的反思。
  •   馮友蘭的書真的挺不錯的,他讓讀者能夠清晰的理清中國哲學的脈絡對自己國家的哲學有進一步的了解,同時對西方的哲學有所認知,當然要讀懂他的這本書要有一定的文言文的基礎??傊懿诲e了。
  •   才開始看,馮友蘭的風格很樸實,本書適合對中國哲學感興趣的人作為入門讀物,是不錯的。但真正的要形成自己的思考,還是需要靜下心來讀原著,并且勤于思考,這樣才能不被別人奴役了自己的靈魂。
  •   馮友蘭的大作,哲學簡史中的不二之選。
  •   這是國學大師馮友蘭“三史釋今古”的“三史”之一。與馮老他的《中國哲學史》相比而言,這本《簡史》精煉,也不妨礙對中國哲學史概貌的了解和領會。當然,這本《簡史》也不是簡單從《中國哲學史》機械的抽一部分內(nèi)容來形成,其中有很多觀點和見解還是各有千秋,比如說“出世”、“入世”之說,這是《中國哲學史》沒明確提及,又比如說對孔子的歷史地位闡述方面也不盡相同,《簡史》上所闡述的時間跨度更長。當然,這兩部書形成的時、空是不同的,當時大師所面向的受眾考慮也是不同的;我們可以從《中國哲學史》的某些地方感受出大師的處境艱難與無耐、可以從《簡史》的某些地方感受出大師洋溢因為抗戰(zhàn)勝利的喜悅。本人覺得,通讀、反復讀、比較著讀這兩部足以。
  •   這本書其實是中國哲學的普及書,簡述了各種中國流派,也有一些馮友蘭自己的觀點。值得一讀,特別是對中國哲學史感興趣且了解不多的人。
  •   中國哲學入門啊,非常贊,馮友蘭大師
  •   馮友蘭是國內(nèi)我推崇備至的大家之一,之前只了解他在《民國大學》里的文章,已經(jīng)大氣非凡,基于想了解他的更多...
  •   很想領略一下馮友蘭先生的書,還沒細看
  •   馮友蘭先生的名著,不得不讀
  •   馮友蘭先生的經(jīng)典著作,但對釋道介紹的較為簡略,美中不足
  •   書是精裝的的,紙張不錯,印刷清晰。內(nèi)容上,個人認為馮友蘭寫得很好。這本書是馮在國外向外國人介紹中國哲學史的著述,深入淺出,特別是一些對中國古、近代思想史、哲學史不甚了解的人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   大學時中國哲學的老師推薦的,確實是本好書,只是當時有點深,現(xiàn)在再回頭看更能理解了。這種書應該多次看,對華夏的思想發(fā)展更有了系統(tǒng)的理解了。第二次買了,準備買來送人,有重量。
  •   書的紙張狠不錯,馮先生作為中國公認的大家學者,書的內(nèi)容也是很有保障的。
    馮先生的這本哲學簡史每一章節(jié)的篇幅不長但卻十分精辟
    雖然中國的哲學文化對于我這種高中生來說還是會有些生澀難懂的地方,但卻也是受益匪淺的。。
    特別推薦給那些高中文科生,對學習歷史是相當有幫助的。。
    像我做那些關于百家思想題型之類的,錯誤率很高
    而這本書內(nèi)容的很大一部分正可以幫助理解教材中的知識,
    當然對于喜好中國文化的
    各位來說,這更是一本不可錯失的好書
  •   值得推薦,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的簡便本,值得閱讀
  •   正在看,國學大師馮友蘭的作品比較有內(nèi)涵,值得推薦
  •   馮友蘭大師的經(jīng)典作品
  •   這次買的兩本書都很合算,當當?shù)膬r格是全網(wǎng)最低的。剛剛開始拜讀馮友蘭的大作,希望能有醍醐灌頂?shù)母杏X
  •   這本簡史適合大眾閱讀,語言簡練清晰,讀后對于中國哲學及其發(fā)展歷史有了更清晰的認知。因為是寫給外國人又翻譯回中文的,所以,里面一些中西比較的內(nèi)容,我認為對于現(xiàn)代人閱讀更有益。馮先生對中國哲學史的介紹不僅僅是介紹,還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不僅僅是歸納,還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析,個人感覺十分精辟。
  •   這個是小史 都能看懂 馮友蘭的 值得信任
  •   三聯(lián)的書還是非常不錯的。
    之前只短短續(xù)續(xù)看過些哲學方面的書籍,但沒有非常系統(tǒng)全面的了解,這次一下子購買了馮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和羅素的《西方哲學史》,希望能對中西方的哲學理清一個大概的脈絡。
  •   這本書是由趙復三先生由馮老的英文原版演講稿翻譯成漢語的,從書中可以看出趙復三先生的翻譯水平很高超,用的全是最純的中文詞匯。馮老對中國哲學的闡述更是本書吸引人之處,是一本值得閱讀以及收藏的好書!!
