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 出版社:三聯(lián)書店 作者:楊振寧,翁帆 頁數:414
Tag標簽:無
前言
振寧和我結婚后一直有出版他的新文集的想法,可是我們總是行程匆匆,沒有做成。最近我們才挑選、整理(有些文章曾作少許字句的更改)、翻譯了部分他在過去二十幾年間所寫的文章,包括一些采訪,成為今天的《曙光集》。關于書名,其實我們有過幾個想法。振寧以前的書有《讀書教學四十年》和《讀書教學再十年》,那我們是不是還沿用《讀書教學xxx》呢?有一段日子我們一直斟酌著,直到一個早上,振寧很高興地對我說:“我找到好名字了!就叫《曙光集》?!边@個名字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很“進步”,不過后來我覺得這個名字還不錯。振寧在好些文章里,都是以一個勤于思考的人的身份去討論一些文化及社會問題,他的感觸源自于他幾十年來所聞所睹的事物。我曾經說他有些思想或語言過于直率,我記得我笑說:“你何苦要寫呢?過后又有些人要罵你了。”他回答:“我不怕。我講的是真話!”編這本文集的時候我明白了一些道理:他看著一個民族與社會經歷了許多變化與發(fā)展的階段,而像我這一代人很難有一樣深刻的感受,因為在我們懂事的時候,社會已經開始迅速地發(fā)展了。我從而也明白了他寄托在書里的熱情與希望?!妒锕饧芬部梢哉f是這二十多年間振寧的心路歷程——他走過的,他思考的,他了解的,他關心的,他熱愛的,以及他期望的一切。《曙光集》仍然采用了Selected Papers的排序方法。數字表示寫作或發(fā)表的年代,數字后的字母沒有特別的意思。特別要提出的是,書里的文章由不同譯者翻譯,譯名不盡相同,如80b中的“韋耳”與85j中的“魏爾”指的都是H.Weyl。為了不改變原譯文,我們沒有將各譯名做統(tǒng)一處理。還有,書里出現的人名,除了像“愛因斯坦”這種已達成共識的譯名,其他外國人的名字在有些文章里仍保留原來的英文形式,不作翻譯。最后,我們要特別感謝黃美芳小姐在我們整理文集的時候給我們提供了很大的幫助。翁帆2007年10月于北京
內容概要
《曙光集》可以說是這二十多年間作者的心路歷程——他走過的,他思考的,他了解的,他關心的,他熱愛的,以及他期望的一切?! 妒锕饧啡匀徊捎昧薙elected Papers的排序方法。數字表示寫作或發(fā)表的年代,數字后的字母沒有特別的意思。特別要提出的是,書里的文章由不同譯者翻譯,譯名不盡相同,如80b中的“韋耳”與85j中的“魏爾”指的都是H.Weyl。
作者簡介
楊振寧,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
書籍目錄
編前言前言建造友誼橋梁的責任致朋友們的一封信愛因斯坦對理論物理的影響Jossph Mayer與統(tǒng)計力學磁通量量子化——個人的回憶分立對稱性P,T和C 附:報告后的討論吳健雄致楊振寧的一封信自旋魏爾對物理學的貢獻一封Rosenbluth致楊振寧的信負一的平方根、復相位與薛定諤 附:倫敦給薛定諤的一封信規(guī)范場趙忠堯與正負電子對之產生和湮滅一個真的故事在統(tǒng)計力學領域中的歷程現代物理和熱情的友誼 附:黃昆與楊振寧的往來書信兩封Bill Moyers的訪問記對稱和物理學楊振寧對我的教育鄧稼先近代科學進入中國的回顧與前瞻丘成桐:世界級數學家《邵逸夫先生贈款項目專刊》前言接受香港電臺訪問的記錄施溫格與Lars Onsager的過往一封關于鄧小平的唁電美與物理學從國恥講起父親和我 楊振寧——保守的革命者榮休晚宴后的答詞驚聞Mills逝世從崔琦榮獲諾貝爾談起中國現代文學館與魯迅頭像中興業(yè) 需人杰讀吳為山雕塑:真、純、樸他永遠腳踏實地——紀念恩芮科·費米誕辰100周年沃納·海森堡(1901-1976)追念秉明從矢量勢A到聯(lián)絡——規(guī)范場中心觀念的演變史歸根反思《易經》對中華文化的影響CCTV的訪問追憶陳省身先生愛因斯坦:機遇與眼光中國文化與近代科學“三四十年后,大家一定認為這是羅曼史”——楊振寧、翁帆接受臺報專訪我們是天作之合 附:浪漫不浪漫?