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宗教與倫理

出版時間:1996-03-01  出版社:三聯(lián)書店  作者:陳來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陳來的《古代宗教與倫理――儒家思想的根源》一書試圖用西方學者的文化觀念去討論中國文化的根源。作者作為一個哲學學者希望運用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方法來解釋古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
在第一章導言部分,作者首先提出從黑格爾到雅斯貝斯再到帕森斯發(fā)展起來的軸心時代理論。這個理論認為在公元前一千年內,希臘、以色列、印度和中國都曾先后不相謀地而且方式各異地經歷了一個“哲學的突破”。所謂“哲學的突破”即對構成人類處境之宇宙的本質發(fā)生了一種理性的認識,從而對人類處境及其基本獲得了新的解釋。[1]作者所要探討的就是中國在超越的突破之前人文的轉向,即夏商周三代之間文化的關聯(lián)轉變,尋找儒家思想的根源。在具體分析三代的精神狀態(tài)過程中,作者運用人類學的文化模式與精神氣質概念來理解先人的價值態(tài)度。
而整本書的主要內容就是通過三代的宗教活動――來探討先人對世界及其自身與世界的關系的理解。運用人類學的方法,作者把巫術的研究作為考察原始文化的主要途徑。在著作的第二章作者就通過對巫術的研究來理解中國的原始信仰。關于巫的起源,作者依據(jù)《尚書》《山海經》的記載,從絕地天通的傳說中看到,中國上古曾有一個“家為巫史”即人人作巫、家家作巫的巫覡時代,巫覡的主要職能就是促使天地的交通,并經歷了一個專業(yè)分化的過程,最終實現(xiàn)了事神權力的集中和壟斷。古代,任何人都可以借助巫的幫助與天相通,自絕地天通之后,只有控制著溝通手段的人,才握有統(tǒng)治的知識,即權力。[2]中國古代巫覡的職能總結起來有四大職務:招神、逐疫、禳災、除不祥。[3]中國古巫的活動是以神靈觀念為基礎的并且趨向于諂媚和取悅神靈,從這一意義上說,“巫所承擔的職能已經是祭祀宗教的一部分,而使其自身成為祭司之一種?!盵4]巫也稱為祝,《周禮》的職官體制中有明文規(guī)定祝的職能,“大祝掌六祝之辭,以事鬼神示,祈福祥,求永貞?!弊髡邔⑵渑c人類學理論進行比較,認為三皇五帝時代的巫覡與一般蒙昧社會的巫術和巫師不同,比較接近溝通天地的薩滿。商周的古巫雖帶有上古巫覡的余跡,卻已轉變?yōu)榧漓胛幕w系中的祭司階層,其職能也主要為祝禱祀祭神靈。在這一發(fā)展過程,神靈的觀念已經出現(xiàn)。
在第三章作者首先對墓葬進行了考察推斷認為我國新石器文化時期已經有靈魂和靈魂世界的觀念。但是對葬俗的詮釋都比較復雜而不單一,所以作者著重討論的是較少爭議的文化現(xiàn)象――“占卜”。占卜是中國上古巫術的主要內容之一,在商代蔚然演出浩多的甲骨卜辭,到周代的史卜手中,更形成《周易》的體系,在巫史文化內部演現(xiàn)了某種理性化的行程。[5]占卜企圖神秘地去發(fā)現(xiàn)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抖Y記·表記》有“三代皆以卜筮事神明”的說法,表示上古卜筮活動是事神活動的一部分,特別是祭享神靈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周易》的出現(xiàn)表明了當時中國人已經超越了只知道具體性思想的原始階段,不應從原始思想的意義上來理解,而應當把它周文化“祛除巫魅”過程的一部分。一切宗教現(xiàn)象的起源都不僅僅基于認識的原因,而更多基于生活世界實踐的需要和人的存在的焦慮,只要人對自己的行為后果和命運際會沒有把握,宗教、巫術和卜筮就永遠因此需要而存在。[6]
中國上古時代逐漸產生了“神”的觀念,導致了自然巫術向神靈巫術的發(fā)展?!蹲髠鳌酚小皣笫拢陟肱c戎”的說法,表示公眾巫術已融入祭祀文化或轉進為祭祀文化的組成部分。第四章作者就開始討論商周的祭祀和各自的信仰體系。從甲骨中我們可以看到殷商時候占卜是相對頻繁的?!抖Y記》“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禮”。從一系列對殷商占卜的研究可以看出,殷商的占卜事實上可以看作是整個王室祭祀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時巫覡在殷商上層宗教活動也祭司化了。正是巫覡文化發(fā)展為祭祀文化,才有了后來由祭祀禮儀衍生出的整個規(guī)范體系――禮。