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4-01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作者:車輻 頁數(shù):288 字數(shù):200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車輻善吃、懂吃,且身經(jīng)各種場面,廣交三教九流,廣識士夫名流。該書是90歲的車輻推出的一本20余萬字的關于川菜的書籍,全書共分為“川菜歷史文化”、“川菜雜談”、“名人談川菜”等部分。書中將車老早年發(fā)表過和未曾發(fā)表的關于川菜的文章收入其中,用川菜表現(xiàn)老成都的文化。
作者簡介
車輻,1914年生,成都人。1930年代開始從事文藝寫作,職業(yè)記者。先后出任《星芒報》、《民聲報》、《四川時報》、《人物雜志》、《華西晚報》等報刊記者、編輯。著有散文集《采訪人生》、小說《錦城舊事》等。四川烹飪學會理事,人稱“飲食菩薩”。
書籍目錄
吾友一食家(代序)輯一 文化人與川菜 “一臺酒歡宴張學良” 張大千之吃 去嚼張大千 車耀先·努力餐 李(吉力)人與食道 艾蕪談川菜 流沙河為“市美軒”題壁 陳若曦吃“市美軒” 名人薈萃東坡宴 “東坡”宴飲黃宗英 從李濟生談成都小吃說開去 沈醉說吃 柳倩之“吃” 從冒舒湮談吃想到的 吳茂華善烹粉蒸牛肉 一次不尋常的上海夜宴 名人名家之吃 難忘想聚“大同味” 美食家知味 從“明油”說開支 美學家與鍋魁 說說南北二張 名品“Y”了向誰說 ——答胡績偉 千方百計保持川味名牌的聲譽 “百花獎”到成都小吃輯二 川菜雜談 成都“肺片”雜談 “夫妻肺片”郭朝華 成都的“鬼飲食” 成都花會、燈會中的小吃 竹林小餐的白肉 薛祥順與麻婆豆腐 家常味 新繁“何泡菜” 嘉腐·雅魚·漢陽雞 正發(fā)園的胖子肉丁 從洞子口涼粉說開去 一席“姑姑筵” 豬腸小吃之類 怪吃 雜談美食家 以左道請正宗 重慶毛肚火鍋 雜談重慶菜的魅力輯三 川菜的歷史文化 出土文物與四川飲食 肉八碗、九大碗的發(fā)展史 雜談“烹飪藝術” 黃保臨談炊事十則 吳教授的川味比較學 烹飪比賽評審側記 回眸世紀說川菜 雜談酒能消愁 筷子、食道及其他 輯四 名廚名酒 曾國華大師 登長城,我想起了名廚史正良…… 廚師們與茶館 從黃酒說開去附錄 立此存照 “飲食菩薩”
章節(jié)摘錄
李劼人做菜李璜跑腿 李璜寫道:“一次,劼人忽發(fā)奇想,要煙熏兔肉,巴黎人則喜歡吃紅燒兔肉,以紅油燜出,甚為爽口,但劼人要照成都吃法,煙熏涼拌,如棒棒雞一樣,用以下酒。劼人要用落花生的外殼來熏,認為這才香。這一購辦落花生的差事,又把我跑苦了!法國不產(chǎn)花生,我亦不知其洋名稱,圖畫捉拿,才在巴黎郊外吉卜賽人游樂場買到手,原來此物出自北非洲,只有吉卜賽人稱之為瓜瓜里赤,帶來賣與兒童。我買得的花生廳兩也不多,劼人視為異寶。”由此可見劼人先生精于食道,講究美食美料,且小處不茍。他在50歲生日,成都東大街崇德里嘉樂紙廠的同事們?yōu)樗谕鈻|沙河堡菱窠祝壽,我也參加了。由城內(nèi)抬了一壇紹興黃酒去,就餐時有人揭去壇子上泥封的蓋子,劼人先生態(tài)度十分嚴肅地認為萬萬不可,應以銅鑄的、彎弓形的“過江濾”過酒才好,好在不因打開泥封蓋子一下子而敞之,從細“過江濾”徐徐過濾中出來,保持其陳年紹酒的陳年味才好。他當時怕大家不懂,又打比喻說:鐵廳子紙煙,剛剛開廳于的第一支香煙,特別香且分外吸引人;又舉出如泡成都三熏黃芽(當時花茶中的上品)以鮮開水沖入三件頭的江西瓷蓋碗茶內(nèi)(他還說以彭縣瓷茶碗泡茶也要差錯味道,非用江西瓷不可),揭開茶蓋子,不必忙進口,宜先用鼻聞鮮開水蒸發(fā)出三熏黃芽的香味,那是一種享受,沁人心脾。——食道、文化、作家、寫作,都有關系,反映到他的作品里,該做細致描寫或應當詳細交代的地方,他都一絲不茍,謹嚴樸質(zhì),作家不懂得生活行嗎?關于他們在巴黎之“文藝沙龍”,李璜說:1922年“每聚必到者,憶為李劼人、李哲生、周太玄與黃仲蘇。徐悲鴻與常玉這兩位畫家,則不去盧浮宮臨古畫,亦偶聽見劼人或太玄要做拿手好菜時,便也欣然參加餐會”。(以上李璜所談各節(jié),均見臺北《傳記文學》雜志190期《李劼人小傳》。)對徐悲鴻與李劼人這段與吃有關的記載,尚是初見。
編輯推薦
車輻先生40年代就是成都名記者,時稱“車大俠”。這些年我和先生流沙河常在車輻家走動,談天說地,道古論今間他的話題雜多,但百川歸于海,萬變不離其宗,最后都說到飲食和吃的上面去。心明天下事,肚知百有味,胃口牙齒寶刀不老,鶴發(fā)童顏風韻猶存,一副飲食菩薩的器度。90歲的車輻推出了他的20余萬字的《川菜雜談》。書中自稱為“好吃嘴”的車老,不僅把他多年來總結下來的川菜絕活毫無保留地展現(xiàn)給讀者們,而且還收錄了不少車老寫的名人談川菜的文章。該書分為“川菜歷史文化”、“川菜雜談”、“名人談川菜”等部分。書中將車老早年發(fā)表過和未曾發(fā)表的關于川菜的文章收入其中,用川菜表現(xiàn)老成都的文化。在“名人談川菜”中,提到,艾蕪老對家鄉(xiāng)新繁泡菜情有獨鐘。在他家鄉(xiāng),媒婆去說媒,首先要看泡菜壇子和大姑娘的泡菜手藝。而李吉力人對吃川菜更是在于會吃、會做,難得的是他還喜歡將吃到的川菜精到處用文字記載下來。諸如此類的小故事,把名人的“小隱私”一一“揭發(fā)”。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