在浸會大學的一次發(fā)言聯(lián)合早報的一篇訪問編后言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建造友誼橋梁的責任“三四十年后,大家一定認為這是羅曼史”?!獥钫駥?、翁帆接受臺報專訪原載《參考消息》2006年7月11日。[臺灣《聯(lián)合報》7月6日報道]題:楊振寧、翁帆相對論婚姻——接受本報90分鐘深度專訪婚后首次來臺的楊振寧和翁帆于7月5日接受本報專訪。專訪之后,楊振寧偕翁帆中午參加吳大猷科普著作獎頒獎典禮,并做《21世紀的科學發(fā)展》專題演講。穿著碎花洋裝的翁帆掩不住的青春氣息,她是楊振寧的伴侶,也是他的“耳朵”。佩戴助聽器5年的楊振寧坦然地說,到了這年紀,聽力不行,“你們得大聲點兒”;若是不清楚,他只消望妻子一眼,翁帆會握著他的手,用略帶潮汕腔的普通話把問題重復一次。以下是訪談內容:“這個婚姻把自己的生命做了延長”問:兩位結婚快兩年了,結婚對你們各自的人生,最大改變是什么?楊振寧:我們是不同時代的人,婚后,我們從彼此學習到一些自己以前沒經歷過的事情。我們年紀差很多,媒體有非常多討論,不過有一點大家都沒注意到:一個人到了八十多歲,不可能不想到他的生命是有限的,跟一個年紀很輕的人結婚,很深刻的感受是,這個婚姻把自己的生命在某種方式上做了延長。假如我沒跟翁帆結婚,我會覺得三四十年后的事跟我沒關系;現在我知道,三四十年后的事,透過翁帆的生命,與我有非常密切的關系。下意識里,這個想法對我有很重要的影響。翁帆:振寧講過:“有些事我看不到了,可是再過三四十年,你幫我看?!蔽覀冃牡纂y免有點傷感,但大家都曉得這是一個事實,每個人都會經歷。對我來說,婚后經常要旅行,參加一些會議和活動,這跟我以前的生活不一樣,因為我結婚前還在念書。問:楊振寧的過去,翁帆沒有參與,會造成隔閡嗎?或反而可以分享不重疊的人生?楊振寧:我認識很多人,有的認識很多年,像這兩天翁帆和我會看到很多人,我都會預先向翁帆介紹,這個人多少歲、做什么研究。我想人相處了以后,年齡差別沒什么重要性,重要的是,每個人都不一樣。透過跟翁帆的接觸,我也認識很多和她同年紀、在潮州長大的中國年輕人,幫助我對中國今天的各種現象多一些了解。問:會不會在價值觀上因為世代差距有不同看法?楊振寧:像吃東西,畢竟我在美國住了快60年,而她最近才長期接觸外國生活。翁帆:我發(fā)現他吃中餐和西餐的量不一樣,西餐吃得較多,中餐通常吃一點就說飽了。楊振寧:又比如說她對中國的補藥,相信的程度比我大了很多很多。翁帆:中國人普遍覺得人參是好的,廣東人喜歡煲湯,里頭會放些藥材。這些我相信對身體有好處。他一邊喝,一邊說不相信。不過只要他肯喝,我還是會煲給他。“我走了,翁帆可再婚”問:你們談論科學嗎?跟諾貝爾獎得主生活在一起是什么感受?翁帆:我想他首先是一個人。當我們生活在一起,我很少去想他是什么得主或什么人物,只把他當作丈夫一樣來相處。楊振寧:我可以解釋得更清楚一點。比如說我看電視或看電影,了解的速度不如一般人,一方面是我的耳朵有點問題,不過不只是這個。我跟翁帆看電影,她會覺得:喔,原來楊振寧這人并不怎么聰明。問:結婚兩年,院士做過的什么事讓你最感動?翁帆:嗯,現在我剛好想起兩件事,心里覺得是甜的。有一回我們在日本,早上我病了,頭暈、肚子疼,沒法起床,振寧到樓下幫我拿一碗麥片粥上來,喂我吃。