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古建筑二十講

出版時間:2004-03  出版社:三聯(lián)書店  作者:陳志華  字數(shù):230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以講座的形式,按歷史順序,介紹外國19世紀新建筑運動開始之前的建筑。共20講,分上、下兩篇,不是完整的建筑史,而是擇重點而述。以不同的視角,為讀者展現(xiàn)了在歷史的延承中建筑所反映的社會文化背景,是一本優(yōu)秀的外國建筑史基礎(chǔ)讀物。

書籍目錄

前言 上篇   第一講 公民的勝利   第二講 把人體美賦予建筑   第三講 面包和馬戲   第四講 拱券革命   第五講 西方不亮東方亮   第六講 無情世界的感情   第七講 文明地域擴大   第八講 新時代的曙光   第九講 畸形的珍珠   第十講 市民的客廳   第十一講 “偉大的風格”   第十二講 搖擺與妥協(xié)   第十三講 自由·平等·博愛   第十四講 古典與浪漫   第十五講 方生未死之際 下篇   第十六講 從自然神崇拜到皇帝崇拜   第十七講 四達之地   第十八講 宗教的象征   第十九講 敬慎者的家園   第二十講 敢于輸入也勇于創(chuàng)造 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外國古建筑二十講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9條)

 
 

  •     對于我這樣的門外汗來說,確實是長了不少的見識,至少,現(xiàn)在出門走走看看,不免會對那些形形色色的建筑多了幾分了解和興趣。
      前幾章對古建筑的描述更為精采,可是從哥特后期的就讀起來甚為枯燥了,我也是草草讀了了事,之后也不能記得多少了。這類的書我以為少了圖片還是不行的,雖然現(xiàn)在的互聯(lián)網(wǎng)可以讓人很快的獲得相關(guān)的信息。
  •     這本書的圖片注釋毛病很大 有的注釋錯誤 有的注釋含糊 沒有具體說明建筑的名稱和地點
      
      比如
      
      第22頁 兩幅圖片 左邊是意大利帕埃斯圖姆(Paestum)的雅典娜神廟,又叫谷女神神殿。右邊是西西里島 akragas 的協(xié)和神廟
      
      第23頁 是帕埃斯圖姆(Paestum)的赫拉神殿(Tempio di Hera)一號
      
      而作者根本沒有說明
      
      第42頁 作者注釋圖片“羅馬大角斗場鳥瞰”,整章文字都講羅馬城的那個角斗場,其實這張圖片不是羅馬大角斗場,而是位于克羅地亞西部的普拉競技場(Pula Arena),普拉(意大利語 pola)位于伊斯特拉半島 (Istria ) 南端 建于公元前2世紀 1918-1947年屬意大利
      
      第85頁 作者注釋“法國羅曼式教堂” 其實這是德國沃爾姆斯教堂(dom worms)
      
      第140頁 圖片原注釋“耶穌會的傳教活動” 其實這幅天頂畫的名字叫《圣依納爵升入天堂》The Apotheose of S. Ignazio
      
      第77頁,圖片中是耶穌,注釋居然說是“天使畫像”
      
