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2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作者:(法)夏爾·波德萊爾 頁數(shù):156 譯者:郭宏安
Tag標簽:無
前言
1851年,夏爾·波德萊爾發(fā)表了《酒與印度大麻》,當(dāng)時他只不過是嘗試過印度大麻一兩次而已,他一生中沒有成癮;1860年,波德萊爾出版了《人造天堂》,這時他由于病痛而不得不經(jīng)常吸食鴉片了。也許出于一種負罪感,他譴責(zé)印度大麻遠遠地超過了鴉片。在波德萊爾去世后出版的全集本和單行本中,都是在《人造天堂》的總名下,匯集了《論酒與印度大麻》和《人造天堂》這兩篇文章的。 ?。ㄒ唬 ★嬀疲糜《却舐榛蛭厨f片,可以程度不同地呈現(xiàn)陶醉、麻醉或迷醉的狀態(tài)。它產(chǎn)生一種幻象,使人進入一種幻境。在這種幻象和幻境的作用下,人與對象的關(guān)系改變了,時間變得深不可測,空間成倍地擴大,物體異乎尋常地變大或變小,聲音變得尖銳或沉悶,各種顏色都趨向極端,香氣無孔不入。嗅覺、聽覺、視覺彼此溝通,聲音具有色彩,色彩具有曲調(diào),音符成了數(shù)字,隨著音樂在耳中展開,出現(xiàn)了千奇百怪的人,或獸,或物,紛紛做著匪夷所思的動作或形態(tài)。人的精神飄飄蕩蕩,不依不靠,一切苦難壓力病痛斗爭都消失了,人仿佛進入了一個不需勞動、不需付出、不需斗爭而擁有一切的極樂世界。這種境界持續(xù)的時間不長,自波德萊爾始,被稱做“人造天堂”?! ?ldquo;天堂”一語,用于描繪酒或印度大麻或鴉片的作用,并非波德萊爾首創(chuàng),早在1845年,有一個醫(yī)生名莫羅。德‘圖爾者,就出版了一本著作,題為《論印度大麻和精神錯亂》,其中兩次寫到,印度大麻使人進入“穆罕默德的天堂”,或稱“先知的天堂”,但是,天堂加上“人造”一詞,波德萊爾確實是始作俑者。 然而,“人造天堂”畢竟不是自然的天堂,幾分鐘,至多十幾分鐘,幻境即告消失,人又回到了現(xiàn)實,漸漸地,他的感覺變得遲鈍,人格崩潰,脾氣暴躁,神經(jīng)麻木,精神恍惚,四肢疲軟,渾身難受,不能工作,缺乏行動上的毅力,陷入軟弱、懶惰、疲倦的深淵而不能自拔。一句話,“人造天堂”頃刻間崩塌了?! ∨d奮劑,麻醉品,或稱毒品,并不能造成一個極樂世界,相反,它通向的可能是萬劫不復(fù)的地獄,這就是波德萊爾在他的《人造天堂》中向我們講述的基本思想,正如他在1864年布魯塞爾演講的《開場白》中所說:“我要寫的書不純粹是生理學(xué)的,而是倫理學(xué)的。我要證明的是,那些追尋天堂的人所得到的是地獄,他們正在成功地準備著這個地獄,挖掘著這個地獄,這種成功,如果他們預(yù)見到的話,可能會嚇壞他們的。”只有現(xiàn)實的痛苦才有可能通向超自然的天堂?! 【?,印度大麻,鴉片,三種興奮劑,麻醉劑或毒品,波德萊爾以一種抒情性的筆調(diào)繪聲繪色地描繪了它們的作用及其后果。有人說,他唱了一曲毒品的頌歌,又有人說,他進行了一番道德的說教,還有人,例如米謝爾·布托說,《人造天堂》不是一個吸毒者向其他吸毒者說的話,而是一個詩人向所有那些認為“唯一真正的毒品、絕對的毒品是詩”的人寫的一本書。