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2 出版社:中國戲劇出版社 作者:中國戲劇出版社 編 頁數(shù):254 字數(shù):263000
Tag標簽:無
前言
1990年,為了弘揚民族文化、振興京劇藝術,文化部舉行了紀念徽班進京二百周年盛大演出活動。各地京劇院團紛紛進京獻藝,一時間你方唱罷我登場,首都戲曲舞臺上可謂名角薈萃、流派紛呈、爭奇斗艷、蔚為大觀。值此之際,中國戲劇出版社也出版了一套”戲曲流派藝術研究叢書”,旨在對京劇流派表演藝術進行評價和總結。正如叢書的出版前言所說:“我國戲曲藝術的發(fā)展歷史培育了藝術流派,反之,藝術流派的竟芳爭妍和春華秋實,叉豐富和充實了戲曲藝術的寶庫。因此,從各種各類藝術流派的研究入手,將會是繼承戲曲的傳統(tǒng)藝術經(jīng)驗,總結表演藝術體系,探索戲曲美學的有效途徑之一。” 正基于以上宗旨,中國戲劇出版社推出了譚鑫培、楊小樓、馬連良、余叔巖、周信芳、王瑤卿、梅蘭芳、程硯秋、侯喜瑞、裘盛榮、蕭長華等人的藝術評論集。今天看來,這套評論集的價值在于:1.選擇的評論對象都是彪炳史冊、開宗立派的一代宗師,具有流派代表性。2.評論者均為表演藝術家或評論大家,對于評論對象,他們或親眼目睹其表演,或親身參與過臺作,或親耳聆聽過其藝術教誨。所以,書中所涉事實均為第一手資料。述,能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評,能抓住對象之神韻;論,則行家里手、語中肯綮。因而其史料與學術價值得到了業(yè)內(nèi)人士與戲曲愛好者的認可。 二十年過去了,該套叢書早已在市場上脫銷,卻仍有很多人詢問、查找,為滿足讀者的需耍,我們決定將這套叢書再行出版,并納入我社“十一五”國家重點國書出版規(guī)劃項目——“中國戲曲藝術大系”中。國戲曲藝術大系”整體編輯思路的觀照下,對原有叢書做重新的修訂與設計:1.在體例上,以“說”為新版叢書的風格、定位,以生平事跡、藝術評價、逸聞軼事等板塊對文章重新分類、組合;2.在內(nèi)容上,順應當下讀者的接受需求,刪去原叢書帶有明顯時代局限性的文章,補充了一些具有新材料、新觀點的評論文章;3.在形式上,對開本、封面、版式做重新設計,使其更富現(xiàn)代感,力爭給讀者帶來賞心悅目的閱讀體驗。 這套叢書,只是我們“中國戲曲藝術大系·劇人部·評論篇”的首批出版計劃,今后還會陸續(xù)推出其他表演藝術家的評論專集。在此,誠懇地希望這套以全新面貌以饗讀者的系列叢書,繼續(xù)得到專家和廣大讀者的指教與喜愛。 中國戲曲藝術大系編委會 中國戲劇出版社編輯部 2010年10月
內(nèi)容概要
楊小樓,名三元,一名嘉訓,小樓為其藝名,安徽潛山人。京劇武生演員,楊派藝術的創(chuàng)始人。父楊月樓,以擅演猴戲有“楊猴子”之稱。而他也以“小楊猴子”得名。幼時入小榮椿社學藝,從師楊隆壽、姚增祿、楊萬青學武生。后又拜俞菊笙為師,技藝漸進。搭入譚鑫培同慶班后,經(jīng)譚氏指點,演技更加精湛,聲譽日增。在當時和梅蘭芳、余叔巖并稱為“三賢”,成為京劇界的代表人物,享有“武生宗師”的盛譽。
書籍目錄
出版前言 壹 楊小樓傳 漫談楊小樓 一代武生宗師楊小樓 貳 楊小樓的做、表 楊小樓的武功 楊小樓的念白 楊小樓的唱工 楊小樓的塑型及其他 叁 楊小樓之演劇 楊小樓之特長 楊小樓演黃天霸 看楊小樓三出戲 楊小樓之新戲《康郎山》 楊小樓四反串戲 題“楊小樓號” 肆 我心目中的楊小樓 同楊小樓演戲 談楊派特點 楊小樓與昆曲 論楊派武生 伍 論楊小樓、尚和玉之區(qū)別 楊小樓、尚和玉、馬德成藝業(yè)之比較 附錄 楊小樓藝術活動概略 楊小樓藝術研究資料篇目索引 出版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下場也是亮相,是一段戲或一場武打后的亮相。在一段戲或一場開打的過程中,人物必然在雙方矛盾中有他的思想變化、感情起伏。