(楊:多半時候,都是她照顧我。)另一件是在三亞的酒店,他通常比我早起看報紙、看書。那天他不想開燈吵醒我,就到洗手間里去看。我醒來后跟他說,你可以開燈的。問:你似乎對自己的年齡很坦然?楊振寧:是,很幸運,我現在身體很好。假如我不能行動了,我們的關系和對前途的看法不可能跟現在一樣。有人認為我們的年紀差這么多,興趣可能完全在不同方向,過去經驗也不一樣,會影響我們彼此之間的了解程度。不過,我覺得這些婚姻不成功的可能性在我們之間都沒有。問:婚前你們曾討論過如何排解別人的議論或親友的壓力嗎?楊振寧:親人的看法當然是我們比較重要的考慮(楊有三名子女),不過在我們兩家的情形,他們沒有任何異議。至于朋友,我想絕大多數都覺得這是一樁不尋常的婚姻,不過他們也認為是值得做的事情。最近我們到美歐去了一趟,因為翁帆是念英文的,所以她和別人交談一點困難也沒有。我曾經想過,如果她不大會說英文,我們會不會結婚?這是沒辦法回答的問題,人的感情很復雜,不過這的確是一個重要因素。翁帆:我們結婚是先自己決定,再通知家人。當然希望他們支持,不過我想,首先是我們自己做了決定。振寧說過,三四十年后,大家一定會認為這是羅曼史,我也這樣覺得。我這樣想沒什么特別理由,只因為我們生活得很好。楊振寧:我想(看了翁一眼),翁帆也許不會反對我給你們講這個故事。討論結婚的時候,我跟翁帆說,將來我不在了,我贊成你再婚。她說:“我當然不會,你怎么可以這樣講!”但我的話是有哲理的。人生非常復雜,沒有絕對的對與不對。我告訴她,贊成你將來再婚,是年紀大的楊振寧講的;年紀輕的楊振寧,希望你不再結婚?!耙簧@么多幸運很少有的”問:楊院士曾說自己一輩子非常幸運,人生每個轉折都占了很大便宜,這話怎么講?楊振寧:一個人到了我的年紀,不可能不想到一生的經歷(翁伸手輕輕拿掉楊臉上的一根頭發(fā))。我在安徽合肥出生,當時的合肥,像還在19世紀、甚至18世紀的狀態(tài),沒有電,沒有馬路,大的公共汽車因城門太小進不來。直到父親在我六歲時回國,到廈門大學當教授,把我和母親接去,我才從19世紀跨進20世紀,第一次看見抽水馬桶、罐頭水果,也第一次吃到香蕉和菠蘿。到美國時我二十二歲,“二戰(zhàn)”剛結束,這以后五六十年來,全世界人類生產力大幅增長。這與我個人一生命運有很密切的關系。我在美國當研究生時,正好物理學有新的一支剛發(fā)展,就是高能物理和粒子物理。一個年輕人能和一個開始蓬勃發(fā)展的領域結合在一起是最幸運的,那景況像是“遍地黃金”。那也是美國學術研究大發(fā)展的時候,各校、各研究所都在擴充,機會非常多。所以我從沒找過工作,都是職業(yè)來找我,這當然非常幸運。在個人生活方面,我跟杜致禮結婚五十多年,現在又跟翁帆結婚,不管別人怎么想,在我自己看起來,都是很幸運的。而這么多幸運結合在一起是很少有的。翁帆:我想我沒他那么幸運,這是肯定的。不過我也覺得,我一切都還不壞,對目前的生活很滿意。問:你對自己的學術成就,總評是什么?有遺憾之處嗎?楊振寧:科學前沿的研究工作,我想可以比喻為沖鋒陷陣。年紀大的人沖鋒陷陣的本領不能和年輕人相比,這點和文學完全不一樣。比如我的老朋友何炳棣(歷史學家),比我大三四歲吧,著作和研究還是在前沿做得很好。我現在基本上漸漸從最前沿退下來,改走到物理學發(fā)展的歷史,注意的是過去一兩百年學術上發(fā)展的總趨勢。我到各地去演講,講題都與這有關。這些年關于這方面,我寫了不少文章,現在翁帆幫我整理文章,翻譯成中文,打算出一本《楊振寧選集》。1985年我出過一本英文的Selected Papers(《(論文精選》),現在等于出續(xù)集,但用中文出版。問:楊院士曾說大陸應多幾個比爾·蓋茨,不必多幾個諾貝爾獎得主,意思是……楊振寧:這是有媒體斷章取義,我的意思是中國更需要的是比爾·蓋茨那樣的企業(yè)家,或能發(fā)明任天堂的企業(yè),創(chuàng)新的同時也帶來很多經濟效益。