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常識

出版時間:2008-11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作者:曹伯韓  頁數(shù):277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曹伯韓先生的《國學常識》一書,最初由上海文光書店于1947年2月刊行。2002年,時隔55年之后,三聯(lián)書店將其納入“三聯(lián)精選”書系出版發(fā)行。在2002年版中,糾正了1947年版中的明顯錯訛,將原來的繁體直排改為簡體橫排。為便利讀者,在舊式注音符號后加了漢語拼音注釋,刪去原版書后所附索引。此外,對原書個別處因成書年代早而陳舊過時或不甚準確的提法,也以加注的方式做了說明。此次收入“中學圖書館文庫”,即以“三聯(lián)精選”版為底本,重加修訂、編輯,改版發(fā)排,對其中存在的一些錯誤或加以更正,或加注說明?!  秶鴮W常識》是一本面向普通讀者的國學入門讀物。作者以淺顯流暢的文字,對中國的語言文字、哲學、歷史、文學、科學、藝術(shù)及其代表性的學人、源流、派別及學術(shù)觀點,一一做了評述。讀者可以憑借此書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博大精深;形成對于國學的完整概念;對于有志于深入研究的朋友,《國學常識》可以作為進入國學之門徑。

作者簡介

曹伯韓(1897-1959),湖南長沙人,當代著名語言學家,著有六部語言學專著以及20余部歷史,地理、國際關(guān)系、青年修養(yǎng)等社會科學方面的通俗讀物,其中《國學常識》、《民主淺說》、《通俗社會科學二十講》等文化普及讀物,均曾產(chǎn)生過較大影響。

書籍目錄

編例第一章 概說 一 所謂國學 二 國學在清代 三 國學的分科 四 國學的派別 五 進步的方法與貧乏的內(nèi)容 六 歐美學術(shù)的影響 七 “五四”以后的國故整理 八 國學與世界學術(shù) 九 專門研究與基本知識  一○ 研究的態(tài)度及準備工作第二章 語文 一一 研讀古籍的階梯 一二 所謂小學 一三 六書 一四 字形的演變 一五 字義的演變 一六 訓詁學 一七 文法學的先驅(qū)及其發(fā)展 一八 方言學 一九 字音的變遷 二O 語言和文字的分離 二一 雙聲疊韻 二二 反切 二三 四聲 二四 聲韻學 二五 字母 二六 韻部 二七 古音之推定第三章 古物 二八 金石之學 二九 殷墟發(fā)掘 三O 甲骨之學 三一 古物與社會學 三二 無文字的古物 三三 古物與考證學 三四 古物與古書第四章 書籍 三五 傳寫本與刻本 三六 版本之學 三七 校讎之學 三八 章句之學 三九 目錄之學 四O 圖書分類法 四一 輯佚及辨?zhèn)巍∷亩?類書及叢書 四三 考證學與讀書法 第五章 經(jīng)學 四四 五經(jīng)、十三經(jīng)、四書 四五 《易經(jīng)》  四六 《書經(jīng)》 四七 《詩經(jīng)》 四八 三禮 四九 《春秋》 五O 《論語》、《孝經(jīng)》、《爾雅》、《孟子》 五一 經(jīng)之傳授 五二 今文經(jīng)學與讖緯 五三 古今文學派的斗爭 五四 漢以后的經(jīng)學 五五 清代的經(jīng)學 五六 經(jīng)學的揚棄第六章 史地 五七 所謂正史 五八 正史的內(nèi)容 五九 編年史 六O 紀事本末  六一 別史  六二 政書  六三 雜史傳記及其他  六四 學術(shù)史  六五 史評  六六 地理  六七 歷史哲學  六八 新史學的產(chǎn)生  六九 新史學的業(yè)績第七章 諸子  七○ 諸子的學術(shù)派別  七一 儒家  七二 道家  七三 墨家  七四 別墨及名家  七五 法家  七六 兵家及其他  七七 王充之學  七八 魏晉時代的玄學 