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5 出版社:人民教育 作者:喻蘭 頁數(shù):2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碑帖學基礎》是一部全面、系統(tǒng)介紹古代碑帖知識的著述。立足于大量的原始材料與文獻,以現(xiàn)代學術的視角,對碑帖的名實概念、碑帖的形制及其歷史演變、碑帖的文字內(nèi)容與行文體例、碑帖的書法藝術、碑帖的制作過程、碑帖的版本與鑒定等諸多方面進行了系統(tǒng)的論述,脈絡清晰,簡明扼要,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建思維和理論深度。無論對提高讀者的碑帖鑒賞能力,還是對培養(yǎng)碑帖學術研究的興趣,都大有裨益。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碑帖學概論第一節(jié) 什么是碑帖學第二節(jié) 歷代碑帖研究成果舉要第二章 碑的主要類型第一節(jié) 碣石第二節(jié) 摩崖第三節(jié) 碑第四節(jié) 墓志第五節(jié) 塔銘第六節(jié) 造像題記第七節(jié) 石闕與神道柱第八節(jié) 墓莂第九節(jié) 石經(jīng)第十節(jié) 經(jīng)幢第三章 歷史上的著名刻帖第一節(jié) 單刻帖第二節(jié) 歷代叢刻帖第三節(jié) 斷代刻帖第四節(jié) 個人專集刻帖第四章 碑帖文字內(nèi)容釋讀第一節(jié) 異體字第二節(jié) 避諱字第三節(jié) 紀時第四節(jié) 文史典故第五章 碑帖文辭體例與行文格式第一節(jié) 墓碑、墓志及葬塔銘文第二節(jié) 造像記第三節(jié) 墓莂第四節(jié) 書信表狀第五節(jié) 題跋第六節(jié) 碑帖行文格式第六章 碑帖及拓本的制作過程第一節(jié) 文字撰寫與鑒選編輯第二節(jié) 形式安排與調(diào)整第三節(jié) 書丹、摹勒與鐫刻第四節(jié) 模拓與裝裱第七章 碑帖拓本的版本特征及其價值第一節(jié) 原刻第二節(jié) 重刻第三節(jié) 翻刻第四節(jié) 偽刻第八章 碑帖鑒定第一節(jié) 目鑒法第二節(jié) 校碑考據(jù)法第三節(jié) 文獻考據(jù)法第四節(jié) 其他輔助鑒定方法附錄插圖拼音索引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首先,古代碑帖保存了大量的古代書跡,是唐以前書跡最主要的遺存形式,為我們研究古代書法史,研習傳統(tǒng)書法藝術提供了珍貴的資料,具有極高的書法藝術價值。隨著時間的流逝,古代墨跡傳世越來越少,尤其是唐朝以前的名家書跡,早已是鳳毛麟角,更無論魏、晉、秦、漢。大量碑帖的傳世,正好彌補了這一缺憾。歷代碑帖真、草、隸、篆,無體不備,不僅從縱的方面反映了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書法藝術發(fā)展演變的基本規(guī)律,同時也可窺見某一時代各種書法流派的各種風貌。研究碑帖學,不僅有助于我們更全面地了解、構筑中國古代書法文化的歷史,而且,對我們今天的書法實踐依然具有實際的指導意義。其次,碑帖學研究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尤其是石刻文字,由于是“當時所立”,所以其記載“可信不疑”,“上足以征前代之事實,下足以匡史文之訛謬”①。其中所述涉及的歷史紀年、官職制度、姻親世系、功德事跡等,無不是對史書的重要補充。、同時,也可從一個側(cè)面反映出特定歷史時期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教育、宗教、藝術、風土人情等諸多方面的情況,起著證史、糾史、補史的重要作用,彌足珍貴。碑以佐史,這是石刻文字的一大功用,向來為學術界所重視,清代學者阮元在《北碑南帖論》中說:“古石刻紀帝王功德,或為卿士銘德位,以佐史學?!背酥猓麑W研究對傳統(tǒng)文字學、古代文學等學科的研究都有相當?shù)囊饬x。從石鼓文到秦代小篆,從漢隸到草書、行書、魏碑、唐楷,可說諸體咸備,是研究漢字發(fā)展演變的重要資料,為小學考證提供了寶貴的實物材料。同時,古代碑帖中保存了前人大量的詩詞文賦,其中有些早已失傳,不見記載。
編輯推薦
《碑帖學基礎》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