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0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作者:蕭默 頁數(shù):153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建筑具有物質與精神的雙重屬性,雖不是純藝術,卻同樣具有形式美和藝術美,而且因其體量巨大。保存時間久遠,更由于它的表現(xiàn)性和抽象性等藝術特性,其價值并不在純藝術之下,且不能被代替。中國古代建筑在這一點上尤為突出:在實用和形式美的背后,深蘊著精神內(nèi)涵——“道”,這“道”既是“人文”的,又是“自然”的,反映出中國人的禮樂、道德觀和“天人合一”的生命觀。
作者簡介
蕭默,1938年生,湖南衡陽人。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建筑藝術研究所前所長,清華大學建筑歷史與理論博士。主要著作:《中國建筑藝術史》(主編與主撰)、《世界建筑藝術史》叢書、《敦煌建筑研究》、《蕭默建筑藝術論集》、《建筑藝術歷史與審美》、《巍巍帝都》、《天竺建筑行紀》等。曾創(chuàng)辦和主編《建筑意》輯刊。
書籍目錄
談談建筑藝術的特性第壹章 “非壯麗無以重威” ——都城與宮殿第貳章 “敬大法祖” ——禮制建筑第叁章 “事死如生” ——陵墓第肆章 “洪鐘震響開覺悟” ——寺觀第伍章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景觀樓閣與塔第陸章 “雖由人作,宛白天開” ——園林第柒章 “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 ——民居第捌章 “萬方樂奏有于闐” ——少數(shù)民族建筑 藏傳佛教建筑 維吾爾族建筑 傣族建筑 侗族建筑圖片索引
章節(jié)摘錄
第壹章 “非壯麗無以重威”——都城與宮殿以儒學為主導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旨在于強調(diào)整個社會的長治久安、和諧與穩(wěn)定,是在一種禮樂觀的指導下,加強中央集權即“君權”的具體政治運作,在建筑上的表現(xiàn)則是以弘揚君權的宮殿及與宮殿密切相關的都城規(guī)劃為主?! ∷^“禮樂”,即“樂統(tǒng)同,禮辨異”?!氨娈悺本褪菂^(qū)別等級社會中各階級階層的地位,建立起政治秩序,這是“禮”的職能;“統(tǒng)同”就是維系民心的統(tǒng)一協(xié)同,承認君權的高高在上,使整個社會和諧安定,這就是藝術——“樂”的功用。中國的都城與宮殿建筑是這種觀念的最好體現(xiàn)。甲骨文“宮”字,是一座簡單的穴居小屋的形象:在屋頂下面的兩個“口”字代表天窗和門,原指所有的房屋,秦漢以后這個字才專屬于帝王,宮殿也就是帝王處理政務和居住的地方了【圖1-1】。宮殿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開始于原始社會圓形村落的中央建筑,即考古學上所稱的“大房子”,最初是用作首領居住、集會和祭祀。從夏代起,這類建筑被一座大院圍繞起來,院內(nèi)有一座大殿,殿內(nèi)分間,但仍然合三種功能為一體。陜西岐山早周(時屬晚商)宮殿由兩進四合院組成:前面有廣場,前院有一座“堂”,是集會和祭祀的地方,后院用作居住,說明三種功能已開始分化。西周時,功能進一步分化,與都城也加強了聯(lián)系,追記西周陪都和東周都城洛邑規(guī)劃制度的《考工記》中記述到:匠人營造的王城,方形,每面九里,各開三座城門?! ?/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