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心理學史

出版時間:2009-9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高覺敷 編  頁數:475  
Tag標簽:無  

前言

這本《中國心理學史》是作為教材在國家教育委員會的發(fā)動、組織和支持之下由一個編寫組寫出來的。這本教材分前后兩部分。前一部分論述我國古代的心理學思想的演變。后一部分論述我國近代怎樣開始把西方的心理學引進來并得到一定發(fā)展而成為我國現代的心理學的情況。就時間講,前一部分從先秦時代一直到近代兩千多年之久,占全書大部分篇幅。后一部分至多也只包括不到一百年的史實。這兩部分論述的內容是顯然有所不同的。因此,編寫組首先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怎樣把前后兩部分聯(lián)系起來,統(tǒng)一起來。其實這個問題在此之前就已存在了,到了要寫一本完整的中國心理學史時,這個問題就顯得突出了。這個問題要取得適當的解決,還得先從我國古代有關心理學這一問題說起。我國古代思想家關于心理學的看法或思想和西方古代的情況一樣,都是和他們的哲學思想混在一起,成為他們的哲學的一部分。所不同的是,西方古代思想家有不少人都有關于心理學問題的專著,而我國古代思想家則幾乎沒有,但論述有關心理學問題的專篇則有幾篇。因此,幾十年來,我國一般專業(yè)心理學者以及其他許多知道一點心理學的人似乎都覺得我國過去一直沒有西方心理學那樣一種比較有系統(tǒng)的研究。這樣的看法并不完全錯,因為事實確實如此。但有兩個問題。

內容概要

高覺敷(1896~1993),浙江溫州人。我國現代心理學家、心理學史家。本書是我國第一部系統(tǒng)研究自先秦至近代以來中國心理學思想的通史性著作。作者按照歷史順序選擇各個時期的重要思想家和重要著作,對蘊含其中的心理學思想進行挖掘和整理。第一編為先秦時期,主要分析了儒家、墨家和法家的心理學思想;第二編從秦漢至唐代,重點論述了王充、范縝、柳宗元以及《淮南子》中的心理學思想;第三編以宋明清三代諸多歷史人物為對象,探討心理學思想在三代的變遷;第四編則重點介紹了中國近代心理學的發(fā)展。本書出版后引起國內外心理學界的高度重視,至今仍有重要的影響。本書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本。

