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儒學九論

出版時間:2008年8月  出版社:三聯(lián)書店  作者:陳來  頁數(shù):230  字數(shù):122000  
Tag標簽:無  

前言

在出版了幾部有關朱子學與陽明學的著作之后,1992年我出版了《宋明理學》,此書以二十幾位理學思想家為主,敘述了宋明理學的產生、發(fā)展和演變,以求展示出宋明理學的基本人物、學術派別、概念命題和理論特色,著力揭示宋明理學發(fā)展的固有脈絡和內在討論。在該書的結尾我寫道:“事實上,把文化的視野進一步擴大來看,則理學不僅是11世紀以后主導中國的思想體系,而且是前近代東亞各國占主導地位或有重要影響的思想體系。因而,說宋明理學是近世東亞文明的共同體現(xiàn),是不算夸張的。從而,要展現(xiàn)理學體系所有的邏輯環(huán)節(jié)的展開、所有實現(xiàn)了的可能性,就需要把整個東亞地區(qū)的理學綜合地加以考察。遺憾的是,限于篇幅和學識,本書還不能完成這一任務,只在明代理學中設了李退溪一節(jié),對讀者了解朝鮮朝的朱子學發(fā)展可能略有幫助。真正站在東亞文明的角度了解理學,還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我在當時寫下這些話時,并沒有意識到其中的不妥之處,似乎以為是理所當然的。這個不妥之處,就是中國學者往往不自覺地把“宋明理學”等同于“新儒學”(Neo—Confucianism)。這種意識在中國研究的范圍內并無疑問,但超出中國研究的范圍就會發(fā)生明顯的問題。如果我的書名為《新儒學》或《朱子學與陽明學》,我自然可以在其中敘述韓國和日本的朱子學及陽明學。但是“宋明”不僅是某種時間的標尺,而且是中國歷史的朝代。在這個意義上,把李退溪列在宋明理學中敘述是不合理的。從這里可以看出,“新儒學”的概念是有其優(yōu)越性的,因為它對整個東亞文明更具有普遍的涵蓋性。也由于此,我們可以說“新儒學是東亞文明的共同體現(xiàn)”,但不宜說“宋明理學是東亞文明的共同體現(xiàn)”。把上面所引的那段話中的“宋明”兩字去掉,這一段文字應該是沒有問題了。但這個問題說明,中國學者往往缺少對“東亞”的清晰的、有分辨的意識。

內容概要

  本書以二十幾位理學思想家為主,敘述了宋明理學的產生、發(fā)展和演變,以求展示出宋明理學的基本人物、學術派別、概念命題和理論特色,著力揭示宋明理學發(fā)展的固有脈絡和內在討論。

作者簡介

陳來,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哲學史家。1952年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溫州。1981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研究生畢業(yè),哲學碩士,同年留系任教。1985年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研究生畢業(yè),獲哲學博士。1986年任博士生導師。曾任哈佛大學等??妥淌?、國際中國哲學學會副執(zhí)行長?,F(xiàn)兼任清華大

書籍目錄

前言李退溪對朱子的繼承和發(fā)展李退溪與奇高峰的四七理氣之辯李退溪心學之研究  李退溪性理學的再研究宋尤庵與李朝中期的朱子學李牧隱理學思想簡論林羅山的理學思想中日韓三國儒學的歷史文化特色現(xiàn)代化理論視野中的東亞傳統(tǒng)(《德川宗教》讀后)

章節(jié)摘錄

李退溪對朱子的繼承和發(fā)展李混,字景浩,號退溪,朝鮮時代著名的理學思想家,生于燕山君七年(1501,明孝宗弘治十四年),卒于宣祖三年(1570,明穆宗隆慶四年)。李混生七月喪父,幼從叔父問學。早年曾任弘文館修撰、成鈞館司成,明宗初任丹陽、豐基郡守,中歲卜居退溪之上,因以自號,學者都稱他為退溪先生。此后雖曾受任成鈞館大司成、工曹判書、弘文館大提學、藝文館大提學、知中樞府事等職,但始終一意歸退,以恬退名節(jié)。他晚年筑合于陶山之麓,潛心味道,優(yōu)游山水,自號陶翁。發(fā)源于中國大陸的程朱“理學”于高麗后期已傳人朝鮮半島,李朝建國后朝鮮理學逐步發(fā)展起來。李退溪曾說:“吾東方理學以鄭圃隱(夢周)為祖,而以金寒暄(宏弼)、趙靜庵(光祖)為首,但此三先生表述無征,今不可考其學之深淺。”[1]朝鮮位于中國之東,故其學者以東方自稱?!袄韺W”在麗末鮮初已在東方奠定了基礎,但當時“程朱之書稍稍東來”[2],學者尚少,亦無以發(fā)明。明朝崇奉朱學,頒四書、五經、性理大全,李朝受此影響,亦“設科取士以通《四書》《五經》者得與其選,由是士之誦習無非孔孟程朱之言?!盵3]在理學普及的基礎上,16世紀中葉后,與明初心學運動興起相對照,李朝則陸續(xù)出現(xiàn)了一大批以朱學為主的理學家,形成了李朝時代罕見的學術繁榮,并開始了朝鮮理學自身的學派發(fā)展。李退溪是這一時期理學發(fā)展中的劃時代的代表。當李退溪時,陽明學盛行于中國大陸,朱子學作為明王朝正統(tǒng)哲學面臨危機,退溪以繼承、捍衛(wèi)程朱道統(tǒng)為己任,一生學問“以朱子為宗”[4],“一以朱子為的”[5]。他一方面批評陽明心學,認為“今者中原人舉皆為頓超之說”[6];一方面又極力抨擊羅欽順等的主氣學說。所以他的弟子說他因“中原道學之失傳,流而為白沙之禪、會陽明之頗僻,則亦皆披根拔本,極言竭論以斥其非”[7],又“以整庵之學自謂闡異端而陽非陰助、左遮右攔,實程朱之罪人”[8]。他死后,門人稱他“其學得朱子嫡統(tǒng)”,為“海東朱子”,可以由此看出他作為朱學思想家的特點。李退溪的思想發(fā)展大體可分為兩個階段。早年以《心經》(真德秀著)為宗,注重心地的實踐功夫。南宋真德秀采摭古先圣賢論心格言,匯編成《心經》,其書以十六字心傳為首,以朱子尊德性銘為終。后來明人程敏政又以程朱諸說為之附注,著成《心經附注》。退溪“少時游學漢中,始見此書(《心經》)于逆旅而求得之。雖中以病廢,而有晚悟難成之嘆,然其初感發(fā)興起于此事者,此書之力也。

媒體關注與評論

中國學者往往缺少對“東亞”清晰的、有分析的意識。我們當意識到,“理學”不僅是中國的思想,也是韓國的思想,亦是日本的思想,韓國以及日本的新儒學都曾在理學思想上做出創(chuàng)造性的貢獻。應當把這些貢獻展示出來;這樣才能把理學體系所有的邏輯環(huán)節(jié)的思想發(fā)展的可能性盡可能地揭示出來,也可以把理學和不同地域文化傳統(tǒng)相結合所形成的各種特色呈現(xiàn)出來?!悂?/pre>

編輯推薦

《文化:中國與世界新論4:東亞儒學九論》由新知三聯(lián)書店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東亞儒學九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7條)

 
 

  •   可以作為研究新儒家的參考書
  •   經典,收藏
  •   能看到我國以外的學者的思想
  •   陳來先生的文章寫的很好
  •   儒學不僅僅是我們自己的根基。
  •   東亞儒學
  •   經典儒學論著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