得諾貝爾獎當然好,問題是目前哪個更重要。問:你對21世紀的中國有很大的期許?楊振寧:對,我想這是人類史無前例的發(fā)展吧。一個這么古老的文化、這么多的人口,從一百多年前瀕于滅亡的狀態(tài)走到今天,是人類歷史上一個重大的事情,對21世紀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我常常想,我這點也很幸運,到了八十多歲的年紀,還能看到我所關懷的一個文化傳統(tǒng)處在崛起的狀態(tài)。有位印度裔諾貝爾獎得主(Naipaul)也七八十歲了,他對印度文化前途的關懷就像我對中國文化的前途一樣,可是他沒有我這么樂觀。另一個幾年前過世的大學者薩義德,關心伊斯蘭文化的發(fā)展,但對它的文化前途同樣沒有我樂觀。我想,大家都看得出來,這20年來中國的經濟情形、國際影響都提升得很快,這有長遠的歷史道理,這道理還會繼續(xù)下去。問:那你對臺灣的未來一樣樂觀嗎?楊振寧:我對臺灣的發(fā)展也采取樂觀的態(tài)度。我們是天作之合這是楊振寧與翁帆在2006年2月19日的《亞洲周刊》上發(fā)表的一篇短文。2006年1月22日的《亞洲周刊》上面刊載了平路女士的文章《浪漫不浪漫?》。我們以前沒有聽說過平路女士,也沒有看過她的文章。但是她點了我們的名字,說三道四了一通。我們覺得有必要在《亞洲周刊》上作一回應。平路在短短一千多字的文章中:嘲笑和罵了老年人身體不好的窘態(tài);嘲笑和罵了儒家傳統(tǒng)的種種;用了多種言語描述老夫少妻婚姻有“解決不了的孤獨”。在我們看起來,整篇文章缺少的是陽光、是希望、是同情、是愛。文章中說:“或許因為快樂而悲傷,或許因為悲傷而快樂……問題是,誰會告訴我們這樣的真相呢?”平路女士:我們現在就告訴你我們相處的真相:我們沒有孤獨,只有快樂;與你所描述的、或所期望的,完全不同。我們兩人都認為我們的婚姻是“天作之合”。(你一定不喜歡這個成語,其實像許多漢語成語一樣,它是極富內涵的四個字。)不管平路女士怎樣解說,在我們讀來,她的文章中多處是在咒罵我們。我們是罵不倒的??墒撬欠駪摲词?,應該道歉呢?附:浪漫不浪漫?平路女士原文,原載《亞洲周刊》2006年1月22日。不久之前,音樂會中見到那位老科學家與他的新婚妻子。其實,我見到的是他們的后腦袋,唧唧咕咕不時在私語。看起來,年輕妻子頻繁請教,得過諾貝爾獎的老科學家耐心作答。小鳥依人一般,妻子時時把一頭秀發(fā)靠了過去。結束時他們起身,沿著走道往出口走,眾人讓路,眼光里有朝圣般的景仰艷羨。男士們大概也深受鼓舞,有為者亦當如是;女士們瞪著她光潔的面孔,這一刻優(yōu)劣立判,是的,年輕就是勝利。兩人十指緊扣,走道兩邊頻頻輕呼:“好浪漫!”“沒見過的,真羅曼蒂克?!边@么樣目光所聚,背叛了世俗?不,我要說,他們恰恰是切合于世俗。遠遠看著,白發(fā)紅顏,像浪漫的佳偶。幾乎淹沒了真相。尤其我們的儒家傳統(tǒng)溫柔敦厚,總為賢者諱。不像日本,作家習慣寫作誠實的私小說,譬如川端康成、谷崎潤一郎等人,將老之際,便用文字坦露面對年輕女性蒼涼而異色的心境。但在儒家傳統(tǒng)的道袍之下,老夫少妻的匹配對照于社會期待,反而相得益彰:他們是常規(guī)的遵循者,不是頑勇的叛逆者。男性家長制的權威操控,其實,正是儒家文化中被一再遵循的家庭模式。儒家的丈夫角色如父如兄,因之,最可以消受白紙白璧般無知無瑕的小女人:幼齒的“幼”、尚青的“青”、乃至雛妓的“雛”,對男人來說,意味著無須拼搏就可以輕松操控。更何況,儒家文化對女性的訓育也注重在妾婦之德:所謂的婦德、婦紅、婦言,都教女人及早放棄自己的自主性,甘愿把心智停留在稚嫩的髫齡。