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三統(tǒng)

出版時間:2007-12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作者:甘陽  頁數(shù):151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體現(xiàn)了作者近年的主要關切即全球化時代的中國文明自主性問題,認為唯有自覺地立足于中國歷史文明的連續(xù)統(tǒng)中,方有可能在全球化時代挺拔中國文明的主體性。為此,本書上篇提出了“新時代的通三統(tǒng)”問題,強調(diào)孔夫子的傳統(tǒng),毛澤東的傳統(tǒng),鄧小平的傳統(tǒng),是同一個中國歷史文明連續(xù)統(tǒng);中篇則提出,全球化加速帶來的所謂“空間化”和“當代性”導致文明空洞化和庸俗化的危險,對此必須自覺地拉長時間和歷史的長度來強化文明的厚度和深度;下篇論述了以經(jīng)典閱讀為中心的通識教育主張,認為中國大學通識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成中國人的文化自覺即中國文明主體性意識。

作者簡介

甘陽,八十年代在北京大學外哲所畢業(yè)后創(chuàng)辦“文化:中國與世界”系列叢書(三聯(lián)書店出版);九十年代赴芝加哥大學社會思想委員會師從希爾斯和布魯姆等名師深入研究西方文明史?,F(xiàn)任香港大學亞洲中心專職研究員,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客座教授,中山大學哲學系客座教授,博士生導師。近著有《政治哲人施特勞斯》、《古今中西之爭》《將錯就錯》,編著有《八十年代文化意識》、《中國大學的人文教育》(與陳來、蘇力合編)等。

書籍目錄

自序 關于“通三統(tǒng)”上篇 新時代的“通三統(tǒng)”——中國三種傳統(tǒng)的融會 當代中國三種傳統(tǒng)的并存 何謂“中國文化問題” 熟知不是真知 重新認識中國 中國經(jīng)濟改革成功的內(nèi)在邏輯 傳統(tǒng)中國與現(xiàn)代中國 結語 評論中篇 “中西繪畫,要拉開距離” 評論下篇 大學之道與文明自覺 打造中國的精英 大學的文化之根 哈欽斯的大學理念與芝加哥大學的轉型 哈佛三校長與哈佛紅皮書 美國大學通識教育的五個階段  哥倫比亞模式   芝加哥模式  斯坦福模式 所謂哈佛模式的誤導 我國大學的通識教育之路問答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通三統(tǒng)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68條)

 
 

  •   這本書雖然收集了三篇演講,事實上主題只有兩部分,第一部分的關于中國三種傳統(tǒng)的融匯,第三部分通識教育的精髓。

    我是沖著通識教育買得這本書,受益匪淺。明白了現(xiàn)在我們所搞的很多所謂通識教育的東西大多華而不實,詳細了解了美國大學通識教育發(fā)展的歷史,明白了通識教育就是閱讀經(jīng)典。

    第一部分是關于政治的,讀來有些吃力??催^兩遍之后似有些體悟,然后開始覺得之前的那些盲目的偏見顯得有些幼稚無聊。很多東西是我們看不到的,既然不能直接看到,還是不要妄加評論,多聽多思考才是。