      第228頁,圖片中是紐約的圣三一教堂,注釋錯誤的寫成波士頓的三一教堂
      
      第70頁,圖中是西班牙塞戈維亞的古羅馬輸水橋,但該書無注釋
      
      第38頁,圖中注釋為圣彼得堡高利津醫(yī)院,其實該建筑位于莫斯科,外文名字叫Golitsyn Hospital (Голицынская больница),建于1796~1801年,設(shè)計者是Matvey Kazakov(1738-1812)
  •     三年前在地壇冬季書市上隨手撈了這么一本,誰知卻成為了我有生以來讀的第一本關(guān)于建筑的書,而且我立刻就喜歡上了它---在這之前所有有關(guān)建筑的書我都是敬謝不敏的---簡直快要達到愛不釋手的地步。讀它的次數(shù)大約在《紅樓夢》和《教父》之間。因為它我愛上了西方的古典建筑。羅馬也成為了我一定要去的地方。當然去的時候要把這本書帶上。
  •     大學(xué)時對建筑興趣大增,于是花了血本買了中國和外國古建筑二十講兩本書,如獲至寶。對于我一個門外漢來說,通俗易懂的表述和引人入勝的講解,自此我愛上了古建筑。去年去歐洲旅行,堅決帶上這本書,不僅讓我讀懂了所到之處的建筑,也讓我從這些建筑中讀懂了歷史。
  •     對于我這種建筑學(xué)白癡來說是本很不錯的啟蒙書,能學(xué)到很多東西,淺顯易懂。后記寫的很有意思,讓人看了有點心痛,還有點無奈。
  •      我不是一個建筑專業(yè)的學(xué)生,但我對建筑自小有著興趣,苦于找不到一本介于大眾和專業(yè)之間的建筑知識普及的書,直到在學(xué)校圖書館里發(fā)現(xiàn)了這本《外國古建筑二十講》,如獲至寶,大喜過望。
       距第一遍看已有兩年多時間了,這次重新看,發(fā)現(xiàn)仍有許多需要記憶和理解的地方。雖然名詞術(shù)語很多,但帶著插圖,或是上網(wǎng)搜索圖片,術(shù)語也就迎刃而解。
       外國古建筑和中國古建筑最大的不同的便是材質(zhì),古希臘開學(xué)的石頭,奠定了又石為本的材質(zhì),而中國喜歡用木頭。石頭本來不易損毀,這也是帕特農(nóng)神廟能挺立至今的原因,但石頭還是經(jīng)不住歐洲戰(zhàn)火的摧殘,許多建筑煙消云散。中國的木建筑最怕的就是火,“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造價無數(shù)的瓊樓玉宇頃刻間便付之一矩。相比之下,外國古建筑以石為主是迫不得已的先見之明。
       從書中我看到了外國建筑技術(shù)帶來風格的發(fā)展,柱式、拱券、帆拱、肋架券,至此外國建筑的技術(shù)已發(fā)展完畢,風格在技術(shù)的支持下不斷發(fā)展,五種柱式、穹頂、拱頂、券洞、券柱、希臘十字、拉丁十字、哥特式、巴洛克式等等。整本書就像建筑史的一場盛宴,令人流連忘返,驚嘆于外國建筑師的奪天工之妙手。
       這是本值得珍藏的書,如果你和我一樣對建筑是個門外漢又感興趣的話。
      
  •      我寫下這個標題,又給了“還行”的3星評論,真的有些感慨。
       看到那么多人追捧這本書,我只能說:也許它不適合我這樣苛刻的讀者。因為,我不喜歡看太“通俗”的作品。
       這本書也許適合一般游客去國外旅游、當看到現(xiàn)實建筑時的伴游讀物——其準確性和趣味性也難講。
       從建筑科普的角度講,我覺得還不如王受之那本《世界現(xiàn)代建筑史》有價值(我對那本書的意見見另文)。
       圖片價值也寥寥,跟旅游書圖片差不太多。
       總之,我從這本書獲益極少,而我不耐煩保存雞肋似的書,所以搬家時就送人了。
      
       談建筑而談得好的書,國內(nèi)能看到的真不多。也許沒有譯過來吧。所以我說“猴子稱大王”。
  •     的確,很不錯的書,蠻早買的。
      
      感覺其實選書是一個工程,你需要對你打算花給這本書的時間和精力有個大概的估計,也或者對你想找什么樣的書有個概念,是對某個領(lǐng)域有個大致把握還是深究某一點要素去鉆探。
      
      這本書相對系統(tǒng)地對國外的古建筑作了介紹,涵蓋面較廣,當然,如此豐富的建筑時空領(lǐng)域不可能在小小一本書中包羅,也不現(xiàn)實。
      
      不過,這本書給想了解這方面知識的人有了個總體有序的接收過程,能夠讓讀者在閱讀中領(lǐng)會到自己想深入的更進一步是什么方向是它的重要價值之一吧。
  •     陳老先生的書,內(nèi)容易懂,敘述方式也很活潑,記得還是在鄉(xiāng)下的同學(xué)家里讀完了,每天無所事事在屋里乘涼,也只有看看書能解解悶
  •     http://drewjet.blogcn.com
      