作者簡介

高覺敷(1896~1993),浙江溫州人。我國現代心理學家、心理學史家。

書籍目錄

緒論第一編 先秦時期的心理學思想  第一章 孔子的心理學思想  第二章 墨子的心理學思想  第三章 老莊的心理學思想  第四章 孟子的心理學思想  第五章 荀子的心理學思想  第六章 韓非的心理學思想第二編 漢魏六朝時期的心理學思想  第七章 《呂氏春秋》的心理學思想  第八章 《淮南子》的心理學思想  第九章 董仲舒的心理學思想  第十章 王充的心理學思想  第十一章 劉劭的心理學思想  第十二章 范縝的心理思想第三編 唐宋時期的心理學思想  第十三章 柳宗元、劉禹錫的心理學思想  第十四章 韓愈、李翱的心理學思想  第十五章 《關尹子》的心理學思想  第十六章 張載的心理學思想  第十七章 王安石的心理學思想  第十八章 程顥、程頣的心理思想  第十九章 朱熹的心理學思想第四編 明清時期的心理學思想  第二十章 王守仁的心理學思想  第二十一章 王延相的心理學思想  第二十二章 李贄、方以智的心理學思想  第二十三章 王夫之的心理學思想  第二十四章 戴震的心理學思想  第二十五章 劉智、王清任的心理學思想第五編 中國近、現、當代的心理學  第二十六章 中國近代心理學  第二十七章 中國現代心理學  第二十八章 中國當代心理學結束語后記修訂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因此,我國心理學工作者于1953年夏季始學習蘇聯(lián),特別是巴甫洛夫高級神經活動學說,鉆研了巴甫洛夫的經典著作《大腦兩半球機能講義》,并用以指導教學和科研工作。我國心理學工作者學習巴甫洛夫學說和蘇聯(lián)心理學的態(tài)度是認真負責的。但在學習中卻也存在著某些教條主義的傾向,以致教學和科研工作亦存在不少問題。在“左”的思想影響下,有的高校于1958年發(fā)動了一場反對心理學的所謂“生物學化,抽象化”的批判運動。后來全國多數院校聞風響應,使心理學受到了猛烈的沖擊,各院校的心理學課都停開了。直至1978年12月全國心理學第二屆學術年會上才公開宣布:“1958年的心理學批判運動是錯誤的。把心理學打成崇洋媚外的‘偽科學’是沒有根據的?!?959年,中央號召全國心理學工作者就1958年批判所涉及的心理學基本理論問題開展討論。于是北京和其他大中城市的心理學工作者先后舉行座談會,討論心理學的對象、方法、任務、科學性質和行為動力等問題,發(fā)揚學術民主,暢所欲言。大家通過討論,提高認識,決心繼續(xù)積極鉆研《實踐論》《矛盾論》《哲學筆記》《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反杜林論》等經典著作,學習蘇聯(lián)心理學以及巴甫洛夫高級神經活動學說,以提高我國心理學的學術水平。因此,心理學又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但是,到了60年代中期,姚文元又給心理學一個沉重的打擊。他在1965年10月28日《光明日報》上,以“葛銘人”的化名發(fā)表了目的在于否定心理學科學成就的文章。他又于1966年致上海某大學心理學教師的“意見信”中給科學心理學扣上了“資產階級”帽子,把它貶低為“偽科學”,使某些無知的、喪失警惕性的人隨聲附和,對心理學大肆攻擊,因此,心理學又陷入了萬馬齊喑的癱瘓狀態(tài)。直至粉碎“四人幫”后,1977年國務院才恢復了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活動。從此以后,我國舉行了多次全國心理學學術年會以及各分支的討論會。心理學工作者歡欣鼓舞,迎來了心理科學的春天。

后記

我國是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國家。在浩如煙海的典籍中,蘊藏有非常豐富的心理學思想。我國是世界心理學思想最早的重要策源地之一??墒?,長時期來,“蜂蝶紛紛過墻去,卻疑春色在人家”。對于中國心理學史,卻很少有人問津。粉碎“四人幫”后,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潘菽、高覺敷二位年屆耄耋的老教授的倡導下,經過全國有志于研究中國心理學史的同志們的共同努力,短短的五六年間,便發(fā)表了兩百多篇有關中國心理學史的論文,并出版了個人專著和集體“論文選”,這就為我們編寫《中國心理學史》這本供高等學校的心理專業(yè)、教育專業(yè)和哲學專業(yè)使用的教材,打下了必要的良好基礎。本書的編寫大約經歷了三年的時間,前后召開了五次工作會議。第一次會議于1982年12月23日至28日在煙臺召開,討論制定“編寫大綱”的有關問題;第二次會議于1983年5月16日至20日在南京召開,草擬“編寫大綱”;第三次會議于1983年8月4日至10日在廬山舉行,討論通過“編寫大綱”,并確定各章節(jié)編寫的分工問題;第四次會議于1984年11月6日至12日在曲阜召開,討論教材初稿,并確定各編統(tǒng)稿的分工問題;第五次會議于1985年7月1日至20日在南京舉行,這是最后的一次定稿會議。

編輯推薦

《中國心理學史》:中國文庫·哲學社會科學類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心理學史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8條)

 
 

  •   80年代出品
    打上了時代烙印
    恩格斯被提及頻頻
    不知是否符合文中語境

    心理學研究在中國仍然很新
    所以很多方面有待于提高改進

    本書對每位思想家提綱式概括太精
    讓人看了覺得不夠深入全面太不過癮
  •   學心理學就是要看鼻祖嘛,看看心理學史在中國開端。
  •   對于了解心理學是個不錯的選擇
  •   但名字還是比較大氣的,只是大言不慚而已!
  •   好書,唯有精讀細思。
  •   學習很有用的書
  •   不錯。就是紙張差了些。
  •   新歷學必備工具書,推薦。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