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5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魏景漢 頁數(shù):724 字數(shù):70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認知神經(jīng)科學是研究認知神經(jīng)機制的學科,是認知科學和神經(jīng)科學交叉的產(chǎn)物,目的在于闡明認知活動的腦機制。認知神經(jīng)科學是20世紀末誕生的,屬于新興學科,它采用的無損傷腦高級功能成像方法為當代心理學開辟了一條新的廣闊的發(fā)展途徑。國內外心理學實驗室紛紛安裝腦功能研究儀器,有關認知神經(jīng)科學的論文不斷涌現(xiàn)。認知神經(jīng)科學正取代認知心理學成為心理學發(fā)展的新潮流。本書屬認知神經(jīng)科學的入門書籍,在內容上學術觀點與方法的闡述并重,在方法學方面重點對無損傷腦高級功能成像方法的技術基礎進行了論述,其中還反映了我國心理學工作者的研究成果。本書注重學術觀點與方法的闡述,在方法學方面重點對無損傷腦高級功能成像方法的技術基礎進行了論述。
書籍目錄
自序第一章 腦與神經(jīng)元 第一節(jié) 神經(jīng)系統(tǒng) 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基本構造 大腦的基本結構 第二節(jié) 神經(jīng)元 神經(jīng)元的結構 神經(jīng)元的種類 神經(jīng)元的興奮 活動 神經(jīng)元之間的信息傳遞第二章 事件相關電位的基本原理與方法 第一節(jié) 腦電記錄技術的模擬電路基礎 晶體管的放大作用 簡單的交流放大電路差 動式放大電路 第二節(jié) 自發(fā)電位 EEG的類別 睡眠狀態(tài)下的EEG 癲癇的 EEG波形 第三節(jié) 事件相關電位的基本概念與技術原理 事件相關電位的定義 EEG對ERP的湮沒與疊加 基本原理 導聯(lián)方法 參考電極問題 ERP的研究分類 第四節(jié) 腦電源定位基礎 電流偶板子 頭皮電位的理論計算 用最小二 乘法求腦內產(chǎn)生器第三章 事件相關電位時空模式與成像 第一節(jié) 多域特征與ERP時空模式 腦波多域特征 腦波時空模式 第二節(jié) 數(shù)據(jù)預處理 零參考電勢問題 拉普拉斯變換與空間濾波 標度歸一化 第三節(jié) 插值技術 三維大腦模型 三維插值技術 第四節(jié) 模糊聚類分析 認知加工階段的劃分多重相似性 模糊聚類 分析算法及實例 確定最佳聚類數(shù) 模糊聚 類分析與質的差異 第五節(jié) 統(tǒng)計參數(shù)映像 基于空間分析的統(tǒng)計方法 數(shù)據(jù)的歸一化 確定統(tǒng)計量的顯著性水平 第六節(jié) 理解和解釋ERP時空模式 普遍框架和原則 詞匯與句子加工的ERP研 究 漢語特點及四字成語 JjO理解時空模 式——實驗結果討論 第七節(jié) 腦電磁層析成像 腦波正問題與逆問題 腦電磁源模型 頭顱 與腦模型 腦電磁層析成像的正則化框架 評價和應用 第四章 事件相關腦波振蕩與神經(jīng)集群 第一節(jié) 腦波振蕩 簡諧振蕩 事件相關振蕩 第二節(jié) 從傅里葉變換到連續(xù)小波變換 