  •   我有另一個版本的這本書,那天想用,沒找到,情急之下買了這本,譯者是同一個人。讀這本書要知道,這不是馮氏原著,而是整理之后的英文講課稿的譯本。
    書是以前讀的,那是也算在顛沛流離中,看到他講中國抗戰(zhàn)和反者道之動,不禁潸然淚下。我認定馮氏是中國近現(xiàn)代的第一大哲,近人知道他的并不多,也許500年后已是像二程一樣的圣人。
    因為是將給外國人聽的,所以內(nèi)容簡單明晰,適合入門者。
    在講史的同時,也融匯自己的哲學創(chuàng)見,比如人生的境界,讀到天地境界,正如他在序中所引,雖不能至,心向往之;中西比較之后秉持中體西用,深度肯定中國文化的燦爛未來。
    想真正了解馮氏的思想,還需研讀他的貞元六書。
  •   我在書店看過北京大學、三聯(lián)書店新舊版本共三個版本。覺得三聯(lián)書店的舊版本是最有誠意之作。北京大學出版的號稱是作者唯一認可之作,可是印刷的紙張差,連自序和編者后錄都沒有,算什么誠意之作。這種書就算便宜我也不會買的。
  •   這個版本的中國哲學簡史真的很贊,推薦啊?。。。?!
  •   還沒有讀,隨手翻翻,中國哲學簡史此版本建議大家購買,制作較好。全球通史制作一般吧,畢竟價錢那么貴。我讀是消遣性讀品,倒無所謂。
  •   了解中國哲學簡史的最好的書,講得很細致。
  •   深入淺出的講述中國哲學簡史!
  •   中國哲學簡史是本系統(tǒng)的介紹中國哲學的好書。
  •   本書貫通古今,語言淺顯易懂,是大師《中國哲學史》的縮減版,但精華依舊保留,學習這本書,讓我們更好地了解中國社會的哲學思想,思考這之后所透露出的更深層次的東西!
  •   先讀的電子書,后下的手。在個人所閱的微薄的近代幾位大師的中國哲學著作中,這本最好。
  •   對于給專業(yè)類的讀者很適合,因為里面的絕大部分類容不涉及很深奧的哲學分析,讀起來也頗具趣味性,但本書又不失哲學所討論的一些基本問題,對了解中國哲學的讀者來說是一本很好的入門讀本。
  •   書還未看完,需靜心屏氣看。翻譯的很好,語言適合現(xiàn)代用語習慣,內(nèi)容深入淺出、前后連貫;主要知識點明確,語言簡練;是非文科人員了解中國哲學及與外國哲學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不可或缺的書籍。本人讀著此書,有了反復讀、想做筆記的沖動。謝謝!
  •   工科男,研究一下哲學,簡史。
  •   這個版本很經(jīng)典,對中國哲學思想做了很清晰的脈絡整理。值得一讀
  •   大學老師推薦的書,當時不看,現(xiàn)在畢業(yè)了,想起老師,想起這本書了。
  •   這本書很好看,我是看別人有推薦說哲學入門可以看這本書才買的,相對于其他哲學入門書籍還是比較淺顯易懂的。像蘇菲的故事啊,沒有這本書好懂。而且這是講中國哲學的,可以作為愛好哲學的人的起點。總之很贊,每天看十幾頁,進行一半了。
  •   聽到很多購買此書的人在抱怨不是講哲學,是歷史,好吧,如果連書名都沒有看懂還來讀什么書呢。本就是中國哲學的歷史啊,我很喜歡。
  •   非常喜歡的一本書,如果想了解中國哲學,首選!