      陳志華的《外國古建筑二十講》(三聯(lián)書店插圖本)不免有虎頭蛇尾之感。但就常理而言,要在一本三百余頁的排版稀疏而又有數(shù)百幅彩圖的小冊子,把“世界”建筑史講明白,顯然是很難的。當然,陳志華先生自己在后記中也不否認,他們這一代人是如何被時代耽誤的。
      
      我國國內(nèi)有一大批年齡如陳志華先生者,受的是建國后的大學(xué)教育;任教后則經(jīng)歷數(shù)場風波,而能繼續(xù)在今日發(fā)光發(fā)熱的,恐怕也只能被學(xué)界當作“前輩”而非“大師”供奉了。從這個意義上講,陳志華先生的“后記”甚至比他的正文更要打動人心。我不對正文感冒,也許還因為我讀的并不是他的專著吧。
      
      陳志華先生承認他對外國建筑史已生疏多年。我讀罷全書,則認為這并非他的謙虛之辭。從該書各個部分的比較看,歐洲建筑部分占去了四分之三的篇幅,非歐洲建筑只能匆匆在六講內(nèi)過完;這樣的結(jié)果是,非歐洲建筑首先沒有重點介紹,反而走馬觀花,一個一個列舉出來罷了。其次,非歐建筑部分的插圖頗有不盡文意甚至不合文意之感;總之,讀者在這之后會對非歐建筑基本沒有什么印象。
      
      陳志華先生自知缺點所在,也知如何去彌補。他說,他的這本建筑史——或者說他的建筑史“講法”——非就建筑而論建筑,乃是結(jié)合著社會與歷史來談。我們可以看到,《外國古建筑二十講》作為一本通俗讀物,已經(jīng)盡可能地消除其中的理論痕跡了。不講建筑理論,那除了建筑美學(xué),自然也只剩建筑的語境。我大膽推測,陳先生并不清楚西方藝術(shù)史學(xué)史的脈絡(luò),所以也可能不知道自己已經(jīng)暗合了一種藝術(shù)社會史的取徑。由于國內(nèi)大多建筑學(xué)學(xué)者不讀史,被時代耽誤的陳先生在該書的行文中當然不免缺乏史學(xué)之素養(yǎng),可是他的“建筑社會史”的講法卻能在建筑界獨樹一幟,足見當前我國跨學(xué)科人才之缺乏。
      
      但我想陳先生既然可在建筑界樹立其名望,必有其過人之處。他研究鄉(xiāng)土建筑的幾本著作我未曾讀,故此我也不敢再多有妄言了。
      
  •     如果你喜歡建筑,即使不理解什么是斗拱、檐柱,這本書定不能錯過。
      如果你喜歡歷史,即使從前未曾關(guān)注過建筑史,這本書定不能錯過。
      如果你喜歡旅游,即使對建筑名勝一無所知,這本書更不能錯過。
      它帶你遠行,帶你駐足,不管是時間還是空間。
      
      我讀此書過程中,好奇而興奮。心里慢慢勾勒出著者的形象。(怪我寡陋)
      然而讀到后記,心中更是一驚——著者太謙遜了。
      
      聽聽這段作者的自述,差點令我潸然淚下:
      
      “撥亂反正之后,我才有機會親眼看一看我講過多少遍、寫過多少遍的外國建筑。我曾經(jīng)幾乎為它們付出生命的代價。當我第一次登上雅典衛(wèi)城的時候,淚流滿面,咬緊嘴唇才沒有哭出聲來。連續(xù)在衛(wèi)城上呆了整整四天,恍恍惚惚,好像什么都看到了,又好像什么都沒有看到。我在衛(wèi)城所體驗的,哪里只是天上宮闕般的建筑群,更是雅典公民為獨立、自由、民主而進行的艱苦卓越的放射著英雄主義燦爛光芒的斗爭。正是他們舍生忘死的斗爭,開啟了西方輝煌的文明?!?br />   
      有了這種體驗所著的書,每一章都恐怕是融了心血寫下的,尤其是前面大半部分的歐洲古建筑講解,不能不說是王冠上鑲嵌的珍珠,它們的光澤令此書更加熠熠生輝。
      
