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5-12 出版社:中國電影出版社 作者:吳瓊 頁數:267 字數:312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中國電影的類型研究,意味著對電影的敘事傳統(tǒng)和集體語言模式進行結構研究,意味著在某種特定題材的敘事過程中總結類似和重復的表現形式,包括相關的故事公式,定型化的人物,成規(guī)化的沖突和解決方案。 革命歷史片、工業(yè)片、農業(yè)片、反特片、通俗劇、喜劇是中國當代電影的主要電影類型,也是最重要的流行公式。 四十年來中國當代電影類型為適應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要求而進行了歷次變革,幫助公眾去界定迅速演變的社會現實,找到社會現實的意義,支撐公眾所共享的價值觀和信仰。
作者簡介
吳瓊,1970年生于吉林省長春市。1993年畢業(yè)于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電影劇作專業(yè)),獲學士學位。1996年畢業(yè)于北京電影學院電影理論研究室(電影敘事學研究方向),獲碩士學位并留校任教?,F任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學系副教授,擔任《類型電影》、《電影劇作》、《電影理論》、《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章 電影類型:作為慣例和經驗的系統(tǒng) 類型是慣例系統(tǒng) 類型是經驗系統(tǒng)第二章 電影類型:公式化的敘事系統(tǒng) 類型人物 類型環(huán)境 類型沖突 敘事結構第三章 電影類型:穩(wěn)定與變化的系統(tǒng) 類型的穩(wěn)定性 類型的變化與周期第四章 電影類型:作為語言和符號的系統(tǒng) 電影類型與電影語言 類型電影的符號系統(tǒng) 類型作者與語言第五章 電影類型:儀式、神話、意識形態(tài)策略 類型電影與文化儀式 類型電影與神話功能 類型電影與意識形態(tài)策略 新中國電影的意識形態(tài)策略第六章 革命歷史片 類型早期歷史 類型神話功能 革命英雄人物 革命故事公式 從實驗到古典的改變 古典英雄的改良:《董存瑞》 古典英雄和愛情:《柳堡的故事》 60-70年代:主流和非主流之間的變化 進入改良時期 “第五代”電影人的貢獻:質疑與顛覆 (1984-1988年)第七章 工業(yè)片 原型:《橋》 人物慣例 意識形態(tài)沖突 類型實驗時期 20世紀50年代中期的改良 古典慣例的反用:《上海姑娘》 在“大躍進”運動中崛起 “躍進式”工業(yè)片:《春滿人間》 農業(yè)社區(qū)中的工業(yè)片:《老兵新傳》 “文革”話語的表述:《火紅的年代》 古典慣例的回歸:《創(chuàng)業(yè)》 新時期:從傷痕到改革第八章 農業(yè)片第九章 反特片第十章 通俗劇第十一章 喜劇附錄一:中國電影的類型代表作品及其作者附錄二:主要參考書目
編輯推薦
本書是電影研究新思維書系之一,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全國藝術科學“九五”規(guī)劃1999年度國家青年課題。本書以1949—1988年新中國電影的發(fā)展歷史為線索,分析和論證新中國主流電影的六個主要電影類型體系——革命歷史片、工業(yè)片、農業(yè)片、反特片、通俗劇、喜劇的類型特征和演變進程,回顧四十年來類型電影為適應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要求而進行的歷次改良。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