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庵書話

出版時間:2007-7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作者:唐弢  頁數(shù):511  
Tag標簽:無  

前言

1962 年北京出版社印行《書話》的時候,我寫了一篇序言,即這本書中《書話》部分的序,將我寫這方面短文的前因后果,冷暖甘苦,從解放前直到解放后,一一作了說明。這回《晦庵書話》付印,以前的連同舊序在內(nèi),一并收入。關于書話本身,本來可以不必再說什么。但因書名和作者署名都已改變,為了感謝幾位先輩和朋友的關懷,新的掌故又確有一記的價值,少不得再來饒舌幾句,作為這一次改版的序文?! ∥矣谩盎掴帧薄@個曾經(jīng)宋儒朱熹朱老夫子用過的名字,始于1944年。我還記得,柯靈同志主編《萬象》到第四年第六期,也即1944 年12月,上海的形勢發(fā)生變化,刊物預告下一期將要革新的“新年號”,終于沒有出版。半年之后,好像蜜蜂飛鉆蜘網(wǎng)似的,又出了1945 年的6 月號——第四年第七期。我在這一期里發(fā)表了兩篇雜文,十二段書話。雜文是為原來的“新年號”執(zhí)筆的,寫得較早,用的是“韋長”、“懷三”兩個筆名;書話則系新作,署上了《帝城十日》用過的“晦庵”兩個字?! ∵@個署名留下一點時代的痕跡。那時柯靈同志雖然尚未被日本憲兵逮捕,我也還沒有完全躲避起來,卻已化名王晦庵,蟄居在滬西徐家匯一角,連和熟人的來往也減少到最低的限度。“晦庵”的署名是這一環(huán)境下的產(chǎn)物。所以,嚴格地說,它并不是我的筆名,而是王晦庵先生的略稱。至于以后凡寫書話,便署“晦庵”,只是一直沿用下來,習慣成自然,說不上有什么別的含義了。不過很多人卻以為這是阿英同志的化名,特別是當后來《人民日報》刊登《書話》的時候。  我在這里不能不想起王伯祥先生。他是一位對文獻掌故極有興趣的前輩,生平收過許多筆記和史料。每次見面,總要談到《書話》,還介紹一些刊物向我約稿;不知他從哪里聽來晦庵是阿英的傳聞,便力為辯說,指出弢同韜,別號晦庵,意義正可相通,不應另攀他人。我還必須提及侯金鏡同志。1962 年夏天的一個晚上,我同侯金鏡同志和幾個人在北京飯店門前樹蔭下散步,當著我的面,金鏡同志向李希凡同志打聽晦庵是誰,說自己原以為是阿英的文章,直到《“怎樣研究”叢書》談到阿英,才覺得作者另有其人。希凡同志哈哈大笑著答:“你猜吧,近在眼前哩?!彼牬髽O度近視的眼睛,恍然大悟地望定我說:“是你呵!我每次都將《書話》剪貼在本子上,趕快寫下去吧?!蔽乙策€得談到趙家璧同志。據(jù)《阿英文集》編者吳泰昌同志告訴我,家璧看到目錄后提了個意見,說是別的都很齊全,可惜把《書話》給漏掉了。以上是我此刻能夠列舉的例子。站在《書話》作者的立場,我對這三位表示深切的感謝,并且想補說一句:有人以為《書話》是阿英同志的作品,不僅由于阿英寫過同類性質(zhì)的文章,還因為他用過筆名魏如晦,抗戰(zhàn)初期在上海辦過風雨書屋,取“風雨如晦”的意思,看來人們又把“如晦”和“晦庵”聯(lián)想在一起,認作一個人、一回事了?! ≈劣谶@次改書名為《晦庵書話》,作者也直署本名,并非王麻子、張小泉似的,要掛出招牌,表示只此一家,別無分出;倒是根據(jù)幾位朋友的意見,將全書內(nèi)容變動一下,稍加擴大,收人其他幾個部分,因而有必要另取書名,以便和已經(jīng)出版的《書話》區(qū)別開來?! ∽儎拥膬?nèi)容大致是這樣:《書話》初版40 篇,其中第二篇為《科學小說》,談魯迅翻譯的儒勒·凡爾納兩部作品。