      我此時只恨自己沒能早讀這本書了。
  •     我這兩天正在看陳志華的<外國古建筑二十講>,感覺蠻好,覺得長了不少見識.這本書術(shù)語不多,很適合我們這種外行看.我感覺他文字比較中正平和,有他那個年代的老教授的厚實基礎(chǔ).但也有個人的傾向,滿有趣的.不過我到底是外行看熱鬧...
      
      我看<外國古建筑二十講>的時候,其實有個疑問,到底陳志華先生有多熟悉這些建筑呢?建筑史他當然是精通的,但建筑到底不能只看書和圖片,非得要親眼看到,而且熟悉實物才能寫得實在吧?要不終究是隔了一層. 看他書后的自傳,似乎沒有在國外長期生活過的經(jīng)歷.(他的<意大利古建筑散記>我粗粗翻過,隱約記得也是個短期的旅行吧.) 其實我很想看他講講西班牙的建筑,但這本書里頭關(guān)于西班牙幾乎是空白,我猜想他是不是沒去過那邊所以不能寫呢?
      
      看了他寫百花大教堂那章,起了興趣,可惜他寫得太少,所以又跑去借了專門寫蓋教堂頂?shù)?lt;圓頂?shù)墓适?gt;.這本也很有意思.本來我是想看著催眠的,誰知道他寫得好像推理小說一樣,害我追著看偉大的皮卜到底是怎么樣不用拱鷹架蓋圓頂?shù)淖房吹桨胍?
      
  •     最近有些浮躁
      好多很好的文字,呵呵,明明知道應(yīng)該讀,眼在專注,心,往往,已游離
      抽下這本買來已很久的書,
      竟然,竟然,饒有興趣的讀下來了
      而且
      ,真的
      會收益良多
      