這第三種看法顯然是一個詩人的看法,深刻而玄奧,必須經(jīng)過理性的理解才能落到實處。這理性的理解就是正確地解讀文本。波德萊爾說:“對于這兩種毒品(印度大麻和鴉片)所能產(chǎn)生的神秘結(jié)果和病態(tài)快樂進行的分析,其長期使用所不可避免的懲罰,最后,追尋一種虛假的理想所必然包含的不朽性,這就是本研究的主題。”這是《人造天堂》之表面性與深刻性、物質(zhì)性與精神性之間相互滲透的用意之所在。只有現(xiàn)實的痛苦,才能孕育詩人的沉思;只有扎根于大地的沉思,才能激發(fā)豐沛的想象力;借助于毒品的想象,只能是失去平衡的瘋狂,這也是沒有任何一部杰作是通過使用毒品而產(chǎn)生的原因,盡管不少的詩人試圖用毒品來激發(fā)和豐富其創(chuàng)造力?! ?hellip;… 《一個英國鴉片吸食者的自白》首次出版于1822年,十八年后,即1840年爆發(fā)了中英鴉片戰(zhàn)爭,這中間有什么關(guān)系本文作者因?qū)W力不濟,無法回答。但是,兩者之間間接的聯(lián)系,倒是值得做一番思考。一方面,德·昆西先生說,假設(shè)有十個人受了這本書的誘導(dǎo),要去嘗試毒品,其中的五個會本能地感到厭惡,因為這與他們自然的體質(zhì)不合;其中的四個會因親友的反對或感到獲得鴉片的困難而放棄;至于第十個嘛……認識鴉片的機會很多,閱讀《自白》這本書至多不過是一個偶然的原因(轉(zhuǎn)引自馬克斯·米爾奈《毒品的想象力》)。據(jù)說他的兒子在廣州聲稱“吸食鴉片沒有害處”,最后還死在廣州,只是不知與鴉片有無關(guān)系。另一方面,走私鴉片卻導(dǎo)致了一場戰(zhàn)爭,英國人用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的門戶。許多西方學(xué)者稱這次戰(zhàn)爭為“貿(mào)易戰(zhàn)爭”,回避“鴉片”一詞。其實,鴉片貿(mào)易是一種在政府庇護下的走私貿(mào)易,它破壞和摧毀了正常的貿(mào)易。馬克思在《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一文中指出:“推動了這次大爆發(fā)(指太平天國革命——筆者注)的毫無疑問是英國的大炮,英國用大炮迫使中國輸入名叫鴉片的麻醉劑。……所以幾乎不言而喻,隨著鴉片日益成為中國人的統(tǒng)治者,皇帝及其周圍墨守成規(guī)的大官們也就日益喪失了自己的統(tǒng)治權(quán)。”他還在《鴉片貿(mào)易史》一文中說:“天朝的立法者對違禁的臣民所施行的嚴厲懲罰以及中國海關(guān)所頒布的嚴格禁令,結(jié)果都毫不起作用。中國人的道義抵制的直接后果就是,帝國當(dāng)局、海關(guān)人員和所有的官吏都被英國人弄得道德墮落。侵蝕到天國官僚體系之心臟,摧毀了宗法制度之堡壘的腐敗作風(fēng),就是同鴉片煙箱一起從停泊在黃埔的英國躉船上被偷偷帶進這個帝國的。”我們看看波德萊爾的說法,竟然發(fā)現(xiàn)他與馬克思的看法相去不遠。他說:“在埃及,政府禁止印度大麻的買賣和交易,至少在國內(nèi)是如此。……埃及政府是有理由的。任何理智的政府都不會因印度大麻的使用而繼續(xù)存在下去。它既不能造就戰(zhàn)士,也不能造就公民。