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興斯泰納教育論著選

出版時間:2003-6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凱興斯泰納  頁數(shù):298  字數(shù):242000  譯者:鄭惠卿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凱興斯泰納(Georg Kerschensteiner,1854.7.29—1932.1.5)是19世紀德國著名教育理論家和教育改革家。他出生于慕尼黑一市民家庭。童年時,因家境貧寒,故讀完小學之后便進入了師范預備科,1871年畢業(yè),隨即從事教育工作。這期間,因他求學心切,便又自學補足了三年中學課程,后考入工業(yè)大學,學習電機工程,繼而轉入慕尼黑大學學習數(shù)學。1877~1881年,他在慕尼黑大學和高等工業(yè)學校從事數(shù)學與物理學的研究,同年通過了數(shù)學實驗考試并擔任了中學教師。他先后在米蘭克多文科中學、紐倫堡商業(yè)學校、史溫福特文科中學和路德維希文科中學任教。1895~1909年,任慕尼黑國民學校監(jiān)督。至此,凱興斯泰納已獲著名教育家之稱。199041906年,他致力于將慕尼黑繼續(xù)教育學校改革為專業(yè)分科的職業(yè)學校,為國民學校畢業(yè)生得到進一步的技術訓練提供了就業(yè)前的準備。同時,他還改革了國民學校勞作課的課程設置,進一步闡明了勞作學校的概念。他強調(diào)國民教育的重要性,并指出文化財富的獲得與學生發(fā)展的各個階段是緊密相關的。他多次著文論述國民教育的必要性和職業(yè)教育的價值。

書籍目錄

第一版 前言第四版 前言一、國民學校的國家目標和任務二、作為首要任務的職業(yè)教育三、國民學校的第二項和第三項任務四、勞作學校的教學法五、專業(yè)勞作課和技術教師六、總結與結束語附錄:一個可供城市國民學校各年級參照的教育管理的范例 一、前言 二、教學大綱在兩個低年級班的貫徹 三、教學大綱在兩個高年級班的貫徹 四、結束語

章節(jié)摘錄

  高年級學校常??床坏竭@些障礙。再加上,高年級班的德國和外國古典文學家的讀物以及強化的歷史課,都是針對人類社會的文化問題和國家任務的問題,由此首先進行的教育必然是關于國家任務和國民義務的理論教育,即客觀教育。同其他日爾曼國家相比,明顯不同的是,德國高年級學校至今未開始執(zhí)行第三項任務,或者執(zhí)行得很差。其原因在于,我們的高年級學校完全出于同這里提到的其他國家不同的觀點來理解它們的任務。它們不是把自己看做倫理國家發(fā)展的工具,而是視為培養(yǎng)學者的工具。而且這一觀點的前提是完全錯誤的。它們認為,一個有才干的學者會自然而然地成為一個“有用的國家公民”。這種錯誤理解的產(chǎn)生,是由于對各個時期里的確有過一些偉大的學者。他們同時也的的確確是偉大的國家公民。但是,阻礙我們把這些現(xiàn)象一般化的至少是,目前我們的學者與公職人員的平均狀況:我們德意志人至今仍然在留戀過去,留戀那個造就了我們的有目標、有目的的學者學校的過去,是我們的盎格魯撒克遜的弟兄們打破了這一過去的美夢。六年前,我通過一位英國朋友,讓一所知名的英國學者學校高年級班的學生,在一份未經(jīng)準備的畢業(yè)考試卷上,回答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學校的目標是什么?怎樣才能實現(xiàn)這一目標?”問題的答案是一致的:“學校的目標是培養(yǎng)未來的國家公民。”這一題目的展開,表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觀點。這清楚地表明,這些學生對國家公民的義務和必備的品質,了解得一清二楚(請參閱萊比錫托伊普納出版社出版的《國民教育的概念》,第三版)。有哪一所德國的文科中學給過我與此相同的、一致的答案?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凱興斯泰納教育論著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