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景山學校數學課程教學改革50年

出版時間:2010-3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陳靜榮,曹木秀 編  頁數:442  

內容概要

  《北京景山學校數學課程教學改革50年》是北京景山學校數學課程教學改革經驗的全面總結,分上、中、下三編。上編是景山學校數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回顧,論述了景山學校數學課程教學改革50年的發(fā)展歷程,其中包括景山學校創(chuàng)始人之一蘇式冬、原校長游銘鈞、原副校長王念親對景山學校數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回憶,以及對中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經驗整理和反思。中編記錄了21世紀第一個10年景山學校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實驗與研究的成果,介紹了景山學校數學教材的體系、結構和特點,精選了景山學校及使用該套教材的其他學校教師的論文、教案等。這一時期,在“三個面向”的指引下,景山學校依據教育部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的基本理念和教學內容規(guī)定,編寫了五年制小學數學實驗系列教材。特別是2006~2008年編寫的《五年制小學數學實驗教科書》,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1~10冊全部通過。下編匯集了近年來景山學校6~9年級數學教材的編寫與實驗方面的文章,重點介紹了中學數學實驗教材的知識結構、編排特點和使用情況等?!侗本┚吧綄W校數學課程教學改革50年》對豐富數學教育理論和進一步深化中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改革有重要參考價值。

書籍目錄

前言上編 北京景山學校數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驗的回顧1. 景山學校數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啟示2. 景山學校數學課程改革情況簡介3. 永遠的探索4. 景山學校小學數學教學改革與實驗50年5. 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新探索6. 中學數學實驗教材的實驗與研究中編 九年義務教育1~5年級數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實驗與研究一、新編《五年制小學數學實驗教科書》的體系、結構與特點1. 新編《五年制小學數學實驗教科書》剖析2. “數的計算”的編寫體系與特點3. “問題解決”的編寫體系與特點4. “圖形與幾何”的編寫體系與特點5. “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探索規(guī)律”的編寫特點一6. “由近及遠、由淺入深”地貼近學生——“統計與可能性”的編寫特點二、教材的實驗與研究(一)《21世紀五年制小學數學實驗教科書》的實驗與研究1. 在教改之路上不斷探索2. 淺談低年級數學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實踐能力3. 景山學校教材、教法初探4. 讓學生在主動探究中學會學習5. 運用現代教育觀念,變革數學課堂教學6. 讓學生主動、生動地學好數學7. 培養(yǎng)學生“數感”的幾種策略8. 景山的經驗時代的旋律9. 使用景山教材的點滴體會(節(jié)選)10. 由一道例題的教學所想到的11. 淺談對景山教材的認識(節(jié)選)12. 讓學生親自感受數學問題的有趣性13. 走進生活,聯系實際,讓學生學會數學14. 豐富生活實際,提高綜合能力15. 景山教材數學二冊“角與直角”教學設想16. 重在創(chuàng)新 旨在于實踐(二)新編《五年制小學數學實驗教科書》的實驗與研究1. “0的認識”教學案例2. “筆算兩位數加法(不進位)”教學案例3. 合作學習,讓數學課活起來——“立體圖形的認識”教學案例4. 關注學生學習需求,恰當運用教學策略5. 轉變觀念,多角度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6. 深入理解教材,使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7. 創(chuàng)設探索空間,活化數學教學8. 在充分感知、體驗中認識分米9. 探索運算規(guī)律——“商不變的性質”教學案例10. 創(chuàng)設現實情境,培養(yǎng)統計觀念——談“平均數”的教學設計11. 抓住概念的本質——再談“平均數”的教學設計12. “兩位數除法”課堂教學設計與評析13.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發(fā)展學生多種智能——“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教學設計14. 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符號感初探15. “正比例的認識”課堂教學實錄及評析16. 讓數學思考縈繞課堂,用數學魅力感動師生17. 家校整合,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學習自我評價能力初探18. 在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中培養(yǎng)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下編 九年義務教育6~9年級數學教材的編寫與實驗一、教材的體系、結構與特點二、實驗班師生對新編教材的教、學實驗報告與體會1. 數學校本教材試教實驗報告2. 數學校本教材試教體會3. 數學校本教材試教心得4. 數學實驗教材的試教體會5. 學習“四邊形”一章的感受6. 學習“二次根式”一章的感受7. 學習“反比例函數”一章的體會8. 對景山學校數學實驗教材的看法9. 對景山學校數學實驗教材的建議

章節(jié)摘錄

  學校提出在狠抓基礎的同時要發(fā)揮學生的特長,要因材施教。課堂教學的出發(fā)點是按中等水平學生的實際,但不能把學生都搞成一模一樣,否則出不了創(chuàng)新人才。所以學校提倡作業(yè)分類,對個別有困難的學生,可以先降低一些要求,教師多給予個別指導;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做一些古典的數學題和開放性的題,還可以讓學生自己編題;特別拔尖的學生,可以個別自學加快進度,向前學新知識和做題,達到一定要求的,允許跳級學習。  學校提倡大集體小自由,強調天才不是靠班級教學培養(yǎng),而是要靠學生自己鉆研。在課外時間,學生可以鉆研自己喜歡的內容,選讀有興趣的書籍和刊物,在教師指導下學會讀書學習。在課表安排上,為了讓學生有更多的課外學習時間,我們曾試驗上午上課,下午是課外活動,教師對學生進行分類指導:對學習困難的學生可以做補學補練的輔導,更多的是組織學生參加一些有助于其才能發(fā)展的課外活動。如在數學所關肇直副所長的北師大研究生的指導下,在數學課外學習小組中,組織了要進入新高中課程的“集合與邏輯”“概率與統計”等內容的學習活動。  當我們在世界教改動態(tài)中,看到蘇聯和美國都提出,發(fā)現有數學天才的學生要及早給予特殊培養(yǎng)的信息,使我們更重視優(yōu)質人才的培養(yǎng)。為了讓學生有充分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1962年開始,學校舉辦了數學競賽,以學生個體為單位自由報名參加,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鍛煉提高數學能力,活躍學習氣氛,并能發(fā)現人才更好地培養(yǎng)。在中學,除了畢業(yè)班,各年級自己先組織預賽,再選出優(yōu)勝者參加決賽。競賽題是計算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考查并重,競賽前還有參考練習題,給學生一個學習鍛煉的過程。1963年,學校還利用暑假在風景優(yōu)美的頤和園附近舉辦外語和數學夏令營,集中一些優(yōu)秀學生,在教師帶領下,半天游山玩水,半天學習提高?!  ?/pre>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北京景山學校數學課程教學改革50年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