七九 子學之興起與消沉第八章 佛學 八○ 初期的佛教 八一 佛教的中國化 八二 流傳中國諸宗派 八三 小乘諸宗 八四 傳自印度的大乘諸宗 八五  中國獨創(chuàng)的大乘諸宗 八六 佛學與儒學 八七 因明學 八八 唯識論中的心理學 八九 現(xiàn)時佛學的趨勢第九章 理學 九○ 宋明理學的產(chǎn)生 九一 周敦頤與邵雍 九二 張載及二程 九三 集宋學大成的朱熹 九四 陸象山與楊慈湖 九五 浙東學派 九六 宋末至明初之理學 九七 王陽明之學 九八 清初各大師對于理學的批判 九九 理學批判的最高發(fā)展 一○○  宋明理學的沒落與新理學的產(chǎn)生第十章 詩賦詞曲  一○一 文學的范圍與類別  一○二 最早的詩總集  一○三 楚辭  一○四 賦  一○五 樂府  一○六 五言詩  一○七 陶淵明與南北朝詩  一○八 唐詩  一○九 李白、杜甫  一一○ 唐以后的重要詩人  一一一 詞  一一二 重要詞人  一一三 散曲第十一章 散文和駢文 一一四 散文和駢文的分別 一一五 散文與駢文的分合 一一六 周秦漢的散文 一一七 六朝文 一一八 唐宋八大古文家 一一九 明清兩代的古文家 一二○ 所謂古文義法 一二一 駢文的標準化及其支流 一二二 八股文及對聯(lián) 一二三 文藝論評 一二四 文體解放和文學觀念的變動第十二章 新被重視的文學 一二五 戲曲的搖籃期 一二六 戲曲的成長期 一二七 唐以前的小說 一二八 宋元明的小說 一二九 清代的小說 一三○ 寶卷、彈詞、鼓詞 一三一 中國文學與東方諸民族的相互影響 一三二 中國文學與西洋文學的關(guān)系第十三章 科學及藝術(shù) 一三三 自然科學在國學中的地位 一三四 天文學和歷法 一三五 數(shù)學 一三六 物理學及化學 一三七 醫(yī)學 一三八 應(yīng)用技術(shù) 一三九 科學與迷信 一四○ 藝術(shù) 一四一 繪畫及書法篆刻 一四二 音樂本書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概說  一 所謂國學  國學這個名詞發(fā)生于清末,但不知究竟是誰所創(chuàng)造。有人說,章炳麟(太炎)在日本組織“國學講習會”,劉師培(申叔)氏也有“國學保存會”的發(fā)起,大概他們就是國學兩個字的最初使用者。這是不是正確,不得而知。我們知道的是,國學這個名詞,是因為歐美學術(shù)輸入才發(fā)生的。它的范圍,是把西學輸入以前中國原有的全部學術(shù)包括進去的?! 『蛧鴮W相當?shù)拿~,還有國粹和國故。國粹兩個字,似乎有點夸大中國學術(shù)乃完全精粹物的意思,又似乎有點選擇精粹部分而拋棄其他部分的意思,所以人們覺得不甚妥當,改稱國故。國故,就是本國文獻的意思。不論精粹不精粹,過去的文獻總是可寶貴的史料,都可包括在國故范圍里面去,這樣看起來,國故這個名詞總算是公平而完備了。但它也有它的缺點,就是只能夠代表研究的對象,而不能代表研究這種對象的學問,因此大家又想起用國故學的名稱來代替它,最后又簡化而稱為國學。  可是這個名稱還不是十分合理的,因為學術(shù)沒有國界,當代各國都沒有特殊的國學,而我們所謂國學,從內(nèi)容上看,也就是哲學、文學、史學等等的東西,都是可以作為世界學術(shù)的一部分的,而且事實上外國也已經(jīng)有研究我國古代文化的人了,我們?yōu)槭裁床徊扇∈澜绻玫拿Q,如中國史、中國文化史、中國哲學史、中國文學史等類的名詞呢?而且對于具有種種內(nèi)容的學術(shù),為什么不加以個別的名稱而必須采用籠統(tǒng)的總名稱呢?這都是值得考慮的。  但我們?yōu)榱艘缽牧晳T,并且因為中國各科學術(shù)還沒有整理清楚,和世界學術(shù)融合為一的緣故,只得仍舊采用國學這個名稱?! 《鴮W在清代  中國學術(shù),以周秦諸子時代最為發(fā)達,當時諸子百家,各有專長,不相剿襲。自漢代表彰六經(jīng),儒家定于一尊,諸子之學衰落,而經(jīng)學成為唯一的學術(shù)。