祭祀文化也在向著更高宗教階段過渡。而周代的祭祀文化總體是屬于“禮樂文化”,與殷商的祭祀文化有所區(qū)別,但事實上,禮樂文化是源自祭祀文化的。作者將此種發(fā)展方式稱之為“包容連續(xù)型”。按照周禮,周代的祭祀的對象和形式是龐雜的,在中國上古時代很長一個時期,宗教信仰具有相當程度的多神色彩。殷商與西周通過祭祀所反映的信仰,在不同的社會層面有所不同。西周以后,隨著知識階層觀念理性化的逐步展開,精英文化信仰和觀念的代表由統(tǒng)治階層的國家祭祀體系轉移到知識階層的精神創(chuàng)造,對后世的精神文化發(fā)揮強大的范導作用。作者在這一章的最后還用西方宗教學的理論來考察中國上古社會的信仰,認為殷人的多神教信仰主要反映了他們對自然力的依賴。但是周人的宗教信仰就發(fā)生了變化,周人信仰的最高代表是“天”甚至是“天命”,更表現(xiàn)了宇宙秩序和宇宙命運的色彩。在周代,對天地大神的祭祀通過禮制的等級規(guī)定而為統(tǒng)治集團所壟斷,使得祖先祭祀成為最普遍的民間宗教性行為。這使得中國的信仰借助“天命”的觀念,透過自然法則和歷史命運的觀念意識,向著后來的“圣哲宗教”慢慢前進著。[7]
“天命”的觀念在本書中是一個研究的重點。第五章作者就分別對商周的天命觀進行討論?!渡袝摹贰坝邢亩嘧?,天命殛之。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爾尚輔予一人,致天之罰?!边@里殷人的天命表示授賜人世王朝的政治權利和政治壽命。殷人對“天”都只是一種作為自然與人世的主宰的神格觀念,并未涉及德、民和人,在信仰實質上,與“帝”的觀念并無區(qū)別。殷人對天的信仰并無倫理的內容在其中,總體上還不能達到倫理宗教的水平。而周人的理解中,“天”與 “天命”已經有了確定的道德內涵,這種道德內涵是以“敬德”和“保民”為主要特征的。天的神性的漸趨淡化和“人”與“民”的相對于“神”的低位的上升,是周代思想發(fā)展的方向。[8]中國文化的發(fā)展在西周完成了卡西爾說的成熟宗教必須完成的最大奇跡。[9]周公在這一過程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較為可靠的文獻三誥中周公對周代商的理解,體現(xiàn)出周公強烈的歷史感和現(xiàn)實感,他把歷史現(xiàn)象上升到宗教和哲學的高度,探求著天命與歷史人事的關系。他認識到,人不能把世事的一切都歸于天命的必然性,人的行為的主動性實際參與著歷史過程。[10]周公的這些思想標志著宗教思想的一場轉變。周公以德政為操持政策的機柄,因而減少了上天的權威,提高了人的地位和人的尊嚴。[11]在西周的政治思想中,天命在信仰性態(tài)上仍具有神學特征,但在內容上則出現(xiàn)了政治民本主義,這種民意論真正地成為中國古代政治文化的傳統(tǒng),并為后來儒家的政治思想所繼承。西周宗教觀念的提高和倫理觀念的演進正主要通過政治文化和政治的得以實現(xiàn)。作者對于這種宗教思想的轉變作了這樣的評價:儒家思想中所發(fā)展的那些內容,在周公及西周思想中早已開始生長,甚至可以說,西周思想已經為儒家思想提供了若干重要母題,造就了若干基礎,提供了若干有規(guī)范力的導向,周代的文化與周公的思想已經型塑了中國文化的精神氣質。[12]
書中的第六章主要討論了西周的禮樂問題。作者依靠《周禮》,希望從哲學和文化上來了解西周的禮樂文化。周代是以禮儀即一套象征的行為及程序結構來規(guī)范、調整個人與他人、宗族、群體的關系,由此使得社會生活高度儀式化。《周禮》中的規(guī)范體系,在相當程度上說,是一種宗法文化的體現(xiàn),突出其家族主義的功能。周禮具有強烈的政治功能,由于統(tǒng)治階層對祭祀天地山川的壟斷,使得越來越多人轉向對人世的社會政治的注意,而不是信仰本身。到西周后期,禮逐漸成為圣俗結合,包容著某種宗教性和神圣性的人文文化體系。周禮又具有道德功能。西周的禮樂文化的整體功能指向是人間性的秩序,而不是的賜福。
對于三代文化的演進,作者運用大量人類學和考古學的研究進行理解,從整體信仰的轉變和政治權利的強化的角度論述了從巫覡文化到祭祀文化再到禮樂文化的演進。周代文化模式的最終形成奠定了中國文化的基調。中國社會的各個層面統(tǒng)統(tǒng)都納入“禮“的范疇下,形成一個政教德法合一的體系。
著作在第七章對早期中國文化的“德”的觀念也進行了討論。德觀念的形成對后來中國政治模式起著深遠的影響,以德政來統(tǒng)治這個社會逐漸成為歷朝歷代統(tǒng)治者的信條。而德在家庭秩序中更多體現(xiàn)的是對孝的強調,這與父系宗族的宗法制度是相適應的。
在全書的最后,作者對有關儒的各種說法進行討論,既是自身對儒的理解又是全書的總結。