的確,人是禁止使用印度大麻的,否則就會造成精神的衰退和死亡,干擾其存在的首要條件,打破其與環(huán)境的能力的平衡。如果存在著想要腐蝕其被統(tǒng)治者的政府,它只須鼓勵印度大麻的使用。”這兩種看法,一個說的是統(tǒng)治者,一個說的是被統(tǒng)治者,其實兩種看法的結(jié)局是一樣的:國家和民族的衰落和死亡。英國政府縱容鴉片的走私并用大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使中國的統(tǒng)治者“墮落”,使中國的被統(tǒng)治者“衰弱”,其目的不是“不言而喻”了嗎英國的統(tǒng)治者沒有讓自己的國民沉溺于鴉片,卻大量地將鴉片輸入中國,麻醉中國人的肉體和靈魂,鴉片戰(zhàn)爭的爆發(fā)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R克斯·米爾奈在《毒品的想象力》一書中指出:“在歷史方面預(yù)言總是一件冒險的事,尤其是在它導(dǎo)致宣布一種‘歷史的目的’時,但是人們至少可以說,利用毒品來激活詩的創(chuàng)造力已經(jīng)不時髦了。”在全社會還沒有對毒品采取一致反對的態(tài)度的時候,如1859年,波德萊爾對印度大麻和鴉片的譴責(zé)(盡管他對鴉片有所保留)值得我們注意,他是反毒品的先驅(qū)者之一。
內(nèi)容概要
1860年,《人造天堂》剛一出版就廣獲贊譽,它是作者發(fā)表于1851年的《酒與印度大麻》和1860年出版的《人造天堂》兩篇文章的合集。七年之后,波德萊爾,這位法國最重要的象征主義詩人之一,在度過了悲劇性的一生之后,死于鴉片依賴。 本書中,波德萊爾用極其細膩、抒情的語言,描述了酒、尤其是印度大麻和鴉片給吸食者帶來的種種奇妙、精致、如夢如幻的體驗,讀來仿佛身臨其境。他筆下那種時而美妙,時而混亂,時而莊嚴的迷醉感,恰似一座人造的天堂,一個輝煌但卻虛假的世界,而作者自己也正是在這其中一步步走向毀滅。 “我要寫的書不純粹是生理學(xué)的,而是倫理學(xué)的。我要證明的是,那些追尋天堂的人所得到的是地獄,他們正在成功地準備著這個地獄,挖掘著這個地獄;這種成功,如果他們預(yù)見到的話,可能會嚇壞他們的。”1864年,波德萊爾在布魯塞爾演講時如是說。
作者簡介
夏爾·波德萊爾(1821-1867),法國詩人,以詩集《惡之花》成為法國古典詩歌的最后一位詩人、現(xiàn)代詩歌的最初一位詩人。由于其豐富性和復(fù)雜性,他成了后來許多流派相互爭奪的一位精神領(lǐng)袖。
書籍目錄
前言:酒、印度大麻與鴉片論酒與印度大麻——作為個性擴張的途徑之比較 酒 (1) (2) (3) 印度大麻 (4) (5) (6) (7)人造天堂——鴉片和印度大麻(1860年) 給J.G.F. 印度大麻之詩 (1)對無限的興趣 (2)什么是印度大麻 (3)塞拉芬劇院 (4)人一神 (5)道德 鴉片吸食者 (1)婉轉(zhuǎn)的措辭 (2)初步的自白 (3)鴉片的快感 (4)鴉片的折磨 (5)虛假的結(jié)局 (6)天才兒童 (7)童年的悲傷 (8)牛津的幻影 (9)結(jié)論波德萊爾的生平與創(chuàng)作
章節(jié)摘錄