到再版的時候,國內(nèi)的輿論,對凡爾納突然提出責難,曾經(jīng)出版的《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和《神秘島》都無法重印,《書話》也遭池魚之殃,我應出版社之請,另用《閑話〈吶喊〉》替下《科學小說》,仍湊足40 篇之數(shù)?,F(xiàn)在氣氛早已改變,決定兩篇同時收入?! ≡谶@《書話》部分的最后,又附錄了難明(周遐壽)、丁守和、方行(鶴亭)和我關于編印李大釗遺著的通信和文章,全部書影也重新調(diào)整、補充和鑄版,使這一部分比原來的《書話》豐富一些。  除原來的《書話》外,本書又收錄了《讀余書雜》、《詩海一勺》、《譯書過眼錄》和《書城八記》等四個部分。前三個部分是全國解放前為書報雜志包括《萬象》在內(nèi)而寫的書話。那時的情形是:隨手買到一本,隨筆寫上幾句,興之所至,根本談不到什么預計和規(guī)劃。因此有的作家一談再談,有的作家沒有提及——這一點并不代表我的主觀的好惡,正如將詩集和譯本另立專欄——《詩海一勺》和《譯書過眼錄》,而把其余的稱之為《讀余書雜》,這三個部分并不代表我所涉獵的全部的書籍一樣。這些只是我看過和談及的極小的部分。值得慶幸的是,現(xiàn)在大都也加上了書影?!稌前擞洝穼懹?965 年,那時我第一次心肌梗塞稍稍恢復,第二次心肌梗塞尚未發(fā)生,帶病執(zhí)筆,聊以自遣,曾在香港《大公報》副刊《藝林》上陸續(xù)刊載,談的是買書、藏書、借書、校書、刻書的掌故。此后兩三年中,我的線裝書籍遭受損失,蕩焉無存,轉借又極不易,雖然八篇短文留了下來,應當插入的書影,卻只好付諸闕如了?! ‖F(xiàn)在,書話和書話一類的文字多了起來,這是好現(xiàn)象。至于寫法,樂水樂山,見仁見智,本可以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但我又覺得,爭鳴和齊放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在整個過程中,關鍵在于使某一形式的特點更鮮明,更突出,更成熟,使特點本身從枯燥、單調(diào)逐漸地走向新鮮、活潑和多樣,而不是要沖淡它,調(diào)和它,使它淹沒于混沌汗漫之中,落得一個模模糊糊的狀態(tài)。從這個意義上說,書話又自有其自身的特點,應當根據(jù)這個特點去進行不斷的探索與追求?! ∥蚁霃膶懽鳌稌挕返慕?jīng)歷中談一談個人的感想。記得《書話》在《文匯報》副刊《文化街》發(fā)表的時候,有一次在開明書店遇見葉圣陶先生,他說:“古書講究版本,你現(xiàn)在談新書的版本,開拓了版本學的天地,很有意思?!睆默F(xiàn)在收錄的《〈子夜〉翻印版》、《〈饒了她〉》、《玉君》、《再記〈玉君〉》、《〈月夜〉志異》等篇看來,我的確談了不少版本的異同和優(yōu)劣。但是,這并非出于我個人對版本的興趣,而是透露了一個事實:我寫《書話》,繼承了中國傳統(tǒng)藏書家題跋一類的文體,我是從這個基礎上開始動筆的。我的書話比較接近于加在古書后邊的題跋。后來,當我談到朱自清、劉半農(nóng)、梁遇春的散文的時候,趙景深先生竭力支持我,曾經(jīng)為我找尋材料,提供書籍,他說:“其實《書話》本身,每一篇都是十分漂亮的散文?!彼傅氖俏逸^早寫的片斷,三言兩語,一百幾十個字。有的人認為寫得太短,而他,還有周遐壽先生,都曾寫信給我,對那些短文表示好感。中國古書加寫的題跋本來不長,大都是含有專業(yè)知識的隨筆或雜記。我個人認為:文章長短,不拘一格,應視內(nèi)容而定;但題跋式的散文的特點,卻大可提倡,因此,正如我在《書話》舊序里說的,我也曾努力嘗試,希望將每一段書話寫成一篇獨立的散文?! 挼纳⑽囊蛩匦枰ㄒ稽c事實,一點掌故,一點觀點,一點抒情的氣息;它給人以知識,也給人以藝術的享受。這樣,我以為書話雖然含有資料的作用,光有資料卻不等于書話。我對那種將所有材料不加選擇地塞滿一篇的所謂“書話”,以及將書話寫成純粹是資料的傾向,曾經(jīng)表示過我的保留和懷疑;而當一位我所尊重的老朋友,對我說我在《科學小說》里談到儒勒·凡爾納的故事漏掉了許多材料的時候,我的吃驚,我的發(fā)呆,我的失聲而叫,也就可想而知了。