兩千年來,除解釋經(jīng)書外無學問。但到了清朝,似乎從解經(jīng)之中有開辟一條新路的趨勢。過去漢儒解經(jīng),注重字句的解釋和制度的考證,但宋儒反對漢儒的方法,主張依經(jīng)義而修養(yǎng)心性。清初學者黃梨洲、顧亭林、王船山等,因宋明諸儒無補時艱,于是起而批評宋明心性之學的流弊,提倡經(jīng)世致用的實學。然而他們所謂實學,仍然以通經(jīng)致用為中心,因此便是非常留心當世之務(wù)的顧亭林,也不敢稍為懈怠他的經(jīng)學研究,并由經(jīng)學而奠立了清代考證學的初基。顏習齋(元)、李恕谷(塨)繼起,提倡實踐,反對空言,無論性理考據(jù),都在排擊之列,但由于他們要實行三代政治,最后也不得不歸于考古。其后戴東原(震)出來,一方面以新理學姿態(tài)批評宋明思想,一方面繼承顧亭林的考證學而加以發(fā)展。同時惠定宇(棟)亦標榜漢學。惠、戴以后,繼起有人,考證學派于是占了學術(shù)界的支配地位。但正統(tǒng)的考證學派繼承東漢經(jīng)師為學而學的精神,埋頭研究,不談現(xiàn)實政治,到道光咸豐以后,內(nèi)憂外患交逼而來,不容許士大夫的脫離現(xiàn)實,于是正統(tǒng)漢學又逐漸衰落了。代之而興的于是有繼承西漢學者經(jīng)世致用精神的公羊?qū)W派。公羊?qū)W派中的康(有為)、梁(啟超),最后亦不嚴格地遵守西漢經(jīng)說,而直接以己意解釋孔孟,以作維新運動的根據(jù),清代思想如再進一步,就有解脫孔孟束縛的可能。本來正統(tǒng)派中著名的學者如王念孫、王引之、俞樾、孫詒讓以及最后的章炳麟,都是對孔孟以外的諸子有精深研究的,他們開始的時候只是“以子證經(jīng)”,拿子學做經(jīng)學的工具,其結(jié)果便使擱置了幾千年的諸子學說也為之昌明。又,康梁派之譚嗣同,更主張“沖決一切網(wǎng)羅”(見《仁學》)。這種發(fā)展的趨勢,非至推倒孔孟偶像不止,是顯然的。因此梁啟超氏曾說清代很像是中國的文藝復興時代,但是有一個問題。歐洲的文藝復興,是研究希臘羅馬的古學,解放中世紀的思想鐐銬,其結(jié)果引起了近代科學的勃興;中國的文藝復興,是闡揚周秦時代的古學,解放秦漢以來儒家思想的束縛,其結(jié)果應(yīng)當也引起科學的發(fā)達,可是我國的科學為什么沒有發(fā)達起來呢?這是清代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停滯及反動政治的妨害所致?! ∪缟纤f,清代考證學派本來是因糾正性理學派的缺點而起,性理學派的缺點是空疏而不切實用,考證學派以客觀態(tài)度研究經(jīng)書,就解經(jīng)而言,誠然不空疏,但是流于瑣碎支離,解經(jīng)也終于不得要領(lǐng),至于國計民生之現(xiàn)實問題,更是他們所不了解的,他們學問的不切實用,仍然同性理學派一樣。晚清諸學者因為受了列強內(nèi)侵的刺激,及外來思想的影響,大家對于現(xiàn)實問題有所主張,如康有為的倡導維新,章炳麟的參加革命,他們各自代表考證學派的一分支,作為二千年來經(jīng)學的光榮的殿軍者。辛亥革命以后,儒家的地位,至少在一般學者的眼里,已經(jīng)回復到與諸子同等的地位,國學不應(yīng)當再以解釋經(jīng)書為唯一任務(wù),已是當然之理,而自己創(chuàng)立的學說,尤其不必假托古人的招牌來傳布,也是無庸多說的。不過前代學術(shù)的源流和得失,可供我們借鏡的地方很不少,而且他們整理古代典籍的成果,很可以供我們利用,所以我們不能忽視?! ∪鴮W的分科  中國學術(shù)向來無所謂分科的,一般儒者都是以萬能博士自命,他們常說“一物不知,儒者之恥”,所以那些學者的全集里面,也有詩詞歌賦的文學作品,也有評論史事的論文,也有代圣賢立言的經(jīng)書注疏,可說對整個學術(shù)范圍內(nèi)的各方面都有所貢獻。