論酒與印度大麻——作為個性擴張的途徑之比較 酒 ?。?) 一個很有名的人,同時也是個大傻瓜,看起來這是兩個并行不悖的事情,就像我不止一次懷著令人痛苦的快樂加以證明的那樣,居然敢在一本關(guān)于飲食的書中就衛(wèi)生和快樂于酒這一條寫道:“族長諾亞被認為是酒的發(fā)明者,這是一種用葡萄釀造的飲料。” 以后呢?以后,什么也沒有了:到此結(jié)束。您翻書,從頭翻到尾,從尾翻到頭,倒著讀,反著讀,從右到左讀,從左到右讀,統(tǒng)統(tǒng)沒有用,您從很杰出、很受尊敬的布里亞·撒瓦蘭的《口味大全》中除了“族長諾亞……”和“這是一種……飲料”之外,什么也讀不到?! ∥蚁?,一位月亮上或者相距遙遠的星球上的居民到我們地球上來旅行,長途跋涉,勞頓困苦,一定想潤潤喉,暖暖胃。他想知道地球上的快樂和風(fēng)俗。他模模糊糊地聽說有一種美味的飲料,地球上的公民依據(jù)其勇敢和愉快的程度隨意飲用。為了對他的選擇更有把握,這位月球人打開了有名的、萬無一失的布里亞·撒瓦蘭有關(guān)口味的神諭,在酒的條目上發(fā)現(xiàn)了這一珍貴的教導(dǎo):“族長諾亞……”和“這種飲料是由……做成的。”這是完全有助于消化的。這是很能說明問題的。讀過這個句子,不可能不正確而清晰地認識所有的酒、其不同的品質(zhì)、其不利之處及其對胃和大腦的作用。 ?。∮H愛的朋友,不要讀布里亞·撒瓦蘭吧。上帝不讓他喜歡的人讀無用的東西。這是拉瓦特爾的一本小書的第一句格言,他是一位比古代和現(xiàn)代世界的所有官員都更愛人的哲學(xué)家。人們沒有用拉瓦特爾的名字來為任何一種糕點命名;但是對這位天使般的人的回憶還活在基督徒中間,而誠實的資產(chǎn)者則忘記了布里亞·撒瓦蘭,那是一種乏味的奶油蛋糕,其最小的缺點乃是為連珠炮似的格言充當(dāng)借口,這些愚蠢又冬烘的格言即取自這本聲名狼藉的杰作?! ∪绻@本偽杰作的一個新版本敢于面對現(xiàn)代人類的良知,那么憂郁的飲者,快樂的飲者,你們在酒中尋求回憶或忘卻卻又發(fā)現(xiàn)不能如意,那就只能從酒瓶子的底部凝視天空,被遺忘或被埋沒的飲者啊,你們會買上一本,以善為惡、以善舉為冷漠嗎? 我打開霍夫曼的《克萊斯勒里亞娜》,讀到一條奇怪的建議。一位認真的音樂家為了創(chuàng)作一部喜歌劇,應(yīng)該喝香檳酒,他可從中發(fā)現(xiàn)這種劇所要求的發(fā)泡的、輕松的快樂;宗教音樂則要求萊因或朱朗松葡萄酒,好像在深刻的思想的內(nèi)部,有一種醉人的苦澀;但是英雄的音樂離不開勃艮第葡萄酒,它具有嚴肅的激情和愛國主義的驅(qū)動力。這顯然再好不過,而且除了一位飲者的激越的感情之外,我還發(fā)現(xiàn)了德國人最引為自豪的公正?! 』舴蚵Q起了一支奇特的心理晴雨表,為他表明他的心靈的不同的溫度和大氣現(xiàn)象。人們看到如下的劃分:混有容忍的輕度反諷的精神;帶有深度自我滿足的孤獨的精神,和諧的快樂,和諧的熱情,和諧的風(fēng)暴,自我不能承受的諷刺的快樂,走出自我的愿望,過分的客觀,我的肉體和大自然的融和。不用說,霍夫曼的精神晴雨表的劃分是根據(jù)其生成序列確定的,和普通的晴雨表一樣。我覺得在這支心理晴雨表和酒的音樂性的解釋之間有一種明顯的兄弟關(guān)系。 霍夫曼在死亡來抓住他的時候開始掙錢了。幸福在朝他微笑。像我們親愛的、偉大的巴爾扎克一樣,正是在最后的時刻,他看見舊有的希望的極光閃爍了。當(dāng)時,為其年鑒爭奪他的短篇小說的出版商們?yōu)橥镀渌?,在寄給他錢的同時,還加寄一箱法國葡萄酒?! 