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2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周曉靜 頁數(shù):322
內(nèi)容概要
凝結著我們這個學術群體集體智慧和生命感動的《當代德育新理論叢書》,終于面世了。我為之感到由衷的欣慰。這是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科多年來重視道德教育理論建設、鐘情于道德教育研究的情結使然。這是一套關于道德教育基本理論的叢書,是“社會轉型時期中國道德教育基本理論研究”的重要成果。本叢書主要以建構和闡發(fā)新的道德教育理念為基本內(nèi)容。那么,什么是道德教育基本理論呢?我以為,基本理論研究主要是對一個學科或者一個學術領域中那些根基性的、具有永恒價值的基礎問題的研究。雖然它的一些主題相對穩(wěn)定,但卻可以常思常新,具有恒久的討論價值。道德教育作為教育基本理論研究的一個專門領域,它也有一些基本理論問題,但道德教育基本理論問題的研究難度更大,因為它要透析人性本身,又與時代的變化息息相關。人性研究本身既是一個永恒的,又是一個與時俱進的話題,是一種動態(tài)的復雜性存在。道德教育的核心主題就是討論人性向善,是引導社會向善,引導個體人凝聚成一個有秩序、有效率、有整體精神風貌的社會集群。人類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就需要引導個體人提升其精神境界,體認向善的方向和方式,展現(xiàn)人性的美好品質。而個體的人性、生命性,與社會的整體風貌之間存在著一種人文關系。對這種人文關系的研究,既是人類文化的基礎性、深層次問題,也是教育特別是道德教育所要研究的基本命題??梢哉f,道德教育研究的人文主題,恰恰是人作為宇宙生靈所面臨的基本問題。
作者簡介
周曉靜,江蘇省寶應縣人,1992年畢業(yè)于南京師范大學政教系,2001年獲南京師范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碩士學位,2006年獲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博士學位。現(xiàn)任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講師,主要從事教育學原理、教師教育、道德教育等領域的研究和教學。在《課程·教材·教法》、《教育研究與實驗》、《全球教育展望》等刊物上發(fā)表專業(yè)學術論文二十余篇。王持和參與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等項目的研究。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章 課程德育:一個教育問題的濫觴第一節(jié) 學校道德教育現(xiàn)狀審思一、畫地為牢二、道德的外衣三、神話的幻滅四、邊緣化的德育課第二節(jié) 課程德育是學校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徑一、課程德育的內(nèi)涵二、課程德育在實踐中第三節(jié) 課程德育的理論淵源一、赫爾巴特:教育性教學和教學性教育二、涂爾干:基于教育人世情懷的道德教育思想第四節(jié) 課程德育的時代必然性一、課程德育是培養(yǎng)完整的人的要求二、課程德育是社會發(fā)展的要求第二章 課程知識與道德教育第一節(jié) 課程知識的明理功能一、道德具有理性成分二、知識是道德理性形成和發(fā)展的基礎三、人文學科知識和科學學科知識的明理功能第二節(jié) 課程知識的陶冶功能一、人文學科知識的陶冶功能二、科學學科知識的陶冶功能第三節(jié) 整合:課程知識生命力的源泉一、課程知識與個人經(jīng)驗之整合與道德教育二、課程知識相互之整合與道德教育三、課程知識內(nèi)在之整合與道德教育第三章 課程實施與道德教育(上)第一節(jié) 知識的呈示一、營造“我的課堂二、使課程知識處于開放之中第二節(jié) 表達的失諧一、話語的失諧二、方法的失諧第四章 課程實施與道德教育(下)第一節(jié) 課堂提問一、發(fā)問二、誰來回答問題三、道不盡的夸贊四、我有權沉默嗎:一個“另類”的聲音第二節(jié) 紀律:一朵帶刺的玫瑰一、來自現(xiàn)場的紀律報告二、紀律體現(xiàn)了基本的道德性情三、培養(yǎng)內(nèi)在的紀律精神四、懲罰:引學生向何處第五章 教師與課程德育第一節(jié) 論作為道德教育資源的教師一、教師是重要的道德教育資源二、教師是道德楷模嗎第二節(jié) 教師形象的整合一、角色人和自然人二、教師:穿行在角色人與自然人之間三、新教師形象觀第三節(jié) 新教師形象觀下的師生關系:全整型師生關系一、師生之間的角色關系二、師生之間的私人關系三、全整型師生關系:角色關系與私人關系的整合結語:走向整合的課程德育附錄1附錄2附錄3主要參考文獻博士論文評語(摘錄)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犧牲了學科教學的特殊功效。通過學科教學,學生能夠掌握多種門類的知識,從這些知識中獲得對世界、對社會、對人生的啟迪。這些不同類別的知識能夠分別從多方面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理性認知、判斷能力,豐富人的精神生活。各門學科在教育中各自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們的教育功能根本無須通過披上道德課的外衣就能獲得。在所有學科教學過程中都將考慮直接的道德問題置于最重要的地位,這既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是有害的。如果強要這樣做,則是以犧牲學科教學的獨特功效為代價的。 杜威認為學科教學的道德教育是一種間接而不是直接的道德教育,相比直接的道德教育,間接的道德教育是一個影響更大、范圍更廣泛也更生動活潑的道德教育領域。我國也有學者指出了“類道德教育課”的害處。檀傳寶批評“德化”傾向的道德教育只能使學科教學失去間接教育的優(yōu)勢;①黃向陽認為要保持學科自身的特點,遵循學科教學中自身的規(guī)律,在學科教學中只能進行間接的德育。 ……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