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改革論

出版時間:2011-5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徐輝 編  頁數(shù):363  

內容概要

  《課程改革論:比較與借鑒》是國家“211工程”三期建設項目“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深化與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成果之一。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特別是學校教學改革的核心,是各國教育發(fā)展的基礎和先導。在一定意義上我們可以這樣講,有什么樣的課程就有什么樣的教育。而課程的靈魂則是文化,具體到某個國家就是該國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學校課程承擔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傳承民族傳統(tǒng)文化?;诖?,《課程改革論:比較與借鑒》從比較教育的視角分析了課程與文化的復雜關系,重點論述了科學主義課程觀、人本主義課程觀、結構主義課程觀和后現(xiàn)代主義課程觀及其對課程改革的影響,最后對當今世界課程改革的理念和趨勢進行了總結和前瞻。

作者簡介

  徐輝,1963年生,重慶開縣人。現(xiàn)任重慶市教育委員會高等教育處處長,西南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西南大學社會科學處處長。兼任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比較教育分會常務理事。“2006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重慶市比較教育學學術帶頭人。曾在中小學從事教學工作多年。1984年畢業(yè)于重慶教育學院英語???;1989年畢業(yè)于西北師范大學教育系,獲教育學碩士學位:1997年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獲教育學博士學位;1998-1999年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做高級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比較教育學、外國教育史、高等教育學等。公開發(fā)表論文60余篇,著有《比較教育的新進展》、《比較與國際教育導論》、《現(xiàn)代外國教育思潮研究》等。主持的“國外教育發(fā)展網(wǎng)絡課程建設”獲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國家級優(yōu)秀教學成果二等獎。獲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yōu)秀研究成果二等獎、重慶市人民政府優(yōu)秀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等。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省部級科研項目10余項。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現(xiàn)當代課程改革的歷史傳統(tǒng)與基礎第一節(jié) 文化與課程的有機互動關系一、文化發(fā)展對課程改革的推動作用二、課程改革對文化發(fā)展的促進作用第二節(jié) 啟蒙運動之前西方文化脈絡中的課程一、古希臘理性文化背景下古典課程的發(fā)軔二、中世紀宗教文化影響下神學課程的獨白三、文藝復興旗幟下人文主義課程的高歌第三節(jié) 啟蒙運動以來課程思想的發(fā)展及實踐一、自然主義課程思想及實踐二、主智主義課程思想及實踐三、功利主義課程思想及實踐第二章 科學主義課程觀及其對課程改革的影響第一節(jié) 科學主義思想的發(fā)展及其教育影響一、科學主義思想的發(fā)展歷程二、科學主義思想對教育的影響第二節(jié) 社會轉型中科學主義課程的演變一、關注個人完滿生活的科學主義課程二、尋求科學編制方法的科學主義課程三、注重科學人才培養(yǎng)的科學主義課程第三節(jié) 當代科學主義課程的發(fā)展與展望一、當代科學主義課程的基本特點二、科學主義課程的未來走向第三章 結構主義課程觀及其對課程改革的影響第一節(jié) 結構主義課程觀出現(xiàn)的背景及其基本特征第二節(jié) 結構主義課程觀的哲學基礎一、喬姆斯基的結構主義語言學二、列維·斯特勞斯的結構主義人類學三、皮亞杰的發(fā)生學結構主義第三節(jié) 結構主義課程觀的具體主張一、布魯納的結構課程論二、施瓦布的結構課程論三、費尼克斯的結構課程論四、三種結構課程論的共同特征第四節(jié) 結構主義課程觀的影響和缺陷一、結構主義課程觀的影響二、結構主義課程觀的缺陷第五節(jié) 結構主義課程觀影響下的課程改革第四章 人本主義課程觀及其對課程改革的影響第一節(jié) 人本主義課程觀興起的背景一、西方人本主義思想概述二、當代人本主義課程觀興起的背景第二節(jié) 人本主義課程觀的理論基礎一、哲學基礎:存在主義與現(xiàn)象學……第五章 后現(xiàn)代主義課程觀及其對課程改革的影響第六章 當今世界課程改革的理念與趨勢主要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裴斯泰洛齊一生致力于教育事業(yè),雖歷經(jīng)磨難,但初衷不改。他關心勞動人民的疾苦,試圖通過教育來改善他們的生活狀況。他長期堅持教育實踐,大膽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他本人也因此被瑞士人民視為“窮人的救星”、“孤兒的父親”、“國民學校的創(chuàng)始人”?! 。ǘ┡崴固┞妪R的教育目的觀  裴斯泰洛齊的教育思想和活動是與他的民主主義思想分不開的。他認為,貧窮的根源是缺乏教育和無知,不平等的教育制度擴大了階級之間的差別;通過教育,勞苦大眾可以改變自己的悲慘狀況,社會的不平等現(xiàn)象可以得到改善。因此,他主張建立一種平等普及的教育制度,使所有階層的兒童都受到教育。裴斯泰洛齊一生的教育活動就是他的民主主義教育思想的體現(xiàn),從中不難看出他對勞動人民子女教育的關心和重視。  裴斯泰洛齊如此相信教育的作用,還在于他深信每個人都有發(fā)展的潛能。他認為人生而具有各種內在能力,但只有經(jīng)過教育才能得到發(fā)展。由此他認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身上潛藏著的各種能力得到外現(xiàn),充分發(fā)揮。他說:“為人在世,可貴者在于發(fā)展,在于發(fā)展個人天賦的內在力量,使其經(jīng)過鍛煉,使人能盡其才,能在社會上達到他應有的地位。這就是教育的最終目的。”①  裴斯泰洛齊常說,他有三四十年沒有看過一本書。這可能有點夸張,但他的確對僅僅為了消遣而讀書不感興趣。他在給海德堡教堂管事、牧師約翰·弗里德里希·米格的信中說:“我多年來一直在研讀的唯一的一本書就是人,我全部的哲學都是建立在人和關于人的經(jīng)驗基礎上的?! ?hellip;…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課程改革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