但就個人的才性及用力的淺深說,本來不能不有所偏至;所以一些有名的學人仍然只能以一種專長著名,如朱熹以理學著名,李白以詩著名,人們決不會指朱熹為詩人,指李白為理學家。所以事實上,國學仍然是分了部門的?! ≡鴩褜W術(shù)分成“義理”(即性理之學或理學)、“考據(jù)”(即考證學)、“詞章”三大部門(戴東原亦曾如是分類),他寫給他弟弟的信說:“蓋自西漢以至于今,識字之儒,約有三途:日義理之學,日考據(jù)之學,日詞章之學,各執(zhí)一途,互相詆毀,兄之私意,以為義理之學最大,義理明則躬行有要,而經(jīng)濟有本。詞章之學,亦所以發(fā)揮義理者也??紦?jù)之學,吾無取焉矣。此三途者皆從事經(jīng)史,各有門徑。吾以為欲讀經(jīng)史,但當研究義理,則心一而不紛。是故經(jīng)則專守一經(jīng),史則專熟一代,讀經(jīng)史則專主義理,此皆守約之道,確乎不可易者也。若夫經(jīng)史而外,諸子百家,汗牛充棟,或欲閱之,但當讀一人之專集,不當東翻西閱?!痹谶@個指導讀書方法的信中,我們看到他們怎樣說明三大部門的學術(shù),怎樣主張選科,并且指出在義理一門之下,還可以按照經(jīng)書的種類及史書的朝代而分科研究。不過三大部門的研究對象,都是經(jīng)史,整個學術(shù)范圍,非常狹小。諸子百家,只當做參考書,全部學術(shù)集中在儒家一派的范圍以內(nèi)。三大部門的重要性,是義理第一,詞章第二,考據(jù)最末了,他的話完全是宋明以來儒家正統(tǒng)派的傳統(tǒng)意見?! ×x理之學,照理應(yīng)該還有老學、墨學等等的???,但因儒家的獨占,就沒有它們的份兒了?! ≡~章之學,包括詩及古文兩個主要部門,其次有賦、詞、曲、駢文等?,F(xiàn)代文學所尊重的小說及戲曲,過去不被重視?! 】紦?jù)之學,除按照經(jīng)書的種類分科外,又按照問題性質(zhì)而分科,如專門考名物制度的狹義的“考證學”及專門考文字訓詁的“小學”,以及專門考書籍源流真?zhèn)蔚摹靶W噷W”,是三大科別,此外還分出許多獨立的部門,如小學內(nèi)分出聲韻學、訓詁學,以及金石學、甲骨學等,校讎學又分成目錄學、??睂W、版本學等?! ∷摹鴮W的派別  講實證的學術(shù),分科繁而派別少,尚玄思的學術(shù)則相反。國學以古書為對象,文字艱深古奧,又不免有遺漏和錯誤,后世的人無法去找古代的原作者來質(zhì)疑,就只好憑自己的意思來解釋,因解釋的不同,而派別便產(chǎn)生了。以前說的“義理”、“考據(jù)”、“詞章”的三種學術(shù),雖然是三個部門,但同時也是三個派別,因為學者所采取的道路不同,對于同一古書的解釋會得到相異的結(jié)果。所以曾國藩說他們“各執(zhí)一途,互相詆毀”?! ≡诳紦?jù)學全盛的清代中期,所謂桐城派詞章之學也抬頭起來。桐城派文人以“載道之文”相標榜而譏誚考據(jù)學的支離破碎,無補于圣道??紦?jù)學者則譏誚桐城派文章沒有內(nèi)容,根本無所謂“道”??紦?jù)學者批評義理之學的空疏,可是義理學派也譏誚他們的破碎支離。這幾派之中,考據(jù)派在學術(shù)界雖然稱霸,但清政府所獎勵的卻以義理之學為主?! ×x理學派即所謂宋明道學,因其解釋經(jīng)書遇著難解之處,不去找許多古書參證,考查原來的意義,只是“望文生義”,照字面去講,所以人們說它空疏。其實這個學派不是完全不查考古字的意義,不是完全不注意古書的遺漏錯誤,我們一看《四書》的朱注便知。這個學派的特點,是在于借孔孟的話來宣傳自己的學說,朱熹(晦庵)的《四書注》,就是宣傳他的理氣二元論。陸九淵(象山)更公然說“六經(jīng)皆我注腳”。的確,他們表面上是注解經(jīng)書,實際上是拿經(jīng)書注解自己。可是朱熹還不敢公然這樣講,他的意思只是說,按之人情物理,孔孟的這些話應(yīng)當這樣解才對。朱氏是主張“格物致知”的,這就是從研究人情物理去了解孔孟之道。因為這一點,使朱陸又分成兩派。朱氏的學術(shù),淵源于程頤(伊川),所以這派叫程朱派。