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諾族普米族社會歷史綜合調查

出版時間:2009-5  出版社:民族  作者:民族問題五種叢書云南省編輯委員會  頁數(shù):203  字數(shù):351000  

內(nèi)容概要

《中國少數(shù)民族社會歷史調查資料叢刊》是國家民委《民族問題五種叢書》之五,內(nèi)容包括了20世紀50年代中央訪問團收集的資料,全國人大民委、中央民委等組織民族社會歷史調查以及民族識別等工作所搜集到的資料,20世紀80年代以后由各省、自治區(qū)陸續(xù)分別出版,全套社會歷史調查資料叢刊共有84種145本。這些資料集中記錄了我國少數(shù)民族社會歷史的基本情況,是民族研究和民族工作中的重要參考資料,受到了各方面的歡迎和好評。    《中國少數(shù)民族社會歷史調查資料叢刊》問世以來,民族自治地方社會和文化發(fā)展取得了長足進步,各方面情況有了不少變化,為了進一步發(fā)揮這些歷史調查資料的作用,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國家民委決定修訂、再版《中國少數(shù)民族社會歷史調查資料叢刊》,并將其列為國家民委重點科研項目。    本次修訂再版,在尊重史實,基本保持原貌,統(tǒng)一體例、版式的總原則下,主要是訂正錯誤,并以修訂注釋的形式增補新的人口數(shù)據(jù)和地方行政隸屬的變化情況。另外,原書中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存在的問題較多,但因無資料可查核,部分只能保持原貌,僅供參考?!侗例堊迳鐣v史調查》、《新疆牧區(qū)社會歷史調查》不再單獨出版。新增《吉林省朝鮮族社會歷史調查》、、《土家族社會歷史調查》、《四川木里藏族自治縣藏族納西族社會歷史調查》、《廣東海南少數(shù)民族社會歷史調查資料匯編》4本。修訂本合計為86種147本。