。?) 酒之深沉的快樂啊,誰曾認識你?一個人有悔恨要緩解,有回憶要追念,有痛苦要平復(fù),有空中樓閣要建造,他就要乞靈于你,你這隱藏在葡萄藤中的深奧莫測的神。酒的景象在內(nèi)在的陽光的照耀下是多么闊大!人在它身上吸取的第二青春是多么真實和熾熱!然而,它那令人震駭?shù)目旄泻碗y以承受的魔力又是多么可怕!但是,說吧,你們這些法官、立法者、上流社會人士,幸福使你們溫柔一,命運給了你們?nèi)菀椎牡滦泻徒】?,說吧,憑良心說吧,你們中間誰有無情的勇氣來譴責(zé)一個飲用天才的人? 再說,酒并非總是一個對自己的勝利有把握的斗士,盡管它發(fā)誓既無憐憫亦無仁慈。酒與人相似:人們永遠不知道可以尊重它或蔑視它、愛它或恨它到什么程度,也不知道它能做出多少高尚的舉動或可怕的罪行。我們對它不要比對我們自己更殘忍吧,還是平等地對待它吧?! ∥液孟裼袝r聽見酒說話:——它用心在說話,用一種精神才能聽見的精神的聲音。——“人啊,我親愛的人,我想為你唱一支充滿友情的歌,一支充滿快樂、光明和希望的歌,盡管有玻璃的牢房,軟木的插銷。我決不忘恩負義;我知道是你給了我生命。我知道辛勞和肩膀上的太陽對你意味著什么。你給了我生命,我會報答你。我欠你的會大大地還你;因為我感到非同一般地快樂,當(dāng)我跌進因勞動而干渴的喉嚨里。對我來說,待在一個正經(jīng)人的胸膛里要比待在憂郁而冷漠的酒窖里好得多。這是一座快樂的墳?zāi)?,我在那里熱情地完成我的命運。我把勞動者的胃攪翻了天,通過一座看不見的臺階,我登上他的大腦,表演我的難度極大的舞蹈?! ?ldquo;你聽見古代的強有力的曲調(diào)、愛情之歌和英雄之歌在我身上激蕩、鳴響嗎?我是祖國的靈魂,我一半是風(fēng)流的,一半是尚武的嗎?我是禮拜日的希望。勞動使日子興旺,酒使禮拜日充滿希望。胳膊肘支在合家團聚的桌子上,挽起了袖子,你自豪地歌頌我,你的確心滿意足?! ?ldquo;我照亮了你的年老的妻子的眼睛,你那每日的憂愁和最久遠的希望的老伴侶。我使你的目光溫柔,我讓你的瞳仁的深處燃起青春的火花。而你親愛的小家伙,你的沒有血色的小孩,這頭可憐的小毛驢像駕轅的馬一樣勞累,我要讓他泛起童年的鮮亮顏色,對于這個生命的新的競技者來說,我是使老斗士的肌肉重新強健起來的油?! ?ldquo;我像植物的精華落進你的胸膛。我是谷粒,將使痛苦地掘開的溝壟長滿莊稼。我們密切的結(jié)合將創(chuàng)造出詩。我們兩個將制造一個上帝,我們將朝著無限飛翔,像小鳥,像蝴蝶,像圣母的兒子,像香氣,像一切有翅膀的東西。” 這就是酒用它那神秘的語言唱的歌。那些有一顆自私的、對其兄弟的痛苦封閉著的心的人永遠聽不見這支歌,他們是不幸的?! ∥页3O肴绻d一基督今天坐在被告席上,說不定會有某個檢察官證明他的案子由于累犯而加重。說到酒,他是每天都喝。每天他都重復(fù)他的善舉。這大概解釋了為什么道德家反對他的狂熱。當(dāng)我說道德家,我指的是法利賽人的所謂道德家?! ∪欢拇_還有別的事情。讓我們稍微降一降??纯茨切┥衩厝宋锇?,他們可以說是以大城市的排泄物為生;因為有些職業(yè)是奇特的。這種人數(shù)量巨大。我甚至有時懷著恐懼想到,有些職業(yè)沒有任何快樂,沒有樂趣的職業(yè),沒有安慰的疲勞,沒有回報的痛苦。我錯了。這是一個收集首都每日的廢物的人。