作者簡介

陳來,祖籍浙江溫州,1952年出生于北京?,F(xiàn)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哲學史教研室主任,中國哲學專業(yè)博士生導師。
社會兼職:國際中國哲學會中國大陸分會秘長、中華孔子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理事等。
主要著作有:《朱熹哲學研究》(1988)、《朱子書信編年考證》(1989)、《有無之境―王陽明哲學的精神》(1991)、《宋明理學》(1992)、《哲學與傳統(tǒng)一現(xiàn)代儒家哲學與現(xiàn)代中國文化》(1994)。另有合著、編輯等出版物數(shù)種,發(fā)表各種論文、文章逾百篇 。

書籍目錄

目錄
第一章 導言
一、軸心時代與前軸心時代
二、文化模式與精神氣質
三、宗教的理性化:巫覡文化、祭把文化與禮樂文化
四、大傳統(tǒng)與小傳統(tǒng)
五、儒家思想的根源
第二章 巫覡
一、絕地天通
二、古巫
三、說巫
四、巫術與薩滿
五、巫祝與巫史
第三章 卜筮
一、遺存的解釋
二、占卜的起源
三、巫術與占卜
四、卜與筮
五、筮法與筮辭
六、《周易》的意義
第四章 祭把
一、從巫術到祭把
二、神靈與崇拜
三、殷商信仰體系
四、殷人的祭祀活動
五、殷代宗教的特點
六、周代的祭法
七、周代的祭祀與神鬼觀念
八、古代宗教的類型
九、文化演進與文化精神
十、從自然宗教到倫理宗教
第五章 天命
一、商書中的天帝觀
二、周公早期的天命觀
三、攝政時期周公的思想
四、還政以后的周公思想
五、《尚書》中的天民合一論
六、西周思想的意義
七、《洪范》與西周政治文化
八、《詩經》中的西周天命觀
九、西周后期的前儒家
第六章 禮樂
一、釋禮
二、三代禮制之損益
三、禮的起源與結構
四、《儀禮》與周代禮俗
五、周禮與周代的文化模式
六、禮樂文化的人文功能
七、禮與樂
八、三代文化的精神氣質及其演進
第七章 德行
一、釋德
二、明德與敬德
三、孝與三代的德行
四、德行的社會根基:周代的生活共同體
五、周代的宗法文化
第八章 師儒
一、古人論儒
二、近人說儒
三、晚近釋儒
四、西周的師儒與教化
五、西周的國子教育
六、孔子說儒
參考書目
后 記
出版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古代宗教與倫理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