    這本書裝幀精良,很有質(zhì)感。內(nèi)容不多,卻很有分量。感謝甘陽先生的作品,以后還會多看幾遍,期望有新的發(fā)現(xiàn)。
  •   八十年代有理想有激情,談文化的人也多,那是知識分子熱衷于思考和出書的年代。但是也就像許紀霖先生坦誠的說過的,那時的人寫東西很快,可是能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留下來的東西不多。甘陽老師那會也許也不過是個剛畢業(yè)沒多久的年青才俊,卻有足夠的眼光、膽識和才華,編輯出版那套影響并成為八十年代標志的叢書,雖然不一定是自己寫下的書,卻一定是自己想說的話。終于留洋歸來后,這會說的,便就是寫的,通三統(tǒng)就這么來的吧。還不難看到先生八十年代的影子,只是談論的話語不知道變沒變。留過洋的人果然更能冷眼向洋,沒留過的卻還有多少眼巴巴的想出去,只是現(xiàn)在的年青才俊,出去的動機又有幾分是先生當年的初衷,時代早就變了,我們也都老了。八十年代,離我們究竟多遠了,莫說是通三統(tǒng),還有多少人記得哪怕一統(tǒng),不少年輕學者都統(tǒng)到美國自由主義和資本主義那一統(tǒng)去了吧。
  •   甘陽老師在《通三統(tǒng)》里提到的儒家、毛時代、鄧時代三個不同傳統(tǒng)的內(nèi)在傳承聯(lián)系以及他們對中國近現(xiàn)代發(fā)展的作用,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豐富了視角,不在局限于批判或者歌頌,而是更為直觀地去論述事實的東西
  •   但就《通三統(tǒng)》這一篇而言,意圖在于:1,回答改革開放經(jīng)濟成就與中國舊傳統(tǒng)以及毛時代傳統(tǒng)之關系;2,彌合知識界左右兩派的爭執(zhí)。這篇主要側重經(jīng)濟,其余兩篇側重文化。
  •   當下的中國社會,太需要大批的學者重新審視中國自己的文明了,不要一味的想西方看齊
  •   “通三統(tǒng)”這個說法最早是在《讀書》上看到的,覺得觀點很特別,所以買了一冊圖書。
  •   作者闡述了中華傳統(tǒng)、毛澤東傳統(tǒng)、鄧小平傳統(tǒng)的繼承和發(fā)揚,討論了中國人的根脈所系與現(xiàn)實發(fā)展的關系,作為一種對尋求當下中國社會共同價值的嘗試,啟人思維,讀之受益匪淺。
  •   現(xiàn)今時代,需要我們從中國文化中理出一個傳統(tǒng),增強自己的文化自信,才能立于世界。這本小冊子就是做了這樣的嘗試,作者娓娓道來,不溫不火。
  •   真的給我很大的驚訝,愛不釋手。
    作者從三種傳統(tǒng)講述了中國文化的去處,很是獨到。
  •   甘陽先生在書中提出了再建傳統(tǒng)的方案,雖有工程師只說,仍給人以一種思路。
  •   中國在高速的發(fā)展中幾近迷失了自己,一個有著三千年歷史的國家應該找回自己的靈魂
  •   在中山大學博雅學院,祝他成功,祝所有進入此學院的精英成功。
  •   這本書的觀點很獨特,很新穎。看過之后會讓你對中國的文化有一個全新的認識。書很薄,但內(nèi)容充實!借用朋友的話:“大愛此書!”
  •   薄薄一本,看起來不費勁,讀完能有些思索,尤其是大學教育的。甚好
  •   是聽同學推薦的,對中國的教育別有一番見解,對豐富我們的學識應該很有啟發(fā)吧,期待中
  •   甘陽先生的這本書非常棒,應該仔細閱讀
  •   書的內(nèi)容和文明國家大學有重復
  •   讀了甘陽別的著述,便找了這本來看。

