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中國戲劇 作者:中國戲劇出版社 編 頁數(shù):245 字數(shù):256000
內(nèi)容概要
1990年,為了弘揚民族文化、振興京劇藝術(shù),文化部舉行了紀念徽班進京二百周年盛大演出活動。各地京劇院團紛紛進京獻藝,一時間你方唱罷我登場,首都戲曲舞臺上可謂名角薈萃、流派紛呈、爭奇斗艷、蔚為大觀。值此之際,中國戲劇出版社也出版了一套“戲曲流派藝術(shù)研究叢書“,旨在對京劇流派表演藝術(shù)進行評價和總結(jié)。正如叢書的出版前言所說:”我國戲曲藝術(shù)的發(fā)展歷史培育了藝術(shù)流派,反之,藝術(shù)流派的競芳爭妍和春華秋實,又豐富和充實了戲曲藝術(shù)的寶庫。因此,從各種各類藝術(shù)流派的研究入手,將會是繼承戲曲的傳統(tǒng)藝術(shù)經(jīng)驗,總結(jié)表演藝術(shù)體系,探索戲曲美學的有效途徑之一?!?br /> 正基于以上宗旨,中國戲劇出版社推出了譚鑫培、楊小樓、馬連良、余叔巖、周信芳、王瑤卿、梅蘭芳、程硯秋、侯喜瑞、裘盛榮、蕭長華等人的藝術(shù)評論集,今天看來,這套評論集的價值在于:1,選擇的評論對象都是彪炳史冊、開宗立派的一代宗師,具有流派代表性。2,評論者均為表演藝術(shù)家或評論大家。對于評論對象,他們或親眼目睹其表演,或親身參與過合作,或親耳聆聽過其藝術(shù)教誨,所以,書中所涉事實均為第一手資料。述,能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評,能抓住對象之神韻;論,則行家里手、語中肯綮。因而其史料與學術(shù)價值得到了業(yè)內(nèi)人士與戲曲愛好者的認可。
二十年過去了,該套叢書早已在市場上脫銷,卻仍有很多人詢問、查找。為滿足讀者的需要,我們決定將這套叢書再行出版,并納入我社“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guī)劃項目一一“中國戲曲藝術(shù)大系”中。但此次出版,絕非簡單的照抄、重印,而是在”中國戲曲藝術(shù)大系”整體編輯思路的觀照下,對原有叢書做重新的修訂與設(shè)計:工,在體例上,以”說”為新版叢書的風格、定位,以生平事跡、藝術(shù)評價、逸聞軼事等板塊對文章重新分類、組合:2,在內(nèi)容上,順應當下讀者的接受需求,刪去原叢書帶有明顯時代局限性的文章,補充了一些具有新材料、新觀點的評論文章;3,在形式上,對開本、封面、版式做重新設(shè)計,使其更富現(xiàn)代感,力爭給讀者帶來賞心悅目的閱讀體驗。
這套叢書,只是我們“中國戲曲藝術(shù)大系,劇人部。評論篇”的首批出版計劃,今后還會陸續(xù)推出其他表演藝術(shù)家的評論專集。在此,誠懇地希望這套以全新面貌以饗讀者的系列叢書,繼續(xù)得到專家和廣大讀者的指教與喜愛。
書籍目錄
出版前言
壹 突破藩籬銳意革新
卓越的戲劇改革家和戲劇教育家王瑤卿先生
回憶王瑤卿先生
繼承著瑤卿先生的精神前進
良師益友藝苑楷模
王瑤卿
革新精進的先驅(qū)繼往開來的宗師——紀念王瑤卿先生誕辰一百周年
緬懷王瑤卿先生
誨人不倦的師尊——回憶王瑤卿先生
王瑤卿先生二三事
憶王瑤卿老師
京劇生、旦兩革命家——譚鑫培與王瑤卿筆
王瑤卿與四大名旦
王瑤卿與老生藝術(shù)
繼往開來一代宗師——紀念王瑤卿先生
要想生巧需用腦
王瑤卿與京劇《柳蔭記》
王瑤卿先生談十三妹的『驢』
王瑤卿先生談『松緊帶』唱法
古瑁軒見聞錄
貳 誨人不倦桃李滿門
承前啟后一代大師
憶瑤卿老師
王門學藝記
春華秋實——紀念王瑤卿先生百年誕辰
念昔絳帳里,淳諄頻發(fā)蒙
姓名香馨滿梨園——回憶王瑤卿先生
『柳蔭』一曲憶王師
活用程式的典范——憶向王瑤卿老師學戲
頻添沃壤培桃李永銘嚴師誨諄諄——紀念瑤卿老師
回憶我的師父——王瑤卿先生
王門弟子述評
王瑤卿的嫡派傳人
出版后汜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插圖:《母女會》原是青衣的正工戲,在瑤卿先生以前以及和他同時代的旦角向來都是按照著傳統(tǒng)的青衣路子來演的,王寶釧自始至終就是“捧著肚子死唱”(瑤卿先生語),扮相是大頭上面挽觀音兜,插抱頭蓮?,幥湎壬筒皇沁@樣,他先設(shè)想劇本中規(guī)定的情境,王寶釧這時正在病中,不應該還是和平時一樣,他就將她的扮相改為從髻上垂下一縷散發(fā),這樣不但與她的唱詞“這幾日未梳妝思念夫君”的詞意相吻合,而且給王寶釧增添了一種凄楚可憐的神態(tài),尤其在她表示“凍餓死在寒窯也不回相府的門”時,將這一縷散發(fā)邊彈邊灑,使她的與父親不妥協(xié)的堅決意志得到了更有力的表現(xiàn)。在唱腔方法上,他不像一般青衣那樣只顧到“字正腔圓”就算盡責,他更能將王寶釧當時的愛和恨交織著的錯綜復雜的情緒通過他的唱腔委婉地傳達出來。有看過他表演這出戲的人曾經(jīng)給了他這樣的評語:“做工甚細,念白也傳神,一句‘如此待女兒打掃打掃’能叫人落淚?!?‘青衣的表演能做到這樣動人,在當時幾乎不能不說是一種奇跡了。正因為瑤卿先生的演劇是從體會劇情出發(fā)的,所以他的舞臺藝術(shù)上的改革是多方面的,他不但改革了旦角的表演方法,而且還改革了角色的扮相、腔調(diào),以至于劇本的內(nèi)容?!洞驖O殺家》的蕭桂英,原來的扮相是戴有穗的漁婆罩,披云肩,瑤卿先生認為一個漁家女子這樣裝束未免過于花哨,他就改為戴小草帽,穿藍布女茶衣?!斗P(guān)》的樊梨花、《破洪州》的穆桂英,原來都戴七星額子,扎硬靠,由瑤卿先生起,都改了扎軟靠,樊梨花改戴觀音兜,穆桂英改戴蝴蝶盔?!杜鸾狻奉^場祭獄神,原來只唱四句[原板],瑤卿先生把它改為唱八句[反二黃],其他唱詞和場子亦有很大的改動。
編輯推薦
《中國戲曲藝術(shù)大系:說王瑤卿(京劇卷)》是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