陸象山之學,到明朝王守仁(陽明)而有徹底的發(fā)展,所以這派叫陸王派。程朱之學,講求窮理盡性,稱為理學。陸王也講理,但程朱的理有客觀性,而陸王的理是純主觀的,陸氏說“心即理”,所以人們?yōu)榕c程朱的理學分別起見,又叫陸王之學為“心學”。  義理之學大致和現(xiàn)代所謂哲學相同,所以有派別,無分科??紦?jù)之學和現(xiàn)代所倡社會科學相像,所以有分科,也有派別??墒且驗檠芯康膶ο蟛皇巧鐣枪艜钥紦?jù)之學的派別,不是從理論上分的,而是從古書的傳授系統(tǒng)上面分的。漢朝在秦始皇焚書坑儒以后來提倡經(jīng)書的研究,許多儒生都用當時通行的隸書寫著經(jīng)書進獻,據(jù)說是因為古經(jīng)原本已不容易覓取,他們這些儒生都是憑著口耳相傳的方法,一代一代地傳授下來的。后來卻有人貢獻古本經(jīng)書了,那些書據(jù)說是藏在什么古建筑物(如孔子故宅)的夾壁中間,或者什么山巖里面,被人家發(fā)現(xiàn)出來的。有了這一套古字的原本,于是就有一班儒生來研究它。由于這種版本和前面那種所用的文字有古今的不同,于是在研究者方面就分出今文派和古文派。其實兩者的分別不但在文字上,就是內(nèi)容也有不同的地方,特別是思想方法方面(這點后面再說)。這兩派經(jīng)學家所做的事,或系考證古書的真?zhèn)?,或系考證古書上的名詞器物和制度,或系探討古代文字的意義,或系探討經(jīng)書的微言大義,所以一般稱為考據(jù)之學,因為考據(jù)之學創(chuàng)于漢朝,又稱漢學,而和漢學相對待的義理之學,因為創(chuàng)于宋朝,就叫宋學?! ≡谠~章之學方面,古文和駢文不但是兩個門類,同時又是兩個派別的名稱。駢文是四六對偶的文體,古文(這個古文和經(jīng)學上的古文,名同而實異)是不要對仗的散文,研究駢文的就反對古文,研究古文的就反對駢文,因而形成兩大派別。清朝除這兩大派對立外,古文派內(nèi)部又有桐城派和陽湖派的分別?! ∥濉∵M步的方法與貧乏的內(nèi)容  考證學派所用的方法是歐洲研究自然科學的方法。我們從考證學大師戴東原的治學方法可以證明。梁啟超曾舉出它的十大特點,大意如下: ?。ㄒ唬┓步⒁粋€主張,必須依靠證據(jù)?! 。ǘ┻x擇證據(jù),以時代為標準,時代越古的證據(jù),就越認為可靠?! 。ㄈ┕聠蔚淖C據(jù)不能建立確定的結(jié)論:其無反證者暫時保存之,得有續(xù)證則漸又信仰之,遇有力之反證則拋棄之?! 。ㄋ模╇[匿證據(jù)或曲解證據(jù),都認為不道德?! 。ㄎ澹┳钕矚g集合許多同類的事項,做比較的研究,而探尋其一般的規(guī)律?! 。┎捎门f的學說,必須明顯地引用,反對暗中偷用?! 。ㄆ撸┍舜艘娊獠煌M量發(fā)展論爭,弟子也可以駁難本師,被批評者并不生氣?! 。ò耍┱摖幰员締栴}為范圍,采客觀的理智的態(tài)度,對于對方意見亦同樣尊重,反對謾罵譏諷及牽涉題外。 ?。ň牛┫矚g專門研究一個問題,做深入的探討?! 。ㄊ┪捏w主張樸實簡潔,反對噦噦嗦嗦?! ∫陨线@種方法,顯然是西洋所謂實證主義的具體應(yīng)用。胡適也曾經(jīng)說過清代考據(jù)之學的特點有兩點:(一)大膽的假設(shè);(二)小心的求證。這兩者就是科學方法的要點?! ∏宕鷮W者所用的方法雖然是進步的,但所研究的對象非常狹隘,所獲得的成果非常微末——雖然有極可寶貴的收獲,但就多數(shù)學者所耗費的精力而比例地說,那成果是相對地小。除天文學及算學外,廣大的自然科學領(lǐng)域完全不被清代學者涉及。即就古學而論,所謂名物制度的考證是很少輝煌的成績的。最大的收獲只是在文字訓詁方面。當時以考證著名的有戴東原及惠棟兩派,戴派比較地富于批評精神,研究的成績就比較多,文字訓詁方面的收獲是他們的功勞,惠棟派拘守漢儒傳統(tǒng),缺乏批評精神,其考證支離瑣碎,不得要領(lǐng)。  六 歐美學術(shù)的影響  歐洲自然科學的輸入不自清末始,在明朝就開始了。