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畫面透視學

出版時間:2010-3  出版社:中國電影出版社  作者:宋鴻榮  頁數:148  
Tag標簽:無  

前言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重點參考了李居山教授編著的《電影畫面透視學》一書及近年來國內、國外有關繪畫透視技法的多家著述,結合電影美術設計和電影特技制作,比較系統地介紹了電影畫面透視技法的基礎理論和應用技巧。為了使讀者能夠便于學習和深入理解,對作圖過程作了重點介紹。電影畫面透視源于繪畫透視技法。它們均是運用焦距透視理論,在平面上作出三維有立體感的畫面。其不同點是,攝影機鏡頭取代了人的眼睛,運用不同焦距鏡頭可以拍攝出特定格式的畫面。繪畫透視基礎理論均可運用于電影透視并進一步轉化成為電影透視學。電影美術師的職能是為電影故事片設計場景,通過鏡頭拍攝放映到銀幕上成為電影作品。因此電影美術師不但要運用繪畫透視理論設計場景,還要掌握電影攝影機鏡頭特性和不同焦距拍攝畫面的效果。在電影特技制作中,合成攝影的重要理論就是透視合成。無論是繪畫合成、模型合成、紅外線合成、正面放映、鈉光合成,還是藍屏幕合成,多種手段都要求在透視關系上的統一。因此做好透視前的素材準備工作,需要運用電影畫面透視技法進行設計。只有這樣才能把兩個以上的景物或素材放在距攝影機不等的位置上拍攝下來成為完整畫面。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視頻技術和數字技術運用到電影制作上,大大拓寬了影視特技制作的視野,為傳統特技制作增加了新手段和新技術。自從視頻技術出現以后,透視合成在電視系統中變得十分方便。但是普通電視的清晰度距電影膠片的高畫質相差甚。

內容概要

  《電影美術設計造型基礎·電影畫面透視學》電影畫面透視源于繪畫透視技法。它們均是運用焦距透視理論,在平面上作出三維有立體感的畫面。其不同點是,攝影機鏡頭取代了人的眼睛,運用不同焦距鏡頭可以拍攝出特定格式的畫面。繪畫透視基礎理論均可運用于電影透視并進一步轉化成為電影透視學。電影美術師的職能是為電影故事片設計場景,通過鏡頭拍攝放映到銀幕上成為電影作品。

作者簡介

  宋鴻榮 北京電影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電影美術學會會長。曾任北京電影學院教務處處長、副院長,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擔任多部影片的美術設計師。主要代表作品有:《李四光》、《馬可·波羅》、《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成吉思汗》、《黃連·厚樸》。并為《笑傲江湖》、《激情燃燒的歲月》、《走過舊金山》、《天龍八部》、《鹿鼎記》等電視劇擔任美術設計師。1984年8月因擔任影片《火燒圓明園》、《垂簾昕政》美術設計師榮獲第三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美術指導獎。2002年12月因擔任電視連續(xù)劇《激情燃燒的歲月》美術師榮獲第20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美術獎。2003年8月因擔任電視連續(xù)劇《走過舊金山》美術師榮獲第23屆全國電視劇飛天獎優(yōu)秀美術獎。1993年12月榮獲國務院頒發(fā)的政府特殊津貼證書。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章 繪畫透視技法與原理一、近大遠小是透視學的基本法則二、視點與視平線三、線段與消失點四、建筑圖與透視五、等比線段理論六、繪畫透視的六種基本形式第二章 電影畫面透視技法及特點一、電影畫面透視與繪畫透視的比較二、劃分鏡頭的依據是焦距三、攝影機鏡頭的種類與特性四、攝影機不同拍攝方法的透視特點五、電影畫面透視學與美術設計的關系第三章 平行透視圖技法一、平行透視基礎知識二、平行透視作圖步驟三、圓形物體作圖方法四、傾斜物體作圖方法第四章 成角透視圖技法一、成角透視基礎知識二、成角透視作圖技法三、圓形物體畫法四、傾斜物體畫法第五章 仰視、俯視透視圖技法一、仰視、俯視透視的依據和特點二、確定天點和地點的方法三、平行透視仰視、俯視畫法四、成角透視仰視、俯視畫法第六章 反影和陰影技法一、反影的透視畫法二、陰影的透視畫法第七章 電影透視圖的簡易技法一、平行透視簡易作圖法二、成角透視簡易作圖法三、仰視透視簡易作圖法四、俯視透視簡易作圖法第八章 電影畫面透視技法的應用一、在繪制氣氛圖中應當注意物體“生根”問題二、視平線上無高低之分,可以表現高大建筑三、關于三面墻的成角透視四、克服畫面透視“穿幫”問題五、保持畫面的完整性,不可隨意剪裁六、民居屋頂斜面的透視七、實景(布景)與繪畫背景銜接八、透視變形原因與矯正九、調整畫面構圖的三個要素十、搖鏡頭拍攝時畫面效果的把握十一、電影透視圖幾種畫法第九章 電影畫面透視分析一、對電影畫面透視分析的意義二、平行透視電影畫面透視分析三、成角透視電影畫面透視分析四、扭角透視電影畫面透視分析第十章 電影畫面透視學在特技中的運用一、繪畫合成二、模型合成三、假透視布景四、運用模型合成的實例

章節(jié)摘錄

  一、平行透視基礎知識平行透視又稱一點透視,即建筑橫向結構線與畫面平行,縱深線段在平行狀態(tài)下向心點相交。平行透視或成角透視是以視點與表現對象所成角度為標準確定的,如果所成角度為90°,即為平行透視;如果所成角度為任意角,即為成角透視。特別注意的是,無論是繪畫透視還是攝影機鏡頭畫面透視均是縱深線段向心點集中消失,心點即為平行透視的消失點。平行透視有三種情況:一是視中線與地面平行,視平線與視中線相重合,在畫面高度的中間;二是仰視;三是俯視。在仰視或俯視時,視平線分別根據仰俯角度向下或向上移動。因為是電影攝影機鏡頭代替了人的眼睛,所以其拍攝的平行透視畫面是嚴格而準確的。平行透視有三個主要特點:①相同的物體在畫面中只有近大遠小的變化。其變化規(guī)律是向心點消失。如果是間距相等的物體,在畫面中表現為近疏遠密。②被攝物體與攝影機鏡頭成90°角,其上下兩個面的前后線段與地面平行,縱深線段向心點相交,垂直線段仍與基線保持垂直,心點起著消失點作用。③由地面上任何一點到視平線的距離均相等,由屋頂上任何一點到視平線的距離均相等,參見圖3-1-1。平行透視技法名詞解釋如下:①視點:即攝影機鏡頭光學中心的位置,用S表示。②視平線:與攝影機鏡頭光學中心高度相一致的畫面中的一條水平線,用HL表示。③心點:由視中線引向畫面的消失點,在視平線上并居于畫面左右的中間,用O表示。④基線:是取景畫面的起始線,用GL表示。⑤視中線:由攝影機鏡頭光學中心引向畫面的垂直線,其交點在畫面對角線的交點上。⑥地線:在垂直角中表示攝影機鏡頭高度的一條水平線。⑦水平角:根據鏡頭焦距畫出水平角,與基線相接。⑧垂直角:根據鏡頭焦距畫出垂直角(與水平角相匹配),與水平角并行,與基線相接。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電影畫面透視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