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原理

出版時間:2007-7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葉瀾  頁數(shù):327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全國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推薦教材·教育學原理》以教師發(fā)展需要為基本立場,為教師提升教育學原理的基本素養(yǎng),用教育學原理的眼光重新解讀自己的教育實踐,在解讀中形成對教育學原理的理解,看到教育學原理的存在與意義服務?!度珖逃T士專業(yè)學位推薦教材·教育學原理》主題與內(nèi)容的選擇以當代中國的學校教育變革為核心,以體現(xiàn)《全國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推薦教材·教育學原理》時態(tài)上的當代性、空間態(tài)上的本土性和校本性。

作者簡介

  葉瀾,女,祖籍福建南安,1941年12月生于上海,1962年畢業(yè)于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系本科,并留校工作至今,現(xiàn)為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華東師范大學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研究所名譽所長,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主要學術兼職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領導小組成員兼教育學原理學科組組長,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聯(lián)合會副主席。曾任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系主任,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研究所首任所長等職。主要研究領域有教育學原理、教育研究方法論及當代中國基礎教育、教師教育改革等。已出版的專著有《教育概論》、 《教育研究方法論初探》、 《“新基礎教育”論——關于當代中國學校變革的探究與認識》等;撰寫并主編的叢書與研究報告有“教育學科元研究”叢書、“世紀之交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系列叢書、“新基礎教育”探索性研究系列叢書、“新基礎教育”發(fā)展性研究系列叢書、《中國教育學科發(fā)展年度報告》等;在《中國社會科學》、《教育研究》等學術期刊上發(fā)表論文80余篇。承擔多項全國哲學社會科學重點課題并多次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獎。其學術成就包括由其開創(chuàng)和引領的“新基礎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在海內(nèi)外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章 教師的教育學之旅第一節(jié) 教育學從何而來第二節(jié) 教育學在西方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第三節(jié) 教育學在中國的發(fā)展歷程第四節(jié) 教育學與教師的實踐智慧思考題主要參考文獻第二章 當代社會轉(zhuǎn)型與教育改革第一節(jié) 教育的概念及教育形態(tài)的演化第二節(jié) 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學校教育變革第三節(jié) 社會轉(zhuǎn)型時期的學校轉(zhuǎn)型性變革思考題主要參考文獻第三章 當代兒童成長與教育改革第一節(jié) 當代中國兒童的生存狀態(tài)第二節(jié) 教育視野中的學生觀更新第三節(jié) 以學生成長需要為導向的學校教育改革思考題第四章 學校教育價值取向與培養(yǎng)目標重建主要參考文獻第一節(jié) 學校教育實踐中的價值取向與培養(yǎng)目標透析第二節(jié) 學校教育價值取向的當代更新第三節(jié) 學校培養(yǎng)目標的當代重建思考題第五章 課堂教學的原理與策略主要參考文獻第一節(jié) 教學的概念及其實存背景第二節(jié) 教學觀的演變與更新第三節(jié) 課堂教學觀的系統(tǒng)重建第四節(jié) 教學過程的展開第五節(jié) 教學策略及其實踐探索第六節(jié) 教學評價及其改革思考題第六章 學生組織建設的原理式透析主要參考文獻第一節(jié) 班級建設的基本原理第二節(jié) 學校課外生活價值的開發(fā)第三節(jié) 學生非正式群體的健康發(fā)展思考題主要參考文獻第七章 學生校外生活的教育內(nèi)涵第一節(jié) 學生生活世界的內(nèi)在構(gòu)成第二節(jié) 學生校外生活與個體成長第三節(jié) 學習化社會中學校的地位與責任思考題主要參考文獻第八章 學校教育改革與教師發(fā)展第一節(jié) 教師角色理想的重建第二節(jié) 新型教師的基本素養(yǎng)第三節(jié) 在學校研究性變革實踐中實現(xiàn)教師發(fā)展思考題主要參考文獻附錄一 西方教育思想流派(詞目)附錄二 國際國內(nèi)教育組織機構(gòu)和教育學術團體附錄三 外國教育名著(書目)及國內(nèi)外主要教育刊物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教師的教育學之旅  第一節(jié) 教育學從何而來  對于人生而言,所謂旅程,既有身體之旅,即從一個空間到另一個空間的轉(zhuǎn)換游動,沿途的場景物象一一入眼人心;也有思想之旅、精神之旅,種種觀念以文字的形式會聚成長長的畫卷,思想的風景同樣能夠攝人心魄,甚至驚心動魄。教師的人生之旅,應該兼有身體之旅和思想之旅,在教師的眼里,每一個活潑的成長中的生命,都是一種空間、一種道路,在他的心靈中占據(jù)著特殊的位置,他的閱讀文本中不能沒有隨著歲月流逝而不斷變化著的生命:他們成長中的歡欣和愉悅、艱難和苦痛……種種的苦與樂都鋪就了或平坦或曲折的大道,對于生命成長的閱讀和欣賞,是教師行走中的主要方向,但是,這樣的閱讀常常可能會迷失方向,因為生命成長的道路不時有生命之霧飄蕩,迷霧中的行走似乎也因此成為教師之旅中的常態(tài),這樣的旅程可能會成為迷離之旅。擺脫這一狀況的可能方式,是行走在思想的大道上,借助思想的力量穿透迷霧,看清前行的方向。這樣的思想,我們稱為教育學的思想。于是,當教師行走在教育學思想的道路上時,他的閱讀方向就發(fā)生了一種轉(zhuǎn)向:從閱讀生命成長到閱讀關于生命成長的思想?! 〗逃龑W原理就是有關如何通過教育活動促進生命成長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思想,它的起源、發(fā)展和變遷,本身就顯示了一條獨特的道路?! ∵@條道路的起點與一個問題有關,即“教育學從何而來”?  作為一門“學科”,或者一門“學問”,教育學的知識和理論的緣起和發(fā)展與人類早期的教育活動有關,與作為一種社會職業(yè)的教師的出現(xiàn)則有直接的關聯(lián)?! ∽詮呐`社會出現(xiàn)了“學校”這一相對獨立的教育形態(tài)之后,早期的學校有了初等與高等之分。①初等學校的教師以未成年的兒童為教育對象,主要任務是照管兒童與教他們認識文字和計算。當時的教師社會地位低下,在古希臘文中,“教師”一詞由“教仆”演化而來?!敖唐汀笔桥`中一部分專門侍候貴族、奴隸主子女上學的人。

編輯推薦

  《全國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推薦教材·教育學原理》闡述中滲透著編寫者近十多年來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持續(xù)了十多年,且還在深入進行的“新基礎教育”研究。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教育學原理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