  •     買了《中國古建筑二十講》和《中國小品建筑十講》,就沒有錢買著一本了,覺得配合《風格的特征》看這本書不錯!
  •   樓主,第3頁,雅典衛(wèi)城鳥瞰圖里面1-10 的注釋沒有,可以補充嗎?
  •   1 山門 2繪畫陳列室 3 雅典娜神像 4厄瑞克忒翁廟 5 人像柱廊 6 帕提儂神廟 7 酒神劇場 8歐邁尼斯柱廊(帕加馬國王名)9 希羅德阿提庫斯音樂廳 10勝利女神廟
  •   十分感謝樓主
  •   樓主,我覺得P12也有硬傷。P12第一行“它是希臘本土上最大廟宇”(它是指帕提農(nóng)),但離帕提農(nóng)幾百米處的雅典宙斯神殿長107米、寬41米,共有104根科林斯柱子,每根柱子高17米、柱基直徑1.7米,建于公元131年。所以書上這句話,或改成“它是希臘本土上現(xiàn)存最大廟宇”、或改成“它是希臘本土上公元前最大廟宇”、或者加上“之一”的說法。
  •   那一章是講古希臘建筑,而雅典的宙斯奧林匹歐斯神廟是古羅馬時代修的,科林斯也是古羅馬最常用的柱式,我覺得改為“它是古希臘本土上最大的廟宇”更好
  •   樓主英明!
  •   就學(xué)術(shù)背景來講,王受之遠沒有陳志華專業(yè)。
  •   背景會壞事
  •   建筑業(yè)余愛好者的旅游書
  •   同意你的看法:)
  •   由于國內(nèi)大多建筑學(xué)學(xué)者不讀史,~~~~~~他的“建筑社會史”的講法卻能在建筑界獨樹一幟,足見當前我國跨學(xué)科人才之缺乏。
    倒是很有見地!
  •   不知兄臺是何專業(yè) 不過個人覺得 在建筑史方面 一本二十講的 如你所言 通俗讀物 非歐部分少于五分之一也無甚大礙
  •   anyway,我對非歐洲建筑不感冒
  •   僅僅是作者本人涉獵范圍內(nèi)的20講,不是建筑全史。就算給我這樣的人掃掃盲吧
  •   米米喬,你的視野把我嚇住了....
  •   感人的書評!決定立即去買來一讀!
  •   是哦,《園頂?shù)墓适隆肺乙沧x過。。雖然有些建筑上的原理還是不明白,看看那曲折的經(jīng)過,還是相當有意思呢
  •   那你還給5星,給得太廉價啦:)
  •   古建筑20講里的建筑,都是在建筑史里占比較重要位置,有標志性的。
    西班牙建筑,主要在高迪,有點偏裝飾,所以排不到TOP 20。
    這跟陳先生有沒有去過那,沒關(guān)系。
  •   樓上說得極是。作為薄薄一本普及讀物,此書能承載只能是西方古建筑主線部分。而西班牙……只能算非主流了。至于高迪,他就只能算是非主流中的非主流了。而且也不歸在古代的范圍。
  •   樓主的本人覺得有點片面 陳先生在很多書中都表示由于書篇幅的原因不能將所有的建筑都詳盡介紹 就包括中國建筑史那本書也是 本來內(nèi)容是很多的 但由于大學(xué)教育不能完成其內(nèi)容 故刪了一部分 而且想要了解也不是只憑基本書就能知道
  •   所謂圣賢不出門能知天下事,按照你的觀點歷史老師不把所講的東西活過一遍豈不失去了講歷史的資格,社會學(xué)的教授也不能把社會看個透再回頭講學(xué)或做研究,即使是建筑史里也還有很多建筑、園林湮滅在歷史中不知所蹤,想全部親身經(jīng)歷幾乎不可能做到。學(xué)術(shù)界有學(xué)術(shù)界的承傳方式,遵循這個傳統(tǒng)做常規(guī)的學(xué)術(shù)研究是沒有問題的。后記里,陳老也談到了一些這方面的原因。想要獲得真正的智慧,也不是能從書上得到,LZ不妨自己去走走。
  •   來給LZ平平反。大家似乎誤會她的意思了。
    她一開篇已經(jīng)作為門外漢給了這本書以及陳老師本人好評。只是順帶提了提自己的想法。
    我也很能體會LZ的意思,在不同的章節(jié),陳老師對于某些建筑樣式的措詞都會不一樣,難免會給我們生搬硬套之嫌,感覺作者自己沒有充分消化;其次,圖片跟文字,在很多時候也沒對上,對于我們這些外行來說,看起來小有吃力。
    但是,白玉微瑕,這并不妨礙我對這本書的喜愛,對陳老師的學(xué)問精神的敬重,以及對這本書所涉及知識點的掌握。
  •   我們學(xué)校圖書館有借,呵呵~~~
  •   我們也有,但是畢竟不是自己的
  •   我在旌旗網(wǎng)守了一個月,買到七折還是六折的,嘿嘿……
  •   當時一口氣買了這本和那本中國古建筑二十講,在旌旗網(wǎng)守了一個月,買到七折還是六折的,嘿嘿……
  •   聰明,以后有閑心自己也著這樣
  •   三本里,個人覺得你沒買的這本寫得最好,呵呵
  •   是嗎,只有去圖書館借了
    我個人還是喜歡一點《風格的藝術(shù)》
  •   都買了,確實覺得有點貴
  •   k.J說的不錯噢,這本非常大氣
  •   畢竟國外的東西更難一點
    有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
  •   我先買的小品建筑,然后越看越興奮,趁著八折的時候一口氣全買了.總體感覺還是樓的好一點.還配合買了兩本,一本是<豐子愷談建筑>,還有一本是宋航的<古墓>.覺得這個系列很適合我這樣的外行,看了挺激發(fā)人的興趣.
  •   豐子愷。。。sounds great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