傅里葉變換短時傅里葉變換與加博爾變換 海森伯格測不準原理 連續(xù)小波變換 莫萊 小波 連續(xù)小波變換的應用 第三節(jié) 神經(jīng)集群與高階特征時空模式 動態(tài)細胞集群與同步化神經(jīng)振蕩 多層次神經(jīng)振 蕩的實驗證據(jù)與認知過程建模 動態(tài)細胞集群的 多域刻畫 偏相干分析 基于瞬時相位差的 統(tǒng)計同步指標——相位相干 影響(相位)相干 指標的因素第五章 腦磁 第一節(jié) 腦磁信號檢測 超導磁強計 多SQUID系統(tǒng) MEG檢 測 事件相關磁場的檢測 第二節(jié) 腦磁源定位基礎 頭皮磁場的計算 導聯(lián)場 源的多偶極子模型 第三節(jié) 腦磁圖在認知神經(jīng)科學研究中的應用實例 聽覺事件相關磁場 視覺事件相關磁場 軀 體感覺事件相關磁場 自發(fā)活動 腦磁圖的 應用 腦磁圖方法的主要優(yōu)缺點 第六章 腦功能磁共振成像 第一節(jié) 磁共振成像技術與應用 MRI的歷史與發(fā)展MRI的基本原理 第二節(jié) 腦功能磁共振成像原理和技術 成像原理 數(shù)據(jù)分析 噪聲的抑制 fMRI的研究與應用 fMRI的局限性第七章 心電 第一節(jié) 心電的基本知識 心臟的結構及功能心臟的生物電現(xiàn)象心電的測量 第二節(jié) 心電在心理學研究中的應用 心電用于心理學研究的三個指標 心率圖的特點 及功能呼吸性竇性心律不齊——呼吸對心律的影響 第三節(jié) 心率變異性(心血管反應性)與心理學研究 什么是心率變異性心率變異性的測量 影 響心率變異性的心理因素 研究心率變異性的意義第八章 皮膚電 第一節(jié) 什么是皮膚電 皮膚電現(xiàn)象描述皮膚電常用的術語 皮膚 電測量的種類 第二節(jié) 皮膚電的產(chǎn)生 關于皮膚電產(chǎn)生的理論調節(jié) 皮膚電活動的中樞 機制 離體死亡細胞也能產(chǎn)生類似皮膚電的電位 第三節(jié) 皮膚電的測量 測量皮膚電活動的意義測量部位的選擇 電極對皮膚電測量的影響 皮膚電的測量數(shù)值、 波形 測量皮膚電應注意的事項 第四節(jié) 影響皮膚電變化的因素 生理心理因素對皮膚電的影響 習慣化對皮膚電 的影響 極化對皮膚電的影響 外部條件對 皮膚電的影響 刺激強度和性質對皮膚電的影響 第五節(jié) 皮膚電活動的應用 測謊 放松訓練 在心理學中的其他應用 第九章 認知神經(jīng)科學的其他研究方法 第一節(jié) 若干技術方法綜述 正電子發(fā)射斷層掃描 單光子發(fā)射斷層掃描 光成像經(jīng)顱磁刺激 第二節(jié) 腦電信號的頻域特征分析 腦電功率譜 腦電比功譜 腦電同步性分析第十章 感知覺 第一節(jié) 關于小腦功能的研究發(fā)現(xiàn) 小腦的結構特點 小腦的傳入和傳出纖維 小腦皮質的局部神經(jīng)元回路 小腦的功能 關于小腦功能的理論 第二節(jié) 聯(lián)覺 何謂聯(lián)覺對于聯(lián)覺真實性的懷疑對于聯(lián)覺 真實性的證明 聯(lián)覺產(chǎn)生的腦機制 交叉激活 發(fā)生的原因聯(lián)覺的其他特點 聯(lián)覺與創(chuàng)造力 抽象基于聯(lián)覺聯(lián)覺與語言發(fā)生 盲人行為代償?shù)哪X機制研究聯(lián)覺研究的科學價值 第三節(jié) 面孔識別 視覺皮質加工的兩條通路 