從明萬歷十一年(一五八三)到清康熙三十九年(一七○○)之百余年間,西洋教士來到中國的有七十四人,著書二百七十種,除關(guān)于宗教者外,還有關(guān)于數(shù)學、天文學、地理學、農(nóng)學、倫理學等科的。中國歷法,因受這個影響而有所改革。經(jīng)學家因受這個影響而將天算之學納入經(jīng)學的范圍,他們認為,經(jīng)書里面有說及天象及歷法之處,研究天算專門之學,正是通經(jīng)致用的一部分工作,所以當時考證學大師戴東原,對于天文及數(shù)學,有相當?shù)脑煸?。因此,考證學派之采用科學方法以研究經(jīng)學,也不能不說是受了西學輸入的影響。這個影響如果擴大,各種自然科學都有從經(jīng)學里面逐漸生長出來的可能。例如從《禹貢》的研究,已發(fā)生了地理學的一部分(沿革地理);從《毛詩》草木蟲魚的研究,可以發(fā)生動植物學。但因為當時社會經(jīng)濟沒有新的發(fā)展,政治方面又為雍正帝的高壓政策及乾隆帝的懷柔政策所籠罩,加之,羅馬教皇禁止中國天主教徒保存奉祀祖先等項舊的習俗,大為中國士大夫所不滿,以致歐洲來華教士大受排斥,中西交通為之中斷,所以西學影響,僅達到古書研究方法上的革新為止?! ∑摺 拔逅摹币院蟮膰收怼 鹘y(tǒng)的經(jīng)學,到了康有為,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頂點;正統(tǒng)的考證學派(即古文派),到章太炎也可告一段落。過此以后,人們都采用新工具、新材料來研究中國古文化了?! ⊥耆捎眯掠^點來整理國故,是從“五四”以后開始的。“五四”以后與“五四”以前的異點,在于批判精神的充分不充分???、章二氏對于流俗之見雖然敢于批評,終于不敢徹底推翻傳統(tǒng)的偶像,比方康氏要依傍孔子而傳播民主政治的思想,章氏則始終不肯逾越漢代古文經(jīng)學家的范圍(他談文字學,以許氏《說文》為絕對可靠,反對旁人根據(jù)甲骨文、鐘鼎文以批評許氏之說)?!拔逅摹币院?,胡適、梁啟超、顧頡剛諸氏的整理國故,是沒有絲毫偶像觀念的。胡適曾說新思潮的運動對于中國舊有學術(shù)的思想,采取評判的態(tài)度,分開來說,第一,反對盲從;第二,反對調(diào)和;第三,主張整理國故。他解釋第三點說,整理是從亂七八糟里面尋出一個條理脈絡(luò)來;從無頭無腦里面尋出一個前因后果來;從胡說謬解里尋出一個真意義來;從武斷迷信里面尋出一個真價值來。

編輯推薦

  國學的派別,國學與世界學術(shù),研讀古籍的階梯,魏晉時代的玄學,佛學與儒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國學常識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3條)

 
 

  •   今早,粗略地翻閱了曹伯韓的《國學常識》,此為曹老62年前的作品,簡樸的裝訂,滿滿的文字,一點也沒有浪費讀者的錢。我在題目里用了“翻閱”這個字眼,因為我還沒能通讀這本書,而且在我的眼里,要想能通讀這本書,我還沒有足夠的功力。此書是一本結(jié)構(gòu)性、介紹性的“國學手冊”,他為查閱帶來全面、系統(tǒng)的便利。而且從另外一個高度來講,他為遨游國學海洋中的人,立了一盞明亮的導航燈,能在國學海洋中不迷航。對此我有非常深的體會,我是從2002年開始真正接觸國學的,剛開始,我看南懷瑾先生的《論語別裁》等,后來接觸佛教、道教等,看《老子》、《易經(jīng)》等書籍,接著了解到李叔同、高陽……等等一些大家。因為本人以前是學理科的,而且,以前我的家庭教育很少涉及這方面的知識,父輩是基本不看書的人士,對書籍基本沒什么要求的,家里僅有的一本像樣的書就是195、6年版的紅色《毛澤東全集》字典。在我學習的過程中,我有一段時間分不清儒家和佛教的區(qū)別,說來真是可笑。