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9 出版社:中國戲劇出版社 作者:韓懷宗 頁數(shù):270 字數(shù):17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歷時3年,筆耕40萬字,臺灣咖啡界老頑童韓懷宗窮盡所學,解析最新的國際咖啡流行趨勢,介紹最完整的咖啡品種、產地,剖析名豆,教戰(zhàn)杯測及沖煮實務,是重度咖啡愛好者的完全教戰(zhàn)手冊!歷時3年,筆耕40萬字,臺灣咖啡界老頑童韓懷宗窮盡所學,解析最新的國際咖啡流行趨勢,介紹最完整的咖啡品種、產地,剖析名豆,教戰(zhàn)杯測及沖煮實務,是重度咖啡愛好者的完全教戰(zhàn)手冊!。
作者簡介
韓懷宗:
東吳大學英文系畢業(yè),1986年進入聯(lián)合報系擔任《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中文版編輯,并轉任聯(lián)合報國際新聞中心編譯,直至2003年退休。1998年兼任西雅圖極品咖啡產品副總至2002年止,協(xié)助產品開發(fā)并編寫教育月刊《Coffee
Times》。
任職《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期間,因與美方編輯部時差問題,養(yǎng)成熬夜喝咖啡提神的習慣。起初喝即溶咖啡,但喝來乏香苦口,于是自力救濟,自己烘咖啡豆,犒賞味蕾,不自覺玩起咖啡,并大量搜集國際咖啡資訊,研究咖啡烘焙與沖泡,至今已屆三十年,堪稱中國臺灣地區(qū)咖啡界的老頑童。目前擔任碧利咖啡實業(yè)顧問及相關咖啡教學工作。
著有《咖啡學:秘史、精品豆與烘焙入門》,并有譯作《Starbucks:咖啡王國傳奇 》、《咖啡萬歲:小咖啡如何改變大世界》。
書籍目錄
Chapter.1 從喝一杯咖啡開始:盡享千香萬味
Chapter.2 認識咖啡的魔鬼風味:瑕疵豆與缺陷味
Chapter.3 杯測概論:為咖啡評分
Chapter.4 咖啡風味輪新解:氣味譜
Chapter.5 咖啡風味輪新解:滋味譜
Chapter.6 金杯準則:歷史和演進
Chapter.7 金杯準則:萃出率與濃度的美味關系
Chapter.8 如何泡出美味咖啡:基礎篇
Chapter.9 如何泡出美味咖啡:手沖篇
Chapter.10 如何泡出美味咖啡:賽風&聰明濾杯篇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雖然林格所繪的風味輪,將松脂香以及無尾熊最愛的尤加利葉等辛嗆味,歸類為干餾作用的香氣。但這類辛香味并非深焙的專利,尚未進入二爆的中焙亦常出現(xiàn)。 最近美國杯測界就為哥倫比亞南部產區(qū)娜玲妞(Narino)、胡伊拉(Hufla)的“超凡杯”優(yōu)勝咖啡,以及薩爾瓦多國寶品種帕卡瑪拉(Pacamara)、夏威夷柯娜和林東曼特寧,時而有松香味(Piney),而且洪都拉斯知名莊園豆亦有尤加利樹的香氣,大惑不解,經(jīng)專家熱烈討論后,最后結論是,這些咖啡莊園說巧不巧,皆有種松樹、杉樹或尤加利樹,這可能是松杉香氣的來源。但仍有專家不相信咖啡樹附近種了松、杉、樟腦或尤加利樹,辛香成分會被咖啡種子吸收,而且經(jīng)過烘焙后,居然成為揮發(fā)性香味,被鼻子聞出。此議題又為浪漫咖啡香添增幾許驚奇。 松脂香究竟該加分或扣分?業(yè)界亦有不同聲音,有人認為松節(jié)油是惡心的雜味,但另有人認為似有若無的松杉香可增加層次感。持平而論,咖啡淡雅的松杉香氣只要不嗆鼻,并非不好。要知道咖啡豆本身是硬質的纖維質,多少會有木頭味或紙漿味,巴西平地的大宗商用豆就有此問題,反觀1,500米以上的優(yōu)質阿拉比卡豆,沖泡后散發(fā)清淡溫馨的家具松杉香,總比陳腐的朽木味更令人驚喜吧! 至于深焙豆惱人的碳化煙嗆味,多半來自銀皮或纖維的碳化粒子堆積豆表所致,另一部分來自高分子量的揮發(fā)性雜環(huán)化物以及酚類化合物。因此,千餾作用打造的樹脂香、辛香以及碳化氣味中,只要焦嗆味有效控制,進而凸顯淡雅的松香、雪松、冷杉香,甚至松節(jié)油微微的酒氣,就應該給予掌聲才對。 以上是烘焙進入二爆后,干餾作用與梅納反應的“氣味譜”,看來挺嚇人,居然有松脂味和碳化味,然而,二爆后的中深焙至深焙,因酸味較低,卻是普羅大眾最能接受的烘焙度,臺灣地區(qū)南部尤其明顯,淺中焙的酸香韻在南部怕酸不怕苦的咖啡市場,并不吃香。 雖然近年歐美吹起精品咖啡“第三波”旋風,以較淺的中焙至中深焙為主,很少烘焙到二爆尾的深焙(Agtron#30~40)或二爆結束(Agtron#20~30)的重焙,但是二爆尾的烘焙度卻是十多年前精品咖啡“第二波”的絕活,豆表油亮亮的,技術好的話,不但不焦苦,還散發(fā)醇酒與松脂的甜嗆味,近似香蕉油(醋酸異戌酯)、樹脂、香杉或肉豆蔻的嗆香,又如同居家松木家具的溫馨香氣,每逢寒冬,一杯在手,溫暖上心頭。 美國西雅圖知名的Caffe D'arte堪為此嗆香的典型,萃取出來的濃縮咖啡會有酒氣與杉柏的香味,煞是迷人。 最近科學家發(fā)現(xiàn)中深焙與深焙咖啡的濃郁香氣,不是來自蔗糖的焦糖化,而是來自生豆厚實細胞壁結構的多糖類纖維素,這才是孕育硫醇化合物(Mercaptan compounds)的“溫床”,而硫醇化合物則是熟豆散發(fā)濃香與酒氣的主要來源。
編輯推薦
《精品咖啡學(下):杯測、風味輪、金杯準則,咖啡老饕的入門天書》聚焦于鑒賞、萃取與金杯準則三大主題,作者(韓杯宗)以十章逐一論述。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