  •   值得所有人去讀的書,感受中國哲學的魅力,大師之作,如娓娓道來。
  •   書送的很慢,但質(zhì)量很好哦,讀了一部分,通俗易懂,適合中國哲學入門
  •   該書對中國哲學歷史做了較為精練的總結,對中國哲學主體思維和特點的分析比較到位,不過內(nèi)容十分專業(yè)化,想看進去需要有一定的中國哲學知識基礎
  •   書的質(zhì)量很不錯,拿到手的感覺很好。初步學習中國哲學,有點深奧,需要好好琢磨。
  •   讓我了解了中國傳統(tǒng)哲學。很好
  •   了解中國哲學的捷徑
  •   我了解了一下,中國的哲學。
  •   大師的作品,值得慢慢看。哲學沒有想象中那么不好理解。本次當當送貨相當神速,上午下單,下午到。
  •   哲學普及版,中華文化經(jīng)典之作
  •   質(zhì)量沒問題 內(nèi)容么 馮老寫的 不錯 對哲學感興趣的可以用來當大綱
  •   對于哲學比較感興趣,但畢竟只是一個中學生,理解能力有限,老師推薦這本,自學一下啦~
  •   簡潔美觀,一如哲學般使人沉思。
  •   如果說我國近代有什么好的哲學書值得一看,這本書不容錯過,可以當成知識普及讀物來看,一定會有很大收獲
  •   很好的一本書,學到很多的知識。為什么哲學大師都出現(xiàn)在古代?現(xiàn)在這個時代為什么沒有哲學大師了呢,很值得思考。
  •   大師寫的書,適合我們這種非專業(yè)人士。敘述深入淺出,哲學的東西看起來卻不枯燥,贊。
  •   用哲學的眼光看歷史,用歷史的視角學哲學
  •   不懂得哲學的歷史,無法參透人生的意義。
  •   初學哲學的可以好好看看
  •   簡明扼要的哲學著作,可以觀其大概
  •   哲學入門,可大概了解中西方哲學與文化區(qū)別之根源..
  •   不是學哲學的,但是決心沉下來好好閱讀!
  •   學習哲學,領悟歷史
  •   哲學大家的書很好
  •   書勾勒出中國古代社會思想發(fā)展的脈絡,讓熱愛中國古典思想文化的人有個大致的了解。
  •   通過這本書可以了解中國思想發(fā)展的歷史,也可以知道為什么現(xiàn)代的中國會存在那么多的問題,有助于思考
  •   還沒來得及細讀。簡單翻了一下各章節(jié)標題,有吸引力,畢竟現(xiàn)在中國大陸很少有這樣的學者了。還不錯,外觀及內(nèi)容
  •   了解中國文化和思想的必看書,書質(zhì)印刷都很好,
  •   早就想讀先生的書,終于找到三聯(lián)的版本,無論印刷質(zhì)量還是紙張質(zhì)量,都十分不錯。
  •   首先呢……作為一名大一學生我先小小的懺悔一下:高中的古文功底忘的差不多了……
    其次呢,表示真的很有用,對于一個對中國文化比較感興趣的孩紙來說。
    最后呢,表示裝幀也很好~幫國學院的孩紙們也買了兩本!
  •   國學大師作品,希望學習后能有所收獲
  •   雖然是簡史,但通俗易懂,評價到位。
  •   現(xiàn)在的中國就是缺少思想上的“大家”
  •   馮先生一生著書立說,學貫中西,為保留發(fā)揚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使之走向世界,走向現(xiàn)代做出了重大的嘗試,欽佩其人格,喜愛其論說,珍藏其書籍。一代學人,千載文心!
  •   中國哲學史上最經(jīng)典的作品
  •   作品深入淺出講述了中國的哲學史,很有學術價值,推薦大家閱讀
  •   聽朋友介紹,應該算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入門級別。
  •   挺好的一本書!80后的我們應該學習學習~~
  •   我寫一個好字竟然嫌短。
  •   我是別人推薦后買的,但是真的很不錯,狠狠支持看!?。?!
  •   書送到后,一陣驚喜!精裝本,值得收藏。
  •   不愧是大家,文字言簡意賅,讀了之后受益匪淺。。。
  •   電子版的已經(jīng)看了幾次了,但覺得還是得買一本紙質(zhì)的才好。這個版的翻譯,比以前看的加了一些注釋,確實看古文,有些還看不懂,有了解釋就好了很多了。這書也是經(jīng)典,在哲學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   還沒看,但很喜歡印刷風格
  •   這本書淺顯易懂,但又思想深刻!很贊!印刷包裝都不錯
  •   好書!里面很多觀念和建議值得每一個女性學習、思考、借鑒。即使沒有作者那么強的能力和那么高的起點平臺,但道理都是相通的,結合自己實際,不斷進取,心懷理想并為之努力,是每一個人都可以也應該做的。
  •   這本書我翻了一下,沒有細細的看,感覺很不錯,語言很簡潔明了,建議大家都買來讀讀。
  •   中國近現(xiàn)代難得的哲學史書
  •   中國哲學史綱
  •   原來發(fā)現(xiàn)中國古人有如此高智慧 受教了
  •   書好,好書。。

    或者應該說,好書,書好。內(nèi)容、裝幀俱佳。

    這一套基本收齊了,還差《中國哲學史》。。很多地方?jīng)]貨。

    希望當當網(wǎng)能盡快補貨。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