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 視界-高校攝影專業(yè)學生論文集(上冊)

出版時間:2007-9  出版社:中國電影出版社  作者:程檣  頁數(shù):278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探尋 視界——高校攝影專業(yè)學生論文集》是中國高校自改革開放以來,高等教育攝影專業(yè)第一次以論文集的形式來集結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的優(yōu)秀畢業(yè)論文,充分體現(xiàn)各高校的教學研究成果,代表新生代攝影師創(chuàng)作及理論上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本書是其中的上集。

書籍目錄

序馮 斌 藝術化的客觀影像——淺析貝歇學派的創(chuàng)作特點劉 韌 數(shù)碼攝影的藝術語言劉 暢 攝影與傳輸媒體研究李 巖 “攝影”淺考——淺析“攝影”暨相關詞語在漢字中的發(fā)展和流變谷 月 愛德華·韋斯頓的美學思想研究沈 陽 中國觀念攝影研究吳 毅 信息數(shù)字化時代的攝影陳 實 網(wǎng)絡媒介與紙質媒介比較胡一丁 談影像的網(wǎng)絡服務傅文斯荔 從當代時裝攝影看理想化男性形象的嬗變蔣建兵 幻覺作為觀點——杉本博司攝影研究

章節(jié)摘錄

  馮 斌 藝術化的客觀影像——淺析貝歇學派的創(chuàng)作特點  第一章 貝歇學派的興起及背景分析  第一節(jié) 貝歇學派的興起  1.貝歇夫婦的出身與教育背景  伯恩德·貝歇(Bernd Becher),1931年8月20日出生于德國鐵工業(yè)的故鄉(xiāng)——錫根。在工業(yè)環(huán)境中的成長經歷,與其日后對工業(yè)題材的選擇有著莫大的關系。在2002年法蘭克福的評論家尤夫·艾曼·茲格雷(Ulf Erdmann Ziegler,1959-)對其的訪談中,貝歇提及:“我父母親雙方的祖祖輩輩都受雇于礦上及鋼鐵工廠……對我來說,題材的選擇有更個人的理由。我從小住在祖父母家,在他們家的旁邊,就有一個高爐。我每天都可以聽見、看見和聞到它的味道。”1947—1950年貝歇以學徒工的身份學習“裝飾性繪畫”。1953年-1956年入讀斯圖加特的國立藝術學院后,貝歇師從畫家卡爾-羅辛(Karl Rossing,1897-1960)學習繪畫和圖形學,由此“受到了新客觀主義的影響”。1957年,貝歇入讀杜塞爾多夫藝術學院學習印刷工藝,并為收集繪畫素材而開始拍攝。同年,貝歇在茱斯特廣告公司(Troust Advertising Agency)兼職,與任職于此的希拉·沃比茲(HillaWobeser)相識?! ?934年9月2 13出生于波茨坦的希拉·沃比茲,受曾是攝影師的母親影響,從十二三歲便開始接觸攝影。1951-1954年師從華特·愛克根(Walter Eichgrun)學習攝影。愛克根祖上兩代都是波茨坦普魯士法庭的專職攝影師。據(jù)沃比茲回憶,“愛克根的拍攝非常嚴謹,對構圖、光影及景別等有著豐富的學識……他在波茨坦的工作室占據(jù)了一層樓的空間,承接的業(yè)務很廣:肖像、靜物以及大量的建筑。他對這些業(yè)務都非常精通……”三年的攝影學徒生涯不僅使沃比茲練就了較強的技術,也與其日后形成的嚴謹考究的攝影風格有著無法割斷的聯(lián)系。1955年沃比茲到漢堡做職業(yè)攝影師。1957年搬至杜塞爾多夫,在任職的廣告公司與貝歇相識。發(fā)現(xiàn)自己對廣告的興趣不大時,沃比茲決定重返校園,于1958年人讀杜塞爾多夫藝術學院,并在1959年開始與貝歇在攝影方面的合作,兩人于1961年結婚。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探尋 視界-高校攝影專業(yè)學生論文集(上冊)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