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年6月 出版社:三聯(lián)書店 作者:鄭巖,汪悅進 頁數(shù):183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以山東安丘一座清代石坊“庵上坊”為考察對象,從追溯它的建造緣由入手,講解它的建筑式樣和裝飾題材;由欣賞它的藝術(shù)之美,既而分析它的表面與實際功能;以這座牌坊為例,揭示了清代流行起來的建筑樣式“貞節(jié)牌坊”的隱匿意義:雖然建造的名義是為紀念那些籍籍無名的婦女,但這些牌坊并沒有提供表彰對象的真實生平,其真實功用乃是作為地方富豪彰顯和增強一己勢力的載體。在富貴吉祥的裝飾圖像和莊正醒目的匾額題詞背后,隱藏著不為人知的意旨和不曾言說的故事…… 作者對這一典型題材進行過多年的深入探查,亦參考和援引了多方的研究成果,在歷史語境下清晰勾畫出石坊所衍生的各種形式的話語及其彼此間復(fù)雜的關(guān)系;在精心鋪敘的種種故事之間,巧妙地穿插著對于許多理論問題新穎的思考。其精到的述說呈現(xiàn)了豐富靈動的歷史文化景觀,堪稱見微知著。
作者簡介
鄭巖,中央美術(shù)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安丘董家莊漢畫像石墓》、《魏晉南北朝壁畫墓研究》、《中國表情》《山東佛教史跡》等。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王氏第二章 石匠的絕活兒第三章 誰的牌坊第四章 家譜第五章 載入史冊第六章 石算肋、石鳥籠第七章 后跟——后跟第八章 故事新編第九章 庵上年表術(shù)語圖解引用文獻目錄插圖來源鳴謝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第二章 石匠的絕活兒講述者完全可以借助王氏的美貌,來鼓動聽眾的好奇心。但實際上,在談到王氏的時候,人們卻相當有節(jié)制,并不刻意去描述她的容顏。面對一位節(jié)婦,似乎任何窺視的欲望,都不那么理直氣壯,人們只是在說到馬若愚和王氏僅有的一次見面時,才借著馬若愚的眼睛,讓我們隱約看到了女主人公美麗的面龐。與王氏的故事相比,石匠的傳說更加令人著迷。故事中有一個細節(jié)說,揚州石匠李克勤、李克儉兄弟為了贏得馬家的信賴,亮出了自己的兩件絕活兒:一件用整塊石頭雕刻的算盤,算珠可以撥得嘎嘎作響;一個石鳥籠,里面一只石雕的畫眉鳥能迎風啾啾鳴唱。有人還提到第三件作品,那是用一塊石頭雕成的一套石環(huán),環(huán)環(huán)相扣,拿在手里叮咚作響。一般說來,石匠們所使用的工具大多比較簡單,無非是斧子、錘子、鑿子、鏨子、剁子之類(圖4)。他們制作出種種精妙絕倫的作品,所憑借的不是工具中的秘密武器,而是師徒口授心傳,并經(jīng)過多年磨練而獲得的高超技藝。還有人說,在建造庵上坊之前,李氏兄弟已在庵上東南相距3公里的樓子村建過一座牌坊。傳說樓子牌坊雖然比庵上的小,但雕刻工藝也非常好。馬家看中了樓子牌坊,才請了李氏兄弟來建他們家的牌坊。但樓子牌坊今已不存。據(jù)說,修建牌坊的石材采自村西二十里外的杏嶺子,又說取自庵上的后山或村西孝仁泉嶺。人們說,從山上開出來的石頭全部砌到了牌坊上,一塊不多,一塊不少。石匠在雕刻石頭時,分別加工,這里一塊,那里一塊,但最后垛起來的時候,各塊之間榫卯相對,毫厘不爽。
編輯推薦
《庵上坊:口述、文字和圖像》作者對這一典型題材進行過多年的深入探查,亦參考和援引了多方的研究成果,在歷史語境下清晰勾畫出石坊所衍生的各種形式的話語及其彼此間復(fù)雜的關(guān)系;在精心鋪敘的種種故事之間,巧妙地穿插著對于許多理論問題新穎的思考。其精到的述說呈現(xiàn)了豐富靈動的歷史文化景觀,堪稱見微知著?;槎Y那天,忽然下起了雨,用一塊石頭雕出一只鳥籠,里的石鳥迎風鳴囀,就在那門神腳下,埋藏著石匠的咒語,為什么貞節(jié)牌坊上所有的圖畫都與貞婦無關(guān),為什么不同地方流傳著相似的故事,為什么詩中的牌坊難以用畫筆來描繪,這些故事和問題重重疊疊,構(gòu)成一種歷史,一種不止呈現(xiàn)在文字上的歷史。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