    書很不錯,很多觀點獨到而富有啟迪,唯一的缺憾是容量少了些,薄薄的一本,不過癮哪。
  •   甘陽再努力一點可以成為一代大師
  •   要仔細和反復讀的書,他們是時代重要的見證者和參與者
  •   書很薄,但非常好,思想非常深刻而又啟發(fā)性。
  •   內(nèi)容豐富,作者的思路很清晰,也比較容易讀懂
  •   值得購買,雖然其中一部分已經(jīng)在其他地方閱讀?。?!
  •   非常有獨立思考的一本書
  •   讀了本書,擴充了我的視野,很好
  •   內(nèi)容精致細膩,好書。
  •   好好看一看,有收獲
  •   通俗易懂,發(fā)人深省
  •   偶像的書,支持!
  •   內(nèi)心系統(tǒng),透徹!
  •   很好,喜歡,正在慢慢研讀
  •   rushang
  •   書很好,發(fā)貨快,包裝好,態(tài)度好!
  •   大致翻了一下,不錯。
  •   甘老師的書,好!希望甘老師多寫些,不要總是演講材料。
  •   無需多說,三聯(lián)版,一直信賴加喜歡
  •   包裹的表面沒有寫清楚收件人的聯(lián)系地址和手機,搞得我們公司負責派送的同事找了好久才把東西送到我手上。
  •   這個出版社都出好書!
  •   聽說很好,期待
  •   書十分的好,收獲不少。
  •   第一次在當當上面買書,因為是幫朋友代購,所以對收到的書質(zhì)量檢查格外仔細,也沒發(fā)現(xiàn)有什么大毛病,總的來說很不錯了。
    物流配送同志服務態(tài)度好,而且很有耐心,希望繼續(xù)保持。
  •   書很好。有些受啟發(fā)的觀點。物美價廉。
  •   該書為甘陽在有關大學做的講演錄。正因為是講演,所以有些論點感覺下的太匆忙,論證過程稍顯突兀,不過“通三統(tǒng)”的提法還是蠻不錯的,有啟發(fā)意義,值得一讀。
  •   以前看過甘陽的其他作品,一直覺得不錯,這本《通三統(tǒng)》仍然沒有讓我失望。
  •   書比想象的要小、要薄,主要是由幾篇演講構成的,但是作者還是比較有見解,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以及大學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值得一看。
  •   關于美國通識教育的介紹,很有借鑒意義
  •   甘陽的書不錯的
  •   中國的一切發(fā)展源自中國的根
  •   全球文化浪潮中的自我民族意識,文化傳承意識可以讓年輕人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自定。
  •   只是我們歷史老師推薦的書值得一看
  •   寫畢業(yè)論文時參考過得,不錯!
  •   甘老師的書啊!
  •   盡管很多論點有點偏激,但是作為一個大學生的入門讀物應該值得推薦
  •   頗受啟發(fā)。。但是太貴了??!
  •   還好,了解下
  •   是正版,很值
  •   雖然很薄,對人影響巨大
  •   通俗易懂,分量略顯不足。
  •   挺受啟發(fā)。
  •     本書收錄了甘陽先生的三篇演講。上篇借用“通三統(tǒng)”的概念討論全球化時代中國文明主體性的一些問題。中篇是“中西繪畫要拉開距離”。下篇談到了美國的通識教育以及國內(nèi)大學的通識教育的問題。
      本書屬于“‘文化:中國與世界’新論”叢書。作者認為,真正的大國崛起必然是一個文化大國的崛起。我們必須從根本上拒斥簡單的“拿來主義”,那樣是文化不成熟、文明不獨立的表現(xiàn)。中國思想學術文化的成熟的標志在于中國文明主體性之獨立立場的日漸成熟。21世紀的中國人應該已經(jīng)有條件以更為從容不迫的心態(tài)和雍容大氣的胸襟去重新認識中國與世界。
      當代中國有三種傳統(tǒng):市場和自由,平等與正義(毛時代),注重人情鄉(xiāng)情(儒家)。作者引用了國外學者對毛時代的研究,認為不能把毛、鄧時代割裂開。毛時代形成了中國式的“政治集權”與“行政分權”的統(tǒng)一,特別是經(jīng)濟結構向地方傾斜的“地方經(jīng)濟分權”擺脫了蘇聯(lián)中央計劃經(jīng)濟的高度“行政集權”模式。中國經(jīng)濟改革的成功,不是國營企業(yè)改革比蘇東更好,完全是因為新的經(jīng)濟在地方上發(fā)動起來,尤其是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帶動的。上篇體現(xiàn)了作者的新左的風格。另外,中國傳統(tǒng)文明是中國經(jīng)濟改革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作者以海外華人來華投資為例。作者認為香港社會是高度不平等的(沒有毛的傳統(tǒng))。要深入研究中國必須先研究西方,最值得當今中國參考的是1800年前后的英國和1900年前后的美國。
      中篇,作者重申了在社會經(jīng)濟層面、在物質(zhì)生活資料的分配上要強調(diào)民主化、平民化,在思想文化、藝術上要強調(diào)貴族化,反民主化、反平民化。20世紀中國普遍的徹底的反傳統(tǒng)心態(tài)從根本上造成我們今天普遍感到文化底氣不足,這也正是今天中國極端缺乏精英的根本原因。中國古典文明是一種中年人的文化。
      作者認為國內(nèi)大學的通識教育只學到了美國大學通識教育的形式而非實質(zhì)。通識教育要集中閱讀少而精的經(jīng)典原作,擺脫“通史”或“概論”的講法。作者提出國內(nèi)大學的通識教育應包括五個門類:中國文明史、中國人文經(jīng)典、大學古代漢語、外國人文經(jīng)典、外國文明史。
  •   《通三統(tǒng)》沒有《將錯就錯》有意思。
    甘陽談起中國的政治、文化問題,看不出在芝加哥大學社會思想研究所修行十幾年的成果?;蛘撸@正是他想要說的東西?
    古今中西,甘陽都懂。因此,《通三統(tǒng)》可以作為這個時代病癥的記錄。
  •   寫的一般,就是把三篇大學演講稿匯在一起,觀點是有,就是深度有限。第一篇提出的對毛思想的別樣思考還是有新意,可惜也是把國外學者的研究進行的解讀。
  •   甘陽怎么一下子成了文化保守派了?那么當初又何必要到芝加哥讀博士呢?
  •   作者出入中西,歸于今文老路。何必辛苦,原地待著,無須勞神。
  •   不喜歡甘楊
  •   不如讀點別的。個人意見。
  •   第一次讀甘陽的書,奔著名頭去的。讀完覺得很爛。如果這是當代最有可能成為“思想大師”的人寫的書,那我只能對中國目前的思想界表示遺憾。書中沒什么原創(chuàng)性,說著別人已說過的話,但態(tài)度卻自大而狹隘。
  •   sha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