一座大都會廢棄的一切,她丟掉的一切,她輕蔑的一切,她粉碎的一切,他都加以分類,收集起來。他查閱荒淫的檔案,棄物的堆積。他分類,進行聰明的選擇;他像貪婪者聚集珍寶一樣揀拾著工業(yè)之神咀嚼過的垃圾,把它變成有用的或者給人帶來愉悅的東西。他來了,趁著被夜風(fēng)抽打著的路燈的昏暗的光,走上圣熱那維夫山的曲折的、布滿小家庭的一條小路。他披著七號柳條披巾。他搖晃著腦袋,在鋪路石上踉蹌,就像年輕的詩人整日游蕩,尋章覓句。他自言自語;他在夜的冰冷、黑暗的空氣中傾訴衷腸。這是一種輝煌的自白,它憐憫最抒情的悲劇。“向前!齊步走!師團,打頭,拿起武器!”就像在赫勒拿島奄奄一息的波拿巴一樣!好像那“七號”變成了權(quán)杖,“柳條披肩”變成了王袍。戰(zhàn)斗勝利了,但天氣很熱。他騎著馬走過凱旋門。他感到幸福。他高興地聽著熱情的人群的歡呼。他一會兒將口授一個比已知的一切法律都完善的法律。他莊嚴地發(fā)誓要讓他的人民幸福??嚯y和惡習(xí)將從人間消失。 但是,背簍沉重,擦傷了他的背和腰。家務(wù)的苦惱糾纏著他。四十年的奔波和勞作碾碎了他。年齡折磨著他。然而酒卻像一個新的財神,讓精神的金子滾過虛弱的人類。他像好國王一樣,用他的服務(wù)統(tǒng)治,而他的功績則由臣民的喉嚨歌唱?! 〉厍蛏嫌袩o以數(shù)計的無名人群,睡眠不足以平復(fù)其苦。酒對他們來說成了歌曲和詩?! ≡S多人大概覺得我很寬容。“您為酗酒辯護,您理想化了放蕩。”我承認,在善舉面前,我沒有勇氣計算不滿。我說過酒是可以被人吸收的,我同意人的罪孽等于他們的德行。我能做得更好嗎?再說我還有另一個想法。如果酒從人類的產(chǎn)品中消失,我相信會在這個星球的健康和精神上出現(xiàn)一種空白,一種匱乏,一種缺欠,比人們歸罪于酒的過度和偏斜更為嚴重。想想那些從不喝酒的人,或者幼稚,或者經(jīng)常是些傻瓜或者偽善者,不是有道理的嗎?傻瓜,是說他們是既不了解人也不了解自然的人,是拒絕藝術(shù)的傳統(tǒng)方式的藝術(shù)家,是譴責(zé)機械的工人,偽善者,是說他們是可恥的饕餮者,自吹節(jié)制的人,卻偷著喝酒或者喝一種神秘的酒。一個只喝水的人有一種秘密要向他的同類隱瞞。 讓人們來判斷吧:幾年前,在一次繪畫展覽會上,一群傻瓜在一幅像工業(yè)品一樣打磨、涂蠟、上光的油畫面前起哄。 ……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在那些最適于刨造我腧胃的人造理想的麻醉品中……兩種最有力的物質(zhì)是印度大庥和鴉片。……對于這兩種毒品所能產(chǎn)生的神秘結(jié)果和病態(tài)快樂進行的分析,其長期使用所不可避免的懲罰,最后,追尋一種虛假的理想所必然包含的不朽陛,就是本研究的主題。 ——夏爾·波德萊爾 《人造天堂》是一首長篇散文詩。……這部道德的書本質(zhì)上是-部詩學(xué)的書?! ?mdash;—法國批評家伊夫·福羅萊納
編輯推薦
波德萊爾以細膩、抒情性的語言,描述了酒、鴉片及印度大麻給吸食者所帶來的種種奇妙、精致、如夢如幻的感覺。那種迷醉感恰似一座人造天堂,一個輝煌卻虛假的世界,而作者自己也是在這其中一步步走向滅亡。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