書籍目錄

上篇 基諾族社會歷史綜合調查 基諾族社會歷史綜合調查   一、自然環(huán)境、人口分布與族源族稱   二、歷史發(fā)展的考察   三、“刀耕火種”山地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   四、成年禮、父系家庭與長老制   五、文化習俗下篇 普米族社會歷史綜合調查 蘭坪、寧蒗兩縣普米族社會調查   一、地理人口   二、歷史   三、語言文字   四、經(jīng)濟   五、社會組織   六、風俗習慣   七、宗教信仰 寧蒗縣永寧區(qū)托甸鄉(xiāng)普米族社會歷史綜合調查報告   一、自然地理和歷史概述   二、經(jīng)濟   三、政治情況   四、家庭和婚姻   五、社會習俗   六、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 永寧溫泉鄉(xiāng)普米族婚喪習俗調查   一、本民族遷徙歷史傳說   二、家庭社會經(jīng)濟職能   三、婚姻情況    四、喪葬    五、節(jié)慶 寧蒗縣紅橋區(qū)翠培鄉(xiāng)普米族社會歷史調查   一、歷史概況   二、生產(chǎn)方式   三、反抗斗爭   四、宗教、喪葬和婚姻后記修訂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上篇基諾族社會歷史綜合調查  基諾族社會歷史綜合調查  一、自然環(huán)境、人口分布與族源族稱 ?。ㄒ唬┳匀画h(huán)境與人口分布  基諾族是1979年6月被國務院正式確認的一個單一的少數(shù)民族?;Z,過去又習稱或書寫為“攸樂”,這是對基諾族自稱的音譯異字。1979年前由于基諾族還未被正式確認為單一民族,無作為一個族體的統(tǒng)計數(shù)字。據(jù)1958年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縣基諾山生產(chǎn)文化站的統(tǒng)計,基諾族聚居的基諾山共有1062戶,6025人,其中基諾族959戶,占總戶數(shù)的90.31%,5556人,占總人數(shù)的92.21%。據(jù)1982年人口普查統(tǒng)計,基諾族共有11966人,其中8566人聚居在基諾山——1988年改為景洪縣基諾民族鄉(xiāng)。在景洪縣的勐旺鄉(xiāng)、勐養(yǎng)鄉(xiāng)、橄欖壩鄉(xiāng)、大渡崗鄉(xiāng),勐臘縣的象明鄉(xiāng)、勐侖鄉(xiāng),也有少數(shù)基諾族散居,其中人數(shù)較為集中的是勐旺鄉(xiāng)補遠村,這里共有基諾族1000余人?! 』Z族語言屬于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語支尚未定。基諾族沒有自己的文字?! 』Z族聚居的基諾山位于景洪縣東部,南界勐罕鄉(xiāng),西臨勐養(yǎng)鄉(xiāng),北接大渡崗鄉(xiāng)(以上三鄉(xiāng)屬景洪縣),東連勐臘縣的勐侖鄉(xiāng)??偯娣e622.9平方千米?;Z山既是一個行政區(qū)——基諾民族鄉(xiāng),又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山區(qū)?;Z山屬橫斷山系,無量山脈末梢的中小丘陵,版納以北的熱帶山區(qū),地理坐標為:北緯21°59′~22°12′,東經(jīng)101°04′~101°08′。瀾滄江與勐侖江相夾,深度切割,山巒起伏。全境以亞諾山最高,海拔1691米,小黑江岸最低,海拔575米。境內(nèi)有小黑江、少妞河、么洋河、亞諾河等許多河流?;Z山屬北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0.8℃,最熱月均氣溫為25℃,最冷月均氣溫為13℃。年降雨量約1400毫米。每年5~9月為雨季,7~8月為盛雨期,此一季節(jié)占全年降雨量的85%左右,其他月份則為干季。土壤系紫色沉積砂巖和季雨林條件下發(fā)育的赤紅壤,土質頗厚,濕潤肥沃。山地植物隨山勢呈垂直分布,海拔1000米以下為熱帶季雨林,海拔1000米以上為熱帶常綠闊葉林,這里是西雙版納重要的植物和動物寶庫。  基諾山是一個完全的山區(qū),沒有平壩。傳統(tǒng)的糧食作物是早稻、苞谷、豆類。1958年后在河谷邊地開出了少量水田,開始生產(chǎn)水稻。這里是歷史上馳名的普洱茶的一大產(chǎn)區(qū),生產(chǎn)茶葉的歷史很悠久,棉花、紫梗亦是重要的經(jīng)濟作物。 ?。ǘ┳逶吹膫髡f和史實  我國史籍浩如煙海,它不僅詳細記述了漢族數(shù)千年的歷史,也記載了少數(shù)民族的許多史實,但見于漢文的有關基諾族的記載,主要是道光《云南通志》第187卷“種人”條下的兩條材料:  《寧洱縣采訪》:三撮毛,即羅黑派,其俗與擺夷、焚人不甚相遠,思茅有之。男穿麻布短衣褲,女穿麻布短衣筒裙。男以紅黑藤篾纏腰及手足。發(fā)留左、中、右三撮,以武侯曾至其地,中為武侯留,左為阿爹留,右為阿嫫留;又有謂左為爹嫫留,右為本命留者。以捕獵野物為食。男勤耕作,婦女任力?!  恫雸D說》:種茶好獵。薙發(fā)作三鬌,中以戴天朝,左右以懷父母,普洱府屬思茅有之?! ∵@兩條史料著重描繪的是作為“種人”即族類之一的三撮毛的來由。