面孔識別與物體識別的原則性區(qū)別 面孔識別認知模型 面孔識別的ERP特異成分 面孔識別的跨文化ERP實驗研究第十一章 工作記憶 第一節(jié) 工作記憶的概念與認知模型 工作記憶的概念工作記憶的認知模型 第二節(jié) 工作記憶腦機制的基本問題 工作記憶腦機制的跨領域研究 工作記憶腦機制研究的基本問題 工作記憶的領域特異性理論工作記憶的加工特異性理論 第三節(jié) 詞語、客體與空間保持的腦機制 詞語信息的保持空間和客體(非空間)信息的保持頂葉后部皮質的存儲功能 第四節(jié) 操作加工與執(zhí)行控制的腦機制 人類工作記憶的加工特異性分離 保持與操作的分離 執(zhí)行控制的腦機制及分類 第五節(jié) 工作記憶與執(zhí)行控制的腦模型 工作記憶成分結構模型 短時存儲與執(zhí)行加工 分離模型工作記憶相對表征混合模型 工作記憶加工階段動態(tài)模型 工作記憶額葉分 區(qū)整合理論 工作記憶認知成分的掌管腦區(qū) 第六節(jié) 工作記憶的互補神經(jīng)機制 實驗方法 實驗結果 驗證性分析 結論與假說第十二章 注意、自動加工和意識 第一節(jié) 注意的基本概念與理論 關于注意的若干基本概念注意的基本理論 第二節(jié) 前額葉在注意中的作用 前額葉對無關感覺信息的抑制作用 前額葉對 注意信息加工的增強作用 前額葉在注意保持 中的作用前額葉在非隨意注意的腦機制中的作用 第三節(jié) 腦的信息自動加工和意識 腦的信息自動加工功能 MMN是研究腦的自動加 工的客觀指標 意識腦機制研究已逐漸成為當代 科學研究的重點意識的概念問題非意識 向意識轉化的腦機制實驗范式——應用朝向反應 第十三章 大腦左右半球的功能差異 第一節(jié) 大腦左右半球的解剖與感覺運動差異 大腦左右半球在解剖方面的差別 大腦左右半球的感覺功能和軀體運動功能 第二節(jié) 大腦左右半球心理功能的差異 裂腦人研究 大腦左右半球與言語功能 大腦左右半球與情緒有關大腦左右半球功能分化的三種理論 第三節(jié) 利手 利手現(xiàn)象概述不同利手者的心理特點 第四節(jié) 大腦左右半球功能的性別差異 大腦左右半球結構與功能的性別差異的解剖學證 據(jù)大腦左右半球結構與功能的性別差異的臨床證據(jù) 大腦左右半球認知功能上的性別差異 第五節(jié) 大腦左右半球功能的協(xié)同 對一些實驗研究的再分析左右腦偏側化的數(shù)學表達第十四章 腦的心理信息加工過程的動態(tài)性 第一節(jié) 大腦半球優(yōu)勢的兩維表達觀 實驗方法 實驗結果 討論 結論 第二節(jié) 腦的高級功能定位的相對性 腦的高級功能是腦的多種結構參與的動態(tài)過程 腦的高級功能與結構的關系可能存在雙向全息機制 大腦兩半球的復雜關系 第十五章 生物反饋和自我調節(jié) 第一節(jié) 生物反饋 概述關于腦電的生物反饋研究 關于皮 膚電的生物反饋研究 關于肌電的生物反饋研究 關于血壓的生物反饋研究 第二節(jié) 自我調節(jié) 什么是自我調節(jié) 放松訓練、自生訓練和綜合訓練 第三節(jié) 生物反饋和自我調節(jié)的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的必要準備 臨床適用范圍 第十六章 催眠 第一節(jié) 催眠概述 什么是催眠催眠的發(fā)生與發(fā)展 催眠的成功率 催眠可能產(chǎn)生的消極作用 第二節(jié) 