暫時的矛盾結束,標志著他的思想、感情上暫時的小結。這個暫時的小結,從內(nèi)心發(fā)于外形,形成了一種雕塑美的亮相,留懸念于未來,賦聯(lián)想于頃刻。一般武打中,雙方必有一方獲勝炫捷,興高采烈地舞動某種把子最后亮住,視把子而命名,如“大刀下場”、“槍下場”、“棍下場”、“劍下場”、“雙槍下場”、“雙錘下場”等等。這種把子的下場,要求于演員的,也要把人物的思想、感情傾注于亮相之內(nèi)。 楊小樓的《長坂坡》,趙云“槍下場”多至七八個,每個下場,繁簡得體,交錯使用,刻畫、塑造了趙云的形象。在形式上,他不是平均地都用[四擊頭],在技巧上,更不是廉價地侈炫武功,而是根據(jù)每一場的典型環(huán)境,用適度的下場,刻畫出此時此地趙云的內(nèi)心世界。與楊小樓同時的許多演員,似乎從厚酬觀眾的觀點出發(fā),毫不珍惜地處處用大下場,場場有特技,眼花繚亂,固足駭目,而內(nèi)容空洞,反不知意之所在。相形之下,楊小樓那些只用[軟四擊頭]的下場,反有一筆點睛、破壁欲飛,頰上三毛、呼之欲出的藝術境界。 例如,救糜芳那場的“六股蕩”,趙云架住四個曹將領到臺里,張邰單上,向大邊斜外角的糜芳刺來,趙云見糜芳倒地,“啊”的一聲,推開四將,用槍漫張邰頭,在四將分成“斜胡同”時,張邰歸里,趙云打張邰蓬頭,把張邰打下,回身沖救糜芳;就在此刻,四將齊打趙云“腰封”,趙云向里翻一身,在[軟四擊頭]“倉倉令倉”中,側身斜睨,拖槍一亮。這不是一場開打,而是一個清淡的武場子;趙云也只是一個清淡的下場亮相。因為當時趙云只為救人,不能戀戰(zhàn),這樣一個清淡的下場,正把情、理、技三方面結構得水乳相融。 為了表現(xiàn)趙云在典型環(huán)境中的思想感情,在全劇最主要的“掩井”一場里,楊小樓也使用了同樣清淡的[軟四擊頭]下場。楊小樓的掩井是這樣表演的:趙云見糜夫人跳井后,思量掩井,先用立腰、長腰、踮腳斜臉望井,表現(xiàn)出井深之度,然后拿起槍來虛擬地撥倒土墻,然后是[三鑼]接[水底魚],在[水底魚]里,轉身偷步,仍歸原位,為了表現(xiàn)掩井堅固,以三跺腳叫起[三鑼],做出踩土的動作,[三鑼]后緊接[掃頭],帶馬,上馬。上馬后的部位,是身在大邊外角,面向小邊里角,正好張邰持槍沖上,漫趙云頭,用槍一別(讀上聲),趙云歸到下場門口,場面起[軟四擊頭],趙云上下一亮,用左臂的“虎臂”緊緊按了一下護心鏡,同時眼神迅速地低垂一瞥,表現(xiàn)出此時的任務是保護甲內(nèi)的阿斗,只得甘心示弱于敵,重重地嘆了口氣,隨著向左轉身,右手扣腕,仍做拖槍的姿勢,亮住而下。這也一樣是在情與理的安排下,規(guī)定了技的使用。但是這清淡而簡練的下場,同樣表現(xiàn)了楊派武功取淡于濃的以輕馭重、以重馭輕的獨特風格。
后記
二十年前,中國戲劇出版社推出的“戲曲流派藝術研究叢書”,曾在社會上產(chǎn)生良好的影響,至今仍是戲曲從業(yè)者及戲曲愛好者案頭必備讀物。二十年后,這套叢書又以全新面貌重新問世,相信她能給老讀者帶來新體驗,同時也將吸引、培育—批新讀者。 在新書即將面世之際,中國戲劇出版社向曾經(jīng)參與編纂這套叢書的的專家、學者表示由衷的敬意與感謝。可以說,這套新叢書同樣凝聚著您的心血。但因叢書所涉作者眾多,一時難以逐一取得聯(lián)系,對此,我們深表歉意。請相關編者、作者及時與出版社聯(lián)系,我們會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支付稿酬。相信我們在弘揚民族戲曲文化的共識下,能夠達成彼此間充分的信任與理解! 中國戲劇出版社編輯部 2010年10月
編輯推薦
《中國戲曲藝術大系?京劇卷:說楊小樓》由中國戲劇出版社編,是“中國戲曲藝術大系”中的一本,對楊小樓的京劇人生進行了介紹和評價。內(nèi)容包括:漫談楊小樓、楊小樓的武功、楊小樓之演劇、我心目中的楊小樓等。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