但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時候,翻閱之后,感覺起碼他的出現(xiàn),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書很便宜,只是10多元錢,也同時印證了我的選書標準,好書多是不貴的。時常,聽到周圍的人士感嘆,說現(xiàn)在書貴,買不起,所以不看,想想這是錯誤的,其實他是不會選書,因為我相信:好書多是不貴的,除非是束之高閣的珍藏版。書分為兩類:一、是暢銷書;二、是長銷書;在我的眼里,暢銷書多為時尚書,在商家的炒作中暢銷,說銷了多少多少,在排行榜上站立了多久多久,如何如何,好像是流行歌曲的排行榜一樣,對這樣大肆宣傳的書,我基本不看,我相信他也就只能賣那么幾個月,這一類的書,功力不夠,只能靠華麗的外表和絢麗的裝飾來襯托,再加上剪貼、復制、粘帖編著而成,成文的時間周期短,要求回報高,從而使書本華而不實,而且一定要高價,期望在短期內(nèi)收到效益,否則時間一過,就成了賣不出去的壓倉貨。而且更重要的是“經(jīng)典的書是基本不暢銷”。長銷的書可能剛出版后,沒人問津,但他卻能賣個十年、甚至幾十年也不為過,而且他的外表實在,價格公道,貧賤都能讀得起。所以在感嘆“書貴,買不起”的人士請自己反省一下。(2009-8-10)
  •   該書為著名語言學家曹伯韓先生著于1947年的文化普及讀物,不僅是愛好國學朋友們的案邊書,更是莘莘學子們書櫥中必備的工具書?。摹畤鴮W概述’開篇,涉及語文、古物、書籍、經(jīng)、史地、諸子百家、佛學理學科學藝術(shù)等等,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博大精深,確為窺探國學之最佳途徑哦!
  •   妻子說:都毛四十的人啦,還看什么國學,沒勁!我說:是啊,在商海打拼20年,四季更迭,到頭來卻覺得什么都是虛的,唯有老祖宗留下的所謂“國學”才是實實在在的真東西。曾經(jīng)單純的以為,聽過幾堂翟鴻燊老師講國學課程,為人處事就會左右逢源、游刃有余?,F(xiàn)在看來,那只是一些粗略的觀點和技巧而已。不足為校。所謂的認知,只有通過自己真正思考得來的時候才是真的認知。學別人的東西永遠都是別人的東西。舉個俗氣的點例子,就像別人咀嚼過的東西喂給你的一般,沒有絲毫創(chuàng)新與主見,而且也未必就是你的意見。所以,冷靜下來的時候,感到還是要從根基學習。效仿別人的東西,總有不踏實的感覺。在這個喧囂的世界,甘于寂寞的學,總是給那些抄來抄去,浮囂塵上的俗氣最好的一擊!我時常為現(xiàn)今的學習者人云亦云、少有創(chuàng)新而憤憤不平。我們?nèi)鄙購念^學起的精神??!腳踏實地才是最好的方法。曹伯韓先生所著的國學常識是有興趣于學習國學的人士上好的入門讀物。語言平實,道理明白。讓你知道應(yīng)該學什么,怎樣少走彎路,通讀一遍即可觀其大略。推薦給各位書友。
  •   三聯(lián)的國學常識,的確是經(jīng)典的國學概括書
  •   本書是中學圖書館文庫中的一本書,現(xiàn)在的學生,國學知識貧乏,多學一些傳統(tǒng)知識對他們有好處。本書是這一方面的好書。
  •   很好的對國學感興趣者的入門書 文字平實 可以選擇來看 不必一口氣從頭到尾 更像是一本國學詮釋書
  •   當初念3+2學的是英文專業(yè),但是個人非常喜歡國學。
    買了這一套來加深基礎(chǔ)知識。
    現(xiàn)在看的話覺得有些淺顯了,現(xiàn)在的教育這么強,初二左右的學生看應(yīng)該比較合適。
    純屬個人觀點。
  •   看了評論很適合國學入門,既然是大師的作品,就買了精裝的,希望可以起到作用!
  •   很不錯,適合想了解國學基本知識的人。
  •   作為中國人,我們有義務(wù)熟讀國學經(jīng)典,這是對民族文化的一種尊重。
  •   以前學習語文的時候很多的文學常識要自己查資料一點點補充出來,現(xiàn)在可以省了這個步驟了,書上都給總結(jié)了!