內(nèi)容概要

《晦庵書話》繼承了中國傳統(tǒng)藏書家題跋一類的文體,中國古書加寫的題跋一般不長,大都是含有專業(yè)知識的隨筆或雜記。    書話的散文因素需要包括一點事實,一點掌故,一點觀點,一點抒情的氣息,它給人以知識,也給人以藝術的享受。

作者簡介

唐弢(1913-1992),浙江鎮(zhèn)海人?,F(xiàn)代散文學家、文史研究家。20世紀30年代起從事創(chuàng)作,以散文、雜文為主。40年代創(chuàng)辦《周報》,主編過《文匯報》副刊《筆會》。出版雜文集、散文集、評論集二十余種。40年代以來,以“晦庵”為筆名撰寫“書話”,用序跋式散文形式,鉤稽現(xiàn)代文學、文化、出版工作的大量史料。

書籍目錄

序書話  序  《守常全集》  《或外小說人》  科學小說  閑話《吶喊》  半農(nóng)雜文  撒碎了的《舊夢》  《童心》  朱自清  走向堅實  鄉(xiāng)土文學  革命者!革命者!  詩人朱湘  兩本散文  駢肩作戰(zhàn)  “怎樣研究”叢書  《世界文化》第二期  翻版書  《子夜》翻印版  且說《春蠶》  再談翻版書  “有人翻印,功德無量”  革命的感情  鄭振鐸與《新社會》  《人道》  “取締新思想”  關于禁書  關于禁書之二  關于禁書之三  書刊的偽裝  “奉令停刊”  別開生面的斗爭  若有其事的聲明  在國外出版的書  《饒了她》  ……讀余書雜詩海一勺譯書過眼錄書城八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晦庵書話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6條)

 
 

  •   貌似很多愛書人將此書當成書話里的“圣經(jīng)”,所以也想有一本,還沒看,但感覺物超所值。
  •   一直想買的書,終于到手了,我喜歡,非常喜歡唐弢先生的文字!
  •   c掌故,不太過癮,,
  •   2007年出版的,值得收藏、閱讀。
  •   對于初學者,不太了解這一塊的朋友來說,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很有調(diào)理,易懂。
  •   很遺憾不是原版,封面設計得較平庸。
  •   書不錯,早就想收藏細讀
  •   這本書早就想買了,看到這次半價就趕緊買回來了。書是好書,文字更好。
  •   早就想買的一本書。。。。。。
  •   書很好,大小正合適,捧在手里特別舒服,紙質(zhì)也很好,喜歡。
  •   絕對的經(jīng)典,常讀常新。
  •   內(nèi)容很好,值得收藏
  •   經(jīng)典好書,值得看與收藏!!這是三聯(lián)書店的一本好書。
  •   此書初版已炒成天價啦!
  •   大家之書也!版本精美!值得收藏與閱讀!
  •   非常喜歡的內(nèi)容和文字!
  •   能買此書的人自然都知道此書在書話類書籍中的經(jīng)典性,無需贅言。
    書本身用紙不錯,黃黃的、但有些厚,導致整本書都很厚,裝訂用的也是全膠訂,生怕時間長了翻得時候膠脆書斷。這是三聯(lián)近些年的最大的失誤。為什么不能用線訂呢?成本能增加多少呢?書的封皮也容易臟。
  •   網(wǎng)上評論說這本是愛書人的經(jīng)典,但看了看還是50年代的主流思想,也許對我這種80后不太適合。
  •   中文系學史料的必讀
  •   還可以,粗略翻了翻。
  •   還沒看,以后看
  •   非常好,圖文并茂
  •   買的時候想著當做偶爾翻閱一下的半收藏性質(zhì)的書,但是一旦翻開,就發(fā)現(xiàn)會一直一篇一篇的看下去,一個一個關于書的短小的故事,很有趣味,又不是長篇大論,非常的耐看,書是真的意料之外的厚,要慢慢的品上一段時間。
  •   開本挺小,配圖更小,且是黑白配圖。希望再版時改進
  •   想買本書話,網(wǎng)上查了半天,經(jīng)比較,購入該書,翻看后對書中提及的當時作者與國民黨特務之間的恩怨突然有所興趣,然后繼續(xù)瀏覽一些資料才知道原來這個所謂的特務就是“英雄無名”里的范行,國家已經(jīng)給予平反,經(jīng)過資料比對,最后覺得唐弢此人品行確有問題。回頭再看該書,發(fā)現(xiàn)文章里不少帶有政治傾向的語句,感覺不太符合書話類的文人氣息,就像看唐詩集,里面卻批著”階級分析法”,你說會不會興味索然。。。本想當做午后休閑,一邊品茗,一邊欣賞的床頭小書,感覺有點失望了。。。
  •   有說此為國內(nèi)書話的上上簽了,內(nèi)里文章俱多佳。此版裝幀不喜,若插圖彩頁,精裝就好多啦!
  •   唐弢就是知識界的地標
  •   在國內(nèi)當代書話中,此書為翹楚。寬處比32開的書短1厘米左右。紙張有彈性。黑白插圖很多,印多了不甚清晰。
  •   唐弢先生的《晦庵書話》很為我所喜愛,也給我極深的影響。因此當我看到他的《晦庵隨筆》(浙江文藝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后,便手不釋卷翻閱起來。其實這只是一本小冊子,但封面色調(diào)和用紙都頗為講究。通覽一遍,感覺是他的《回憶·書簡·散記》(上海文藝出版社1979年第一版)一書的“續(xù)篇”。有多篇談的依然是魯迅先生,尤其是關于魯迅全集的編攥和保護魯迅先生的藏書軼事,讀來耐... 閱讀更多
  •   經(jīng)典書話,值得閱讀
  •   唐弢的晦庵書話
  •   書好價格好
  •   老書新版,買來看看變動如何
  •   可讀可藏的書話佳品
  •   晦庵書話(第2版)
  •   晦庵書話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