對妻子,畢竟是一種太長久的壓抑,所以儒家文化的家庭結構包含著隱隱的暴力:日后,不滿足的婦人用扭曲的欲望或變態(tài)的凌虐,掌理家、支使子媳、或頓挫那只無能的老獸。真相是……老夫少妻怎么過日子?眼前飛著細小的蚊子,視網膜有破洞,膝蓋頭也颼颼地風濕骨刺,睡到夜晚有欲尿的感覺,站著,憋氣,卻又像滴漏一樣遲遲出不來。老男人的夜,實情像葉慈的詩篇《航向拜占庭》嗎?An aged man is but a paltry thing/老年男人無非瑣屑小事。A tattered coat upon a stick/竿子上蕩著一件破布衫。還有彼此體溫也解決不了的孤獨。見諸艾瑞絲·梅鐸(Iris Murdoch)的丈夫John Bailey描述他們晚年相處的書(英文書名是Elegy for Iris,中文譯成《挽歌》),寫道“我們在彼此身上看到了孤獨”,當楊振寧碰到翁帆,老年的孤獨碰上青春的孤獨,加起來,說不定正好是小說家馬奎茲的題目:一百年的孤獨。無從跨越的還有……兩人之間兩個甲子的時代,其中難以跨越的時代感。他的生命章節(jié)已經寫到最后,而前面那些關鍵的章節(jié),蕭條異代不同時,她甚至尚沒有出生,又怎樣用超前的心智一起去重數、去緬懷、去相濡以沫?即使兩人偶有溫馨的時光,不是昂揚、不是燦爛,像是站在晚霞的回光里,隨處帶著淡淡的哀愁,或許因為快樂而悲傷,或許因為悲傷而快樂……問題是,誰會告訴我們這樣的真相呢?對隱然合于流俗的事,華人世界總喜歡錦上添花。因此,這“美麗的禮物”,目前看來,將為大師的晚年紅袖添香;為傳統(tǒng)老男人的生命,添加上令人羨慕的尾巴。我在意于它強化的仍是某種“迷思”(Myth)。教導俗世男女,追求最傳統(tǒng)的標的物。偏偏有人說他們充滿勇氣。這是混淆視聽的說法。其實,他們依著傳統(tǒng)的模式相遇與相交,像是某種形式的郎才女貌、某種形式的各取所需,其實并非異類的情愛,亦算不上艱辛的苦戀癡戀,過程既不驚世、也不駭俗,后來婚禮果然祝福盈庭,如果要說當事人有勇氣,他與她的勇氣加起來也比不過任何一位毅然出柜的同志朋友。明明是在傳統(tǒng)架構里鑲嵌得宜,卻名之為浪漫、名之為勇氣……而我擔心的尤其是,這浪漫的“迷思”將影響深遠:它關系著女人繼續(xù)把皮相青春當作本身可欲與否的唯一標準。
后記
《曙光集》已經到了最后審稿的階段了。再次編讀這些文章后,我對于振寧的價值觀、為人處世、物理生涯更加了解。我特別喜歡Dyson在振寧退休典禮上的演講:《楊振寧——保守的革命者》。這并不是一篇迎合場面、用贊美堆砌出來的講話。Dyson的語言平實而感人,字句間的真摯之情隨處可見。我知道Dyson一定是個讀懂了振寧、知道怎么去欣賞振寧的人,要不不可能用“保守的革命者”這么準確、這么簡潔的詞語來形容他。這兩三年來,我慢慢地聽振寧講述關于他的朋友的故事,漸漸地在不同場合遇到他的許多朋友。
編輯推薦
《曙光集》精選了楊先生及其友人所寫的五十多篇文章,包括論文、演講、書信、訪談、散文等50多篇文章,其中約有一半文章系首次結集出版,很多篇目也從未發(fā)表過。全書涉及楊先生深刻的科學觀點、獨特的社會見解和豐富的個人情感,既展現了二十世紀一個人的歷史和一個學科的歷史,也反映了二十世紀一個民族的浴血重生的歷史。這并不是一部單純的總結之作,還是一部開來之作,它既是楊先生面向過去的生動總結,又是他面向新世紀的曙光展望之作。書中十六幅最絢爛的彩圖不是放在書的開頭,而是放在書的結尾,所以這《曙光集》的名字叫做《曙光集》。這只是曙光,光芒萬丈的時刻還在后頭。 《曙光集》里面有:二十世紀一個人的歷史;和二十世紀一個學科的歷史;也反映了二十世紀一個民族的浴血重生的歷史。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