解釋催眠的理論 條件反射理論催眠理論 大腦功能分裂 論弗洛伊德對催眠的解釋 特殊過程論 與社會—心理因素促成論之爭 其他催眠理論 第三節(jié) 催眠的方法及催眠狀態(tài) 催眠的基本要求 催眠的方法 暗示和誘導及其注意事項 第四節(jié) 催眠的用途 催眠可用于治療、診斷某些疾病 催眠暗示可以改變人的行為 第五節(jié) 與催眠關系密切的一些社會現(xiàn)象和問題 暗示教學 催眠是否可用于獲取真實口供 催眠與氣功 第六節(jié) 催眠過程中大腦與意識的變化 催眠過程中大腦活動發(fā)生的變化 催眠過程中意識發(fā)生的變化第十七章 航天飛行的認知神經(jīng)科學研究 第一節(jié) 航天飛行對生理心理的影響 航天飛行對實驗動物大腦的影響 失重條件下的感知覺問題 失重和模擬失重條件下腦的高級功能 航天飛行中的心理與行為變化 第二節(jié) 失重生理效應的層次特征 失重生理效應的分類 不同類型失重生理效應的動態(tài)特征 第三節(jié) 航天生理心理學研究的發(fā)展規(guī)劃 專業(yè)名詞略語表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腦與神經(jīng)元第一節(jié) 神經(jīng)系統(tǒng)二、大腦的基本結構大腦半球表面(見圖1-2)凹凸不平。凸出的地方稱做回,凹進的地方稱做溝。有三條溝把每個大腦半球分為五個葉。這三條溝是中央溝、外側溝、頂枕溝。五個葉為額葉(中央溝前方)、頂葉(中央溝與頂枕溝之間)、顳葉(外側溝以下)、枕葉(頂枕溝后方)、島葉。額葉由額極至中央溝和外側溝以前的部分組成。其中,在中央溝之前與之平行又可分為上下中央前溝;額上溝由中央前溝向前、向下延伸,將額葉外側面分為三個平行的腦回,即額上回、額中回、額下回;眶溝與眶回位于額底面;嗅溝與中線平行;扣帶回在大腦半球內側面,扣帶溝與胼胝體之間呈半月形或拱形;旁中央小葉為四邊形腦回,位于半球內側面環(huán)繞中央溝末端。頂葉前緣為中央溝,后緣連接頂枕溝,下緣抵外側溝平面,其中有中央后溝,在中央溝之后,且與之平行分為上下兩部。頂間溝為一水平溝,有時與中央后溝相連,頂上小葉在頂間溝水平部之上,其下為頂下小葉;緣上回又稱為環(huán)曲回,為頂下小葉之一部,圍繞外側溝后端;角回也是頂下小葉的一部分,圍繞顳上溝的后端且與顳中回相連;中央后回為皮質上的軀體感覺區(qū),位于中央溝和中央后溝之間;楔前葉在頂枕溝與扣帶回升支之間,為半球內側表面的后部。枕葉為位于頂枕溝連接前切跡間假設線之后的錐形腦葉。其中大腦內側面的枕外側溝將枕葉分為上下回;距狀裂將枕葉分為楔葉和舌回;梭狀回的后部在枕葉的腹面和底面、顳下溝與側副溝之間。顳葉在外側溝的下方,即頂葉的下方、枕葉的前方。它由顳上、中、下溝分為顳上回、顳中回和顳下回。顳上溝與外側溝平行,橫過顳葉上部;顳中溝在顳上溝下,且與之平行;顳上回在外側溝和顳上溝之間,是顳葉外側面的一部分;顳中回位于顳上溝和顳中溝之間;顳下回在顳中溝之下,其后部與枕下回相接;顳橫回在外側溝下緣,占據(jù)顳葉表面上部的后端;顳下溝位于顳葉下部,前抵顳極,后至枕極。梭狀回位于顳下溝的內側面,顳下回在其外側面;海馬溝位于顳葉的下部內側面,而海馬回位于海馬溝和側副溝之間,其前部彎曲成鉤狀,稱為海馬回鉤。
編輯推薦
《認知神經(jīng)科學基礎》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