  •   現(xiàn)在的社會總感覺缺失太多,為什么幾十年前的人,能潛心編寫如此通俗易懂的小冊子。
  •   書是按照學校要求按圖索驥的,亦是我第一次在當當注冊購買,我選的是貨到付款,真的不錯,為我提供了便捷省事的服務(wù),真的為我解除了后顧之憂,很感謝!往常年年為買書發(fā)愁,因為實在沒時間陪孩子去書店淘,現(xiàn)在可以在網(wǎng)上搜索,買,真的很好,下面我要鼓勵孩子自己買。書也不錯,完全是學校要求的??傊?,很滿意,也很感激,當當真的便當,謝謝~~
  •   是在書店看到才買的,很喜歡~
  •   內(nèi)容豐富,淺顯易懂,讀后收獲不少!
  •   書有點破。內(nèi)容不錯
  •   多留些書給孩子,也給自己。
  •   書不錯,當當這回折扣卻不給力
  •   還沒有來得及細細品讀,一口氣買的書里數(shù)這一本最為優(yōu)雅,內(nèi)容自是不必說,好。
  •   正在閱讀中&;hellip;
  •   雖然開篇就寫了是給國中的,但內(nèi)容我覺得適合所有人群
  •   不錯。。喜歡
  •   到貨快 服務(wù)好 很滿意
  •   好書正在看
  •   旁征博引,詳細而且對每句話都有注解
  •   經(jīng)典,大愛!
  •   送貨快,非常好。
  •   老師推薦的,還沒看,應(yīng)該不錯吧
  •   真不錯啊
  •   就是有點磨損了
  •   紙張可以,值得鑒賞
  •   手感很好,還沒開始讀!
  •   還沒看,應(yīng)該不錯、我喜歡值得看看
  •   講解比較細致,適合學生和初學者,比較系統(tǒng)。就是紙?zhí)?,透,視覺效果一般。
  •   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過程中,中國的傳統(tǒng)要么與商業(yè)緊密相連,變得越來越商業(yè)化,要么不得適應(yīng),從而消亡。所以作為中國固有的學問——國學,我們應(yīng)該好好的學習,不要求全部保留,但是其精粹是不能不拋棄的。
    這本國學常識基本能夠滿足這種需求,文字質(zhì)樸、語言流暢,覺得還是不錯的一本書
  •   雖然只是一些國學小常識,但是我們懂得多少?讀這本書額頭直冒汗啊
  •   內(nèi)容不錯,可以對國學有初步的了解。裝幀、印刷質(zhì)量也很好,就是版心行距太大,一頁的容量就少了,自然書的頁數(shù)就多了,書就厚了,價就高了。
  •   對于這樣一個國學泛濫的年代,一本系統(tǒng)介紹國學的通識類讀本顯得彌足珍貴,值得一讀。
  •   這本書寫給中學生看的,主要是中學語文的課外常識。~整體質(zhì)量很好~
  •   以前只是做而沒有研究該如何做,浪費了許多時間,看完該書現(xiàn)在知道了.
  •   書的內(nèi)容很好,但紙質(zhì)不好,封面有點贓,好像已發(fā)霉的樣子。
  •   這個系列的書裝幀漂亮,印刷、紙張都不錯,內(nèi)容不僅適合中學生閱讀,也適合愛好相關(guān)內(nèi)容的成年人。
  •   書好看就是送來時本書被折
  •   小開本,只適合隨便看看。內(nèi)容不錯,只是印刷和裝幀太普通。
  •   紙質(zhì)有點不給力
  •   外觀做的很有國學的風范,內(nèi)容還行
  •   可以作為普及常識之用。
  •   買來送人的~說實話不是最好包裝~這套書封面比較精貴,不加塑封的話,送過來也就半殘啦~
  •   挺碎的知識。。還沒時間細看。。當床頭書也不錯,放衛(wèi)生間看看也行
  •   紙就是太薄了,還有點粗糙,有點貴,不知是否正版
  •   其實我后悔了
  •   閱讀感不好,感覺深硬,不容易讀進去
  •   到現(xiàn)在一共買了21本書了,這一本是我買到之后感覺不值這個價!首先,竟然是硬皮本,這就讓人很不舒服,讓人想起以前那種硬皮字典,沒想到三聯(lián)也能出這樣的版本!然后,介紹的內(nèi)容非常的淺,感覺國學大家再簡單也不能達到這種地步,明明是現(xiàn)代高中生的認識水平,這是剛收到的,看了半小時就不想看了,以后會再來寫評價,但愿能看下去這本書!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