三撮毛不僅類似羅黑——今拉祜族,而且與“擺夷”、“焚人”——今傣族與白族相近。至于“男勤耕作,婦女任力”和“種茶好獵”的記錄,更是方志中的套語,難以從中斷定族別,加之“三撮毛”居住在四至達數(shù)千里的思茅廳(見道光《云南通志》第136卷),所以,只憑這兩條模棱兩可的史料,無論如何也不會將“三撮毛”落實為基諾山的基諾族。正是作者1958年實地考察時,發(fā)現(xiàn)基諾族男子頭頂仍留著三撮頭發(fā),才將這三撮毛與仍有此俗的基諾族聯(lián)系在了一起。這一點,恰是這兩條史料的可貴之處?! ”M管這唯一的可資證明基諾族稱謂的三撮毛,并非成為一種民族稱謂,無論基諾族自己還是附近其他民族,都不以這一由發(fā)式標志命名的記載作為民族的族稱。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以三撮毛為“種人”的記載雖未流行,這條記載中的“以武侯曾至其地,中為武侯留”,即三國時的諸葛亮到過基諾山,三撮毛中的中間一撮是為孔明而留的,卻成為基諾族族源的一種傳說?! ?jù)說基諾族的祖先是跟著南征的孔明來到基諾山的,但這些隨從孔明南征北戰(zhàn)的戰(zhàn)士在疲累中一覺醒來后,孔明的軍隊已在天未亮時離開,基諾人費了很大力氣終于找到了孔明,但孔明已經(jīng)不再收留他們。沒有辦法,他們只得向孔明乞求生路,于是孔明便將茶籽丟給他們,并說:你們好生種茶就會有飯吃。因此,基諾人就學會了種茶,成了被孔明丟落的人。又說,孔明臨行前還丟下自己的帽子,命基諾人照其帽子的式樣搭屋而居,所以基諾族竹樓近似傳統(tǒng)戲劇中的孔明帽。這一傳說,不僅在附近的漢族中流傳,而且一些村寨的與代表車里縣政府的漢族統(tǒng)治人物接觸的部分長老,如巴卡寨的阿四,巴亞寨的保長白臘約等,在1958年時都曾向筆者談過這一傳說。根據(jù)這一傳說和與“基諾”二字諧音的漢語“丟落”二字,不僅成為基諾族的來源,而且成為基諾族的族稱?! ☆愃茲h族的孔明丟落的故事,亦見于傣文記載。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文化局的刀興平先生(傣族)曾將已故州政協(xié)委員召應忠先生著的《西雙版納基諾族簡史》(傣文手寫本)的有關基諾族族源部分譯成漢文交給本人,其開宗明義的文字是這樣寫的:  基諾族是叭比沙怒領到西雙版納來的,行程中在今基諾山過夜,這個基諾戰(zhàn)士起床較晚,叭比沙怒起得早?;Z戰(zhàn)士起床后找不到叭比沙怒,不知叭比沙怒的去向,被丟落在基諾山,因此就叫基諾族?! 〈鲎暹@一有關基諾族族源和族稱的記述,基本情節(jié)和漢族的傳說大致相同,所不同者只是將漢族的孔明換成傣族的叭比沙怒而已。這傳說從漢族轉借的痕跡是如此明顯,以致在借用漢語的丟落二字與基諾相諧音時,竟沒有用傣語加工改造,就把漢語的丟落與基諾直接連接起來。  孔明與基諾族關系的傳說的來歷,是值得研究的。諸葛亮是三國時的杰出人物,人們對他的傳頌不僅反映了對其歷史功績的肯定,而且是對其聰明才智的敬仰。少數(shù)民族中有關孔明的傳說,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族團結的史影,這都是事實。但是,把基諾族族源追溯到孔明南征丟落的軍隊,卻不是事實。因為諸葛亮南征中最遠只到過滇池一帶,絕未到過西雙版納基諾族居住的基諾山。這一點,是無疑的。然而,奇怪的是,盡管諸葛亮時代絕無他到過西雙版納的任何記載,可是在諸葛亮死后的1500余年,即在近百年的方志中,與孔明到過基諾山——“曾至其地”相呼應,什么“孔明山”、“孔明塔”、“諸葛營”“祭風臺”、“祭鑼洞”等有關孔明的古跡,都在思茅和西雙版納一帶出現(xiàn),甚至包括基諾山在內(nèi)的普洱茶的六大茶山的名字,也與孔明聯(lián)系了起來,而且還描繪得相當具體。如光緒《普洱府志》卷49“古跡”中,就具體記載了孔明留在六大茶山的遺物:  六大荼山遺器[舊云南通志]:俱在城(思茅)南境。舊傳武侯遍歷六山,留銅鑼于攸樂(即基諾山),置錛子莽芝,埋鐵磚于蠻磚,遺木梆于倚邦,埋馬鐙于革鐙,置撒袋于慢撒,因為名其山?! 】酌魃絒舊云南通志],在攸樂(即基諾山)北三百里大川原旁,日孔明寄箭處,有石碑,傳為孔明碑?! ∵@些關于孔明與基諾族關系的記載,也如口頭傳說一樣具體,且是白紙黑字為證,似又多了一層根據(jù),但這也并非歷史事實,因為孔明并未到過西雙版納?! ≈劣诨Z族的竹樓是根據(jù)孔明丟下的帽子仿制之說,亦屬他族附會,因為基諾族居住的干欄式竹樓由來已久,在晉寧石寨山出土的銅鑄器上已有模型,足見竹樓早在孔明南征的數(shù)百年乃至更早以前就已存在,絕非孔明的發(fā)明。更為重要的是,基諾族有竹樓是由其女祖先所創(chuàng)造的傳說,竹樓的第二臺叫“蹈比”,是仿照其女祖小北阿嫫的圍腰制成的,與孔明無關?! ≈档米⒁獾氖?,方志記載中的孔明山,不僅舊志記載里有“孔明寄箭處”、“孔明碑”,而且有關傳說及由此而生的文字中還說,孔明山上有“孔明廟”,就是這里供奉的神是基諾族視為神靈的孔明,等等。既然基諾族的族源族稱與孔明山的關系如此之大,筆者就同幾個基諾族朋友一道花幾天時間跋涉到孔明山考察。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基諾族普米族社會歷史綜合調查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